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9570发布日期:2021-03-16 22:3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除尘灰冷化球是利用炼钢产生的污泥、除尘灰(细灰)、含铁灰等为原料,添加石灰,用有机胶作粘结剂,通过高压成球机制成的球团。除尘灰冷化球作为冷却剂、造渣剂回用转炉炼钢生产,不仅能够减少除尘灰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优化钢厂原料结构,节省能源,降低转炉炼钢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含铁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在制备除尘灰冷化球的过程中,需要将储存在细灰仓中的除尘灰、含铁灰等物料运送到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搅拌。现有常用的运送方式为,利用运送小车将除尘灰、含铁灰等物料在细灰仓与反应釜之间往复运送。采用上述运送方式,需要专门的员工对物料进行装车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装车过程中,粉尘四处飘散,不但污染厂房环境,而且还容易使工人吸入粉尘,对工人的肺部有极大危害。为了解决粉尘肆意飘散的问题,现有常用的做法是,在细灰仓、反应釜附近设置除尘设备。采用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粉尘飘散的量,但由于装车时,粉尘是从四面八方飘散的,单纯设置一个除尘设备除尘效果有限,而设置多个除尘设备,成本高,而且有时还会将运送小车中的粉尘吸出,反而增加了厂房中粉尘的飘散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以解决运送除尘灰、含铁灰等物料时,物料容易四处飘散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吸尘单元和设置在输送机构端部的防尘单元,防尘单元包括用于防止粉尘飞扬的防尘罩和用于支撑防尘罩的安装架;吸尘单元用于除去防尘单元外部飘散的粉尘,吸尘单元的下部设有滑动机构。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当需要将细灰仓中的物料送往反应釜时,利用输送机构进行输送。输送机构输送物料,物料在输送机构的端部排出,由于输送机构的端部设置有防尘罩,物料排出的过程中,防尘罩能够有效防止物料向四周飞散,物料在防尘罩内得到有效的沉降。输送物料的同时开启吸尘单元,根据物料逸出位置调节吸尘单元的位置,使吸尘单元能够有效除去逸出防尘罩的物料。在防尘罩和吸尘单元的共同作用下,有效解决了运送除尘灰、含铁灰等物料时,粉尘容易四处飘散的问题。

可选地,防尘罩包括上罩层和至少一块设在上罩层周边的下罩层。上罩层和下罩层能够围成相对封闭的空间,能够有效避免粉尘向外逸出。

可选地,下罩层设有四块,四块下罩层均匀分布在上罩层的四周,下罩层的下部设有加重块。设置四块下罩层,每块下罩层相对独立,对其中一块下罩层进行调节不会对其他下罩层造成影响。在下罩层下部设置加重块,加重块能使下罩层保持相对稳定的形状,不容易受气流影响而随意摆动。

可选地,安装架上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与输送带正对的下罩层的下端抬升高度。设置调节机构,能够根据实际的运送情况对下罩层的下端位置进行调节,使物料顺利进入防尘罩的同时,尽可能有效的防止物料逸出防尘罩。

可选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的安装杆和两根分别滑动连接在安装杆两侧的滑杆,滑杆的端部设有能与下罩层接触的推杆;滑杆上螺纹连接有紧固件,紧固件的端部能与安装杆的表面接触。

当输送的物料较多时,为了避免物料粘附在下罩层的底部,可以适当的抬升下罩层下端的位置。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拧动紧固件,使滑杆在受力后能够自由滑动。调节滑杆位置,使滑杆上的推杆将下罩层向外撑开,此时下罩层的下端向上抬升了一定的高度,当下罩层的下端位置调节合适后,拧动紧固件,使紧固件的端部紧贴在安装杆的表面,对滑杆进行固定。

可选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的固定杆和两根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杆相对两侧的移动杆;安装架的相对两侧上铰接有摆杆,移动杆的端部能与摆杆接触,摆杆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下罩层的支撑杆。

当输送的物料较多时,为了避免物料粘附在下罩层的底部,可以适当的抬升下罩层下端的位置。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拧动移动杆,通过移动杆使摆杆向外摆动,使摆杆上的支撑杆将下罩层向外撑开,此时下罩层的下端向上抬升了一定的高度,当下罩层的下端位置调节合适后,停止拧动移动杆即可。

可选地,输送机构包括用于输送细灰仓内物料的第一输送带和将物料送往反应釜的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输送的物料能够送至第二输送带上;防尘罩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交汇处。通过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将细灰仓内的物料输送到反应釜,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工人对物料进行装车,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第一输送带输送的物料送至第二输送带上时,由于物料的转移容易使物料发生飘散,防尘罩设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交汇处,可以较好的防止物料飘散。

可选地,吸尘单元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集尘斗和位于集尘斗上方并与集尘斗连通的吸尘箱,吸尘箱的一侧上设有吸尘风机,吸尘风机的一端连接有吸尘管;吸尘箱内设有多个除尘滤袋;集尘斗的下部设有阀门。需要吸尘单元工作时,启动吸尘风机,在吸尘风机的作用下,外界飘散的物料通过吸尘管进入吸尘箱内,由过滤袋进行过滤。当过滤袋使用了一段时间,抖动过滤袋,使过滤袋上的物料落在集尘斗上,即可使过滤袋正常工作。

可选地,滑动机构包括四个滚轮,四个滚轮安装在机架的下部。设置滚轮,能够方便员工将吸尘单元推动至合适的位置。

可选地,吸尘管上连接有波纹管。波纹管能够伸缩,位置可调,使波纹管正对物料逸出的位置,可以更好的除去飘散的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输送带、防尘罩和第二输送带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输送带10、第二输送带20、安装架30、安装杆40、滑杆41、推杆42、紧固件43、机架50、吸尘箱51、集尘斗52、滚轮53、吸尘风机60、吸尘管61、波纹管62、上罩层70、下罩层71、加重块72、固定杆80、移动杆81、摆杆90、支撑杆91。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所示:除尘灰冷化球装车吸尘装置,包括输送机构、防尘单元和吸尘单元。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10和第二输送带20,第一输送带10的末端位于第二输送带20首端的上方,第一输送带10用于将细灰仓内的物料运送至第二输送带20上,第二输送带20用于将物料送往反应釜。

防尘单元包括安装架30和套设在安装架30上的防尘罩,安装架30位于第一输送带10和第二输送带20的交汇处,第一输送带10输送的物料送至第二输送带20时,扬起的物料能够很好的被安装架上的防尘罩阻挡。防尘罩包括上罩层70和四块固定连接在上罩层70周边的下罩层71,四块下罩层71均匀分布在上罩层70的四周,下罩层71的下部固定有加重块72。加重块72能使下罩层71保持相对稳定的形状,不容易受气流影响而随意摆动。安装架30上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杆40和两根分别滑动连接在安装杆40左右两侧的滑杆41,安装杆40通过连接杆焊接在安装架30上。滑杆41的端部焊接有推杆42,推杆42能与下罩层71接触,使下罩层71向外撑开。结合图3所示,滑杆41上螺纹连接有紧固件43,紧固件43的端部能与安装杆40的表面接触,当紧固件43的端部紧贴在安装杆40的表面时,滑杆41与安装杆40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滑杆41不能随意滑动。

吸尘单元用于除去防尘罩外部飘散的粉尘,吸尘单元包括机架50、滑动机构、固定在机架50上的集尘斗52和焊接在集尘斗52上部并与集尘斗52连通的吸尘箱51。集尘斗52的下部安装有阀门,打开阀门可以排出集尘斗52内收集的粉尘。吸尘箱51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吸尘风机60,另一侧上开有排风口;吸尘风机60的端部连接有吸尘管61,吸尘管61上连接有波纹管62。吸尘箱51内安装有多个除尘滤袋,吸尘风机60工作时,外部的气体、粉尘通过波纹管62、吸尘管61进入吸尘箱51内,空气中的粉尘由除尘滤袋过滤后,干净的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滑动机构包括四个滚轮53,四个滚轮53安装在机架50的下部,设置滚轮53,能够方便员工将吸尘单元推动至合适的位置。

当需要将细灰仓中的物料送往反应釜时,利用第一输送带10和第二输送带20对物料进行输送,第一输送带10将细灰仓中的物料送至第二输送带20上,第二输送带20将物料送至反应釜中。根据实际的运送情况对下罩层71的下端位置进行调节,使物料顺利进入防尘罩的同时,尽可能有效的防止物料逸出防尘罩。当输送的物料较多时,为了避免物料粘附在下罩层71的底部,可以适当的抬升下罩层71下端的位置。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拧动紧固件43,使滑杆41在受力后能够自由滑动,调节滑杆41位置,使滑杆41上的推杆42将下罩层71向外撑开,此时下罩层71的下端向上抬升了一定的高度,当下罩层71的下端位置调节合适后,拧动紧固件43,使紧固件43的端部紧贴在安装杆40的表面,对滑杆41进行固定。

第一输送带10输送的物料送至第二输送带20时,物料容易扬起,由于设置了防尘罩,防尘罩能够有效防止物料向四周飞散,物料在防尘罩内得到有效的沉降。输送物料的同时开启吸尘单元,根据物料逸出位置调节吸尘单元的位置,使吸尘单元能够有效除去逸出防尘罩的物料。在防尘罩和吸尘单元的共同作用下,有效解决了运送除尘灰、含铁灰等物料时,粉尘容易四处飘散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不同于实施例一的调节机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杆80和两根移动杆81,固定杆80焊接在安装架30上,两根移动杆81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杆80的左右两侧。安装架30的左右两侧上铰接有摆杆90,摆杆90的下部焊接用于支撑下罩层71的支撑杆91。移动杆81的端部能与摆杆90接触,通过调节移动杆81的位置可以使得摆杆90向外摆动。

当输送的物料较多时,为了避免物料粘附在下罩层71的底部,可以适当的抬升下罩层71下端的位置。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拧动移动杆81,通过移动杆81使摆杆90向外摆动,使摆杆90上的支撑杆91将下罩层71向外撑开,此时下罩层71的下端向上抬升了一定的高度,当下罩层71的下端位置调节合适后,停止拧动移动杆81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