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4976发布日期:2021-02-23 21:0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石墨电极因为其优良的高温导电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中,以石墨电极为主要品种的碳素制品工业已经成为当代原材料工业的主要组成部门。石墨电极多为圆柱形的结构,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为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机加工等工艺制成。
[0003]
石墨化工艺是通过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石墨化最常用的是串接石墨化法,石墨电极焙烧品在石墨化炉内横向放置,其长度方向和炉芯长度方向在同一中心线上,装炉的过程就是铺炉底、装入石墨电极、覆盖保温材料等工序;炉床上需要设置若干的v形缺口的石墨垫块,石墨电极焙烧品纵向卧放在石墨垫块上;卸炉是清楚覆料后将石墨化后产品吊出,由于放置的串联的特殊性及石墨电极的圆柱形的结构,在装炉和卸炉过程中,多是用天车通过索具进行吊装,由于石墨电极焙烧品纵向卧放,索具安装放置困难,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装出炉效率低,且安全性不高;因此,方便快捷,不受位置限制的装出炉吊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石墨化炉的装出炉效率,保证吊装安全性。
[0005]
本实用新型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包括吊钩机构、支撑机构、拉钩机构和固定连接件;
[0007]
所述吊钩机构包括吊钩、安装板和调节螺母;吊钩下部设置有外螺纹部,安装板为圆板,安装板水平设置在吊钩下端;调节螺母设置在吊钩的外螺纹部上;
[0008]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中部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对应的弧形凸出部,上支撑板下侧设置有与弧形凸出部结构一致的第一台阶连接槽,第一台阶连接槽中心设置有安装孔;下支撑板中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对应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在下支撑板中心形成第二台阶连接槽,第二台阶连接槽中心设置有与第一台阶连接槽中心安装孔相对应的固定孔,上支撑板的第一台阶连接槽和下支撑板的第二台阶连接槽相对扣合,将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交叉设置;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两端的板面上分别设置有圆形或条形的连接孔;吊钩下端穿过上支撑板中部的安装孔和下支撑板中部的固定孔,将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设置在吊钩机构的调节螺母和安装板之间的吊钩外缘上;
[0009]
所述拉钩机构为四根结构相同的拉钩,拉钩包括拉杆和垂直设置在拉杆下端的拉钩板,拉杆上部设置为螺纹段,四根拉杆上端分别设置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两端相应的连接孔内;固定连接件分别设置在四根拉杆上端的螺纹段上,将拉钩机构与支撑机构连接。
[0010]
具体的,所述的上支撑板的弧形凸出部的弧长大于下支撑板弧形凹槽的弧长;使
得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改变交叉角度。
[0011]
具体的,所述的下支撑板下侧板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孔同心的圆形的安装槽,安装槽与固定孔形成台阶结构,吊钩机构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深度与安装板厚度一致。
[0012]
具体的,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设置的连接孔为圆形孔时,圆形孔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两端对称均匀设置为多个,固定连接件为设置有内螺纹的套筒。
[0013]
具体的,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设置的连接孔为条形孔时,固定连接件为螺母。
[0014]
具体的,所述的拉杆与拉钩板为一体式结构。
[0015]
具体的,所述的拉钩板为长条形或锄头板形结构。
[0016]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创造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专利的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安装方便,拉钩机构与支撑机构的连接方式,不受石墨化炉装出炉时,石墨电极焙烧品在石墨化炉内横向放置位置的限制;支撑机构交叉的设置方式,和吊钩机构的连接能够调节交叉角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避让炉床和垫块,拉钩与固定连接件的安装方便,整体提高工作效率;支撑板上连接孔的设置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石墨电极产品装出炉使用,适应性强,节约生产成本;本专利的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整体结构配合度高,结构稳定,吊装过程中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专利的整体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专利的吊钩机构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专利的上支撑板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专利的下支撑板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专利的拉钩的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专利在吊装石墨电极时的安装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专利的支撑机构的连接孔设置为条形孔的示意图。
[0025]
图中:1-吊钩机构,11-吊钩,12-调节螺母,13-安装板,2-下支撑板,21-第二台阶连接槽,22-固定孔,3-套筒,4-上支撑板,41-弧形凸出部,42-第一台阶连接槽,43-安装孔,5-拉钩,51-拉杆,52-拉钩板,6-石墨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27]
结合附图1-6所示的一种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包括吊钩机构1、支撑机构、拉钩机构和固定连接件;
[0028]
吊钩机构1包括吊钩11、安装板13和调节螺母12;吊钩11下部设置有外螺纹部,安装板13为圆板,安装板13水平设置在吊钩11下端;调节螺母12设置在吊钩11的外螺纹部上;
[0029]
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2,上支撑板4中部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对应的弧形凸出部41,上支撑板4下侧设置有与弧形凸出部41结构一致的第一台阶连接槽42,第
一台阶连接槽42中心设置有安装孔43;下支撑板2中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对应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在下支撑板2中心形成第二台阶连接槽21,第二台阶连接槽21中心设置有与第一台阶连接槽42中心安装孔43相对应的固定孔22,上支撑板4的第一台阶连接槽42和下支撑板2的第二台阶连接槽21相对扣合,将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2交叉设置,上支撑板4的弧形凸出部41的弧长大于下支撑板2弧形凹槽的弧长,使得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改变交叉角度;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2两端的板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圆形的连接孔。
[0030]
吊钩11下端穿过上支撑板4中部的安装孔43和下支撑板2中部的固定孔22,将支撑机构设置在吊钩机构1的调节螺母12和安装板13之间的吊钩11外缘上;下支撑板2下侧板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孔22同心的圆形的安装槽,安装槽与固定孔22形成台阶结构,吊钩机构1的安装板13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深度与安装板13厚度一致。
[0031]
拉钩机构为四根结构相同的拉钩5,拉钩5包括拉杆51和垂直设置在拉杆51下端的拉钩板52,拉杆51上部设置为螺纹段,四根拉杆51上端分别设置在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2两端相应的连接孔内;固定连接件为设置有内螺纹的套筒3,套筒3分别设置在四根拉杆51上端的螺纹段上,将拉钩机构与支撑机构连接,拉钩板52为锄头板形结构,拉杆51与拉钩板52为一体式结构。
[0032]
在本专利的石墨化炉装出炉吊具制作时,将上支撑板4的第一台阶连接槽42和下支撑板2的第二台阶连接槽21相对扣合,先将调节螺母12安装在吊钩11下端的外螺纹部上,将吊钩11下端穿过上支撑板4中部的安装孔43和下支撑板2中部的固定孔22,将安装板13水平设置在吊钩11下端,完成吊钩机构1与支撑机构的安装。
[0033]
在吊装作业时,根据石墨电极6吊装位置,调整好支撑机构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2之间交叉角度,拧紧调节螺母12,将吊钩机构1与支撑机构固定,将固定后的吊钩机构1与支撑机构放置在石墨电极6前端,根据石墨电极6直径,将四根拉钩5上端分别插入支撑机构上的相应的连接孔内,拉钩板52设置在石墨电极6后端,拉钩板52与石墨电极6后端面贴合;分别将套筒3拧紧,将四根拉钩5固定,完成整个吊具的安装,然后通过起吊装置与吊钩11配合进行吊装作业。
[0034]
如附图7所示,本专利的支撑机构的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2上的连接孔可以设置为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孔,当设置为条形孔时,固定连接件为螺母,螺母和上支撑板4与下支撑板2之间增设垫片,根据石墨电极的直径不同,拉钩上端位于条形的连接孔内相应的位置,将螺母拧紧,增加拉钩5与支撑机构的连接强度。
[0035]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的驱动电机驱动滚轴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述。
[0036]
为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实用新型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