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袋真空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5291发布日期:2021-03-30 19:4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袋真空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平面袋真空封口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继而推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工业科技的发展也在日新月异,越来越多新的技术被应用于日常生活。

封口机便是一种现代工作或生活中经常会设计的一种包装工具,尤其封口机中的食品真空封口机,在日常厨房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封口机一般都包括:底座、安装于该底座上并可打开和闭合的翻盖、分别设置于该底座及翻盖上并对应的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设置于该下抽真空槽外围的下密封圈、设置于该上抽真空槽外围并与下密封圈对应的上密封圈、用于对该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进行抽真空的气泵组件以及设置于该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旁侧的上加热封口条和下加热封口条,

在使用时,将翻盖相对底座打开,并将胶袋需要封口的一端放入底座的下密封圈内,再盖好翻盖,此时,该胶袋端部被下密封圈和上密封圈挤压定位,并置于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中,此时气泵组件工作以对该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进行抽真空,以此实现对胶袋进行抽真空处理,完成后,并上加热封口条和下加热封口条对胶袋端部进行封口。但是,此结构的封口机在对胶袋进行抽真空时,胶袋端部的开口被下密封圈和上密封圈挤压定位后,间隙变得极小,以致该抽真空的工作效率不好,并需要较长的时间,且还极大可能会造成胶袋端部褶皱而影响封口外观,对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袋真空封口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平面袋真空封口机包括:底座、安装于该底座上并可打开和闭合的翻盖、分别设置于该底座及翻盖上并对应的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设置于该下抽真空槽外围的下密封圈、设置于该上抽真空槽外围并与下密封圈对应的上密封圈、用于对该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进行抽真空的气泵组件以及设置于该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旁侧的上加热封口条和下加热封口条,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伸入胶袋内以形成气道的抽气气道隔件和用于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伸出或缩回的气动机构,该抽气气道隔件前端伸出于该下抽真空槽及下加热封口条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抽气气道隔件呈片状。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抽气气道隔件为实心体,并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0-90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动机构包括有安装于所述底座内的支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支架上的滑动缸体、安装于该支架与滑动缸体之间的弹簧和设置于该滑动缸体中相对安装有弹簧的另一端的活塞杆及与该活塞杆连接的泵体,该活塞杆具有贯通的气孔,该活塞杆端部与泵体之间通过第一管体连接,所述滑动缸体端部设置有滑动空间,所述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活塞,并通过该活塞设置于该滑动空间中;所述抽气气道隔件固定于该滑动缸体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两根导管,所述滑动缸体套设于该导管上,且该滑动缸体相对设置有滑动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簧套设于该导管上,并伸入该安装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行程滑槽以及位于该行程滑槽旁侧的加热封口开关,所述滑动缸体上设置有滑块,该滑块置于该行程滑槽中,且可触发该加热封口开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防皱限位硅胶条,该下防皱限位硅胶条位于该下加热封口条旁侧,且该下防皱限位硅胶条上端面凸出于该下加热封口条上端面外;所述翻盖设置有上防皱限位硅胶条,该上防皱限位硅胶条位于该上加热封口条旁侧,且该上防皱限位硅胶条下端面凸出于该上加热封口条下端面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翻盖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对应的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该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锁扣结构和第二锁扣结构,该第一锁扣结构和第二锁扣结构分别伸入该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该第一锁扣结构的第一按键部和第二锁扣结构外侧的第二按键部分别显露于该所述底座两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包括有通过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底座中的第一锁扣,该第一锁扣前端具有所述的第一按键部,该第一锁扣后端设置有与用于触发控制气动机构排气的第一开关对接的第一触发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翻盖相对底座打开,并由该气动机构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伸出至下密封圈及下加热封口条上,此时,将胶袋需要封口的一端放入底座的下密封圈处,且抽气气道隔件端部沿胶袋的开口伸入该胶袋内,再盖好翻盖,此时,该胶袋端部被下密封圈和上密封圈挤压定位,并置于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形成的腔体中,且该抽气气道隔件与胶袋配合后产生的高度差形成气道,以便后期抽真空;随后,此时气泵组件工作以对该下抽真空槽和上抽真空槽结合后形成的腔体进行抽真空,以此实现对胶袋进行抽真空处理,由于抽气气道隔件与胶袋配合后产生的高度差形成气道,以致可对胶袋内部进行快速抽真空处理,其工作效率极高,且用时短,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且不会造成胶袋端部褶皱而影响后期封口外观;完成抽真空后,该气动机构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缩回至下密封圈,此时该上加热封口条和下加热封口条相对配合对胶袋端部进行封口,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各种类型的胶袋进行抽气封口,适用性极强,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翻盖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机构与抽气气道隔件的装配图(伸出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机构与抽气气道隔件另一视角的装配图(伸出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机构与抽气气道隔件的剖视图(伸出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机构与抽气气道隔件另一视角的装配图(缩回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锁扣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密封圈配合抽气气道隔件与胶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10所示,为一种平面袋真空封口机,其包括:底座1、安装于该底座1上并可打开和闭合的翻盖2、分别设置于该底座1及翻盖2上并对应的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设置于该下抽真空槽10外围的下密封圈3、设置于该上抽真空槽20外围并与下密封圈3对应的上密封圈4、用于对该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进行抽真空的气泵组件5以及设置于该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旁侧的上加热封口条6和下加热封口条7,所述底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伸入胶袋内以形成气道的抽气气道隔件8和用于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8伸出或缩回的气动机构9,该抽气气道隔件8前端伸出于该下抽真空槽10及下加热封口条7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翻盖2相对底座1打开,并由该气动机构9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8伸出至下密封圈3及下加热封口条7上,此时,将胶袋需要封口的一端放入底座1的下密封圈3处,且抽气气道隔件8端部沿胶袋的开口伸入该胶袋内,再盖好翻盖2,此时,该胶袋端部被下密封圈3和上密封圈4挤压定位,并置于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形成的腔体中,且该抽气气道隔件8与胶袋配合后产生的高度差形成气道,以便后期抽真空;随后,此时气泵组件5工作以对该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结合后形成的腔体进行抽真空,以此实现对胶袋进行抽真空处理,由于抽气气道隔件8与胶袋100配合后产生的高度差形成气道80,以致可对胶袋100内部进行快速抽真空处理,其工作效率极高,且用时短,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且不会造成胶袋80端部褶皱而影响后期封口外观;完成抽真空后,该气动机构9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8缩回至下密封圈3,此时该上加热封口条6和下加热封口条7相对配合对胶袋80端部进行封口,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各种类型的胶袋进行抽气封口,适用性极强,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所述抽气气道隔件8呈片状,所述抽气气道隔件8为实心体,并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0-90度。该抽气气道隔件8为实心体,以致该抽气气道隔件8不会被压扁必须而影响伸出或缩回的顺畅性,且该抽气气道隔件8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0-90度,角度越大,该抽气气道隔件8与胶袋之间的起到就越大。

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气气道隔件8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对一个胶袋进行封口时,需要至少一个抽气气道隔件8插入胶袋内,使抽气气道隔件8与胶袋配合后产生的高度差形成气道;当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抽气气道隔件时,可对多个胶袋进行抽真空和封口处理,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所述气动机构9包括有安装于所述底座1内的支架91、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支架91上的滑动缸体92、安装于该支架91与滑动缸体92之间的弹簧93和设置于该滑动缸体92中相对安装有弹簧93的另一端的活塞杆94及与该活塞杆94连接的泵体95,该活塞杆94具有贯通的气孔941,该活塞杆94端部与泵体95之间通过第一管体连接,且该活塞杆94端部与支架91固定,所述滑动缸体92端部设置有滑动空间921,所述活塞杆94端部设置有活塞942,并通过该活塞942设置于该滑动空间921中;所述抽气气道隔件8固定于该滑动缸体92上。该气动机构9中的泵体95为活塞杆94提供气体时,该活塞942为该滑动缸体92提供向外的力,使该滑动缸体92在支架91上滑动,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8缩回,此时该弹簧93被压缩;当泵体95不在为活塞杆94提供气体,其排气后,该活塞942不能为该滑动缸体92提供向外的力,此时,该弹簧93恢复以产生弹力以驱使该滑动缸体92在支架91上滑动,使该抽气气道隔件8伸出,以此可由气动机构9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8伸出或缩回。

所述支架91具有至少两根导管911,所述滑动缸体92套设于该导管911上,且该滑动缸体92相对设置有滑动空间921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槽922,所述弹簧93套设于该导管911上,并伸入该安装槽922中,保证该滑动缸体92运行的稳定性,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支架91上设置有行程滑槽913以及位于该行程滑槽913旁侧的加热封口开关90,所述滑动缸体92上设置有滑块923,该滑块923置于该行程滑槽913中,且可触发该加热封口开关90。当该行程滑槽913在支架91上活动以驱使该抽气气道隔件8缩回时,该滑块923触发该加热封口开关90,此时,该上加热封口条6和下加热封口条7工作以对胶袋进行封口处理。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下防皱限位硅胶条11,该下防皱限位硅胶条11位于该下加热封口条7旁侧,且该下防皱限位硅胶条11上端面凸出于该下加热封口条7上端面外;所述翻盖2设置有上防皱限位硅胶条21,该上防皱限位硅胶条21位于该上加热封口条6旁侧,且该上防皱限位硅胶条21下端面凸出于该上加热封口条6下端面外。下防皱限位硅胶条11和上防皱限位硅胶条21配合压住胶袋端口部分位置,以使后期在抽气气道隔件8缩回时,也不会使胶袋发生褶皱,进一步保证胶袋不会发生褶皱。

所述底座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锁槽12和第二锁槽13,所述翻盖2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一锁槽12和第二锁槽13对应的第一锁块22和第二锁块23,该底座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锁扣结构14和第二锁扣结构15,该第一锁扣结构14和第二锁扣结构15分别伸入该第一锁槽12和第二锁槽13中,该第一锁扣结构14的第一按键部141和第二锁扣结构15外侧的第二按键部151分别显露于该所述底座1两侧。当翻盖2相对底座1盖合后,该翻盖2上的第一锁块22和第二锁块23分别插入该底座1两侧上的第一锁槽12和第二锁槽13,并分别由第一锁扣结构14和第二锁扣结构15将第一锁块22和第二锁块23锁定于第一锁槽12和第二锁槽13中,保证翻盖2相对底座1盖合的稳定性,保证后期进行抽真空和封口工作。同时按下第一锁扣结构14的第一按键部141和第二锁扣结构15外侧的第二按键部151时,可对该第一锁块22和第二锁块23进行解锁,此时,该翻盖2可相对底座1打开,并可达到对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结合后形成的腔体进行排气处理。此时,在松开手后,该第一锁扣结构14和第二锁扣结构15复位。

所述第一锁扣结构14包括有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42设置于底座1中的第一锁扣143,该第一锁扣143前端具有所述的第一按键部141,该第一锁扣143后端设置有与用于触发控制气动机构9排气的第一开关对接的第一触发柱144。当按下该第一按键部141后,该第一触发柱144触发控制气动机构9排气的第一开关,使该气动机构9进行排气,使所述抽气气道隔件8弹出或伸出,以便下次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翻盖2相对底座1打开,并由该气动机构9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8伸出至下密封圈3及下加热封口条7上,此时,将胶袋需要封口的一端放入底座1的下密封圈3处,且抽气气道隔件8端部沿胶袋的开口伸入该胶袋内,再盖好翻盖2,此时,该胶袋端部被下密封圈3和上密封圈4挤压定位,并置于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形成的腔体中,且该抽气气道隔件8与胶袋配合后产生的高度差形成气道,以便后期抽真空;随后,此时气泵组件5工作以对该下抽真空槽10和上抽真空槽20结合后形成的腔体进行抽真空,以此实现对胶袋进行抽真空处理,由于抽气气道隔件8与胶袋配合后产生的高度差形成气道,以致可对胶袋内部进行快速抽真空处理,其工作效率极高,且用时短,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且不会造成胶袋端部褶皱而影响后期封口外观;完成抽真空后,该气动机构9驱动该抽气气道隔件8缩回至下密封圈3,此时该上加热封口条6和下加热封口条7相对配合对胶袋端部进行封口,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各种类型的胶袋进行抽气封口,适用性极强,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