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7345发布日期:2021-03-09 18:2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


背景技术:

2.牛仔布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卷布机进行收卷,卷布机是用于各种布料,无纺布,泡棉,皮革,纸张,反光材料,醋酸布,补强带,导电布等材料卷圆包装及各种织物工切捆条前的重复打卷,能卷制成直纹或45度斜纹织物,光电对边,对厚薄材料均可有效对齐自动控码,可设定卷布长度的机器。
3.现有技术中的卷布机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点:卷布机在收布辊的布料收卷量达到要求时,需要进行更换,现有的更换方式无法做到无缝衔接,导致部分布料散落,为避免布料散落难以整理,则需要停机操作,那么便造成收卷的效率降低,费时费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包括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第三支架板、第四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架板的顶端共同转动设有放布辊,所述放布辊转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架板的顶端共同活动设有张紧辊,两个所述第二支架板的顶部均设有张紧机构,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杆,每个所述支杆的顶端均转动安装有两个过渡辊,所述第三支架板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三支架板的顶端共同传动设有收布辊,所述收布辊的表面设有粘贴条,所述收布辊转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支架板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四支架板的顶端共同转动设有备用辊,所述备用辊的表面同样设有粘贴条,所述备用辊转轴的一端与第三电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放布辊上绕设有布体;
7.两个所述第三支架板之间共同固定有位于收布辊下侧的第一衔接板,且第一衔接板远离第三支架板的一端向支杆一侧延伸,两个所述第三支架板以及第四支架板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二衔接板与第一衔接板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衔接板与第一衔接板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第三支架板均贯穿开设有第一操作孔,且第一操作孔位于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相互靠近一端的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三支架板的侧壁对应第一操作孔下侧的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一电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的驱动端共同安装有第一升降辊,且第一升降辊位于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相互靠近一端的间隙处,所述第一升降辊的辊面最高点与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的顶面处于同一直线上;
8.两个所述第四支架板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操作孔,且第二操作孔面向第三支架板的
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二衔接板的顶面与第二操作孔的开口处于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第四支架板的侧壁对应第二操作孔下侧的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电推杆,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的驱动端共同安装有第二升降辊,所述第二电推杆的辊面最高点低于第二操作孔的开口。
9.进一步地,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滑杆和弹簧,所述第二支架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滑杆固定在安装孔内,所述滑杆与布体的轴杆滑动连接,且滑杆贯穿布体的轴杆,所述弹簧绕设在滑杆上,且弹簧位于布体轴杆的下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孔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布体的轴杆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收布辊的辊面上安装的粘贴条以及备用辊的辊面上安装的粘贴条可均为双面胶,且双面胶均条状分别粘贴在收布辊和备用辊的辊面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与放布辊的转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收布辊的转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备用辊的转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方案的卷布机通过采用收布辊和备用辊相互配合的方式,可对布体实现方便快速且不间断的收卷操作,同时收布辊和备用辊的更换方便,大大的提升了收卷效率。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18.图3为图1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c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20.图中:1第一支架板、2第二支架板、3第三支架板、4第四支架板、5放布辊、6收布辊、7备用辊、8支杆、9过渡辊、10第一衔接板、11第二衔接板、12第一电推杆、13第二电推杆、14第一操作孔、15第一升降辊、16第二操作孔、17第二升降辊、18安装孔、19滑杆、20张紧辊、21弹簧、22布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照图1-4,一种便于牛仔布更换卷筒的卷布机,包括第一支架板1、第二支架板2、第三支架板3、第四支架板4,第一支架板1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架板1的顶端共同转动设有放布辊5,放布辊5转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架板2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架板2的顶端共同活动设有张紧辊20,两个第二支架板2的顶部均设
有张紧机构,第二支架板2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杆8,每个支杆8的顶端均转动安装有两个过渡辊9,第三支架板3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三支架板3的顶端共同传动设有收布辊6,收布辊6的表面设有粘贴条,收布辊6转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第四支架板4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四支架板4的顶端共同转动设有备用辊7,备用辊7的表面同样设有粘贴条,备用辊7转轴的一端与第三电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放布辊5上绕设有布体22;
24.两个第三支架板3之间共同固定有位于收布辊6下侧的第一衔接板10,且第一衔接板10远离第三支架板3的一端向支杆8一侧延伸,两个第三支架板3以及第四支架板4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二衔接板11,第二衔接板11与第一衔接板10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衔接板11与第一衔接板10之间存在间隙,两个第三支架板3均贯穿开设有第一操作孔14,且第一操作孔14位于第一衔接板10和第二衔接板11相互靠近一端的位置处,两个第三支架板3的侧壁对应第一操作孔14下侧的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一电推杆12,两个第一电推杆12的驱动端共同安装有第一升降辊15,且第一升降辊15位于第一衔接板10和第二衔接板11相互靠近一端的间隙处,第一升降辊15的辊面最高点与第一衔接板10和第二衔接板11的顶面处于同一直线上;
25.两个第四支架板4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操作孔16,且第二操作孔16面向第三支架板3的一侧设有开口,第二衔接板11的顶面与第二操作孔16的开口处于同一直线上,两个第四支架板4的侧壁对应第二操作孔16下侧的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电推杆13,两个第二电推杆13的驱动端共同安装有第二升降辊17,第二电推杆13的辊面最高点低于第二操作孔16的开口。
26.进一步地,张紧机构包括滑杆19和弹簧21,第二支架板2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8,滑杆19固定在安装孔18内,滑杆19与布体22的轴杆滑动连接,且滑杆19贯穿布体22的轴杆,弹簧21绕设在滑杆19上,且弹簧21位于布体22轴杆的下侧。
27.进一步地,弹簧21的一端与安装孔18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布体22的轴杆固定。
28.进一步地,收布辊6的辊面上安装的粘贴条以及备用辊7的辊面上安装的粘贴条可均为双面胶,且双面胶均条状分别粘贴在收布辊6和备用辊7的辊面上。
29.进一步地,第一电机与放布辊5的转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二电机与收布辊6的转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三电机与备用辊7的转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第一电机驱动放布辊5对布体22进行放料,布体22经过图1中左侧的过渡辊9进行引导,并通过张紧辊20进行转向,然后经过图1中右侧的过渡辊9引导,被收卷在收布辊6上;过程中通过张紧机构中弹簧21的弹力,推动张紧辊20对布体22进行张紧度的控制,时刻保持布体22张紧度的大小,待收布辊6达到收卷量的要求后,将第一衔接板10上的布体22割断,可将收布辊6从第二电机的驱动端拆除取下;割断后的布体22继续在第一衔接板10上滑动,随后通过第二衔接板11下滑至两个第四支架板4之间,并最终位于第二操作孔16内,此时通过第二电推杆13将第二升降辊17顶起,通过第二升降辊17将布体22顶升至备用辊7一侧,通过备用辊7的辊面上的粘贴条将布体22与其辊面贴合,从而在第三电机驱动备用辊7转动时,可将布体22进行收卷;在备用辊7收卷时,可在第三支架板3上重新放置一个收布辊6,并完成与第二电机驱动端的组装,在备用辊7收卷完毕后,将第一衔接板10上的布体22割断,通过第一电推杆12控制第一升降辊15将布体22向收布辊6一侧顶升,通过收布辊6的辊面上的粘贴条将布体22与其辊面贴合,从而继续收卷。
31.以上操作可在放布辊5上的布体22保持充足的情况下,不必停机,不间断的对布体22进行收卷,提高收卷效率。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