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小口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2213发布日期:2021-05-11 14:5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透气小口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容器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小口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使用在盛放润滑油、油漆、切削液等液体的包装容器上的密封盖,采用全密封盖,没有任何透气孔,在包装容器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海拔差和温差的原因,造成各地区的气压不一样,当包装容器在不同海拔地区间运输时,由于包装容器不透气,密封的包装容器内外压差就会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造成包装容器的缩瘪或鼓胀,严重影响了平原高原间的货物运输;

现有技术中,也有在容器盖上设置具有内外压差平衡功能的透气盖,该透气盖包括出液嘴和上盖,上盖与出液嘴螺纹连接。一种方式是将防水透气膜直接设置在出液嘴上,容器内的液体直接与防水透气膜接触,其弊端是:1、因容器内液体的冲击,液体直接冲击防水透气膜,影响防水透气膜的性能,造成泄漏;2、防水透气膜容易被容器内的液体冲击,掉落容器内,防水透气膜污染容器内的液体,以及造成出液嘴漏液。另一种方式是将防水透气膜设置在上盖上,其弊端是:1、因上盖裸露在大气中,外界的雨水、灰尘等杂质很容易堵塞防水透气膜,造成防水透气膜丧失透气功能;2、若因外力或容器内液体的冲击造成防水透气膜脱落,造成透气盖漏液,以及导致外界污染容器内液体,容器内有异物,而导致质量问题甚至损坏汽车发动机或其它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包装容器的透气盖的透气结构不可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小口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气小口盖,包括出液嘴、外盖和防水透气阀,所述防水透气阀包括阀体和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密封地装在阀体内,所述出液嘴包括可伸缩部、出液嘴法兰边、拉环和密封薄壁,所述密封薄壁与可伸缩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环与密封薄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薄壁上具有安装腔,所述阀体固定设置在安装腔的上部,所述安装腔的下部贯穿有若干第一透气通道,所述安装腔的侧壁、阀体和安装腔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纳腔;

所述外盖和可伸缩部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外盖和可伸缩部之间具有第二透气通道,所述外盖包括内圆面板和外盖法兰边,所述内圆面板和外盖法兰边固定连接,且所述内圆面板和外盖法兰边之间具有第三透气通道,所述第一透气通道、安装腔、第二透气通道、以及第三透气通道依次连通形成双向的透气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透气膜通过热熔焊接在阀体内,所述阀体通过焊接或者卡接固定设置在安装腔的上部。安装牢靠,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呈向下收缩的漏斗状。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的截面呈长条状。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向下凸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外盖和可伸缩部的螺纹处具有排气槽,所述可伸缩部的顶部与外盖的连接处也具有若干所述排气槽,若干所述排气槽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透气通道。排气槽的开设便于形成第二透气通道,且其透气性能佳。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透气膜的材质选用eptfe。其具有抗液体渗透、生物兼容性、介电常数低等特性,只允许气体的进出。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的支撑网,所述支撑网向下凸呈弧面,所述防水透气膜位于支撑网的下方,或者所述防水透气膜位于支撑网的上方,且所述防水透气膜与支撑网贴合也向下凸呈弧面。支撑网用于支撑防水透气膜,有利于防水透气膜向下凸呈弧面,提高防水透气膜安装的可靠性;防水透气膜向下凸呈弧面,使得有油浸时可在防水透气膜的中部形成油滴滴落,而不影响防水透气膜周边的透气,提高该透气小口盖的透气性能。

进一步地,该透气小口盖还包括容器盖,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沉坑,所述沉坑处贯穿有安装孔,所述出液嘴和外盖固定设置在安装孔中。沉坑有利于保护该透气小口盖,防止堆垛时该透气小口盖受到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安装孔中;或者所述安装孔内开设有径向的环形卡槽,所述出液嘴法兰边和外盖法兰边一起嵌入环形卡槽中。安装牢靠,安装便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小口盖,安装有该透气小口盖的容器经双向的透气通道进出气维持内外压差平衡,当因运输等原因导致容器内的液体晃动时:一、由于安装腔和第一透气通道的设置,液体不会直接冲击防水透气膜,有效防止防水透气膜因液体冲击而导致的渗液甚至脱落,有效防止该透气小口盖漏液;二、就算液体晃动严重冲击到防水透气膜,此时支撑网有效支撑防水透气膜,进一步有效防止防水透气膜因液体冲击而导致的渗液甚至脱落,进一步有效防止该透气盖漏液;三、万一防水透气膜脱落也是掉落至安装腔内,不会掉落至容器内污染液体;四、因防水透气膜向下凸呈弧面,使得有油浸时可在防水透气膜的中部形成油滴滴落,而不影响防水透气膜周边的透气,提高该透气小口盖的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1的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阀体未示意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1的透气通道的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表示出气方向,虚线箭头表示进气方向);

图6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1的包括容器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1的包括容器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2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3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小口盖的实施例4的包括容器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出液嘴,11、可伸缩部,12、出液嘴法兰边,13、拉环,14、密封薄壁,141、安装腔,142、第一透气通道,143、容纳腔,2、外盖,21、内圆面板,22、外盖法兰边,23、第三透气通道,24、翻边,25、开启环,26、桥接段,27、点接段,28、第二透气通道,3、防水透气膜,4、阀体,41、支撑网,5、容器盖,51、安装孔,52、环形卡槽,53、沉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透气小口盖,包括出液嘴1、外盖2和防水透气阀,所述防水透气阀包括阀体4和防水透气膜3,所述防水透气膜3密封地装在阀体4内,本实施例所述防水透气膜3的材质选用eptfe,所述防水透气膜3通过热熔焊接在阀体4内,所述出液嘴1包括可伸缩部11、出液嘴法兰边12、拉环13和密封薄壁14,所述密封薄壁14与可伸缩部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环13与密封薄壁14固定连接;如图3和图4,所述密封薄壁14上具有安装腔141,所述阀体4通过卡接固定设置在安装腔141的上部,所述安装腔141的下部贯穿有若干第一透气通道142,所述安装腔141的侧壁、阀体4和安装腔141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纳腔143;

如图1、3、6和7所示,所述外盖2和可伸缩部11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外盖2和可伸缩部11之间具有第二透气通道28,本实施例所述外盖2和可伸缩部11的螺纹处具有排气槽,所述可伸缩部11的顶部与外盖2的连接处也具有若干所述排气槽,若干所述排气槽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透气通道28;所述外盖2包括内圆面板21、外盖法兰边22和开启环25,所述内圆面板21和外盖法兰边22固定连接,且所述内圆面板21和外盖法兰边22之间具有第三透气通道23,为了便于该透气小口盖的开启,所述开启环25通过不可拉断的桥接段26和多个可拉断的点接段27与内圆面板21连接,所述开启环25位于第三透气通道23内,所述出液嘴法兰边12的上平面与外盖法兰边22的下平面相抵,所述第一透气通道142、安装腔141、第二透气通道28、以及第三透气通道23依次连通形成双向的透气通道。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容纳腔143的底部呈向下收缩的漏斗状。因该透气小口盖焊接在容器盖5上需要测试密封性,若测试前已开设第一透气通道142会影响其密封性测试,所以第一透气通道142需要在该透气小口盖安装于容器盖5后再进行戳孔加工,为防止戳孔加工时戳到防水透气膜,倾斜戳孔操作。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阀体4内设置有的支撑网41,所述支撑网41向下凸呈弧面,所述防水透气膜3位于支撑网41的下方,且所述防水透气膜3与支撑网41贴合也向下凸呈弧面,支撑网41用于支撑防水透气膜3,有利于防水透气膜3向下凸呈弧面,提高防水透气膜3安装的可靠性;防水透气膜3向下凸呈弧面,使得有油浸时可在防水透气膜3的中部形成油滴滴落,而不影响防水透气膜3周边的透气。

如图6和7所示,该透气小口盖还包括容器盖5,容器盖5用于密封容器,所述容器盖5上设置有沉坑,所述沉坑处贯穿有安装孔51,为了提高该透气小口盖的可靠性,以及便于该透气小口盖的后续安装,所述外盖法兰边22具有翻边24,所述翻边24包裹住出液嘴法兰边12,所述出液嘴1和外盖2固定设置在安装孔51中,该透气小口盖可适用于现有的多种容器盖5;本实施例所述出液嘴1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安装孔51中,焊接连接方式牢靠。沉坑有利于保护外盖2,防止意外打开开启环25

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6所示,安装有该透气小口盖的容器经第一透气通道142、安装腔141、第二透气通道28、以及第三透气通道依次连通形成双向的透气通道进出气维持内外压差平衡,当因运输等原因导致容器内的液体晃动时,由于安装腔141和第一透气通道142的设置,液体不会直接冲击防水透气膜3,有效防止防水透气膜3因液体冲击而导致的渗液甚至脱落,有效防止该透气小口盖漏液;就算液体晃动严重冲击到防水透气膜3,此时支撑网41有效支撑防水透气膜3,进一步有效防止防水透气膜3因液体冲击而导致的渗液甚至脱落,进一步有效防止该透气盖漏液;万一防水透气膜3脱落也是掉落至安装腔141内,不会掉落至容器内污染液体;因防水透气膜3向下凸呈弧面,使得有油浸时可在防水透气膜3的中部形成油滴滴落,而不影响防水透气膜3周边的透气,提高该透气小口盖的透气性能。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容纳腔143的底部的截面呈长条状。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容纳腔143的底部向下凸呈弧形。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安装孔51内开设有径向的环形卡槽52,所述出液嘴法兰边12和外盖法兰边22一起嵌入环形卡槽52中。本实施例的透气小口盖安装便捷,降低装配成本。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3位于支撑网41的上方(说明书附图中未示意出)。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阀体4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安装腔141内。结构简单,降低材料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