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8135发布日期:2021-05-11 15:0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该结构承担荷载之前,在浇筑时预先对混凝土施加压力,通过这种方式抵消外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的拉应力。因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具有受荷载影响变形小、结构受力性能好、产生的伸缩缝减少、造型更加简洁、抗动力扰动能力强、行车平顺舒适、养护工程量小等优点,近年来预应力连续梁桥越来越多的被得到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浇筑包括先张法和后张法,其中后张法是先浇筑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具体为:先制作构件(浇筑混凝土),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

预应力筋通常采用钢筋束,布设时以应力集中处为布设点,因此预应力筋的布设通常为曲线型布设,所以预留的孔道角度与混凝土构件的侧面不是垂直的,预应力筋的张拉要与孔道方向一致。

由于预应力筋的张拉的过程复杂且质量要求高,而张拉所用预应力千斤顶较重,约200kg-300kg,传统方法中作业人员需人工拖动预应力千斤顶,并且多次搭设支架使用手拉葫芦吊起预应力千斤顶进行人工安装,箱室内张拉则需要箱梁浇筑时在顶板预留吊装孔,吊装孔上方再搭设支架使用手拉葫芦吊起预应力千斤顶进行人工安装,导致施工过程中材料及人工成本增加,安装质量及效率不高,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能对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并且角度可调,使预应力千斤顶安装方便简单,安全性高且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包括底座和顶架,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架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顶架的升降,在所述顶架下端安装有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输送线和至少两个吊钩,所述输送线的水平角度可调,所述吊钩安装在所述输送线上,并且所述吊钩能沿所述输送线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两个固定链轮和两个调节链轮,两个所述固定链轮分别安装在所述顶架的两端,其中一个固定链轮为动力轮并与马达连接,两个所述调节链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链轮的下端,链条绕在四个链轮上传动,所述输送线为两个所述调节链轮之间的链条部分,所述吊钩固定安装在所述链条上;所述调节链轮安装在竖向调节机构上,所述竖向调节机构能控制所述调节链轮竖直移动。两个固定链轮相对水平安装且固定不动,两个调节链轮安装在两个固定链轮的下端,并且竖向调节机构能控制调节链轮的上下移动,因此能调节输送线的水平夹角,从而调节吊装在吊钩上的预应力千斤顶的吊装倾角,使吊装安装简单方便。

优选的,在竖向相对的所述固定链轮和所述调节链轮之间均安装有张紧轮,所述链条绕在所述张紧轮上,所述张紧轮安装在横向调节机构上,所述横向调节机构能控制所述张紧轮横向移动。张紧轮设置能增长链条的长度,因此能增大调节链轮的竖直移动位置,从而能加大输送线水平夹角的调节范围。

优选的,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所述顶架下端的滑槽一,滑块一安装在所述滑槽一内竖向滑动,在所述滑槽一内转动安装有一根丝杠一,所述滑块一螺纹连接套在所述丝杠一上,在所述丝杠一的一端安装有马达一作为动力源,所述调节链轮安装在所述滑块一上。丝杠一转动能带动滑块一沿着滑槽一竖向移动,因此安装在滑块一上的调节链轮能上下移动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水平安装在所述顶架下端的滑槽二,滑块二安装在所述滑槽二内水平滑动,在所述滑槽二内转动安装有一根丝杠二,所述滑块二螺纹连接套在所述丝杠二上,在所述丝杠二的一端安装有马达二作为动力源,所述张紧轮安装在所述滑块二上。丝杠二转动能带动滑块二沿着滑槽二水平移动,因此安装在滑块二上的张紧轮能水平移动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吊装机构还包括框架轨道,所述输送线为所述框架轨道,在所述顶架的一端向下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框架轨道的一端端部与所述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所述顶架的下端铰接安装有竖直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铰接在所述框架轨道上,在所述框架轨道上安装有沿着框架轨道移动的行走机构,所述吊钩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电动推杆竖直伸缩能带动框架轨道绕着立杆的下端部转动,因此能调节框架轨道的水平夹角,从而调节吊装在吊钩上的预应力千斤顶的吊装倾角,使吊装安装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框架轨道上的轨道结构为两条齿条,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四个齿轮作为轮子,所述齿轮呈四角设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在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马达三,所述马达三为所述齿轮提供动力;所述吊钩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上。四个齿轮啮合在齿条上,马达三驱动齿轮转动,使整个行走机构沿着齿条移动,因此能带着吊装的预应力千斤顶沿着齿条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两根交叉铰接的连杆,相邻的所述伸缩单元的端部铰接;在最上端的伸缩单元的两根连杆其中一根端部铰接在所述顶架上,另一根铰接在所述顶架上并能沿着所述顶架移动;在最下端的伸缩单元的两根连杆其中一根端部铰接在所述底座上,另一根端部交接在底座的横杆上,在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剪式千斤顶,所述剪式千斤顶能拖动所述横杆移动,该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伸缩单元的铰接轴。

优选的,所述顶架的一侧与防护板上端铰接,所述防护板的下端通过手拉葫芦挂在所述底座的侧边上,所述防护板板面位于所述输送线一端端部对应的侧面上。防护板在预应力千斤顶进行张拉作业时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时锚具及预应力筋飞出伤人。

优选的,在所述底座的四角位置安装有自锁轮。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的优点包括:升降机构控制顶架的升降,通过剪式千斤顶推拉横杆,依靠与横杆相连的伸缩单元实现顶架升降,从而能吊起预应力千斤顶进行运输及安装;吊装机构的输送线作为传输轨道既能调节吊装预应力千斤顶的倾角又能使预应力千斤顶沿着一定倾角移动,使预应力千斤顶安装时与孔道角度一致,使安装精度及效率大幅提高,因此操作简便灵活,一人即可对预应力千斤顶进行运输及安装,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的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竖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横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升降机构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方式一时预应力千斤顶在运输线上移动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方式一时预应力千斤顶套在预应力筋上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方式二时预应力千斤顶在运输线上移动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方式二时预应力千斤顶套在预应力筋上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的吊装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行走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预应力千斤顶9移动安装设备,包括底座1和顶架2,在所述底座1的四角位置安装有自锁轮3用于移动整个设备,在所述底座1和所述顶架2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顶架2的升降,在所述顶架2下端安装有吊装机构5,所述吊装机构5包括输送线52和两个吊钩51,所述吊钩51为锁链连接,所述输送线52的水平角度可调,所述吊钩51安装在所述输送线52上,并且所述吊钩51能沿所述输送线52方向移动。

所述吊装机构5还包括两个固定链轮53和两个调节链轮54,两个所述固定链轮53分别安装在所述顶架2的两端,其中一个固定链轮53为动力轮并与马达连接,两个所述调节链轮54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链轮53的下端,链条55绕在四个链轮上传动,所述输送线52为两个所述调节链轮54之间的链条部分,所述吊钩51固定安装在所述链条55上;所述调节链轮54安装在竖向调节机构56上,所述竖向调节机构56能控制所述调节链轮54竖直移动。此外,在竖向相对的所述固定链轮53和所述调节链轮54之间均安装有张紧轮57,所述链条55绕在所述张紧轮57上,所述张紧轮57安装在横向调节机构58上,所述横向调节机构58能控制所述张紧轮57横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装机构5的作用以及原理是:两个固定链轮53相对水平安装且固定不动,两个调节链轮54安装在两个固定链轮53的下端,并且竖向调节机构56能控制调节链轮54的上下移动,因此能调节输送线52的水平夹角,从而调节吊装在吊钩51上的预应力千斤顶9的吊装倾角,使吊装安装简单方便;而张紧轮57的设置能增长链条55的长度,因此能增大调节链轮54的竖直移动位置,从而能加大输送线52水平夹角的调节范围。

进一步的,在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调节机构56包括竖直安装在所述顶架2下端的滑槽一561,滑块一562安装在所述滑槽一561内竖向滑动,在所述滑槽一561内转动安装有一根丝杠一563,所述滑块一562螺纹连接套在所述丝杠一563上,在所述丝杠一563的一端安装有马达一564作为动力源,所述调节链轮54安装在所述滑块一562上。丝杠一563转动能带动滑块一562沿着滑槽一561竖向移动,因此安装在滑块一562上的调节链轮54能上下移动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在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调节机构58包括水平安装在所述顶架2下端的滑槽二581,滑块二582安装在所述滑槽二581内水平滑动,在所述滑槽二581内转动安装有一根丝杠二583,所述滑块二582螺纹连接套在所述丝杠二583上,在所述丝杠二583的一端安装有马达二584作为动力源,所述张紧轮57安装在所述滑块二582上。丝杠二583转动能带动滑块二582沿着滑槽二581水平移动,因此安装在滑块二582上的张紧轮57能水平移动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在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4(由于升降机构未能用一个附图全部绘制出其结构,因此标号4未在附图中标出)包括若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两根交叉铰接的连杆41,相邻的所述伸缩单元的端部铰接;在最上端的伸缩单元的两根连杆41其中一根端部铰接在所述顶架2上,另一根铰接在所述顶架2上并能沿着所述顶架2移动;在最下端的伸缩单元的两根连杆41其中一根端部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另一根端部交接在底座1的横杆43上,在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剪式千斤顶42,所述剪式千斤顶42能拖动所述横杆43移动,该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伸缩单元的铰接轴。

进一步的,在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架2的一侧与防护板6上端铰接,所述防护板6的下端通过手拉葫芦7挂在所述底座1的侧边上,所述防护板6板面位于所述输送线52一端端部对应的侧面上。防护板6在预应力千斤顶9进行张拉作业时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时锚具及预应力筋8飞出伤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设备移动至预应力千斤顶9的上方,剪式千斤顶42缩回,升降机构4下降,吊钩51挂住预应力千斤顶9,升降机构4上升提起预应力千斤顶9,调节链轮54与张紧轮57移动,将输送线52的水平夹角调整至和预应力筋8的水平夹角相同,驱动链条55移动,预应力千斤顶9沿着输送线52移动直至预应力千斤顶9套在预应力筋8上,将预应力千斤顶9固定安装后进行张拉;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7-10所示,是以预应力筋8的两种倾斜角度方式为例给出了两种典型的使用方式,其中附图7-8是使用方式一的状态结构图,附图9-10是使用方式二的状态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具有的的优点包括:升降机构4控制顶架2的升降,通过剪式千斤顶42推拉横杆43,依靠与横杆43相连的伸缩单元实现顶架2升降,从而能吊起预应力千斤顶9进行运输及安装;吊装机构5的输送线52作为传输轨道既能调节吊装预应力千斤顶9的倾角又能使预应力千斤顶9沿着一定倾角移动,使预应力千斤顶9安装时与孔道角度一致,使安装精度及效率大幅提高,因此操作简便灵活,一人即可对预应力千斤顶9进行运输及安装,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均相同,仅吊装机构5存在差异,因此吊装机构5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具体为:

在所述顶架2下端安装有吊装机构5,所述吊装机构5包括输送线52和两个吊钩51,所述吊钩51为锁链连接,所述输送线52的水平角度可调,所述吊钩51安装在所述输送线52上,并且所述吊钩51能沿所述输送线52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在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装机构5还包括框架轨道59,所述输送线52为所述框架轨道59,在所述顶架2的一端向下固定安装有立杆510,所述框架轨道59的一端端部与所述连杆41的下端铰接连接,在所述顶架2的下端铰接安装有竖直的电动推杆512,所述电动推杆512的端部铰接在所述框架轨道59上,在所述框架轨道59上安装有沿着框架轨道59移动的行走机构513,所述吊钩51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513上。电动推杆512竖直伸缩能带动框架轨道59绕着立杆510的下端部转动,因此能调节框架轨道59的水平夹角,从而调节吊装在吊钩51上的预应力千斤顶9的吊装倾角,使吊装安装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在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轨道59上的轨道结构为两条齿条,所述行走机构513包括支撑板5131和四个齿轮5132作为轮子,所述齿轮5132呈四角设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5131上,在所述支撑板5131上安装有马达三5133,所述马达三5133为所述齿轮5132提供动力;所述吊钩5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5131的下端面上。四个齿轮5132啮合在齿条上,马达三5133驱动齿轮5132转动,使整个行走机构513沿着齿条移动,因此能带着吊装的预应力千斤顶9沿着齿条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设备移动至预应力千斤顶9的上方,剪式千斤顶42缩回,升降机构4下降,吊钩51挂住预应力千斤顶9,升降机构4上升提起预应力千斤顶9,电动推杆512伸缩将框架轨道59的水平夹角调整至和预应力筋8的水平夹角相同,马达三5133驱动齿轮5132沿着齿条移动,预应力千斤顶9沿着齿条的方向移动直至预应力千斤顶9套在预应力筋8上,将预应力千斤顶9固定安装后进行张拉。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