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堵塞的关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0532发布日期:2021-06-15 20:0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防止堵塞的关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关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堵塞的关风机。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缓存仓下料口堵塞、架桥后通常采用棍棒由上往下捅或用锤子敲打缓存仓和关风机。采用棍棒会使得物料越捅越紧,堵塞越严重,而用锤子敲打缓存仓和关风机时容易损坏缓存仓和关风机,从而减短了设备使用寿命;若是堵塞、架桥严重的就需要拆卸关风机来处理,而拆卸关风机需要多个人进行操作,耗时较长,螺丝经常拆装也会对关风机的密封性造成影响,而且在拆卸时会有物料松动洒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方便的防止堵塞的关风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堵塞的关风机,包括顶部设有进料口的壳体、穿设于所述壳体的转轴、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和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叶轮;所述转轴的壁上开设有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关风机还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均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杆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杆体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首端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末端与所述第三杆体的首端铰接,所述第三杆体的末端与所述转轴铰接,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的长度均大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进料口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首端通过关节铰链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末端与所述第三杆体的首端通过滑动轴铰接,所述第三杆体的末端与固定轴铰接,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轴和所述固定轴均为不锈钢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风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紧固在所述凹槽内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转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的首端伸出所述壳体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一杆体首端的一端上设有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的首端端部连接有推拉把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和所述叶轮均为不锈钢材质;和/或,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均为不锈钢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轴,并能驱动所述转轴绕自身轴线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减速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转轴。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防止堵塞的关风机,通过在转轴的壁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依次铰接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三杆体的末端与转轴铰接,且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的长度均大于转轴与进料口之间的距离,从而在遇到物料堵塞或架桥时,可以通过来回推动第一杆体,使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向上顶撞物料使物料变松动,物料松动后就可以正常下料,使用方便,实现在物料堵塞或架桥后能够及时有效处理,避免了敲击或拆卸关风机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密封性减弱和拆卸过程中物料泄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止堵塞的关风机和缓存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防止堵塞的关风机的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向上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防止堵塞的关风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向上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缓存料仓,2-物料,3-第一杆体,4-推拉把手,5-凹槽,6-叶轮,7-转轴,8-减速器,9-电机,10-下料口,11-关节铰链,12-固定轴,13-滑动轴,14-壳体,15-第二杆体,16-第三杆体,17-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止堵塞的关风机,如图1至图5所示,该防止堵塞的关风机包括顶部设有进料口17的壳体14、穿设于壳体14的转轴7、用于驱动转轴7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和安装在转轴7上并位于壳体14内的叶轮6,转轴7的壁上开设有沿转轴7的轴向延伸的凹槽5;关风机还包括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第三杆体16和第二杆体15均位于凹槽5内,第一杆体3至少部分地位于凹槽5内;第一杆体3的末端与第二杆体15的首端铰接,第二杆体15的末端与第三杆体16的首端铰接,第三杆体16的末端与转轴7铰接,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的长度均大于转轴7与进料口17之间的距离。其中,“转轴7与进料口17之间的距离”是指进料口17的中心到转轴7的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

上述防止堵塞的关风机,通过在转轴7的壁上设置凹槽5,并在凹槽5内设置依次铰接的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第三杆体16的末端与转轴7铰接,且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的长度均大于转轴7与进料口17之间的距离,从而在遇到物料2堵塞或架桥时,可以通过来回推动第一杆体3,此时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向上顶撞物料2使物料2变松动,且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在向上运动过程中能正常进出进料口17和壳体14,物料2松动后就可以正常下料,从进料口17下部松动物料更容易,使用方便,实现在物料堵塞或架桥后能够及时有效处理,避免了敲击或拆卸关风机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密封性减弱和拆卸过程中物料泄漏的风险,保证产品品质。

其中,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的材质不限,优选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更坚固、耐磨且不易生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3的末端与第二杆体15的首端通过关节铰链11铰接,第二杆体15的末端与第三杆体16的首端通过滑动轴13铰接,第三杆体16的末端与固定轴12铰接,固定轴12固定连接于凹槽5中。其中,滑动轴13和固定轴12的材质不限,优选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更坚固、耐磨且不易生锈。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止堵塞的关风机还包括用于将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紧固在凹槽5内的紧固件,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转轴7上。通过使用紧固件将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紧固在凹槽5内,从而降低在转轴7转动过程中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脱出凹槽5的风险;当遇到物料2堵塞的情况时,拆下紧固件即可操作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3的首端伸出壳体14之外,方便于操作人员操控第一杆体3进行来回推动,即方便于操作人员推拉第一杆体3。

进一步地,在第一杆体3的首端端部连接有推拉把手4,从而使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操控第一杆体3。当物料2发生堵塞、架桥时,向前推动推拉把手4,使第一杆体3向前移动,此时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就会向上顶起,顶撞堵塞的物料2使物料2变松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7靠近第一杆体3首端的一端上设有标识(未图示),该标识用于供操作人员判断转轴7上的凹槽5是否正对进料口17。当物料2发生堵塞、架桥时,转动转轴7使标识调至进料口17方向,向前推动推拉把手4,使第一杆体3向前移动,此时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就会向上顶起,顶撞堵塞的物料2使物料2变松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7和叶轮6均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更坚固、耐磨且不易生锈。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转轴7,并能驱动转轴7绕自身轴线旋转,转轴7旋转时带动其上的叶轮6旋转,起到输送物料2的作用。进一步地,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减速机,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连接转轴7,减速机使转轴7旋转时更稳定,工作更可靠。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止堵塞的关风机使用时安装在缓存料仓1的下方,并且壳体14的进料口17与缓存料仓1的下料口10相连通,以接收缓存料仓1排出的物料2,同时依靠旋转的叶轮6起到输送物料2的作用。

图1至图5所示防止堵塞的关风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步骤一、当物料2堵塞或架桥时,将第一杆体3上的标识调至进料口17的方向;

步骤二、往前推动推拉把手4,使第一杆体3向前移动,此时第二杆体15与第三杆体16之间的关节铰链11对折,使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向上顶起以顶撞物料2,当往前推动第一杆体3比较吃力时说明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已顶到物料2,继续来回推拉把手4,直至物料2松动;

步骤三、物料2松动后,往回拉动推拉把手4,将推拉把手4、第一杆体3、第二杆体15和第三杆体16还原后方可正常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部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部,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