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3832发布日期:2021-03-30 19:5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电量不足时,需要连接充电器进行充电。目前,电动摩托车所用的充电器大多不具备电线收纳功能,散乱的电线容易与其他东西缠绕在一起,使用不便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安装盒,以及与所述安装盒配合夹持充电器的第一橡胶片;所述第一橡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盒的两侧固定;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盒上方的绕线轮,以及设于所述安装盒内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盒的上表面设置有避让通槽;所述避让通槽用于避让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安装盒内还固设有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电池;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并受其控制;所述控制板上固设有触发所述驱动组件正转的第一按键,以及触发所述驱动组件反转的第二按键;所述安装盒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开口,以及用于露出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二开口;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充电器所带两条电线一一对应的两组橡胶条,以及与两组所述橡胶条一一对应的两组魔术贴勾面;所述橡胶条与充电器所带电线粘接,且位于靠近插头一端;所述魔术贴勾面与所述橡胶条固定;所述绕线轮的轮轴套设固定有与所述魔术贴勾面对应的魔术贴毛面。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绕线轮固定的纵向转轴、与所述纵向转轴同轴固定的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以及驱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纵向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安装盒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安装盒的内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安装盒内还固设有与所述电机对应的支撑板,以及与所述支撑板配合夹持所述电机的缓冲垫;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撑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按键、所述第二按键固定的两组横向压杆,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两组第二橡胶片;所述横向压杆和所述安装盒,均与所述第二橡胶片固定。

优选的,所述安装盒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橡胶条和所述魔术贴勾面的收纳槽,以及配合遮挡所述收纳槽的两组第三橡胶片;所述第三橡胶片与所述安装盒固定;两组所述第三橡胶片间留有供用户手指指端伸入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安装盒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橡胶片适配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收纳方便。具体的,使用时,拉开第一橡胶片,以将充电器塞到第一橡胶片上,安装盒和第一橡胶片配合抱紧充电器;进而,将两组橡胶条分别粘到充电器的两条电线上,需要收纳电线时,将两组魔术贴勾面都贴到魔术贴毛面上,摁下第二按键,即可触发驱动组件反转,绕线轮随着反转,充电器的两条电线即缠绕到绕线轮上,从而完成了电线收纳工作;需要充电时,摁下第一按键,即可触发驱动组件正转,绕线轮随着正转,充电器的两条电线被松开,将两组魔术贴勾面从魔术贴毛面撕下,即可进行充电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处于剖切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中橡胶条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使用示意图(为俯视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大容量智能充电装置的控制系统如图1-图3所示,包括安装盒10,以及与安装盒10配合夹持充电器2的第一橡胶片11;第一橡胶片1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盒10的两侧固定;控制系统还包括位于安装盒10上方的绕线轮12,以及设于安装盒10内用于驱动绕线轮12转动的驱动组件13;安装盒10的上表面设置有避让通槽;避让通槽用于避让驱动组件13的输出端;安装盒10内还固设有控制板14,以及与控制板14电连接的电池15;驱动组件13与控制板14电连接并受其控制;控制板14上固设有触发驱动组件13正转的第一按键16,以及触发驱动组件13反转的第二按键(图中未示出);安装盒10设置有用于露出第一按键16的第一开口180,以及用于露出第二按键(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

控制系统还包括与充电器2所带两条电线一一对应的两组橡胶条17,以及与两组橡胶条17一一对应的两组魔术贴勾面18;橡胶条17与充电器2所带电线粘接,且位于靠近插头一端;魔术贴勾面18与橡胶条17固定;绕线轮12的轮轴套设固定有与魔术贴勾面18对应的魔术贴毛面19。本系统具备收纳方便的优点,具体的:使用时,拉开第一橡胶片11,以将充电器2塞到第一橡胶片11上,安装盒10和第一橡胶片11配合抱紧充电器2;进而,将两组橡胶条17分别粘到充电器2的两条电线上,需要收纳电线时,将两组魔术贴勾面18都贴到魔术贴毛面19上,摁下第二按键(图中未示出),即可触发驱动组件13反转,绕线轮12随着反转,充电器2的两条电线即缠绕到绕线轮12上,从而完成了电线收纳工作;需要充电时,摁下第一按键16,即可触发驱动组件13正转,绕线轮12随着正转,充电器2的两条电线被松开,将两组魔术贴勾面18从魔术贴毛面19撕下,即可进行充电工作。

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13包括与绕线轮12固定的纵向转轴110、与纵向转轴110同轴固定的第一锥齿轮111、与第一锥齿轮1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12,以及驱动第二锥齿轮112转动的电机113;纵向转轴110通过轴承114与安装盒10转动连接;电机113与安装盒10的内壁固定,使用时,电机113驱动第二锥齿轮11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111、纵向转轴110以及绕线轮12同步转动,传动平稳,且采用锥齿轮传动,可将电机113横向安装,较为节省空间,使产品整体更加紧凑。

如图1所示,安装盒10内还固设有与电机113对应的支撑板115,以及与支撑板115配合夹持电机113的缓冲垫116;电机113与支撑板115固定,通过缓冲垫116,可以起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

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按键16、第二按键(图中未示出)固定的两组横向压杆117,以及分别与第一开口180、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对应的两组第二橡胶片118;横向压杆117和安装盒10,均与第二橡胶片118固定,从而,第二橡胶片118既可隔绝外界的灰尘和水分,起一定的防护作用,又因自身具有弹性,不会影响按键的正常使用,适用性好。

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盒10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收纳橡胶条17和魔术贴勾面18的收纳槽181,以及配合遮挡收纳槽181的两组第三橡胶片119;第三橡胶片119与安装盒10固定;两组第三橡胶片119间留有供用户手指指端伸入的间隙182,从而,备用的橡胶条17和魔术贴勾面18可以放置在收纳槽181中,防丢效果好,且取放方便。

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盒10设置有与第三橡胶片119适配的定位槽183,便于快速完成定位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