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3766发布日期:2021-03-30 19:5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膜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卷膜设备一般包括收卷气胀轴与送料气胀轴,收卷气胀轴与送料气胀轴上分别套设一个空卷筒与一个满料卷筒,收卷气胀轴转动带动送料气胀轴同步送料,完成收卷。但是,使用时发现,在收卷时,收卷气胀轴与送料气胀轴同步性较差,收卷后薄膜卷得不够紧密,边部参差不齐。其次,在卷膜时,由于收卷气胀轴与送料气胀轴二者距离较远,仅靠收卷气胀轴与送料气胀轴二者之间的转速差提供的预紧力不能完全绷紧薄膜,导致收卷松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卷膜设备卷膜后容易松弛的情况,提供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在从动气胀轴组件内设置有阻尼张力控制器用于调控转速,使得从动气胀轴组件与主动气胀轴组件之间的薄膜绷紧,并使用活动的夹紧组件夹持薄膜,避免卷膜后薄膜松弛,边部参差不齐。

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包括安装架,从动气胀轴组件,主动气胀轴组件与夹紧组件,所述安装架包括立板与底板,所述立板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从动气胀轴组件包括从动气胀轴、第一皮带与阻尼张力控制器,所述阻尼张力控制器安装在底板上,所述从动气胀轴活动安装在所述立板上,所述阻尼张力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皮带与所述从动气胀轴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主动气胀轴组件包括主动气胀轴、第二皮带与变速电机,所述变速电机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主动气胀轴活动安装在所述立板上,所述变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皮带与所述主动气胀轴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主动气胀轴与所述从动气胀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夹紧组件安装在所述从动气胀轴与所述主动气胀轴之间,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固定轮、活动轮与气缸,所述固定轮活动安装在所述立板上,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板上,所述活动轮活动安装在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上并与所述固定轮相邻。

优选的,所述从动气胀轴组件及所述主动气胀轴组件分别包括有第一张紧控制器及第二张紧控制器,所述第一张紧控制器及第二张紧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皮带及所述第二皮带活动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张紧控制器及第二张紧控制器包括有固定块、调节螺栓、滑块与滚轮,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所述调节螺栓一端与固定块连接,所述调节螺栓另一端与所述滑块活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立板抵接,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滑块上。

优选的,所述从动气胀轴与主动气胀轴的末端均设置有高速旋转气管接头。

优选的,还包括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无级调速器,所述无级调速器与所述变速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上还设置有电机启停键、气胀轴充胀键、气缸控制键与总电源键。

优选的,还包括有保护壳,所述安装架安装在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在所述立板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前门与后门。

优选的,所述固定轮是硬胶轮,所述活动轮是软胶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主动气胀轴组件中的变速电机带动主动气胀轴及从动气胀轴组件同步转动,并且设置阻尼张力控制器用于控制从动气胀轴转速,防止从动气胀轴转速过快,导致卷膜时薄膜松弛;2、在从动气胀轴组件与主动气胀轴组件之间设置夹紧组件用于夹持薄膜,防止薄膜松弛,并避免卷膜后主动气胀轴组件上的薄膜边部参差不齐。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另一视角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第一张紧控制器和/或第二张紧控制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4所示,一种半自动卷膜设备,包括安装架1,从动气胀轴组件2,主动气胀轴组件3与夹紧组件4,所述安装架1包括立板11与底板12,所述立板11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12上,所述从动气胀轴组件2包括从动气胀轴21、第一皮带22与阻尼张力控制器23,所述阻尼张力控制器23安装在底板12上,所述从动气胀轴21活动安装在所述立板11上,所述阻尼张力控制器2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皮带22与所述从动气胀轴21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主动气胀轴组件3包括主动气胀轴31、第二皮带32与变速电机33,所述变速电机33安装在所述底板12上,所述主动气胀轴31活动安装在所述立板11上,所述变速电机3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皮带32与所述主动气胀轴31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主动气胀轴31与所述从动气胀轴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夹紧组件4安装在所述从动气胀轴21与所述主动气胀轴31之间,所述夹紧组件4包括固定轮41、活动轮42与气缸43,所述固定轮41活动安装在所述立板11上,所述气缸43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板11上,所述活动轮42活动安装在所述气缸43的输出端上并与所述固定轮41相邻。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将带有薄膜100的第一卷筒200安装在从动气胀轴21上,并将第二卷筒300安装在主动气胀轴31上,从动气胀轴21及安装在主动气胀轴31充气后表面即可膨胀,分别将第一卷筒200及第二卷筒300涨紧,避免第一卷筒200及第二卷筒300松动。当工作人员将薄膜100的头部穿过固定轮41与活动轮42之间的间隙,将其固定在第二卷筒300上,气缸43驱动活动轮42向上运动,活动轮42即可配合固定轮41将薄膜100夹紧,避免卷膜时薄膜100头部松弛。进一步的,开始卷膜时,变速电机33开始工作,通过第二皮带32带动主动气胀轴31转动,并通过薄膜100带动从动气胀轴21转动,开始卷膜。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从动气胀轴21转速过快,导致从动气胀轴21与主动气胀轴31之间的一段薄膜100松弛,设置阻尼张力控制器23,配合第一皮带22用于调节从动气胀轴21的转速,进行降速,使得从动气胀轴21与主动气胀轴31之间的薄膜100一直处于绷紧状态,不会松弛。需要说明的是,活动轮42是安装在气缸43输出端上的,便于使用气缸43调节活动轮42与固定轮41之间的间隙,避免活动轮42与固定轮41之间的间隙太小,薄膜100被夹死,不能自由穿梭。

如图1~4所示,所述从动气胀轴组件2及所述主动气胀轴组件3分别包括有第一张紧控制器24及第二张紧控制器34,所述第一张紧控制器24及第二张紧控制器34分别与所述第一皮带22及所述第二皮带32活动抵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张紧控制器24及第二张紧控制器34,用于调控第一皮带22及第二皮带32的松紧度,避免第一皮带22及第二皮带32张力不足,出现打滑现象。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张紧控制器24及第二张紧控制器34包括有固定块241、调节螺栓242、滑块243与滚轮244,所述固定块241固定在所述立板11上,所述调节螺栓242一端与固定块241连接,所述调节螺栓242另一端与所述滑块243活动连接,所述滑块243与所述立板11抵接,所述滚轮244安装在所述滑块243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调节第一皮带22及第二皮带32松紧度的方法如下,工作人员通过调节螺栓242调节滑块243在立板11上的位置,即旋钮调节螺栓242,由于固定块241是固定在立板11上的,因此,旋钮时,调节螺栓242原地旋转,与调节螺栓242螺旋连接的滑块243即会在立板11上做往复式直线运动,进而通过滚轮244分别绷紧或者松弛第一皮带22和/或第二皮带32,完成调节。

如图4所示,所述从动气胀轴21与主动气胀轴31的末端均设置有高速旋转气管接头21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从动气胀轴21与主动气胀轴31的末端分别设置高度旋转气管接头211,避免从动气胀轴21与主动气胀轴31旋转时发生漏气,导致从动气胀轴21与主动气胀轴31上的卷筒松动。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控制盒5,所述控制盒5安装在所述底板12上,所述控制盒5内设置有无级调速器51,所述无级调速器51与所述变速电机33电连接,所述控制盒5上还设置有电机启停键52、气胀轴充胀键53、气缸控制键54与总电源键55。

如图1、3所示,还包括有保护壳6,所述安装架1安装在保护壳6内,所述保护壳6在所述立板11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前门61与后门6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前门61及后门62,便于上下料及并检修从动气胀轴组件2及主动气胀轴组件3。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轮41是硬胶轮,所述活动轮42是软胶轮。将安装在立板11上的固定轮41设置为硬胶轮,安装在气缸43输出端的活动轮42设置为软胶轮,便于在薄膜100通过时,相互配合给薄膜100提供一个合适的摩擦力,避免薄膜100通过该间隙时发生偏移,导致卷膜后第二卷筒300上的薄膜100边部参差不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