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岸电电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0468发布日期:2021-02-26 22:3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岸电电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岸电电缆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岸电电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船舶靠岸后需进行船体充电,一般通过岸电电缆输送装置将岸电电源通过电缆输送至船体上。现有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机架、悬臂、卷筒和电缆转接箱,机架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卷筒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悬臂设于机架和卷筒上方,机架可带动卷筒和悬臂整体旋转以使悬臂对准停靠的船只。外部电缆从陆地上的配电站连接电缆转接箱上,再从电缆转接箱上引出第一主电缆,第一主电缆的末端再连接至卷筒上,并在卷筒上缠绕有第二主电缆,第二主电缆通过卷筒上的导电机构与第一主电缆电连接,第二主电缆向的另一端从卷筒上抽出后,并延伸至悬臂的前端,再通过悬臂前端的送缆装置将第二主电缆输送至船体上。
[0003]
为对准停靠船只,机架需带动卷筒和第一主电缆旋转,由于第一主电缆的一端固定在电缆转接箱上,另一端固定在卷筒上,为了使卷筒转动过程中,第一主电缆旋转不影响卷筒的转动运动,第一主电缆需预留一定长度使第一主电缆处于松弛状态,则第一主电缆的中部塌落于底座或者地面上,机架带动卷筒进而带动第一主电缆旋转时,第一主电缆会受拉扯易拉伤;并且第一主电缆会摩擦底座或者地面导致摩擦磨损,这些都将导致第一主电缆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输送装置在输送电缆时,第一主电缆易拉伤和摩擦损坏,导致电缆的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0005]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岸电电缆输送装置,包括
[0006]
底座;
[0007]
机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
[0008]
卷筒,设在所述机架上;
[0009]
电缆转接箱,设于所述底座上;
[0010]
第一导缆机构,设于所述电缆转接箱和所述卷筒之间;所述第一导缆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具有可供电缆安装的承载组件,所述承载台可受拨动力适于随着安装在其上的电缆同步转动。
[0011]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承载台受所述电缆随所述卷筒的转动而施加给所述承载台的拨动力而转动。
[0012]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0013]
承载面,设在所述承载台上且适于供电缆搭接;
[0014]
至少一个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承载面上且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限位腔,所述限位腔适于供电缆穿设。
[0015]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固定架呈开口朝向所述承载面的框型。
[0016]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承载面设在所述承载台的顶部上,且呈拱形弧面;
[0017]
所述固定架的开口所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拱形弧面的两端。
[0018]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导缆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承载台通过其底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立柱的顶部上。
[0019]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机架的顶部上可转动地设有悬臂,及固定在所述悬臂上的第二导缆机构,所述第二导缆机构具有供电缆穿过的输送通道。
[0020]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机架的顶部上的第三导缆机构,所述第三导缆机构较所述悬臂位于电缆输出方向的后方;
[0021]
所述第三导缆机构具有变向通道;所述输送通道至少具有与所述变向通道相邻的水平通道;
[0022]
所述变向通道用于将从所述卷筒上抽出的电缆沿竖向延伸改变为水平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电缆穿设在所述输送通道内。
[0023]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第三导缆机构包括水平相对布置的第一滚轮和至少一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悬臂之间,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之间围成所述变向通道。
[0024]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第二滚轮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形成所述变向通道;所有所述第二滚轮在竖向上间隔分布。
[0025]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输送通道还包括与所述水平通道连接的弧形通道;
[0026]
所述悬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座;间隔设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三组输送组件;
[0027]
任一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0028]
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件及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器;
[0029]
第二转轴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与所述第二滚动件一一对应且二者之间形成过线通道,所有所述过线通道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以形成所述弧形通道;
[0030]
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传动轮;所有输送组件中的传动轮上绕有同一个输送带,以使所有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同步转动。
[0031]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还包括隔壁架,所述隔壁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悬臂的下方,所述隔壁架顶部和所述悬臂的底部中的一个设有凹槽,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起。
[0032]
可选地,上述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所述凹槽呈v型,所述凸起呈v 型。
[003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4]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机架、卷筒、电缆转接箱和第一导缆机构,其中,机架可转动地设于底座上;卷筒设在机架上;电缆转接箱设于底座上;第
一导缆机构设于电缆转接箱和卷筒之间;第一导缆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在底座上的承载台,承载台具有可供电缆安装的承载组件,承载台可受拨动力适于随着安装在其上的电缆同步转动。
[0035]
此结构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使用时,第一主电缆一端固定连接在电缆转接箱上,另一端连接在卷筒上,松弛的第一主电缆中部搭接在承载台上,机架旋转带动卷筒和第一主电缆旋转,由于第一主电缆中部搭接在承载台上不接触底座,其旋转过程中不会与底座摩擦而损坏电缆;同时由于第一主电缆和承载台随机架做同步转动,避免机架旋转至一定角度后第一主电缆扭曲拉扯损伤电缆;第一主电缆随承载台同步转动,与承载台之间无摩擦,避免电缆摩擦损伤。
附图说明
[003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0038]
图2为第一导缆机构的承载台旋转后的示意图;
[0039]
图3为固定架的示意图;
[0040]
图4为岸电电缆输送装置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5为岸电电缆输送装置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6为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7为第三导缆机构与悬臂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0044]
附图标记说明:
[0045]
1-底座;21-底板;22-侧向支撑板;31-筒体;32-电缆挡圈;4-电缆转接箱;5-第一导缆机构;51-承载台;511-承载面;512-固定架;52-立柱;6-悬臂;7-第二导缆机构;8-第三导缆机构;81-第一滚轮;82-第二滚轮;83-第一侧板;91-第一转轴;92-第一滚动件;93-第一驱动器;94
-ꢀ
第二转轴;95-第二滚动件;96-传动轮;101-第二侧板;102-连接板;10
-ꢀ
隔壁架;11-控制柜;12-液压泵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9]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50]
实施例
[005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岸电电缆输送装置,如图4和图5所示,其包括底座1、机架、卷筒、电缆转接箱4和第一导缆机构5。
[0052]
其中,机架可转动地设于底座1上。机架包括底板21和竖直设于底板 21上的两个侧向支撑板22,底座1顶部可转动地设有圆形回转支撑盘,底板21设于圆形回转支撑盘上。底座1上设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端通过齿轮连接圆形回转支撑盘驱动机架旋转。
[0053]
卷筒设可转动地设置在在机架的两个侧向支撑板22之间;卷筒包括筒体31和多个电缆挡圈32,多个电缆挡圈32沿筒体31轴向平行等间距的排布在筒体31外壁面,电缆绕设在相邻电缆挡圈32之间的筒体31上并可从相邻电缆挡圈32之间间隙伸出卷筒。
[0054]
电缆转接箱4设于底座1上,电缆转接箱4内设有适于与外部电缆连接的铜排,第一主电缆一端连接在电缆转接箱4上并从电缆转接箱4顶部的出口伸出后连接至卷筒内部的滑环上。其中一个侧向支撑板22的外壁面上设有电机和减速机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卷筒旋转进行收放电缆,保证电缆在设定扭力范围内不被拉伤。
[0055]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缆机构5设于电缆转接箱4和卷筒之间;第一导缆机构5包括可转动地设在底座1上的承载台51和立柱52,承载台 51具有可供电缆安装的承载组件,承载台51可受拨动力适于随着安装在其上的电缆同步转动。
[0056]
承载组件包括承载面511和两个固定架512,承载面511设在承载台 51顶部且适于供电缆搭接,承载面511呈拱形弧面、无棱角,电缆搭接在承载面511上可避免棱角刮擦磨损电缆。
[0057]
两个固定架512分别安装在承载面511的前后两侧(即图1中的左右两侧)上,参见图3,固定架512呈开口朝向承载面511的框型结构,固定架512的开口所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承载面511的两端。固定架512与承载面511之间形成限位腔,电缆穿设在限位腔内以固定电缆,防止电缆相对承载面511移动。
[0058]
立柱52固定在底座1上,承载台51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凸出部,凸出部插接在立柱52的内孔中以使承载台51可转动地设在立柱52的顶部上。
[0059]
参见图4和图5,岸电电缆输送装置还包括悬臂6、第二导缆机构7、第三导缆机构8和两个第一液压油缸。悬臂6为伸缩臂、设有多节。悬臂6 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的两个侧向支撑板22之间。两个第一液压油缸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侧向支撑板22上,驱动端连接在悬臂6底部两侧,通过两个第一液压油缸的伸缩改变悬臂6的扬起高度;悬臂6通过第二液压油缸驱动伸缩。
[0060]
第二导缆机构7设于悬臂6顶部,第二导缆机构7包括沿悬臂6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导缆组件,任一导缆组件包括两个设于悬臂6两侧的托架和设于托架上下两侧的多个
第三滚轮,第三滚轮上具有凹槽,上下第三滚轮的凹槽之间围成可供电缆穿过的输送通道。电缆沿输送通道排布和收放,整洁有序。第三滚轮采用石墨尼龙制作,增加其耐磨性同时可保护电缆,避免电缆损伤,增加电缆和第三滚轮的使用寿命。
[0061]
参见图7,第三导缆机构8设在机架顶部,其包括两个第一侧板83、第一滚轮81和多个第二滚轮82,多个第二滚轮82在竖向间隔分布。两个第一侧板83分别固定在两个侧向支撑板22上,第一滚轮81和第二滚轮82 均可转动地套设在两个第一侧板83之间的转轴上。第二滚轮82位于第一滚轮81和悬臂6之间,第一滚轮81和第二滚轮82之间围成可供电缆通过的变向通道。
[0062]
第一主电缆一端连接在电缆转接箱4上,另一端连接在卷筒筒体31内部的滑环上,第二主电缆连接在滑环上并伸出筒体31外而绕设在筒体31 上再经两个电缆挡圈32之间的间隙向上延伸进入第一滚轮81和第二滚轮 82之间的变向通道,第二主电缆沿最上部的第二滚轮82弯曲进入第二导缆机构7上的输送通道。第二主电缆竖直段的顶部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滚轮 81和第二滚轮82上,悬臂6扬起或者下降时,第二导缆架两侧均有滚轮支撑,可防止第二导缆架折弯、挤压或扭曲,可适应较大的悬臂6角度变幅;并且第二导缆架可沿第一滚轮81和第二滚轮82上升或下降,减少第二导缆架的摩擦。
[0063]
参见图4和图6,岸电电缆输送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和三组输送组件。安装座包括两个第二侧板101和连接板102,两个第二侧板101设于连接板 102两侧,第二侧板101呈扇形,连接板102固定在悬臂6前端面上。任一组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转轴91、第一滚动件92、第一驱动器93、第二转轴 94、第二滚动件95、传动轮96和输送带。
[0064]
第一转轴91和第二转轴94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侧板101上,第一滚动件92和第二滚动件95均为滚轮,多个第一滚动件92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转轴91上,多个第二滚动件95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轴94上,第一滚动件92与第二滚动件95一一对应且二者之间形成过线通道,所有过线通道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以形成与水平通道连通的弧形通道,第二电缆经悬臂6上方的水平通道进入弧形通道,再经输送组件向下输送至船体上,第二主电缆头部的插头插接在船体的插接端为船体供电。
[0065]
第一驱动器93为减速电机,每个第一转轴91两端分别连接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驱动第一转轴91和第一滚动件92旋转。例如,传动轮96为齿轮,输送带为链条,最下端的第一转轴91上设有一齿轮,每个第二转轴94上套设有齿轮,链条套设在所有齿轮上,通过最下端的第一转轴91带动所有第二转轴94和第二滚动件95同步旋转。第二主电缆由悬臂6上的水平通道进入弧形通道,第一滚轮81和第二滚轮82同步旋转以收放第二主电缆。减速电机与第一滚动件92之间设有张力传感器,张力超出设定值时,放出电缆,避免张力过大损伤电缆,张力较少时,自动收起电缆。
[0066]
岸电电缆输送装置还包括隔壁架10、控制柜11和液压泵站12,隔壁架10设于底座1上并位于悬臂6的下方,隔壁架10顶部设有一“v”型凹槽,悬臂6底部设有与“v”型凹槽配合的“v”型凸起,在非工作状态,悬臂6落下处于水平位,其底部的“v”型凸起卡接在隔壁架10上的“v”型凹槽内以定位悬臂6,避免风吹等外部因素使悬臂6发生移动。
[0067]
控制柜11和液压泵设在底座1上,控制柜11内设有plc控制端,液压泵站12通过油路管道分别与液压马达、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连接为其动作提供动力。plc控制端与液压泵站12、电机、张力传感器和所有减速电机通过电线电连接,plc控制端控制液压泵
站12给各个执行部件供油提供动力、控制电机、张力传感器和所有减速电机启停以进行收放电缆。液压泵站12外部设有防护罩,有效防尘防水,保护内部的零部件,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0068]
油路管道和电线均采用隐藏式排布,使设备保持整洁美观,同时可防止油路管道和电线意外损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悬臂6的一个侧壁上设有拉簧式电缆卷盘,电线延伸至电缆卷盘处绕设在电缆卷盘上再与所有减速电机连接,为减速电机供电并提供控制信号。
[0069]
隔壁架10顶部设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与plc控制端电连接,只有当悬臂6抬起一定角度脱离隔壁架10后plc控制端才控制液压马达运行带动机架和悬臂6旋转,避免悬臂6还未抬起即左右旋转而碰撞隔壁架10“v”型凹槽的两侧,损坏悬臂6。
[0070]
此结构的岸电电缆输送装置使用时,第一主电缆一端固定连接在电缆转接箱4上,另一端连接在卷筒上,松弛的第一主电缆中部搭接在承载台 51上,机架旋转带动卷筒和第一主电缆旋转,由于第一主电缆中部搭接在承载台51上不接触底座1,其旋转过程中不会与底座1摩擦而损坏电缆;同时由于第一主电缆和承载台51随机架做同步转动,避免机架旋转至一定角度后第一主电缆扭曲拉扯损伤电缆;第一主电缆随承载台51同步转动,与承载台51之间无摩擦,避免电缆摩擦损伤。当第一主电缆有多根时,多根第一主电缆的中部通过固定架512固定在承载面511上,多根第一主电缆跟随机架同步转动,避免扭曲拉伤电缆和第一主电缆相互摩擦损伤电缆。
[0071]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导缆机构5还可以不设置立柱52,在承载台51下方设置圆柱形支柱,圆柱形支柱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电缆放置在承载面511上,机架转动带动电缆和承载台 51同步转动即可。
[0072]
作为进一步变形,承载面511上还可以只设置一个固定架512,固定架 512能够将放置在限位腔内的电缆固定住,放置电缆移动或者从承载面511 上掉落即可;固定架512还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圆环形框架,将圆环形框架通过螺丝等固定在承载面511上,每个圆环形框架内部形成供电缆穿过的限位腔以固定电缆。
[0073]
承载面511还可以为水平面,只要承载台51能够带动其上的电缆随机架同步转动,避免拉扯摩擦电缆即可;或者承载面511还可以设置在承载台51内部,在承载台51上设置可供电缆穿过的内腔,内腔的壁面直接作为电缆承载面511。
[0074]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承载台51还可以与设于底座 1上的电机的驱动端连接,电缆中部承载在承载台51上,机架转动时电机驱动承载台51随机架同步转动。
[007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