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3866发布日期:2021-08-20 16: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除尘系统的水泥包装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编织袋。



背景技术:

编织袋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一些手提袋,蛇皮袋,大米袋,水泥袋等等,一般用于各种各样的包装,用来日常的承装物品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密度是指100mm×100mm编织物内,经纬纱的根数;

现有的用于日常的便捷的编织袋最常见的问题为:1、提手本身容易断,且与编织袋之间的连接处也容易断,质量差,2、编织袋折叠后较为蓬松,占地面积大,很容易散开,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捷编织袋,不但提手本身不容易断,且与编织袋之间的连接处也不容易断,质量好,而且编织袋折叠后占地面积小,不容易散开,方便携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编织袋,包括编织袋主体、竖向拉条、底部加强单元、顶围边和提手;

编织袋主体:其为编织而成的袋状结构,其左右两侧中间设有竖向的折叠纹路,其底面中间设有横向的折叠纹路,其通过折叠纹路可折叠为扁平状,所述编织袋主体的四周侧面阵列有竖向拉条;

底部加强单元:所述编织袋主体的底部设有底部加强单元,所述底部加强单元包含后侧加强条和前侧加强条,所述前侧加强条和后侧加强条分别设有两个,两个前侧加强条依次横向固定在编织袋主体的前侧面底部,两个后侧加强条依次横向固定在编织袋主体的后侧面底部;

顶围边:所述编织袋主体的顶端口固定有一圈顶围边,所述顶围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个加强梯座,所述加强梯座的中间设有缝制槽;

提手:所述编织袋主体的前后两侧设有两个提手,且每个提手的两端分别缝制在同侧的两个缝制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拉条的顶端与顶围边的底部固定连接,前侧阵列的竖向拉条的底端与前侧加强条顶部固定连接,后侧阵列的竖向拉条的底端与后侧加强条的顶部固定连接,竖向拉条的作用主要是将顶部的顶围边和底部的前侧加强条和后侧加强条连接,在拉动提手时,力通过底部加强单元传递到编织袋主体的底部,提手不容易从编织袋主体顶部拉脱。

进一步的,所述后侧加强条和前侧加强条为半圆柱体,且前侧加强条和后侧加强条配合使用,在折叠时,顺着折叠纹路将编织袋主体进行折叠,然后前侧加强条和后侧加强条相对,合为一个圆柱体,然后将折叠后的编织袋主体缠绕在整个圆柱体表面,之后整体从中间对折,再通过卡接单元和锁紧带使两个端头连接,实现折叠,这种方式折叠后占地面积小,方便携带,而且不容易散开。

进一步的,还包括卡接单元和松紧带,其中一个前侧加强条的端头固定连接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端头设有卡接单元,所述卡接单元包含卡头和卡扣,所述松紧带的端头固定有卡头,另一个前侧加强条的端头固定有卡扣,所述卡头与卡扣卡接,通过卡扣和卡头卡接,这种方式拆卸卡紧容易,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凸起,每个提手的中间两侧固定有外凸起,外凸起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受力面积,增加舒适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带除尘系统的水泥包装机,具有以下好处:

1、本带除尘系统的水泥包装机,通过设置的提手两侧的外凸起能起到辅助受力的作用,使提手本身不容易断,通过设置的加强梯座、顶围边和竖向拉条使编织袋主体整体受力较均匀,提手与编织袋主体连接处不容易拉断,质量好;

2、本带除尘系统的水泥包装机,在折叠时,顺着折叠纹路将编织袋主体进行折叠,然后前侧加强条和后侧加强条相对,合为一个圆柱体,然后将折叠后的编织袋主体缠绕在整个圆柱体表面,之后整体从中间对折,再通过卡接单元和锁紧带使两个端头连接,实现折叠,这种方式折叠后占地面积小,方便携带,而且不容易散开;

3、本带除尘系统的水泥包装机,不但提手本身不容易断,且与编织袋之间的连接处也不容易断,质量好,而且编织袋折叠后占地面积小,不容易散开,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加强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编织袋主体、2折叠纹路、3竖向拉条、4底部加强单元、41后侧加强条、42前侧加强条、5卡接单元、51卡头、52卡扣、6松紧带、7顶围边、8提手、9缝制槽、10加强梯座、11外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编织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编织袋,包括编织袋主体1、竖向拉条3、底部加强单元4、顶围边7和提手8;

编织袋主体1:其为编织而成的袋状结构,其左右两侧中间设有竖向的折叠纹路2,其底面中间设有横向的折叠纹路2,其通过折叠纹路2可折叠为扁平状,编织袋主体1的四周侧面阵列有竖向拉条3,竖向拉条3的顶端与顶围边7的底部固定连接,前侧阵列的竖向拉条3的底端与前侧加强条42顶部固定连接,后侧阵列的竖向拉条3的底端与后侧加强条41的顶部固定连接,竖向拉条3的作用主要是将顶部的顶围边7和底部的前侧加强条42和后侧加强条41连接,在拉动提手8时,力通过底部加强单元4传递到编织袋主体1的底部,提手8不容易从编织袋主体1顶部拉脱;

底部加强单元4:编织袋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加强单元4,底部加强单元4包含后侧加强条41和前侧加强条42,前侧加强条42和后侧加强条41分别设有两个,两个前侧加强条42依次横向固定在编织袋主体1的前侧面底部,两个后侧加强条41依次横向固定在编织袋主体1的后侧面底部,还包括卡接单元5和松紧带6,其中一个前侧加强条42的端头固定连接有松紧带6,松紧带6的端头设有卡接单元5,卡接单元5包含卡头51和卡扣52,松紧带6的端头固定有卡头51,另一个前侧加强条42的端头固定有卡扣52,卡头51与卡扣52卡接,通过卡扣52和卡头51卡接,这种方式拆卸卡紧容易,方便使用,后侧加强条41和前侧加强条42为半圆柱体,且前侧加强条42和后侧加强条41配合使用,在折叠时,顺着折叠纹路2将编织袋主体1进行折叠,然后前侧加强条42和后侧加强条41相对,合为一个圆柱体,然后将折叠后的编织袋主体1缠绕在整个圆柱体表面,之后整体从中间对折,再通过卡接单元5和锁紧带6使两个端头连接,实现折叠,这种折叠方式占地面积小,方便携带,而且不容易散开;

顶围边7:编织袋主体1的顶端口固定有一圈顶围边7,顶围边7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个加强梯座10,加强梯座10的中间设有缝制槽9;

提手8:编织袋主体1的前后两侧设有两个提手8,且每个提手的两端分别缝制在同侧的两个缝制槽9内部,还包括外凸起11,每个提手8的中间两侧固定有外凸起11,外凸起11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受力面积,增加舒适感。

在使用时:在折叠时,顺着折叠纹路2将编织袋主体1进行折叠,然后前侧加强条42和后侧加强条41相对,合为一个圆柱体,然后将折叠后的编织袋主体1缠绕在整个圆柱体表面,之后整体从中间对折,再通过卡接单元5和锁紧带6使两个端头连接,实现折叠,这种折叠方式占地面积小,方便携带,而且不容易散开;竖向拉条3的作用主要是将顶部的顶围边7和底部的前侧加强条42和后侧加强条41连接,在拉动提手8时,力通过底部加强单元4传递到编织袋主体1的底部,提手8不容易从编织袋主体1顶部拉脱,外凸起11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受力面积,增加舒适感,松紧带6可以使两个端头靠近将中间折叠的编织袋主体1夹紧,不容易散开,顶围边7可以有效防止提手8将编织袋主体1的顶部拉脱,底部加强单元4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竖向拉条3使编织袋主体1底部受力,受力更均匀。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