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牙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1089发布日期:2021-08-13 16:0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牙膏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牙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牙膏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牙膏挤出多数是用手工操作,将牙膏从牙膏壳内挤出,手动挤牙膏操作不方便,同时在挤牙膏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牙膏挤出的量,从而导致存在牙膏挤出过多导致浪费或者牙膏挤出过少导致洁牙效果不佳这样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了一种自动挤牙膏器,能够自动排出牙膏,并且可以控制牙膏排出的量,使用方便。

一种挤牙膏器,包括挤牙膏吸附器和挤压装置,挤牙膏吸附器内具有空腔,挤牙膏吸附器上开有进牙膏孔和排牙膏孔,进牙膏孔和排牙膏孔均与空腔连通,所述挤压装置能够和挤牙膏吸附器接触并挤压挤牙膏吸附器,挤牙膏吸附器能够通过进牙膏孔吸入牙膏至空腔并通过排牙膏孔将牙膏排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设计了本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挤牙膏吸附器和挤压装置,使用时,用户将挤牙膏吸附器拿出装满牙膏,将装满牙膏的挤牙膏吸附器安装于装置上,将牙膏壳头部插入进牙膏孔上,挤压装置挤压挤牙膏吸附器形成正压使空腔内的牙膏排出,空腔中的牙膏排出后,挤牙膏吸附器内形成空气负压,然后利用负压将牙膏壳内的牙膏吸入空腔内,如此实现牙膏通过进牙膏孔吸入牙膏至空腔并通过排牙膏孔将牙膏排出,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挤压装置与挤牙膏吸附器的接触度,进而控制挤牙膏吸附器内的空腔的压缩程度,从而控制牙膏排出的量,同时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挤牙膏吸附器形成空气负压可以有效的吸尽牙膏壳内牙膏,在牙膏壳内牙膏含量较少时可极大的减少人工挤牙膏的难度。

优选地,所述挤牙膏吸附器位于挤压装置上方,挤压装置能够向上运动与挤牙膏吸附器接触。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挤牙膏吸附器位于挤压装置上方,挤压装置向上运动与挤牙膏吸附器接触挤压挤牙膏吸附器,此种方式可以便于挤压装置、牙膏吸附器和牙膏壳的安装,当然也可以采用挤牙膏吸附器向下运动、挤牙膏吸附器和挤压装置同时运动等方式实现挤牙膏吸附器与挤压装置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端开口,挤牙膏吸附器和挤压装置均固定于外壳内,排牙膏孔位于外壳内,在外壳的侧壁开有进牙刷孔,牙刷能够穿过进牙刷孔进入外壳内。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外壳,将挤牙膏吸附器和挤压装置均固定于外壳内,排牙膏孔位于外壳内,在外壳的侧壁开有进牙刷孔,牙刷能够穿过进牙刷孔进入外壳内,使用时,将牙刷伸入牙刷孔内,然后启动挤压装置挤压挤牙膏吸附器内的牙膏,使牙膏排在牙刷上,设置外壳使装置整体美观,同时也便于将装置放置在特定位置进行使用。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挤牙膏吸附器连接,固定座上开有牙膏放置孔,所述牙膏放置孔与进牙膏孔连通,固定座固定于外壳上。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固定座,固定座上开有牙膏放置孔,所述牙膏放置孔与进牙膏孔连通,固定座固定于外壳上,使用时,牙膏壳固定在固定座上,牙膏壳的头部进入牙膏放置孔内,便于牙膏壳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外壳顶端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开有进入口,所述挤牙膏吸附器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的底壁与凹槽底壁接触,所述中段和下段穿过进入口,所述固定座底端进入凹槽内,固定座的底壁与上段的顶壁接触,固定座的侧壁与凹槽的侧壁螺纹连接。本技术方案中上段的底壁与凹槽的底壁接触,固定座的底壁和上段的顶壁接触,固定座的侧壁与凹槽的侧壁螺纹连接,通过固定座和凹槽底壁的夹持将挤牙膏吸附器进行固定,同时固定座与凹槽侧壁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便于将挤牙膏吸附器拆卸进行牙膏装载以及清洗。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固定于外壳上,限位筒穿过进牙刷孔进入外壳内,限位筒上开有第一过牙膏孔,牙膏能够穿过排牙膏孔和第一过牙膏孔进入限位筒内,牙刷能够进入限位筒内。

优选地,还包括感应装置、控制器,所述感应装置检测进入进牙刷孔内的牙刷并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挤压装置的运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感应装置和控制器,利用感应装置检测牙刷是否进入进牙刷孔内,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挤压装置的运动,实现自动检测牙刷自动排出牙膏,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外壳、第一涡轮、第一推杆、第一转轴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一外壳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涡轮固定于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蜗杆与第一涡轮啮合,第一转轴上具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位于第一涡轮上方,所述第一推杆的底端端面上开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外壳顶壁上开有贯穿孔,第一推杆穿过贯穿孔,第一推杆的侧壁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贯穿孔的侧壁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配合,驱动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推杆上下运动;第一推杆与挤压环连接并推动挤压环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外壳、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转轴、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三转轴、第七齿轮、第四转轴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均转动设置于第二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有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有第七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第四转轴上具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位于第七齿轮上方,所述第二推杆的底端端面上开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段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外壳顶壁上开有第二贯穿孔,第二推杆穿过第二贯穿孔,第二推杆的侧壁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侧壁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驱动第二电机,能够带动第二推杆上下运动;第二推杆与挤压环连接并推动挤压环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挤压装置与挤牙膏吸附器的接触度,进而控制挤牙膏吸附器内的空腔的压缩程度,从而控制牙膏排出的量,同时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挤牙膏吸附器形成空气负压可以有效的吸尽牙膏壳内牙膏,在牙膏壳内牙膏含量较少时可极大的减少人工挤牙膏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和挤牙膏吸附器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挤牙膏吸附器和固定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驱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驱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感应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7位本实用新型中感应装置的电路图。

附图中,1-外壳,2-固定座,3-挤牙膏吸附器,4-挤压环,5-牙膏放置孔,6-驱动装置,7-空腔,8-排牙膏孔,9-进牙刷孔,10-限位筒,13-凹槽,14-进入口,31-上段,32-中段,33-下段;51-第一电机,52-第一外壳,53-第一涡轮,54-第一推杆,55-第一转轴,56-第一蜗杆,57-第一滑块,61-第二电机,62-第二外壳,63-第二齿轮,64-第三齿轮,65-第四齿轮,66-第二转轴,67-第五齿轮,68-第六齿轮,601-第三转轴,602-第七齿轮,603-第四转轴,604-第二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外壳1、固定座2、挤牙膏吸附器3、挤压环4和驱动装置6,所述外壳1顶端开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底壁开有进入口14,所述挤牙膏吸附器3包括上段31、中段32和下段33,所述上段的底壁与凹槽13底壁接触,所述中段32和下段33穿过进入口14,所述固定座2底端进入凹槽13内,固定座2的底壁与上段31的顶壁接触,固定座2的侧壁与凹槽13的侧壁螺纹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6固定于外壳1内底壁,所述挤压环4滑动设置于外壳1内,驱动装置6能够带动挤压环4上下运动,固定座2上开有牙膏放置孔5,挤牙膏吸附器3内具有空腔7,所述空腔7与牙膏放置孔5连通,挤牙膏吸附器3底壁上具有排牙膏孔8,所述排牙膏孔8与空腔7连通,挤压环4的顶壁开有过牙膏孔,中段32位于挤压环4上方,且挤压环4能够与中段32的底壁接触,下段33穿过过牙膏孔进入挤压环4内;

挤牙膏吸附器3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牙膏能够穿过排牙膏孔8进入挤压环4内,在外壳1的侧壁开有进牙刷孔9,牙刷能够穿过进牙刷孔9进入挤压环4内。

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内设置电池,通过电池为装置进行供电,本实施例还包括感应装置、控制器,所述感应装置检测进入进牙刷孔9内的牙刷并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挤压装置的运动,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运行时长,进而控制挤牙膏吸附器3内的空腔7的压缩程度。

目前的感应装置长时间开启能耗过高,没有行之有效的待机方式或降低能耗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为低功耗对射感应装置,所述低功耗对射感应装置包括控制器、稳压单元、红外发射单元以及红外检测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稳压单元、红外发射单元以及红外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稳压单元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生成脉冲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脉冲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和红外检测单元;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脉冲控制信号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脉冲控制信号开启,采集所述红外光,并将所述红外光转换为电平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稳压单元用于为所述控制器、红外发射单元以及红外检测单元供电。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牙膏机的低功耗对射感应装置通过红外发射单元和红外检测单元组成的红外对射感应模块,来实现对牙刷检测,相较于机械式控制灵敏度更高;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红外对射感应模块采用pwm工作方式,即通过脉冲控制信号本身带有的占空比实现控制红外对射感应模块进行间歇工作,其中这个占空比不一样的方波可以调节,不同比例的三角波,锯齿波,叠加波形都可以实现低功耗。因为红外发射和接收管的信号是同步的。所述稳压单元也能够起到一定降低功耗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降压芯片、电源输入端vin和稳压输出端vout,所述电源输入端vin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降压芯片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进行降压处理,并通过所述稳压输出端vout输出稳压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单元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阻r1、电阻r2,其中:所述m2406降压芯片的gnd管脚通过电容c1接地,run管脚和vin管脚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vin;所述电感l1一端接所述m2406降压芯片的sw管脚、另一端接所述稳压输出端vout;所述电容c2一端接所述稳压输出端vout、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一端接所述稳压输出端vout、另一端接所述m2406降压芯片的fb管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所述m2406降压芯片的fb管脚、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输入端irin,所述信号输入端irin分别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检测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包括红外线发射管ir2、三极管q2,所述红外线发射管ir2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输出端vout,所述红外线发射管ir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irin,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红外线接收管ir2、三极管q1以及信号输出端ptout,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稳压输出端vout,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irin,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管ir2的集电极和信号输出端ptout,所述红外线接收管ir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信号输出端ptout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单元还包括电阻r5、电阻r6,其中:所述电阻r5一端接所述红外线发射管ir2的正极、另一端接所述稳压输出端vout;所述电阻r6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另一端接所述信号输入端irin。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检测单元还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3,其中:所述电阻r3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另一端接所述信号输入端irin;所述电阻r4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端接所述信号输出端ptout;所述电容c3一端接所述信号输出端ptout、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通过红外发射单元和红外检测单元组成的红外对射感应模块,来实现对牙刷检测,相较于机械式控制灵敏度更高;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红外对射感应模块采用pwm工作方式,即通过脉冲控制信号本身带有的占空比实现控制红外对射感应模块进行间歇工作,其中这个占空比不一样的方波可以调节,不同比例的三角波,锯齿波,叠加波形都可以实现低功耗。因为红外发射和接收管的信号是同步的。所述稳压单元也能够起到一定降低功耗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对射感应模块的安装位置是在限位筒的周围,如果使用限位筒使用透明的材质,红外对射感应模块就可以直接使用,因为发出的红外光可以透过透明材质的物体。如果不使用透明材质,就需要开孔放置红外对射感应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牙膏吸附器3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优选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本实施例中挤牙膏吸附器3由50度tpu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挤牙膏吸附器3也可由硅胶,软质pvc、热塑性弹性体tpe或热塑性弹性体tpr等材料制成,牙膏放置孔5、排牙膏孔8、过牙膏孔同轴设置,且牙膏放置孔5的轴线竖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筒10,所述限位筒10固定于外壳1上,限位筒10穿过进牙刷孔9进入挤压环4内,限位筒10上开有第一过牙膏孔,下段33穿过第一过牙膏孔进入限位筒10内。本实施例中限位筒10水平设置,第一过牙膏孔和过牙膏孔同轴设置。

使用时将牙膏壳倒立放入牙膏放置孔5内,牙膏壳出牙膏的端头部分与挤牙膏吸附器3内的空腔7连通,将牙刷穿过牙刷孔9进入挤压环4内,此时,启动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带动挤压环4向上运动,挤压环4向上运动与中段32的底壁接触挤压挤牙膏吸附器3将空腔7内的牙膏排出,从而形成空气负压,将牙膏壳内的牙膏吸出来,牙膏通过空腔7、排牙膏孔8进入挤压环4内涂覆于进入挤压环4内的牙刷上面,如此实现牙膏自动排出,同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6的控制器控制挤压环4向上运动的距离,进而控制挤牙膏吸附器3内的空腔的压缩程度,控制牙膏排出的量;本技术方案中上段31的底壁与凹槽13的底壁接触,固定座2的底壁和上段31的顶壁接触,固定座2的侧壁与凹槽13的侧壁螺纹连接,通过固定座2和凹槽13底壁的夹持将挤牙膏吸附器3进行固定,同时固定座2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便于将挤牙膏吸附器3拆卸进行清洗;挤压完毕之后后,驱动装置6回到初始位置,挤牙膏吸附器3利用其材料的特性回到初始状态。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第一电机51、第一外壳52、第一涡轮53、第一推杆54、第一转轴55和第一蜗杆56;所述第一转轴55转动设置于第一外壳52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涡轮53固定于第一转轴55上,所述第一电机51固定于第一外壳52上,所述第一蜗杆56与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蜗杆56与第一涡轮53啮合,第一转轴55上具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位于第一涡轮53上方,所述第一推杆54的底端端面上开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外壳52顶壁上开有贯穿孔,第一推杆54穿过贯穿孔,第一推杆54的侧壁连接有第一滑块57,所述贯穿孔的侧壁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57与第一滑槽配合,驱动第一电机51,能够带动第一推杆54上下运动;第一推杆54与挤压环4连接并推动挤压环4上下运动。

具体使用时,第一电机51启动带动第一蜗杆56转动,第一蜗杆56转动带动第一涡轮53转动和第一转轴55转动,第一转轴55转动带动第一推杆54进行上下运动,第一推杆54上下运动带动挤压环4上下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杆54、第一转轴55的第一螺纹段,第一滑块57和第一滑槽组成丝杠结构,实现第一推杆54的上下运动,如此设置驱动装置6的结构,可以使驱动装置6运行更稳定,进而在挤压挤牙膏吸附器3时使牙膏排出更均匀。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第二电机61、第二外壳62、第二齿轮63、第三齿轮64、第四齿轮65、第二转轴66、第五齿轮67、第六齿轮68、第三转轴601、第七齿轮602、第四转轴603和第二推杆604,所述第二电机61固定于第二外壳62上,所述第二齿轮63固定于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转轴66、第三转轴601和第四转轴603均转动设置于第二外壳62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转轴66上固定有第三齿轮64和第四齿轮65,所述第三转轴601上固定有第五齿轮67和第六齿轮68,所述第四转轴603上固定有第七齿轮602;第三齿轮64与第二齿轮63啮合,第四齿轮65与第五齿轮67啮合,第六齿轮68与第七齿轮602啮合;第四转轴603上具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位于第七齿轮602上方,所述第二推杆604的底端端面上开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段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外壳62顶壁上开有第二贯穿孔,第二推杆604穿过第二贯穿孔,第二推杆604的侧壁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侧壁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驱动第二电机61,能够带动第二推杆604上下运动;第二推杆604与挤压环4连接并推动挤压环4上下运动。

具体使用时,第二电机62运动带动第二齿轮63运动,第二齿轮63带动第三齿轮64转动,第四齿轮65与第三齿轮64同轴转动,第四齿轮65带动第五齿轮67转动,第六齿轮68与第五齿轮67同轴转动,第六齿轮68带动第七齿轮602转动,第一齿轮602固定于第四转轴603上的,第四转轴603带动第二推杆604上下运动,如此设置驱动装置6的结构,可以使驱动装置6运行更稳定,进而在挤压挤牙膏吸附器3时使牙膏排出更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