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3044发布日期:2021-06-25 16:3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仓储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拣货仓中可以采用带取货仓的智能货架完成取货,之后由取货仓转移至运输机构完成拣货。相关技术中,取货仓有多种结构,有些取货仓具有一定深度,货物从货道出来后直接掉落至取货仓内;有些取货仓为实现平稳交接采用传送带水平传输。其中,掉落式的取货仓在多个商品掉落时容易产生碰撞而摔碎商品;平行交接的取货仓存在取货效率慢、易卡货、检测不准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货架以及配置有该取货架的货物分拣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取货架,包括第一架主体和用于从货道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货道对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以使货物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倾斜向下地移动。

可选地,所述取货架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一挡板,以用于将货物限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部形成为用于运出货物的卸货端,所述第一挡板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货物能够被转运出所述取货架;

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货物能够被止挡在所述取货架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架主体构造为箱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箱型结构的箱底内侧,所述箱型结构的与所述第一端部对应的一侧形成为开口,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箱型结构的与所述第二端部对应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对应的位置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通过具有能够输出旋转运动的第一驱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轴可自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另一者连接有第一线性推动件,以在所述第一线性推动件的推动下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取货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方的第一带传送组件,所述第一带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位于所述传送带两端的带轮、以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带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带轮的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上方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第一带传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部,并通过所述轮轴挂在所述u形结构的侧边。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货物分拣系统,包括货架和根据以上所述的取货架,所述货架包括至少一个货道,所述取货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货道的前方。

可选地,所述货物分拣系统还包括暂存架,所述暂存架包括第二架主体和用于从所述取货架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架主体上,以使货物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倾斜向下地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取货架取货时,对第一支撑部进行相对于第一架主体转动的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部具有向下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货物从货道缓慢地移动到第一支撑部上,不仅可以避免货物以掉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而导致的货物碰撞摔碎,而且可以使得货物以滑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取货速度快,避免平行接货时的卡货问题。同时,当取货架卸货时,也可以再次调整第一支撑部相对于第一架主体的倾斜角度,使得货物依靠自身重力以滑落的方式转运出取货架,提高卸货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取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简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取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货物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货物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取货架,110-第一架主体,120-第一支撑部,130-第一挡板,140-第一驱动轴,151-第一转轴,152-第一线性推动件,160-第一带传送组件,161-传送带,162-带轮,163-电机,200-暂存架,210-第二架主体,220-第二支撑部,230-第二挡板,240-第二驱动轴,251-第二转轴,252-第二线性推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根据取货架的正常使用状态进行定义的,具体可以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照图1至图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取货架,包括第一架主体110和用于从货道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一支撑部120,第一支撑部120具有能够与货道对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通过第一端部从货道上接取货物。其中,第一支撑部120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架主体110上,以使货物能够在第一支撑部120上倾斜向下地移动。第一支撑部1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的上下转动,例如第一支撑部120可以与驱动轴相连,以通过驱动轴转动直接带动第一支撑部120同步上下转动,其中,驱动轴可以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20的任意位置,其只要保证能够实现第一支撑部120向下倾斜及货物能够稳定地支撑在第一支撑部120上即可。再例如第一支撑部120的下方某位置处也可以设置有撑杆,通过撑杆的线性运动也可以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绕某点的上下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的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货物到达第一支撑部120的上方之后,可以通过第二端部将货物运出取货架。例如,当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一架主体110可转动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20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转动实现第二端部在水平高度上低于第一端部,从而使得货物可以依靠自身重力从货道滑动至第一支撑部120上或者通过第二端部从第一支撑部120上转运出取货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货物到达第一支撑部120的上方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一端部将货物运出取货架。例如,当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一架主体110可转动连接时,在接货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20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转动实现第二端部在水平高度上低于第一端部,从而使得货物可以依靠自身重力从货道滑动至第一支撑部120上;在卸货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20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转动实现第二端部在水平高度上高于第一端部,从而使得货物可以依靠自身重力通过第一端部从第一支撑部120上转运出取货架。

本公开对第一支撑部120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第一支撑部120可以具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连续的平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以分别为该平面的两端,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可以相应理解为承载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例如,在第一支撑部120构造为简单的支撑板的实施例中,支撑板的上表面即可以用于承载并运送货物,支撑板相对的水平高度不同的两端即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120还可以实现正反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以满足不同的工作模式或是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进行切换。下面以货物从第一端部进入取货架并从第二端部运出取货架为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支撑部120在正常状态(即非工作状态)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连续承载部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倾角;第一支撑部120在第一工作状态(即接货状态)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连续承载部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倾角,其中,第二倾角可以小于第一倾角,以使货物能够缓慢地从货道移动至第一支撑部120上;第一支撑部120在第二工作状态(即卸货状态)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连续承载部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第三倾角,其中,第三倾角可以大于第一倾角,以使货物能够快速地从第一支撑部120转运出取货架,此处的第三倾角的大小应保证货物在运出取货架时不会产生相互碰撞。如此一来,当取货架接货时,第一支撑部120可以朝向第一方向转动,而当取货架卸货时,第一支撑部120可以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的上述的正反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第一支撑部120能够正反方向转动还可以满足对倾斜角度进行实时调整的需求,以应对取货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上面的示例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种应用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根据货物的取放要求,可以以不同的控制逻辑来控制第一支撑部120,这里不展开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架主体110作为第一支撑部120的安装及承载载体,其与第一支撑部120的顶底部均可以形成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第一支撑部120正向或反向转动的需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取货架取货时,可以对第一支撑部120进行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转动的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部120具有向下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货物从货道缓慢地移动到第一支撑部120上,不仅可以避免货物以掉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而导致的货物碰撞摔碎,而且可以使得货物以滑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取货速度快,避免平行接货时的卡货问题。同时,当取货架卸货时,也可以再次调整第一支撑部120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的倾斜角度,使得货物依靠自身重力以滑落的方式转运出取货架,提高卸货效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3,取货架还可以包括靠近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一挡板130,以用于将货物暂时性地限定在第一支撑部120的上方,防止货物从第二端部运出第一支撑部120。其中,在第二端部形成为用于运出货物的卸货端的情况下,第一挡板130可以构造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20运动,以使第一挡板130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第一挡板130在打开位置时,第一支撑部120上的货物能够被转运出取货架;第一挡板130在关闭位置时,第一支撑部120上的货物能够被止挡在取货架内。这样,当货物需要被暂存在取货架内时,可以使得第一挡板130处于关闭位置;当货物需要从取货架中取走时,可以使得第一挡板130处于打开位置以使货物运出取货架。

这里,第一挡板130可以构造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20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或者转动,以使第一挡板130在位于打开位置时能够在货物的传送方向上提供一个避让空间,进而使货物运出取货架。例如,当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架用于无人货物分拣系统时,第一支撑部120可以与取货架旁边的传送带或者用于转运货物的转运小车相对,以使第一支撑部120上的货物能够在第一挡板130处于打开位置时从取货架内部转运至取货架旁边的传送带上或用于转运货物的转运小车内。

为实现第一挡板130的打开和关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第一挡板13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主体110上。其中,取货架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挡板130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包括驱动电机、两个皮带轮以及绕设在两个皮带轮外侧的升降皮带,两个皮带轮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驱动电机可以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皮带轮转动,第一挡板130与升降皮带连接。由于两个皮带轮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当驱动电机驱动皮带轮转动时,升降皮带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挡板130沿上下方向移动,实现第一挡板130的打开或关闭。第一挡板130的上下可移动,使得第一挡板130只需要沿上下方向打开一部分便可以将货物运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卸货效率。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30还可以通过例如丝杠螺母等装置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20上下或左右移动,或者第一挡板130也可以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一主架体110上,从而通过驱动件驱动销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130转动,实现第一挡板130的打开或关闭。参照图2和图3,此处的“左右”移动指的是第一挡板130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第一架主体110可以构造为箱型结构,第一支撑部120可以相应设置在箱型结构的箱底内侧。其中,箱型结构的与第一端部对应的一侧可以形成为开口,以用于供货物进入取货架内部,第一挡板130可以设置在箱型结构的与第二端部对应的一侧。箱型结构的与第二端部对应的一侧也可以形成为开口,以用于供货物从第二端部运出取货架。箱型结构的与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分别对应的侧可以为箱型结构的相对的两侧,位于该两侧之间的侧壁可以避免货物在运送过程中从侧方掉落。此外,箱型结构的设计还可以使得取货架具有基本固定的整体轮廓尺寸,保证其空间大小一定。

根据一些实施例,为便于制造与安装,第一支撑部120可以在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对应的位置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架主体110上。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者可以通过具有能够输出旋转运动的第一驱动轴140连接在第一架主体110上,即,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轴140的旋转运动直接带动第一支撑部120转动。例如参照图1和图2,第一支撑部120的第一端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140。其中,第一驱动轴140可自转地连接在第一架主体110上,第一支撑部120固定在第一驱动轴140上,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140可以带动第一支撑部120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转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驱动轴140可以为转动杆,转动杆的正反方向转动可以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的正反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一支撑部120的倾斜角度的调整。转动杆可以连接在例如下述构造为u形结构的第一支撑部120的两侧边之间,从而可以为第一端部的各个位置均提供扭矩,使第一支撑部120具有良好的转动效果。

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者还可以通过第一转轴151连接在第一架主体110上,另一者连接有第一线性推动件152,以在第一线性推动件152的推动下绕第一转轴151转动,即,可以通过第一线性推动件152的线性运动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的转动。例如参照图3,第一支撑部120的第二端部连接有第一转轴151,第一端部连接有第一线性推动件152。其中,第一转轴151可以固定在第一架主体110上,第一线性推动件152可以连接在第一端部的底部并支撑在第一架主体110上。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线性推动件152可以为电动伸缩杆,以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运动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的正反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一支撑部120的倾斜角度的调整。为保证良好的转动效果,电动伸缩杆可以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端部的底部的多个,以在第一端部的各个位置施加均衡的作用力。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取货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20上方的第一带传送组件160,第一带传送组件160可以提供给货物一定的朝向第一卸货端运动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保证货物能够从货道移动至第一支撑部120上或者货物能够从第一支撑部120上转运出取货架,避免出现卡货。其中,参照图2和图3,第一带传送组件160可以包括传送带161、位于传送带161两端的带轮162、以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带轮162转动的电机163,传送带161可以平行于第一支撑部120的用于承载货物的平面设置,带轮162的轮轴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120上,以实现第一带传送组件160与第一支撑部120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1,为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保证第一带传送组件160不与第一支撑部120产生干涉,第一支撑部120可以构造为上方开口的u形结构,第一带传送组件160可以相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20的内部,并通过轮轴挂在u形结构的侧边。其中,轮轴可以与u形结构的底壁间隔设置,以避免位于下方的传送带161产生运动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驱动轴140例如可以设置在轮轴与u形结构的底壁之间,以避免对从第一端部进入取货架的货物造成阻挡,或者当第一驱动轴140位于第二端部时,也可以避免对从第二端部运出取货架的货物造成阻挡。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货物分拣系统,包括货架和上述的取货架。其中,货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货道,取货架可移动地设置在货道的前方,以能够接取来自不同货道上的货物。货物分拣系统例如可以为无人货物分拣系统,从而可以通过使用本公开提供的取货架提升无人配货效率。货物分拣系统具有上述的取货架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一些实施例,货物分拣系统还可以包括暂存架200,其中,暂存架200可以位于取货架100的前方,例如暂存架200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20的卸货端的前方,以用于接收来自取货架100的货物并将货物暂存在暂存架200内,最终再由暂存架200将货物转运至运输机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前后方向指的是货物的运送方向,例如参照图3和图4,图面方向的右侧为前,左侧为后。

根据一些实施例,为进一步提升接货及卸货效率,避免货物从取货架100进入暂存架200时出现多个商品碰撞摔碎的情况,暂存架200可以具有与上述取货架100相似的结构。即,参照图4和图5,暂存架200可以包括第二架主体210和用于从取货架100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二支撑部220,第二支撑部220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第二架主体210上,以使货物能够在第二支撑部220上倾斜向下地移动。在第一支撑部120的第二端部作为卸货端的情况下,货物首先通过第一端部由货道移动至第一支撑部120上以进入取货架100,接着通过第二端部运出取货架100,并同时通过第二支撑部220的接货端由取货架100移动至第二支撑部220上以进入暂存架200,最后通过第二支撑部220的卸货端运出暂存架200。暂存架200也可以选择性地设置有第二挡板230、第二驱动轴240、第二转轴251、第二线性推动件252或第二带传送组件等结构,这些结构的设置形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照上述的第一挡板130、第一驱动轴140、第一转轴151、第一线性推动件152或第一带传送组件160等,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