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3771发布日期:2021-07-02 19:3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钣金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钣金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钣金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和成型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通过钣金工业加工出的产品叫做钣金件,不同行业所指的钣金件一般不同,多用于组配时的称呼。

钣金件通常采用冲压、焊接等多个步骤进行加工,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钣金件进行流转,现有的流转方式通常采用转运车,转运车流转钣金件,转运车流转需要对钣金件装卸,容易碰伤钣金件同时效率比较低,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效率高的钣金件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钣金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若干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旋转;若干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伺服减速机、连接所述伺服减速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接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上方的所述两个夹持件、支架板,两个所述夹持件相对平行设置,所述支架板设置于所述两个夹持件的中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板、两个定位块,所述两个定位块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槽、两个安装孔,所述定位块通过两个安装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定位槽上方覆盖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大小与所述定位槽的大小相适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架板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加高板,两个所述加高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有若干支撑座,若干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底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座的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座等分间隔固定设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稳定,通过设置驱动组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若干夹持组件,在夹持组件对钣金件的稳定夹持,有效避免了使用转运车转运时碰伤钣金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旋转,进而带动钣金件的运输,有效节省了人力的运输成本,实现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钣金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钣金件输送装置的圆圈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钣金件输送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钣金件输送装置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例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钣金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组件10、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若干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2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之间;所述驱动组件1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旋转;若干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的上方。

所述驱动组件10包括伺服电机11、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1的伺服减速机12、连接所述伺服减速机12的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通过伺服电机11提供驱动力,带动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旋转运动,有效实现自动化输送,提高加工效率。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接于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上方的所述两个夹持件60、支架板70,两个所述夹持件60相对平行设置,所述支架板70设置于所述两个夹持件60的中间。

所述夹持件60包括连接板62、两个定位块61,所述两个定位块61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板62的上方。在夹持件60的作用下,能有效稳定快速地输送钣金件,提高加工效率,实用性强。

所述定位块61包括定位槽611、两个安装孔612,所述定位块61通过两个安装孔612固定于所述连接板62。定位槽611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将钣金件固定在夹持件60,提高输送效率。

所述定位槽611上方覆盖有橡胶垫613,所述橡胶垫613的大小与所述定位槽611的大小相适配。设置橡胶垫613,进一步保证钣金件在运输过程中不被碰伤,提高了输送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

所述支架板70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加高板71,两个所述加高板7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的上方。在支架板70的作用下,稳定支撑钣金件输送,提高加工效率,实用性强。

还包括有若干支撑座80,若干所述支撑座8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的底部;所述支撑座80的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座80等分间隔固定设置。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工作,提高加工效率,实用性强。

还包括有控制箱90,所述控制箱90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0。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稳定,通过设置驱动组件10、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若干夹持组件,在夹持组件对钣金件的稳定夹持,有效避免了使用转运车转运时碰伤钣金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驱动组件10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输送带40、第二输送带50旋转,进而带动钣金件的运输,有效节省了人力的运输成本,省时省力,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果,实用性强。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若干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旋转;若干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伺服减速机、连接所述伺服减速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接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上方的两个夹持件、支架板,两个夹持件相对平行设置,所述支架板设置于两个夹持件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板、两个定位块,所述两个定位块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槽、两个安装孔,所述定位块通过两个安装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上方覆盖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大小与所述定位槽的大小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加高板,两个所述加高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支撑座,若干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座等分间隔固定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钣金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若干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旋转;若干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效率高的钣金件输送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谭国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友联钣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4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