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尾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3387发布日期:2021-06-01 23:4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叉车尾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尾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叉车都是通过后视镜来观察车辆后方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会存在一个视角死区,经常由于叉车司机前后不能同时兼顾或技术不熟练,容易划伤表面喷漆。

cn201720418725.1一种叉车用防护系统,与叉车本体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叉车本体上的电源装置和连接电源装置的变压器,变压器连接设置在叉车本体尾部的传感器;所述叉车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显示器和报警模块,报警模块连接设置在叉车本体上的报警器;所述变压器连接控制器。其结构复杂,造价高昂,为一次性使用。而汽车上的防护条不适合叉车领域,因为叉车使用低速重载领域,其发生尾部碰撞的原因是,不是因为速度快,而是因为盲区死角,而且,叉车考虑的是实用性,碰撞与剐蹭会造成尾部喷漆受损,传统防护装置,不适合叉车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叉车尾部防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叉车尾部防护装置,包括叉车配重尾座,在叉车配重尾座尾部设置有工艺定位凹槽,在工艺定位凹槽中安装有防护条;防护条的外侧面探出于工艺定位凹槽且探出于叉车配重尾座对应部位的最远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工艺定位凹槽包括位于叉车配重尾座尾部正中处的中凸起部凹槽、位于中凸起部凹槽两侧的尾延长凹槽、位于叉车配重尾座尾部两侧拐角处的变向弯曲凹槽、位于叉车配重尾座车身后部两侧的侧延长部凹槽及根部结束部凹槽;

中凸起部凹槽的两端分布与对应的尾延长凹槽一端连接,尾延长凹槽另一端连接变向弯曲凹槽的一端,变向弯曲凹槽的另一端连接侧延长部凹槽,在侧延长部凹槽另一端设置根部结束部凹槽;

防护条包括位于中凸起部凹槽中部段、位于尾延长凹槽中的尾延长段、位于变向弯曲凹槽中的变向弯曲段、位于侧延长部凹槽中的侧延长段及位于根部结束部凹槽的根部段;

根部段具有根部端部。

防护条在工艺定位凹槽中可拆卸安装;

防护条为铝合金条或不锈钢条;

在根部端部与根部结束部凹槽侧壁之间具有工艺间隙;

防护条的横截面为t型或矩形。

在工艺定位凹槽上有螺孔,在防护条上设置有沉孔,在沉孔上设置有螺栓件,用于螺孔连接。

防护条卡接在工艺定位凹槽中。

在根部结束部凹槽内侧具有根部加深凹槽;

在根部段内侧具有根部工艺加宽部,

在根部加深凹槽与侧延长部凹槽之间设置有根部加深过渡面,在根部工艺加宽部与侧延长段之间内侧壁为根部内弯弧面;

根部工艺加宽部位于根部加深凹槽中,以限制防护条向后脱离;

根部内弯弧面与根部加深过渡面压力接触。

本实用新型针对叉车低速重载的作用,适用于厂房车间,防止尾座被划伤或磕碰,维修方便,起到反光警示作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叉车配重尾座;2、工艺定位凹槽;3、中凸起部凹槽;4、尾延长凹槽;5、变向弯曲凹槽;6、侧延长部凹槽;7、根部结束部凹槽;8、螺孔;9、工艺间隙;10、沉孔;11、螺栓件;12、根部端部;13、中部段;14、尾延长段;15、变向弯曲段;16、侧延长段;17、根部段;18、防护条;19、根部加深凹槽;20、根部加深过渡面;21、根部内弯弧面;22、根部工艺加宽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叉车尾部防护装置,包括叉车配重尾座1或类似尾座,在叉车配重尾座1尾部设置有工艺定位凹槽2,可以加工或冲压而成,在工艺定位凹槽2中安装有防护条18,从而起到防止倒车或转弯对叉车配重尾座1的外部喷漆划伤;防护条18的外侧面23探出于工艺定位凹槽2且探出于叉车配重尾座1对应部位的最远端;从而防滑条先接触发生挤压或声响,以便司机会感觉,即使停车。

防护条18具有韧性,从而当碰撞而挤压变形之后,通过简单修整可以继续使用,成本低廉,简单实用。

防护条18的外侧面23与叉车配重尾座1对应部位的最远端的距离为4mm,有效防止尾部在刮擦时损坏车身漆面。

作为具体结构,工艺定位凹槽2包括位于叉车配重尾座1尾部正中处的中凸起部凹槽3、位于中凸起部凹槽3两侧的尾延长凹槽4、位于叉车配重尾座1尾部两侧拐角处的变向弯曲凹槽5、位于叉车配重尾座1车身后部两侧的侧延长部凹槽6及根部结束部凹槽7;从而使得凹槽设计更加合理,避免死角。使得撞击力得到合理分散。

中凸起部凹槽3的两端分布与对应的尾延长凹槽4一端连接,尾延长凹槽4另一端连接变向弯曲凹槽5的一端,变向弯曲凹槽5的另一端连接侧延长部凹槽6,在侧延长部凹槽6另一端设置根部结束部凹槽7;

防护条18包括位于中凸起部凹槽3中部段13、位于尾延长凹槽4中的尾延长段14、位于变向弯曲凹槽5中的变向弯曲段15、位于侧延长部凹槽6中的侧延长段16及位于根部结束部凹槽7的根部段17;从而与凹槽适配。

根部段17具有根部端部12。

防护条18在工艺定位凹槽2中可拆卸安装;以便更换维修

防护条18为铝合金条或不锈钢条;实现反光警示后部车辆,相比于反光条,其结实耐用,不易损坏,相比于塑料,其具有韧性与刚性,但是其刚性与强度又低于尾座,从而起到中间缓冲。

在根部端部12与根部结束部凹槽7侧壁之间具有工艺间隙9,以便通过工件或手指将防护条;

防护条18的横截面为u型、t型或矩形,矩形具有良好的折弯型与塑形,t型可以遮挡住防护条与凹槽之间的间隙,u型结构优选外八字,从而实现防护条与凹槽上下侧壁压力接触定位固定。

如图1,实施例1,在工艺定位凹槽2上有螺孔8,在防护条18上设置有沉孔10,在沉孔10上设置有螺栓件11,用于螺孔8连接。

如图2-3,实施例2,防护条18卡接在工艺定位凹槽2中。防护条18俯视结构可为卡簧结构,从而利用其弹性直接镶嵌到凹槽。

在根部结束部凹槽7内侧具有根部加深凹槽19;

在根部段17内侧具有根部工艺加宽部22,

在根部加深凹槽19与侧延长部凹槽6之间设置有根部加深过渡面20,在根部工艺加宽部22与侧延长段16之间内侧壁为根部内弯弧面21,从而实现固定;根部工艺加宽部22位于根部加深凹槽19中,以限制防护条18向后脱离;

根部内弯弧面21与根部加深过渡面20压力接触抱合。

本实用新型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