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4192发布日期:2021-07-09 13:5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


背景技术:

2.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医疗耗材,目前留置针包装工艺还没有完全走向自动化生产,大多数工厂采用人工或者是利用半自动化的单功能机器完成各个线上工序。自动化的包装生产线按工序流程的上游工序(装入留置针产品前)包装小盒的贴签和开盒,需要利用输送机连接独立的贴签机和开盒机,并设置两个独立的人工操作位,当自动化包装车间中存在两条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线时,则需为每条生产线单独配置一套完整的贴签机

开盒机

操作位,不仅设备成本高、投入大,维修维护工作量增加,而且占用大量车间空间资源,作为医疗耗材人工参与的工序太多并且人员密集难以控制产品的卫生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自动生产线上贴标、开盒工序的设备成本高、占空空间大、投入人员多等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续自动贴标、开盒、封底,并供给两条不同规格产品线的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
4.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机柜和多功能机械臂、设置在所述机柜内的纸盒供应机构和纸盒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柜靠近所述多功能机械臂一侧的揭标机,其中,所述机柜包括上柜和下柜;所述纸盒供应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柜内,纸盒供应机构包括纸盒料槽、纸盒压板和纸盒夹板;所述纸盒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柜内,纸盒折叠机构包括夹紧气缸、盒背板吸附机构、盒底左翼折叠机构、盒底左翼折叠机构、盒底前翼折叠机构、盒底后翼折叠机构;所述揭标机设置在所述上柜和下柜之间,揭标机包括a揭标机和b揭标机,a揭标机和b揭标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柜两侧。
5.为实现纸盒的推送并在前端形成纸盒平板,所述纸盒料槽于所述上柜内倾斜布设,纸盒料槽上设有滑轨,所述纸盒压板滑配在所述滑轨上,纸盒压板背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为驱动电机、驱动气缸或其他形式的行走动力设备。
6.为在贴标后实现纸盒的打开、封底,所述夹紧气缸与所述纸盒压板相连接;所述盒背板吸附机构包括u形背板体、前沿围板和设置在u形背板体上的盒背板吸盘;所述盒底左翼折叠机构包括左翼折叠气缸、铰接在左翼折叠气缸缸杆和u形背板体左侧的左翼折叠推板;所述盒底右翼折叠机构包括右翼折叠气缸、铰接在右翼折叠气缸缸杆和u形背板体右侧上的右翼折叠推板;所述盒底前翼折叠机构包括前翼折叠气缸、铰接在前翼折叠气缸缸杆和前沿围板上的前翼折叠推板;所述盒底后翼折叠机构包括后翼折叠气缸、铰接在后翼折叠气缸缸杆和u形背板体后侧的后翼折叠推板。
7.为实现对纸盒平板的贴标、并于贴标后将纸盒移动至纸盒折叠机构位置,所述机械臂为六轴关节机器人,机械臂端部设有盒前面板吸盘和标签吸盘。
8.为保护纸盒供应机构和纸盒折叠机构内部机械设备,所述上柜设有上柜门,所述
下柜设有下柜门。所述柜门为侧开式柜门或推拉式柜门。
9.具体的,所述上柜、下柜和机架呈三级阶梯状布置,所述揭标机后部固定在上柜侧沿,揭标机底部固定在下柜上沿。
10.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克服了现有自动生产线上贴标、开盒工序的设备成本高、占空空间大、投入人员多等缺陷,通过设计纸盒供应机构和纸盒折叠机构,通过多功能机械臂完成贴标和转移,实现了连续自动贴标、开盒、封底等一列操作,并供给两条不同规格产品线。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作进一步说明:
12.图1是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的前视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的后视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的左视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的右视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
[0017]1‑
机架;
[0018]2‑
机柜;21

上柜、22

下柜;211

上柜门、221

下柜门;
[0019]3‑
多功能机械臂;31

盒前面板吸盘、32

标签吸盘;
[0020]4‑
纸盒供应机构;41

纸盒料槽、42

纸盒压板、43

纸盒夹板;411

滑轨、421
‑ꢀ
驱动装置;
[0021]5‑
纸盒折叠机构;51

夹紧气缸、52

盒背板吸附机构、53

盒底左翼折叠机构、 54

盒底左翼折叠机构、55

盒底前翼折叠机构、56

盒底后翼折叠机构;521

u形背板体、522

前沿围板、523

盒背板吸盘、531

左翼折叠气缸、532

左翼折叠推板、541

右翼折叠气缸、542

右翼折叠推板、551

前翼折叠气缸、552

前翼折叠推板、561

后翼折叠气缸、562

后翼折叠推板;
[0022]6‑
揭标机;61

a揭标机62

b揭标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
实施方式1:如图1至4所示,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机柜2和多功能机械臂3、设置在所述机柜2内的纸盒供应机构 4和纸盒折叠机构5、设
置在所述机柜2靠近所述多功能机械臂3一侧的揭标机 6,其中,所述机柜2包括上柜21和下柜22;所述纸盒供应机构4设置在所述上柜21内,纸盒供应机构4包括纸盒料槽41、纸盒压板42和纸盒夹板43;所述纸盒折叠机构5设置在所述下柜22内,纸盒折叠机构5包括夹紧气缸51、盒背板吸附机构52、盒底左翼折叠机构53、盒底左翼折叠机构54、盒底前翼折叠机构55、盒底后翼折叠机构56;所述揭标机6设置在所述上柜21和下柜22之间,揭标机6包括a揭标机61和b揭标机62,a揭标机61和b揭标机62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柜2两侧。
[0026]
为实现纸盒的推送并在前端形成纸盒平板,所述纸盒料槽41于所述上柜21 内倾斜布设,纸盒料槽41上设有滑轨411,所述纸盒压板42滑配在所述滑轨 411上,纸盒压板42背部设有驱动装置421。所述驱动装置可为驱动电机、驱动气缸或其他形式的行走动力设备。
[0027]
为在贴标后实现纸盒的打开、封底,所述夹紧气缸51与所述纸盒压板42 相连接;所述盒背板吸附机构52包括u形背板体521、前沿围板522和设置在 u形背板体521上的盒背板吸盘523;所述盒底左翼折叠机构53包括左翼折叠气缸531、铰接在左翼折叠气缸531缸杆和u形背板体521左侧的左翼折叠推板532;所述盒底右翼折叠机构54包括右翼折叠气缸541、铰接在右翼折叠气缸541缸杆和u形背板体521右侧上的右翼折叠推板542;所述盒底前翼折叠机构55包括前翼折叠气缸551、铰接在前翼折叠气缸551缸杆和前沿围板522 上的前翼折叠推板552;所述盒底后翼折叠机构56包括后翼折叠气缸561、铰接在后翼折叠气缸561缸杆和u形背板体521后侧的后翼折叠推板562。
[0028]
为实现对纸盒平板的贴标、并于贴标后将纸盒移动至纸盒折叠机构位置,所述机械臂3为六轴关节机器人,机械臂3端部设有盒前面板吸盘31和标签吸盘32。
[0029]
实施方式2: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所述的上柜21设有上柜门211,所述下柜22设有下柜门221。所述柜门为侧开式柜门或推拉式柜门。用于保护纸盒供应机构和纸盒折叠机构内部机械设备并防尘。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1 所述,不再重复描述。
[0030]
实施方式3: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所述的上柜21、下柜22和机架1呈三级阶梯状布置,所述揭标机6后部固定在上柜21侧沿,揭标机6底部固定在下柜22上沿。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1所述,不再重复描述。
[0031]
运行时:于a、b揭标机分别放入打印好的a、b整卷标签,并设定好自动出一张标签标签被取走后,标签供应机自动再释放出一张标签,将纸盒送入上柜中的纸盒料槽中,纸盒压板将纸盒推至纸盒夹板出并压平,夹紧气缸驱动纸盒夹板固定,六轴机器人利用标签吸盘吸取对应标签,并贴覆到纸盒平板的相应位置,六轴机器人利用盒前面板吸盘将纸盒移动至盒背板吸附机构上,并将纸盒拉开,利用盒底左翼折叠机构、盒底左翼折叠机构、盒底前翼折叠机构、盒底后翼折叠机构将纸盒底部侧翼板合拢,从而完成纸盒输送、贴标、封底一系列动作。
[0032]
本自动贴标开盒一体机克服了现有自动生产线上贴标、开盒工序的设备成本高、占空空间大、投入人员多等缺陷,通过设计纸盒供应机构和纸盒折叠机构,通过多功能机械臂完成贴标和转移,实现了连续自动贴标、开盒、封底等一列操作,并供给两条不同规格产品线。
[0033]
以上描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基本原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细节,且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应将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看作示范性的,且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4]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