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线圈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2570发布日期:2021-06-04 17:1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线圈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感线圈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当有电流流过一根导线时,就会在这根导线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又会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内的导线发生感应作用,对产生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发生的作用,叫做自感,即导线自己产生的变化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又进一步影响了导线中的电流;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的其他导线产生的作用,叫做互感。
3.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在电感线圈运输过程中电感线圈由于固定不牢固而对线圈本身造成破损的问题,会造成在后续使用中漏磁的现象,最后导致电感线圈不作用的结果。
4.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在电感线圈运输密封性上存在问题,会造成在雨水天气状况下,雨水进入到存放电感线圈的箱子内的现象,最后导致电感线圈在使用时出现差错的结果。
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感线圈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线圈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电感线圈保护装置,包括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内开设有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左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右端面为向内部凹陷的弧形,所述放置空间右端中部开设有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所述通过孔设置,所述螺杆左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所述螺杆外圆周面设置有拧紧螺母,所述螺杆右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内同轴连接有阻挡圆柱,所述阻挡圆柱左端面固定连接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圆柱外圆周面套设有主弹簧,所述阻挡圆柱半径大于所述主弹簧半径,所述阻挡圆柱右端超出所述空心圆柱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螺杆、夹紧块、拧紧螺母、定位块和主弹簧可达到对电感线圈位置上的限定,进而达到对运输过程中的电感线圈进行保护的效果。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心圆柱右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连接板右端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上方设置有螺栓,下方所述螺孔设置有第二螺母,通过第二螺母与螺栓的锁紧可达到整个放置盒在运输过程中与车体形成一个整体的效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空间下端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移动槽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副弹簧,所述移动槽内设置有移动块,所
述移动块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副弹簧右侧,所述移动块上端固定连接有线圈放置板,所述线圈放置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上端设置有电感线圈,通过副弹簧、移动板与移动槽的配合,可达到对电感线圈进行缓冲作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盒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有两个,所述放置盒上方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有两个,左侧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有第一螺母,右侧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有第一螺柱,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的对齐,用第一螺柱将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锁紧达到对放置盒的密封作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感线圈外圆周面与所述定位块右侧面匹配设置,所述电感线圈外圆周面与所述夹紧块左侧面匹配设置,在对电感线圈夹紧的时候,通过表面的接触,不会对电感线圈产生损伤。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线圈放置板到所述放置空间内部左侧面的距离,确保夹紧块推动电感线圈可到达定位块的右侧面的位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连接在放置空间内部左侧的定位块、固定连接在螺杆左端的夹紧块、设置在螺杆外侧的拧紧螺母、固定连接在螺杆右端的空心圆柱、同轴连接在空心圆柱内的阻挡圆柱、套设在阻挡圆柱外的主弹簧,完成拧紧拧紧螺母使得螺杆向左移动推动电感线圈向左运动的动作,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电感线圈没有固定进行保护的问题,达到了直接地可对电感线圈进行保护的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在放置盒上方的上盖板、设置在上盖板左右两侧的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放置盒左右两端的第二螺纹孔、设置在上盖板左侧的第一螺母和设置在上盖板右侧的第一螺柱,完成在将电感线圈放置到放置盒内后,用第一螺柱与第一螺母将上盖板锁紧的动作,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存放电感线圈的放置盒没有密封进而进入雨水的问题,达到了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块的剖面放大连接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副弹簧的放大连接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剖面放大连接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剖面放大连接示意图。
22.图中:1、放置盒;2、放置空间;3、上盖板;4、第一螺纹孔;5、第一螺柱;6、第二螺纹孔;7、线圈放置板;8、放置槽;9、电感线圈;10、移动槽;11、副弹簧;12、定位块;13、夹紧块;14、螺杆;15、拧紧螺母;16、连接块;17、空心圆柱;18、主弹簧;19、阻挡圆柱;20、连接板;21、螺栓;22、螺孔;23、第二螺母;24、第一螺母;25、移动块;26、通过孔;27、阻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感线圈保护装置,包括放置盒1,放置盒1内开设有放置空间2,放置空间2内左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2,定位块12右端面为向内部凹陷的弧形,放置空间2右端中部开设有通过孔26,通过孔26内设置有螺杆14,螺杆14贯穿通过孔26设置,螺杆14左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13,螺杆14外圆周面设置有拧紧螺母15,螺杆14右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圆柱17,空心圆柱17内同轴连接有阻挡圆柱19,阻挡圆柱19左端面固定连接有阻挡块27,阻挡圆柱19外圆周面套设有主弹簧18,阻挡圆柱19半径大于主弹簧18半径,阻挡圆柱19右端超出空心圆柱17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螺杆、夹紧块、拧紧螺母、定位块和主弹簧可达到对电感线圈位置上的限定,进而达到对运输过程中的电感线圈进行保护的效果。
25.其中,空心圆柱17右端设置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设置有两个,每个连接板20右端开设有螺孔22,螺孔22上方设置有螺栓21,下方螺孔22设置有第二螺母23,通过第二螺母与螺栓的锁紧可达到整个放置盒在运输过程中与车体形成一个整体的效果;
26.放置空间2下端面开设有移动槽10,移动槽10设置有两个,每个移动槽10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副弹簧11,移动槽10内设置有移动块25,移动块25左端固定连接在副弹簧11右侧,移动块25上端固定连接有线圈放置板7,线圈放置板7上开设有放置槽8,放置槽8上端设置有电感线圈9,通过副弹簧、移动板与移动槽的配合,可达到对电感线圈进行缓冲作用;
27.放置盒1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6,第二螺纹孔6设置有两个,放置盒1上方设置有上盖板3,上盖板3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第一螺纹孔4设置有两个,左侧第一螺纹孔4设置有第一螺母24,右侧第一螺纹孔4设置有第一螺柱5,用第一螺柱将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锁紧达到对放置盒的密封作用;
28.电感线圈9外圆周面与定位块12右侧面匹配设置,电感线圈9外圆周面与夹紧块13左侧面匹配设置,在对电感线圈夹紧的时候,通过表面的接触,不会对电感线圈产生损伤;
29.螺杆14的长度大于线圈放置板7到放置空间2内部左侧面的距离,确保夹紧块推动电感线圈可到达定位块的右侧面的位置。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对电感线圈9进行运输前,将电感线圈9放置到开设有放置槽8的线圈放置板7上,由于线圈放置板7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5,移动块25下端开设有移动槽10,移动槽10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副弹簧11,通过拧动拧紧螺母15,使得设置在拧紧螺母15内的螺杆14向左运动,进而使得夹紧块13向左移动,当夹紧块13接触到电感线圈9后,两接触面形成压应力,夹紧块13推动电感线圈9向左移动,因此移动块25在移动槽10内向左移动,由于副弹簧11的反作用力,使得电感线圈9在推动过程中发生力的突变的情况,在拧动拧紧螺母15的过程中,连接块16向左移动带动阻挡块27向左移动,由于空心圆柱17内设置有阻挡圆柱19,阻挡圆柱19外侧套设有主弹簧18,阻挡圆柱19右端面对主弹簧18形成压力,使得主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在不对拧紧螺母15进行拧动时,主弹簧18形成反作用力,不会使螺杆14进行相反的运动,当定位块12右端面与电感线圈9左侧圆周面接触,移动块25左端面与电感线圈9右侧圆周面接触后,即不用继续拧动拧紧螺母15,接下来,盖上上盖板3,对准第一螺纹孔4与第二螺纹孔6,将第一螺柱5拧紧到孔内,即可达到对上盖板3的盖紧,达到密封作用,通过固定连接在放置空间2内部左侧的定位块12、固定连接在螺杆14
左端的夹紧块13、设置在螺杆14外侧的拧紧螺母15、固定连接在螺杆14右端的空心圆柱17、同轴连接在空心圆柱17内的阻挡圆柱19、套设在阻挡圆柱19外的主弹簧18,完成拧紧拧紧螺母15使得螺杆14向左移动推动电感线圈9向左运动的动作,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电感线圈9没有固定进行保护的问题,达到了直接地可对电感线圈9进行保护的效果。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