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5179发布日期:2021-06-22 15:3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灰管道的加固装置,尤其是一种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灰,这就需要输灰系统将烟灰输送到后续的处理工序,并将烟灰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以避免其污染空气。所述输灰系统多采用高压、高流速的气流来输送烟灰,但是烟灰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这些颗粒在输送过程中会剐蹭管道内壁,长时间的剐蹭会造成输灰管道的严重磨损。为了削弱固体颗粒对输灰管道的磨损,现有技术中多在输灰管道的内部喷涂或镶嵌一层陶瓷耐磨内衬,以提升输灰管道的使用寿命。而输灰系统在输灰过程中常常要改变烟灰的流向,这就需要在输灰管道上设置弯管。烟灰在弯管中完成转向将造成弯折中后部要一直承受固体颗粒的直接冲击,这种直接冲击会严重的磨损弯管内壁,降低弯管的使用寿命;即使弯管设有陶瓷耐磨内衬,其使用寿命也较输灰管道其他地方要短。所述弯管如果磨损严重,会造成高压气流的泄露,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会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弯管使用寿命的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包括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可套在弯管外侧,并形成环状腔室;所述外径浇注管在位于弯管弯折处的外侧设有向外的凸起腔;所述凸起腔内设有若干钢筋;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两端均相对设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卡槽;相对设置的两个封盖通过卡槽将弯管扣合;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顶部两端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所述凸起腔的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内填充有浇注料。

上述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所述钢筋一端接在外径浇注管上,另一端伸向弯管。

上述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上设有将二者固接的连接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径浇铸管和内径浇铸管将输灰弯管包裹住,还在外径浇铸管和内径浇铸管与输灰弯管之间的环状腔体之间填充浇注料;这样的方式使得弯管的厚度得到显著加强,从而有力减少了灰尘泄露的可能。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在外径浇铸管位于弯管弯折处的外侧设有向外的凸起腔,可以在受冲击区域外侧填充更多的浇注料,从而能有效地增强灰尘严重磨损区域的耐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还采用钢筋对凝固的浇注料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更好的承受冲击力,防止其在受到猛烈冲击时发生断裂,从而能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耐冲击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耐冲击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浇注料自中部的进料口进入到环状腔室内,腔室内气体由两端的出料口和出料口排出,这样的浇筑方式使得浇筑时浇注料能更加充分、均匀的浇注到环状腔室内,避免环状腔室内产生气泡削弱浇筑料的耐冲击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浇注料的强度,有力的保障了浇注料的耐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各零件标号表示为:1、弯管;2、封盖;3、外径浇注管;4、近端出料口;5、凸起腔;6、远端出料口;7、固定板;8、内径浇注管;9、卡槽;10、进料口;11、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近端是指弯管1中烟灰正常流动时先经过的地方;所述远端是指弯管1中烟灰正常流动时后经过的地方;所述外径指的是弯管1弯曲方向的外侧;所述内径指的是弯管1弯曲方向的内侧。

参看图1、2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套在弯管1外侧,并形成环状腔室。所述浇注料填充在环状腔室中。所述外径浇注管3位于弯管1弯折处的外侧设有向外的凸起腔5;所述凸起腔5最好为鼓泡状,这样将更加有力增多了浇注料的填充,极大的加大了弯管1与灰尘严重磨损区域的厚度。所述凸起腔5与弯管1之间的空腔处设有若干钢筋11;所述钢筋11一端接在外径浇注管3上,另一端伸向弯管1。所述钢筋11对凝固的浇注料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更好的承受冲击力,防止其在受到猛烈冲击时发生断裂,从而能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耐冲击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两端均设有封盖2;所述封盖2上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与弯管1尺寸配合。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分别通过封盖2上的卡槽9卡紧弯管1,形成包裹弯管1的空间,采用两端的封盖2将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的两端密封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顶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出料口;分别是近端出料口4和远端出料口6;所述凸起腔5上设有进料口10;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内填充有浇注料。采用上述结构,浇注料自进料口10进入到环状腔室内,自近端出料口4和远端出料口6分别出去,这样的浇筑方式使得浇筑时,浇注料能更加充分、均匀的浇注到环状腔室内,避免环状腔室内产生气泡削弱浇筑料的耐冲击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浇注料的强度,有力的保障了浇注料的耐冲击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的外侧分别对应固连有固定板7,所述每个固定板7上均设有通孔;还包括与通孔配合设置的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通孔将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紧固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分布于外径浇注管31和内径浇注管8外侧的固定板7和固定板7上的通孔,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将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加固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工人将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分别通过封盖2上的卡槽9卡紧弯管1,并在弯管1外侧形成环状空腔。所述螺栓将穿过固定板7上的通孔将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加固在一起。浇注料从进料口10中进入到鼓泡状突起,将凸起腔5部分填充后,顺着腔体流向远端出料口6和近端出料口4,最后从远端出料口6和近端出料口4中出去。



技术特征:

1.一种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可套在弯管(1)外侧,并形成环状腔室;所述外径浇注管(3)在位于弯管(1)弯折处的外侧设有向外的凸起腔(5);所述凸起腔(5)内设有若干钢筋(11);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两端均相对设有封盖(2),所述封盖(2)上设有卡槽(9);相对设置的两个封盖(2)通过卡槽(9)将弯管(1)扣合;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顶部两端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所述凸起腔(5)的底部设有进料口(10);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内填充有浇注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11)一端接在外径浇注管(3)上,另一端伸向弯管(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径浇注管(3)和内径浇注管(8)上设有将二者固接的连接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灰管道弯管薄弱处的加固装置,包括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可套在弯管外侧,并形成环状腔室;所述外径浇注管在位于弯管弯折处的外侧设有向外的凸起腔;所述凸起腔内设有若干钢筋;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两端均相对设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卡槽;相对设置的两个封盖通过卡槽将弯管扣合;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顶部两端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所述凸起腔的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外径浇注管和内径浇注管内填充有浇注料。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耐冲击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伟;张名磊;朱建理;黄绍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2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