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收纳系统

文档序号:26992952发布日期:2021-10-19 21:1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收纳系统
一种压缩

收纳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卫生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

收纳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不断扩大,并且人们又越来越注重个人的卫生安全。因此对于投递过程的安全保障和垃圾桶的存放效率提出了新的综合性要求。目前现有的家庭和办公场所使用的垃圾桶大多为开口式简易垃圾桶、接触实现上盖开合的垃圾桶等,这些垃圾桶容积有限,即容积利用率低,对于蓬松的生活垃圾如纸巾、食品包装等,常常较快地将垃圾桶积满,垃圾袋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垃圾袋的空间占有率过低,更换垃圾袋次数频繁,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开口式简易垃圾桶无法防止垃圾的异味发散,严重影响投递者的体验,甚至存在细菌感染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容积利用率高、能够减少垃圾袋的更换次数以及能够减少垃圾的异味散出的压缩

收纳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压缩

收纳系统,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上部的压缩室和设于所述外壳下部的收集箱,所述压缩室内设有用于压缩垃圾的垃圾压缩机构,所述压缩室的底部设有供压缩后的垃圾掉落于收集箱中的垃圾掉落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垃圾压缩机构与垃圾掉落门之间设有联动驱动机构,用于先使垃圾压缩机构压缩垃圾,再打开垃圾掉落门,再使垃圾压缩机构和垃圾掉落门复位。
8.所述垃圾压缩机构包括两块能够相对靠近和远离的压板,两块所述压板设于压缩室内,各所述压板的外侧均铰接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上铰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滑设于压缩室的侧壁上并与联动驱动机构连接。
9.各所述压板的内侧均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和压板之间设有缓冲机构。
10.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导向杆和缓冲弹簧,所述导向杆固定在压板上,所述导向杆上滑设有两块缓冲块,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导向杆上并位于两块缓冲块之间,各所述缓冲块上均铰接有缓冲杆组,各所述缓冲杆组均与缓冲板铰接。
11.所述缓冲杆组包括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所述第一缓冲杆的一端与缓冲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二缓冲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缓冲杆的另一端与缓冲板铰接或者固定连接。
12.所述垃圾掉落门铰接在压缩室的底壁上,所述垃圾掉落门上铰接有开关门传动杆组,所述开关门传动杆组与联动驱动机构连接。
13.所述联动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块、旋转滑动杆、联动柱、升降杆、两件第二传动杆组和用于驱动旋转块旋转的压缩驱动电机,所述旋转块转动设于外壳上,所述升降杆的两端
滑设于压缩室上且分别通过两件第二传动杆组与两个滑动件连接,所述旋转滑动杆活动贯穿于旋转块中,所述升降杆的中部设有滑槽,所述联动柱穿设于滑槽,且联动柱的一端与旋转滑动杆铰接、另一端铰接有铰接块,所述开关门传动杆组活动贯穿于铰接块中。
14.所述压缩室的底部设有垃圾掉落口,所述垃圾掉落门具有两扇,两扇所述垃圾掉落门分别铰接在垃圾掉落口的两侧,所述开关门传动杆组包括第一开关门传动杆、第二开关门传动杆、第三开关门传动杆和第四开关门传动杆,所述第一开关门传动杆的一端与一扇垃圾掉落门铰接、另一端与第四开关门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开关门传动杆活动贯穿于铰接块中,所述第二开关门传动杆的一端与另一扇垃圾掉落门铰接,所述第二开关门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滑移槽,所述第三开关门传动杆的一端设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插设于滑移槽内,所述第三开关门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四开关门传动杆铰接。
15.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供收集箱进出的垃圾移出门,所述收集箱滑设于外壳上,所述垃圾移出门与收集箱之间连接有使垃圾移出门随着收集箱的出入而开合的第二联动组件,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收集箱进出的垃圾移出驱动机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在投递垃圾时,将垃圾投递于压缩室中,通过垃圾压缩机构将压缩室中的垃圾压缩,以减少占用空间,然后打开垃圾掉落门使压缩室中压缩后的垃圾掉落于收集箱中,从而提高了收集箱的容积利用率。由于垃圾被压缩后收集在收集箱中,使得收集箱能够容纳更多的垃圾,从而减少收集箱中垃圾袋的更换次数;由于压缩室与收集箱通过关闭的垃圾掉落门隔离,避免了收集箱中的异味散发至压缩室内,以减少压缩室中的异味,从而减少异味散出。该压缩

收纳系统容积利用率高、能够减少垃圾袋的更换次数以及能够减少垃圾的异味散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顶盖未示出)。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外壳未示出)。
21.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2.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外壳未示出)。
24.图7是图6中d处的放大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外壳未示出)。
26.图9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第四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外壳未示出)。
28.图11是图10中f处的放大图。
29.图12是图10中g处的放大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各标号表示:
32.1、外壳;12、垃圾移出门;2、压缩室;21、垃圾掉落门;22、开关门传动杆组;221、第一开关门传动杆;222、第二开关门传动杆;223、第三开关门传动杆;224、第四开关门传动
杆;225、滑移槽;226、滑动柱;3、收集箱;4、垃圾压缩机构;41、压板;42、推拉杆;43、滑动件;44、缓冲板;45、缓冲机构;451、导向杆;452、缓冲弹簧;453、缓冲块;454、缓冲杆组;4541、第一缓冲杆;4542、第二缓冲杆;7、联动驱动机构;71、旋转块;72、旋转滑动杆;73、联动柱;74、升降杆;741、滑槽;75、第二传动杆组;76、压缩驱动电机;77、铰接块;8、垃圾移出驱动机构;81、转盘;811、推动柱;82、垃圾移出驱动电机;83、推拉槽;9、第二联动组件;91、连杆;92、第一转动块;93、第二转动块;94、滑移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图1至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压缩

收纳系统的一种实施例,本压缩

收纳系统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上部的压缩室2和设于外壳1下部的收集箱3,压缩室2内设有用于压缩垃圾的垃圾压缩机构4,压缩室2的底部设有供压缩后的垃圾掉落于收集箱3中的垃圾掉落门21。在投递垃圾时,将垃圾投递于压缩室2中,通过垃圾压缩机构4将压缩室2中的垃圾压缩,以减少占用空间,然后打开垃圾掉落门21使压缩室2中压缩后的垃圾掉落于收集箱3中,从而提高了收集箱3的容积利用率。由于垃圾被压缩后收集在收集箱3中,使得收集箱3能够容纳更多的垃圾,从而减少收集箱3中垃圾袋的更换次数;由于压缩室2与收集箱3通过关闭的垃圾掉落门21隔离,避免了收集箱3中的异味散发至压缩室2内,以减少压缩室2中的异味,从而减少异味散出。该压缩

收纳系统容积利用率高、能够减少垃圾袋的更换次数以及能够减少垃圾的异味散出。
35.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和图12所示,垃圾压缩机构4与垃圾掉落门21之间设有联动驱动机构7,用于先使垃圾压缩机构4压缩垃圾,再打开垃圾掉落门21,再使垃圾压缩机构4和垃圾掉落门21复位。联动驱动机构7先带动垃圾压缩机构4进行垃圾压缩,再打开垃圾掉落门21使压缩后的垃圾掉落入垃圾收集箱3,然后再使垃圾压缩机构4和垃圾掉落门21依次按顺序复位。垃圾压缩机构4与垃圾掉落门21的联动设计,实现了压缩与开合的集成化设计,依靠联动驱动机构7的驱动作用来驱动垃圾压缩机构4与垃圾掉落门21的配合运动,保障了两运动的传动精度和配合精度,使得垃圾在压缩室2内被压缩后,再打开压缩室2底部的垃圾掉落门21,使压缩后的垃圾掉落于收集箱3中,再使垃圾压缩机构4和垃圾掉落门21依次复位,为下次压缩垃圾做好准备。
36.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8、图10和图11所示,垃圾压缩机构4包括两块能够相对靠近和远离的压板41,两块压板41滑设于压缩室2内,各压板41的外侧均铰接有推拉杆42,推拉杆42上铰接有滑动件43,滑动件43滑设于压缩室2上并与联动驱动机构7连接。压缩之前(待压缩),两块压板41相间隔,位于待压缩位,垃圾投递于两块压板41之间,待两块压板41之间的垃圾投递到一定量后,通过联动驱动机构7驱动滑动件43,滑动件43带动推拉杆42运动以使两块压板41靠近,将两块压板41之间的垃圾压缩,反之,通过联动驱动机构7使两块压板41远离至待压缩位。
37.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各压板41的内侧(相对另一压板41的一侧)均设有缓冲板44,在缓冲板44和压板41之间设有缓冲机构45,垃圾投递于两块缓冲板44之间,缓冲板44随着压板41的移动而移动,垃圾在两块缓冲板44之间实现压缩,当垃圾中具有硬度高的物质时,两块缓冲板44在缓冲机构45的缓冲作用下,避免与硬度高的物质发生刚性挤压,防止
损坏联动驱动机构7和联动驱动机构7与压板41之间的传动件。
38.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缓冲机构45包括导向杆451和缓冲弹簧452,导向杆451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固定在压板41上,导向杆451上滑设有两块缓冲块453,缓冲弹簧452套设于导向杆451上并位于两块缓冲块453之间,各缓冲块453上均铰接有缓冲杆组454,各缓冲杆组454均与缓冲板44铰接。具体地,缓冲杆组454包括第一缓冲杆4541和第二缓冲杆4542,第一缓冲杆4541的一端与缓冲块453铰接、另一端与第二缓冲杆4542的一端铰接,第二缓冲杆4542的另一端与缓冲板44铰接或者固定连接。压缩室2上设有导向槽46,滑动件43贯穿并滑设于导向槽46中。两块压板41位于待压缩位时,滑动件43位于导向槽46的一端,压缩时,在联动驱动机构7的驱动作用下,两块滑动件43均向导向槽46的另一端滑动,并通过推拉杆42带动两块压板41靠近运动,两块缓冲板44也随之靠近以压缩垃圾,当垃圾压缩到最大程度而两块压板41继续靠近时,两块缓冲板44的位置不动,相对压板41和缓冲板44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少,然后在缓冲杆组454的作用下,两块缓冲块453相互靠近,两块缓冲块453之间的缓冲弹簧452被压缩,由于缓冲弹簧452具有弹性收缩作用,使得相对压板41和缓冲板44之间具有缓冲移动量,且该缓冲机构45的结构,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增大相对压板41和缓冲板44之间的缓冲移动量。另外在挤压过程中,缓冲弹簧452被压缩后,又可以对所需压缩的垃圾提供一个反向作用力,在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可以对垃圾进行反向挤压,在充分保护传动机构的同时又提供了更大挤压力。
39.本实施例中,垃圾掉落门21铰接在压缩室2的底壁上,垃圾掉落门21上铰接有开关门传动杆组22,开关门传动杆组22与联动驱动机构7连接。具体地,压缩室2的底部设有垃圾掉落口,垃圾掉落门21具有两扇,两扇垃圾掉落门21分别铰接在垃圾掉落口的两侧,用于打开和封闭垃圾掉落口,开关门传动杆组22包括第一开关门传动杆221、第二开关门传动杆222、第三开关门传动杆223和第四开关门传动杆224,第一开关门传动杆221的一端与一扇垃圾掉落门21铰接、另一端与第四开关门传动杆224的一端铰接,第四开关门传动杆224与联动驱动机构7连接,第二开关门传动杆222的一端与另一扇垃圾掉落门21铰接,第二开关门传动杆222的另一端设有滑移槽225,第三开关门传动杆223的一端设有滑动柱226,滑动柱226插于滑移槽225内,能相对滑移槽225进行转动和沿滑移槽225进行移动,第三开关门传动杆223的另一端与第四开关门传动杆224铰接。
40.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联动驱动机构7包括旋转块71、旋转滑动杆72、联动柱73、升降杆74、两件第二传动杆组75和用于驱动旋转块71旋转的压缩驱动电机76,旋转块71转动设于外壳1上,升降杆74的两端滑设于压缩室2上且分别通过两件第二传动杆组75与两个滑动件43连接,旋转滑动杆72活动贯穿于旋转块71中,升降杆74的中部设有滑槽741,联动柱73穿设于滑槽741,且联动柱73的一端与旋转滑动杆72铰接、另一端铰接有铰接块77,开关门传动杆组22活动贯穿于铰接块77中。旋转滑动杆72位于初始位置时,两块压板41位于初始位,旋转滑动杆72的中心轴与升降杆74的角度记为α,压缩驱动电机76通过链条带动旋转块71旋转,旋转块71带动旋转滑动杆72旋转,旋转滑动杆72通过联动柱73在滑槽741中的滑动带动旋转滑动杆72升降运动,旋转滑动杆72再通过第二传动杆组75沿着导向槽46滑动,再通过推拉杆42带动两块压板41靠近或远离运动,同时,联动柱73通过开关门传动杆组22带动垃圾掉落门21闭关或打开。具体为,从初始位置开始,旋转滑动杆72沿图7所示的h方向旋转从0
°
~90
°
时,两块缓冲块453相互靠近对垃圾压缩;旋转滑
动杆72从90
°
~180
°
时,垃圾掉落门21逐步打开,垃圾落入收集箱3;旋转滑动杆72从180
°
~270
°
时,两块缓冲块453远离至压缩位;旋转滑动杆72从270
°
~360
°
时,垃圾掉落门21逐渐闭合,完成一整个压缩循环。
41.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外壳1的一侧设有供收集箱3进出的垃圾移出门12,收集箱3滑设于外壳1上,垃圾移出门12与收集箱3之间连接有使垃圾移出门12随着收集箱3的出入而开合的第二联动组件9,外壳1上设有用于驱动收集箱3进出的垃圾移出驱动机构8。通过第二联动组件9使垃圾移出门12随着收集箱3的移出而打开,便于取走垃圾,使垃圾移出门12随着收集箱3的移入而关闭,完成垃圾收取的过程。具体地,如图8所示,垃圾移出门12底部的中间位置铰接在外壳1上,第二联动组件9包括连杆91、第一转动块92、第二转动块93和滑移杆94,第一转动块92铰接在外壳1上,第二转动块93铰接在收集箱3的顶部,连杆91的底端与滑移杆94的一端铰接、中部活动贯穿于第一转动块92中、顶端活动贯穿于第二转动块93中,滑移杆94的另一端与垃圾移出门12的外侧铰接(垃圾移出门12具有两扇,垃圾移出门12的外侧为远离另一垃圾移出门12的一侧),外壳1的底板设有导轨或者凹槽,滑移杆94滑设于导轨或者凹槽(图中未示出)上。当收集箱3移出时,带动连杆91以第一转动块92与外壳1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连杆91的底端向外壳1内的方向拉垃圾移出门12,使垃圾移出门12转动至打开,当收集箱3移入时,带动连杆91以第一转动块92与外壳1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连杆91的底端向外壳1外的方向推垃圾移出门12,使垃圾移出门12转动至关闭。
42.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垃圾移出驱动机构8包括设于外壳1底部的转盘81、设于外壳1上用于驱动转盘81旋转的垃圾移出驱动电机82和设于收集箱3底部的推拉槽83,转盘81上设有推动柱811,推动柱811插设于推拉槽83中。垃圾移出驱动电机82通过齿轮副与转盘81连接,驱动转盘81旋转,推动柱811随着转盘81旋转,并与推拉槽83的配合作用,带动收集箱3移出以取走垃圾,带动收集箱3移入以关闭垃圾移出门12,防止异味散出。
4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