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平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8941发布日期:2021-07-09 13:1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平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平移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平移机构。


背景技术:

2.叉车作为工程搬运设备,起重门架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中尤其以槽钢为代表,其品种类型多、重量大以及工艺链长。由于叉车工作特殊性,造成了门架种类繁多,对应组装模具相对较多,目前,槽钢加工线和门架组焊线模具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同时,受产线工艺链长的影响,槽钢加工线和门架组焊无法衔接,造成槽钢加工和后续组焊工序间槽钢需要人工下线后二次上线及转运。受场地范围限制,槽钢需要下线转运后二次再上线,不适合大批量加工生产,同时,槽钢下线后混放,二次上线寻料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平移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平移机构,包括有升降平台车和平移机构;所述升降平台车包括有底架和支撑架,所述底架藉由活动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活动件的底部固接在底架上,其输出轴端固接在支撑架上,于所述底架的一侧安装有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端竖直朝下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底部固接有两个滑轨,该滑轨具有开口朝下的滑槽;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有底板以及安装在该底板上端面且依次平行排列设置的导轨一、齿条导轨和导轨二,所述齿条导轨的一侧形成有齿纹;其中,两个所述滑轨藉由滑槽分别与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适配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与所述齿纹啮合。
5.于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的两端均分别安装有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竖直设置的挡板结构。
6.于所述底架两端的两侧均分别固接有板体,该所述板体的安装位置适配于所述限位件的安装位置,且所述升降平台车藉由该板体与所述限位件的挡板抵触受限地于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上位移。
7.所述底架一侧中心部固接有连接板,所述电机安装在该连接板上。
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平移结构实现对升降平台车的转移运送,通过采用导轨配合具有齿纹的齿条导轨实现与升降平台车的连接,有效的提高了升降平台车在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适用于槽钢的大批量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平移机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的状态图一;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的状态图二;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位于输送机架一一侧状态示意图一;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位于输送机架一一侧状态示意图二;
14.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位于输送机架二一侧状态示意图一;
15.图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位于输送机架二一侧状态示意图二;
16.图8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位于输送机架二一侧状态示意图三;
17.图9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车位于输送机架二一侧状态示意图四;
1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翻身组件连接底架结构示意图;
1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翻身组件侧视图;
20.图12为本实用新型平移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输送架一、11输送面、2升降装置、21支撑架、22底架、221板件、222板体、23翻身组件、231翻身件一、2311底座部、2312挡板、2313支撑部一、2314坡面一、2315支撑部二、2316坡面二、2317第一容置空间、2318第二容置空间、232翻身件二、24滚轴、241滚轴间隙、25活动件、26连接板、27电机、28连接架、29滑轨、291滑槽、3平移机构、31导轨一、32齿条导轨、321齿纹、33导轨二、34限位件、4输送架二、41输送面一、42输送面二、5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平移机构的具体实施例。
23.请参阅图2、3、10和11,其中,图3示出了升降平台车支立槽钢状态一,于图示中,槽钢5位于支撑架21的面上方,且已通过翻身组件23支立起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图2示出了升降平台车支立槽钢状态二,于图示中,槽钢5位于支撑架21的面上,且通过翻身组件23实现完全支立并具有90
°
的翻身后的支立位置,同时,该槽钢5已接触于支撑架21的上端面;图10为翻身组件23连接底架22的结构示意图,于该示意图中,示出了该升降平台车的结构特征;图11为翻身组件23的侧视图,下面,将结合该升降平台车的具体结构特征作出详细说明。
24.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平台车包括有:
25.支撑架21,于所述支撑架21上形成有贯穿其本体的间隙,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以理解为,该间隙的设置需要适配于翻身组件23的动态移动过程,即该间隙供翻身组件23沿预设方向位移并穿过。于实作中,采用的支撑架21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并于长度方向横向布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滚轴24,这里,所述间隙即为两个相邻滚轴24之间形成的间隙,同时,该间隙大小需要满足翻身组件23自由地穿过;
26.底架22,所述底架22与支撑架21之间安装有活动件25,所述支撑架21藉由该活动件25的伸缩驱使其相对底架22纵向的位移,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所述的活动件25用于实现连接底架22和支撑架21,并实现两者的相对运动,于实作中,所述的活动件25可采用气缸过油缸代替使用,以油缸为例,油缸的输出轴端固接在支撑架21的框架底部,其底座部固接在底架22的框架上,所述的底架22可采用与所述支撑架21外轮廓尺寸大小相同的框架结构,且在位于该框架结构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竖直设置的板件221,油缸底座的一侧拆卸式的连接该板件221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动件25于底架22的两端分设有两个,该数量设置可保证支撑架21和底架22相对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在于,于本实施例中,不限定所述活动件25在实施传动过程中的相对位移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含有如下两种结构位置关系,第一种,当所述支撑架21于所在平面的位置是
固定的,活动件25的底座部固接在支撑架21上,其输出轴端连接在底架22上,此时,活动件25在做伸缩运动过程中,即为底架22相对支撑架21做伸缩运动,并通过底架22将翻身组件23抬起,从而实现槽钢5的翻身;第二种,当所述底架22于所在的平面位置是固定的,活动件25的底座部固接在底架22上,其输出轴端连接在支撑架21上,此时,活动件25在做伸缩运动过程中,即为支撑架21相对底架做伸缩运动;上述两种结构位置关系仅用于限定了支撑架21藉由活动件25的伸缩驱使其相对底架22纵向的位移,于实作中,可根据实际操作工况任选其一实施;
27.一翻身组件23,具有底座部2311以及安装在该底座部2311上端面的挡板2312和支撑部,所述挡板2312和支撑部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形成有朝向挡板2312一侧倾斜的坡面,于所述支撑部与挡板2312之间形成有预设空间大小的容置空间。于实作用,位于挡板2312的侧向可实施对一个槽钢5的翻身支立,同时也可实施对两个槽钢5的同时支立,当实施对一个槽钢5支立时,在位于挡板2312的一侧仅设置一个支撑部即可;当实施对两个槽钢5支立时,在位于挡板231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支撑部即可,由于槽钢5在加工过程中为左右对称件,槽钢5加工和输送均为一对,输送过程中,槽钢5姿态由加工线c口朝上自动翻身调整为组焊工序员吊装姿态的c口相对;在位于所述挡板231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支撑部,且在各个支撑部的上端面均形成有朝向挡板一侧倾斜的坡面;具体的为,在位于挡板231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部一2313,该支撑部一2313的上端面设置有朝向挡板2312一侧倾斜设置的坡面一2314;在位于挡板2312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部二2315,该支撑部二2315的上端面设置有朝向挡板2312一侧倾斜设置的坡面二2316。请参见图11,所述的支撑部一2313和支撑部二2315以挡板231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在支撑部一2313与挡板2312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2317,在支撑部二2315与挡板2312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2318;其中,所述翻身组件23藉由底座部2311固接在底架22上,同时,该翻身组件23藉由所述支撑架21和底架22的相对位移驱使其于所述间隙处自由的穿过。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结合两个槽钢5的支立过程理解以上描述,具体如下;
28.当两根平躺的槽钢5以平躺的姿势放置于支撑架21上时,此时的支撑架21高于翻身组件23的最上端处,即,两根槽钢5还未实施支立翻身;在控制活动件25并使支撑架21和底架22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翻身组件23逐渐上升,并贯穿支撑架21上的间隙,以为该支撑架21上设置有的滚轴24为例,在相邻两个滚轴24之间形成有供翻身组件23自由穿过的滚轴间隙241;当支撑架21和底架22相对趋近位移过程中,翻身组件23逐渐贯穿于滚轴间隙241中,并存在以下相对槽钢5的位置关系;首先,当坡面一2314和坡面二2316刚贯穿于滚轴间隙241时,其倾斜的面与两个槽钢5分别贴合接触,在翻身组件23不断上升过程中,由于坡面一2314和坡面二2316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加之槽钢5具有自重,在重力的作用下,两根槽钢5便会分别沿着坡面的倾斜指向滑移至第一容置空间2317和第二容置空间2318中,于本案中,所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2317和第二容置空间2318即可以理解为,用于最终完成对槽钢5的站立,为了保证槽钢5能在第一容置空间2317和第二容置空间2318内实现稳定的站立,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317和第二容置空间2318的横向宽度相同,且宽度适配所述槽钢5在站立后的宽度,即,通过挡板2312和支撑部内侧面的横向宽度限制,保证了槽钢5在站立后不会发生左右的晃动。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身组件23穿过该滚轴间隙241处的最大位移量限制于所述底座部2311的上端面位于支撑架的上端面下
方,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为了实现槽钢5在实施翻身支立后,能于滚轴24上实现滚动并转移工位,即翻身组件23的最大位移量为容置空间的空间底部恰好位于滚轴24的滚轴面上,同时,槽钢5翻身站立后的下端面只与滚轴24的面接触,从而实现在站立后,该槽钢5能于滚轴24上移动。为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槽钢5在滚轴24上的移动流程程度,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挡板2312内侧面以及支撑部的内侧面均表面光滑设置,该种设置可保证槽钢5在位于容置空间内平移时,可通过表面光滑设置减少其与挡板2312以及支撑部内侧面的摩擦力,从而达到该槽钢5移动更加顺畅的作用。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想到,为了降低槽钢5在移动过程中与所述挡板2312、支撑部内侧面的摩擦力,在位于挡板2312的内侧面以及支撑部的内侧面均可设置有滚轴面或滚珠面,通过该种设置,进一步的降低槽钢5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29.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坡面的表面光滑设置,即于本案中,所采用的坡面一2314和坡面二2316的表面光滑,当坡面一2314和坡面二2316接触到槽钢5后,槽钢5的背面与所述坡面一2314和坡面二2316接触,并沿着倾斜面分别滑落至第一容置空间2317和第二容置空间2318,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所述的坡面一2314和坡面二2316起到了两种作用,其一为,通过预设的倾斜角度,配合翻身组件23在起升过程中槽钢5具有自身的重力作用,对槽钢5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其二为,通过光滑的表面设置,达到了槽钢5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效果,并使至能平稳顺利的落入至第一容置空间2317和第二容置空间2318中。
30.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坡面的倾斜角度为30
°‑
75
°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毫无异议的理解为,该区间范围值包含了任意点数的角度数值,即为30
°
或31
°
或32
°

……
75
°
;需要理解的为,通过对坡面的倾斜角度限定,可保证槽钢5在翻身支立过程中能通过自身重力顺利的滑落至第一容置空间2317和第二容置空间2318内;当倾斜角度越大时,其滑落至容置空间内越平稳,这里,既可以理解为,当倾斜角度越大时,坡面与容置空间的上开口处的开口偏差越小,使得槽钢5在落入容置空间过程中越平顺,有效的提高该种升降平台车的使用效果。
31.升降平台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配合输送架一1、平移机构3和输送机架二4实现对槽钢5的转移运送,达到最终的生产加工目的,具体如下:
32.请参见图3,输送架一1,该输送架一1的输送端面上设置有平行排列的滚轴,通过滚轴形成的输送面11实现对槽钢5的转运,需要指出的是,该输送面11的上端面与所述支撑架21的最高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即槽钢5在转运过程中能实现平稳移动;
33.请参见图1、3、4、5、6、7、8和9,上述视图示出了升降平台车通过平移机构3实现从输送架一1处翻身转运至输送架二4处的状态示意图。平移机构3,该平移机构3包括有底板,以及装配在该底板端面上且依次平行排布的导轨一31、齿条导轨32和导轨二33,所述齿条导轨32的一侧形成有齿纹321,在位于底架22的底部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适配导轨一31和导轨二33的两个滑轨29,滑轨29下端面形成有滑槽291,两个滑轨29均通过滑槽适配连接在导轨一31和导轨二33上;在位于底架22的一侧固接有连接板26,于所述连接板26上安装有电机27,该电机27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通过齿轮与所述齿纹321的啮合,驱使电机27在转动的条件下可带动升降平台车沿导轨方向位移,通过电机27的正、反向转动,驱使该升降平台车能往复移动,即在位于输送架一1和输送架二4之间往复移动。同时,为了保证升降平台车在即将抵达最大位移位置时能有效平稳的止停,在位于平移机构3的底板两端,也即为导
轨一31和导轨二33的两端分设有限位件34,且在底架22的端部两侧分别安装有板体222,该板体222适配于限位件34的所在位置,当升降平台车位移至限位件34处,该限位件34与所述板体222相互抵触,从而达到限位并止停电机27。
34.请参见图3,输送架二4,该输送架二4具有双层结构,包括有位于上层的输送面一41和位于下层的输送面二42,当升降平台车的支撑架21在下降过程中并将槽钢5翻身,此时的支撑架21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输送面二4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35.另外,请参见图6

9,上述视图示出了升降平台车通过在位于输送架二4处的翻身和转运的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通过结合输送架二4的双层结构,实现了槽钢5在同一输送架二4上的翻身操作,具体的为,当槽钢5在位于输送面一41上并处于平躺姿势时,此时的槽钢5属于来料状态,同时支撑架21位于与所述输送面一41相同的高度,当槽钢5转运至支撑架21后,通过活动件25降低所述支撑架21的高度,并在达到与输送面二42高度相同时将槽钢5翻身完毕,翻身完毕后的槽钢5通过输送面二42转运出至外部;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在同一输送架二4上完成了来料和送料的两个步骤,无需采用平移机构3实现对槽钢5的水平位置转运,同时,本实施例不限定上述两者的协同使用,即,在通过平移机构3实施转运后再结合输送架二4自身的双层结构实施槽钢5的翻身转运。
36.同时,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2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翻身组件23,于实作用,通过翻身组件23即可完成对槽钢5的翻转,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翻身组件23时,即可保证槽钢5在翻转过程中的平稳性。请参见图10,于图示中,采用了位于底架22两端的两个翻身组件23,两个所述的翻身组件23可同时实现对槽钢5首尾端的位置限定,以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3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