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2141发布日期:2021-07-06 21:0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提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物料提升装置是建筑工地提升物料的专用机械,它广泛适用于建筑施工、工矿企业、多层车间、仓房、车站码头等场合,具有高效方便、平稳安全等优点,有双吊笼和单吊笼两种机型,主要由钢结构、架设机构、起升机构、安全机构、电气控制机构等组成。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物料提升装置在建筑工地施工时,根据使用的位置处不同不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使得物料提升装置在较高或较低的地方使用时不方便;
5.2、物料提升装置在使用时长时间收卷钢丝绳时,转动盘的外表面易摩擦变形至损坏,甚至造成不能使用,不便于更换影响钢丝绳的收卷。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具有在使用时便于根据施工位置的不同调节装置的高度,方便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处操作,同时在收卷时便于对转动盘的外表面防护,摩擦损坏时便于更换的特点。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包括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架,所述底板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盘,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通过所述转动盘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底板架的上表面另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架,且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支架通过滑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底端设置有配重座,所述配重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焊接固定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端部焊接固定有调节头,所述调节头的一侧一体式成型有滑座,所述第一立柱的内部底端一体式成型有滑轨,所述第一立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且所述丝杆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端部安装有手轮,所述丝杆贯穿于所述调节头的内部,所述调节头与所述第一立柱通过所述滑座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优选的,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套合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外表面旋合连接有螺钉,所述防护环的两侧边缘处均一体式成型有卡头,所述防护环的一侧位于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套合有外盘,所述外盘的一侧位于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旋合连接有螺纹环,且所述防护环与所述转动盘通过所述外盘与所述螺纹环固定,所述防护环与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通过所述螺钉紧固安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优选的,所述防护环的两侧与所述转动盘和所述外盘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卡头紧压连接,且所述卡头的端部嵌入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外盘的内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优选的,所述转动盘贯穿于所述防护环的内部,且所述螺钉贯穿于所述防护环的内部并嵌入所述转动盘的内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优选的,所述丝杆为环形结构,且所述丝杆的端部均嵌入所述第一立柱的内部两端。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优选的,所述滑座的内表面为矩形结构,且所述滑座的内表面与所述滑轨的外表面相对滑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在第二立柱的端部设计调节头与滑座和在第一立柱的内部设计丝杆与滑轨,避免物料提升装置在建筑工地施工时,根据使用的位置处不同不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使得物料提升装置在较高或较低的地方使用时不方便,可以手握手轮带动丝杆在第一立柱的内部转动,丝杆转动带动调节头不断调节,在调节头调节时带动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的高度不断改变,使得装置处于一定的操作高度,同时在调节时通过电机在滑轨的外表面滑动将调节头稳定控制,方便在不同位置处操作使用,解决了物料提升装置在不同的位置处不便于调节操作,使得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16.2、通过在转动盘的外表面设计防护环,避免物料提升装置在使用时长时间收卷钢丝绳时,转动盘的外表面易摩擦变形至损坏,甚至造成不能使用,不便于更换影响钢丝绳的收卷,可以在钢丝绳经常性的缠绕防护环的外表面造成防护环的外表面损坏时,可以拆卸外盘与螺纹环,再次旋松螺钉将防护环拆卸更换,便于继续通过防护环防护使用,解决了在经常性的收卷钢丝绳造成转动盘的外表面摩擦至损坏,甚至不能使用,不便于更换影响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架、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盘、安装杆与转动盘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杆、转动盘与防护环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外盘;2、电机;3、底板架;4、支架;5、安装杆;6、第一立柱;7、配重座;8、第二立柱;9、挂钩;10、钢丝绳;11、手轮;12、滑座;13、调节头;14、丝杆;15、滑轨;16、卡头;17、螺纹环;18、转动盘;19、螺钉;20、防护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包括第一立柱6,第一立柱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架3,底板架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
电机2,电机2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杆5,安装杆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盘18,安装杆5的外表面通过转动盘18缠绕有钢丝绳10,钢丝绳10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挂钩9,底板架3的上表面另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架4,且钢丝绳10与支架4通过滑轮转动连接,第一立柱6的底端设置有配重座7,配重座7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焊接固定有第二立柱8,第二立柱8的端部焊接固定有调节头13,调节头13的一侧一体式成型有滑座12,第一立柱6的内部底端一体式成型有滑轨15,第一立柱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4,且丝杆14的端部位于第一立柱6的端部安装有手轮11,丝杆14贯穿于调节头13的内部,调节头13与第一立柱6通过滑座12与滑轨15滑动连接,可以手握手轮11带动丝杆14在第一立柱6的内部转动,丝杆14转动带动调节头13不断调节,在调节头13调节时带动第二立柱8与第一立柱6之间的高度不断改变,使得装置处于一定的操作高度,同时在调节时通过电机2在滑轨15的外表面滑动将调节头13稳定控制,方便在不同位置处操作使用。
2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转动盘18的外表面套合有防护环20,防护环20的外表面旋合连接有螺钉19,防护环20的两侧边缘处均一体式成型有卡头16,防护环20的一侧位于安装杆5的外表面套合有外盘1,外盘1的一侧位于安装杆5的外表面旋合连接有螺纹环17,且防护环20与转动盘18通过外盘1与螺纹环17固定,防护环20与转动盘18的外表面通过螺钉19紧固安装。
26.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钢丝绳10经常性的缠绕防护环20的外表面造成防护环20的外表面损坏时,可以拆卸外盘1与螺纹环17,再次旋松螺钉19将防护环20拆卸更换,便于继续通过防护环20防护使用。
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防护环20的两侧与转动盘18和外盘1的内表面通过卡头16紧压连接,且卡头16的端部嵌入转动盘18与外盘1的内表面。
28.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卡头16便于在安装时将防护环20的端部与外盘1和转动盘18紧固安装。
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转动盘18贯穿于防护环20的内部,且螺钉19贯穿于防护环20的内部并嵌入转动盘18的内部。
30.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螺钉19便于将防护环20与转动盘18紧固安装,方便防护使用。
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丝杆14为环形结构,且丝杆14的端部均嵌入第一立柱6的内部两端。
32.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丝杆14的端部在第一立柱6的内部顺利转动,顺利调节高度使用。
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座12的内表面为矩形结构,且滑座12的内表面与滑轨15的外表面相对滑动连接。
34.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滑座12在滑轨15的外表面滑动便于将调节头13稳定控制。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装置,在使用前,首先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调节物料提升装置的高度,手握手轮11带动丝杆14在第一立柱6的内部转动,丝杆14转动带动调节头13不断调节,在调节头13调节时带动第二立柱8与第一立柱6之间的高度不断改变,使得装置处于一定的操作高度,同时在调节时通过电机2在滑轨15的外表面滑动将调节头13稳定控制,方便在不同位置处操作使用,然后在使用时将防护环
20套合在转动盘18的外表面通过螺钉19固定安装,此时将外盘1与螺纹环17套合在安装杆5的外表面,旋合螺纹环17将外盘1固定,并通过卡头16将防护环20和外盘1与转动盘18紧固,使得电机2运转带动安装杆5转动时,不断将钢丝绳10缠绕于防护环20的外表面,便于对转动盘18的外表面防护,在长时间使用当防护环20摩擦损坏时可以同样操作将防护环20更换即可,最后将挂钩9与建筑物料安装,通过安装杆5带动转动盘18转动,由转动盘18带动防护环20将钢丝绳10缠绕外表面,便于通过挂钩9提升物料。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