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2392发布日期:2021-07-02 19: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包装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类产品对其包装箱体的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装箱体在设计时,既要考虑结构稳定,便于产品的保存及携带运输,还要考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

市面上相关的包装箱体为了保证包装箱体空间的利用率,通常采用在包装箱体内部设置内衬结构的方式将包装箱体区分为多个区域,以达到承装多种产品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的包装箱体和其内衬结构一般为分体设置,且包装箱体和内衬结构通常是在分别成型后再进行组装,生产效率低。另外,包装箱体和内衬结构通常通过胶水进行黏合,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振动和冲击导致变形甚至解体,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能够将包装箱体和内部的内衬结构通过中空板一体成型制造,能够有效提高包装运输时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该中空板箱包括:

箱体,第一衬板、第二衬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箱体、第一衬板、第二衬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均由同一张中空板通过折叠成型,

箱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两个盖板,第一衬板、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第二衬板顺次连接,两个盖板分别连接在第二壁板的相对两侧边,

第一衬板与第一壁板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插接部,第二衬板与第四壁板的连接处具有与第一插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插接部,

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相互贴合的位于箱体中,第一衬板远离第一壁板的侧边与第二壁板和第三壁板的连接处相抵接,第二衬板远离第四壁板的侧边与第四壁板和第一壁板的连接处相抵接,第一折板由第一衬板向第二壁板的一侧弯折,第一折板上具有第一折耳,第二壁板上具有与第一折耳相配合的第一卡孔,第一折耳插接在第一卡孔中;第二折板由第二衬板向第四壁板的一侧弯折,第二折板上具有第二折耳,第四壁板上具有与第二折耳相配合的第二卡孔,第二折耳插接在第二卡孔中。

可选地,第一折板具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第一折边与第一壁板相贴,第二折边与第二壁板相贴,第一折耳与第二折边相连接;第二折板具有第三折边和第四折边,第三折边与第一折边平行,第四折边与第二折边平行,第三折边与第三壁板相贴,第四折边与第四壁板相贴,第二折耳与第四折边相连接。

可选地,第一折板与第一衬板的连接处的两端具有第一限位板,第二折板与第二衬板的连接处的两端具有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互贴合。

可选地,第一折板与第一衬板的连接处,和第二折板与第二衬板的连接处重合。

可选地,第一折板与第一衬板垂直,第二折板与第二衬板垂直。

可选地,中空板箱还包括标识板,标识板连接在第四壁板与第二限位板相邻的侧边上。

可选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其中一个为插舌,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其中另一个为插孔。

可选地,中空板箱还包括第一防尘翼和第二防尘翼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防尘翼与第一壁板的相对两侧边相连接,第二防尘翼与第三壁板的相对两侧边相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将第一壁板由第二侧板沿顺时针折叠,将第三壁板由第二壁板沿逆时针折叠,将第四壁板由第三壁板沿逆时针折叠,将两个盖板分别由第二壁板向第四壁板所在的方向折叠,从而形成矩形的箱体。之后将位于第一衬板与第一壁板的连接处的第一插接部,以及位于二衬板与第四壁板的连接处的第二插接部进行插接组合,对整个中空板箱的结构进行固定。而在箱体的内部,相互贴合的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第一折板由第一衬板向第二壁板的一侧弯折,并通过将第一折耳卡接到位于第二壁板上的第一卡孔中实现卡接固定;第二折板由第二衬板向第四壁板的一侧弯折,并通过第二折耳卡接到位于第四壁板上的第二卡孔中实现卡接固定。在箱体被分为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的基础上,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箱体内分隔出第三容纳室,实现对箱体内衬结构的折叠成型,实现同时对三种不同产品的分隔容纳。该中空板箱通过同一张中空板通过折叠成型,避免了包装箱体和内衬结构分别成型后在进行组合安装,方便生产,节省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也即是说,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空板箱成型后,其内部限定出了多个额外的容纳物品的容腔,不用再设置其它独立的内包装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空板箱处于成型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空板箱处于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市面上相关的包装箱体为了保证包装箱体空间的利用率,通常采用在包装箱体内部设置内衬结构的方式将包装箱体区分为多个区域,以达到承装多种产品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的包装箱体和其内衬结构一般为分体设置,且包装箱体和内衬结构通常是在分别成型后再进行组装,生产效率低。另外,包装箱体和内衬结构通常通过胶水进行黏合,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振动和冲击导致变形甚至解体,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空板箱处于成型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空板箱处于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通过实践,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中空板箱,包括箱体100,第一衬板200、第二衬板300,第一折板400和第二折板500。

其中,箱体100、第一衬板200、第二衬板300、第一折板400和第二折板500均由同一张中空板通过折叠成型。箱体10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壁板110、第二壁板120、第三壁板130、第四壁板140和两个盖板150,第一衬板200、第一壁板110、第二壁板120、第三壁板130、第四壁板140和第二衬板300顺次连接,两个盖板150分别连接在第二壁板120的相对两侧边。第一衬板200与第一壁板110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插接部111,第二衬板300与第四壁板140的连接处具有与第一插接部111相配合的第二插接部310。

第一衬板200和第二衬板300相互贴合的位于箱体100中,第一衬板200远离第一壁板110的侧边与第二壁板120和第三壁板130的连接处相抵接,第二衬板300远离第四壁板140的侧边与第四壁板140和第一壁板110的连接处相抵接。第一折板400由第一衬板200向第二壁板120的一侧弯折,第一折板400上具有第一折耳410,第二壁板120上具有与第一折耳410相配合的第一卡孔121,第一折耳410插接在第一卡孔121中。第二折板500由第二衬板300向第四壁板140的一侧弯折,第二折板500上具有第二折耳510,第四壁板140上具有与第二折耳510相配合的第二卡孔141,第二折耳510插接在第二卡孔141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箱体100、第一衬板200、第二衬板300、第一折板400和第二折板500均由同一张中空板m通过折叠成型,也即是,该中空板箱是由同一张中空板m通过折叠和拼装而成的。中空板也称为中空隔子板或者双壁板,是一种具有空心结构、无毒、无污染、防水、防震、抗老化、耐腐蚀、颜色丰富的新型材料,相比于纸板结构产品,中空板具有防潮、抗腐蚀、更轻便的优点。相比于注塑产品,中空板具有防震、可灵活设计结构,不需开注塑模具等优势。本公开发明人在尝试过多种包装材料后,发现使用中空板m折叠拼装而成的中空板箱具有最高的韧性和抗压强度,能够缓冲防震,且具有优秀的弯曲性能,能够有效提高包装箱体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对中空板箱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将第一壁板110由第二侧板120沿顺时针折叠,将第三壁板130由第二壁板120沿逆时针折叠,将第四壁板140由第三壁板130沿逆时针折叠,将两个盖板150分别由第二壁板120向第四壁板140所在的方向折叠,从而形成矩形的箱体100。之后将位于第一衬板200与第一壁板110的连接处的第一插接部111,以及位于二衬板300与第四壁板140的连接处的第二插接部310进行插接组合,对整个中空板箱的结构进行固定。而在箱体100的内部,相互贴合的第一衬板200和第二衬板300将箱体100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第一折板400由第一衬板200向第二壁板120的一侧弯折,并通过将第一折耳410卡接到位于第二壁板120上的第一卡孔121中实现卡接固定;第二折板500由第二衬板300向第四壁板140的一侧弯折,并通过第二折耳510卡接到位于第四壁板140上的第二卡孔141中实现卡接固定。在箱体100被分为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的基础上,第一折板400和第二折板500在箱体100内分隔出第三容纳室,实现对箱体内衬结构的折叠成型,实现同时对三种不同产品的分隔容纳。该中空板箱通过同一张中空板m通过折叠成型,避免了包装箱体和内衬结构分别成型后在进行组合安装,方便生产,节省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地,第一折板400具有第一折边400a和第二折边400b,第一折边400a与第一壁板110相贴,第二折边400b与第二壁板120相贴,第一折耳410与第二折边400b相连接;第二折板500具有第三折边500a和第四折边500b,第三折边500a与第一折边400a平行,第四折边500b与第二折边400b平行,第三折边500a与第三壁板130相贴,第四折边500b与第四壁板140相贴,第二折耳510与第四折边500b相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中空板箱折叠成型时,第一折板400的第一这边400a和第二折边400b,以及第二折板500的第三折边500a和第四折边500b与箱体100的四个壁板相贴且紧密配合,其到对箱体100的四个壁板的支撑作用,提高了中空板箱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折板400与第一衬板200的连接处的两端具有第一限位板420,第二折板500与第二衬板300的连接处的两端具有第二限位板520,第一限位板420和第二限位板520相互贴合。由于该中空板箱是由一张中空板m通过折叠和裁切形成,当第一折板400由第一衬板200的中部向第二壁板120的一侧弯折后,第一折板400与第一衬板200的连接处的两端未弯折的部分即形成第一限位板420;当第二折板500由第二衬板300向第四壁板140的一侧弯折后,第二折板500与第二衬板300的连接处的两端未弯折的部分即形成第二限位板520。相互贴合的第一限位板420和第二限位板520可以由两端抵住装入到第三容纳室中的产品,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产品在第三容纳室中晃动,实现对产品的限位。

可选地,第一折板400与第一衬板200的连接处,和第二折板500与第二衬板300的连接处重合。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第一折板400由第一衬板200的中部向第二壁板120的一侧弯折,以及第二折板500由第二衬板300向第四壁板140的一侧弯折后,第一折板400和第二折板500的弯折部相互重合,这里,重合是指两个连接处所在的侧边相互贴合,且两条侧边的起点和中点对齐。第一折板400和第二折板500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连接面,用于承装对应的产品。

可选地,第一折板400与第一衬板200垂直,第二折板500与第二衬板300垂直。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衬板200和第二衬板300相贴,与第一衬板200垂直的第一折板400即可和与第二衬板300垂直的第二折板500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用于承装同样具有平面的产品,保证配合连接稳固。

可选地,中空板箱还包括标识板600,标识板600连接在第四壁板140与第二限位板520相邻的侧边上。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中空板箱组合成型完毕后,连接在第四壁板140与第二限位板520相邻的侧边上的标识板600位于箱体100的外部,工作人员可以在该标识板600上进行标识和记录,方便在运输过程中对装入到中空板箱内部所装载的不同产品进行确认和分类,提高了中空板箱的实用性。

可选地,第一插接部111和第二插接部310的其中一个为插舌,第一插接部111和第二插接部310的其中另一个为插孔。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11为插舌,第二插接部310为插孔,在中空板箱折叠成型时,可以将插舌与对应的插孔对齐,将插舌插接在对应的插孔中,方便箱体100和整个中空板箱的风口成型,避免松脱解体,无需采用胶水黏贴的糊盒方式,更加环保。

可选地,中空板箱还包括第一防尘翼700和第二防尘翼800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防尘翼700与第一壁板110的相对两侧边相连接,第二防尘翼800与第三壁板130的相对两侧边相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中空板箱折叠成型时,通过将第一防尘翼700插入箱体100中并与盖板150相贴,可以将第一壁板110与盖板150之间的缝隙封堵,通过将第二防尘翼800插入箱体100中并与盖板150相贴,可以将第三壁板130与盖板150之间的缝隙封堵,防止灰尘进入箱体100中,提高了中空板箱的密封性。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