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8881发布日期:2021-07-13 15:2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厂物流输中,需要将传输辊床抬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将雪橇由其它输送设备输送至传输辊床上方,感应器感应雪橇到位后,对接设备停止工作,此时再将套轮固定在雪橇的四个角落,再使传输辊床下降,雪橇脱离传输辊床,后将雪橇推离,一个循环完成。

现有的传输辊床升降设备的电机是安装在设备正下方的,很难使传输辊床形成较低的低位,而且电机的维修难度较高,增加维护成本。同时由于现场已有设备的局限性,加大了新增设备的功能要求,既要满足与旧设备的匹配兼容,又得满足人工操作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满足传输辊床低位操作的要求,并且定位精度高,维修难度低,使用寿命长的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具体来讲,由于现场设备的限制且不能更改,必须考虑在极限低位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满足低位操作的要求,并且定位精度高,维修难度低,使用寿命长的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

一种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减速电机,至少两个用于传输辊床周期性升降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以及将减速电机和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

所述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和减速电机均固设在基座上;所述的减速电机位于传输辊床投影位置外侧;减速电机不能设置在传输辊床投影位置内侧,这样由于减速电机占据空间,使传输辊床难以形成较低的低位。减速电机位于传输辊床外侧后,传输辊床低位的高度能够达到传输辊床高位的高度的30-40%,使得传输辊床的低位高度达到极低,不受其他零部件的位阻限制,操作更加灵活。

所述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设有被减速电机驱动转动的传动轴和至少一个滑轮,该滑轮相对于传动轴偏心安装,所述的滑轮承载传输辊床,并随传动轴转动带动传输辊床周期性升降。滑轮圆心与传动轴轴心的距离为传输辊床低位高度的75-120%。

换句话说,一种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该装置包括减速电机、传动机构和至少两个使传输辊床周期性升降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同时与减速电机和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和减速电机均固设在基座上;所述的减速电机位于传输辊床下方外侧;所述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设有传动轴和至少一个滑轮,该滑轮相对于传动轴偏心安装,滑轮与传输辊床两侧抵接。

随着传动机构将减速电机的动力传至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传动轴开始转动,带动滑轮偏心转动,由于滑轮与传输辊床的抵接作用,这就使得传输辊床会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基座是焊接后铣床加工成型,保证了各个零部件安装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速电机的数量为至少两台,并位于传输辊床两侧。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传输辊床两侧布置两个同步运转的减速电机,进而将传力相对困难且较长的升降传动轴(较长的轴)省略,避免升降传动轴的远端由于力矩过大而产生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还包括被动大带轮,该被动大带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并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摆臂,包括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升降摆臂,所述的滑轮通过转轴设于升降摆臂上。

升降摆臂起着支撑和传动的作用,强度和精度同样重要,与滑轮及传动轴配合固定在基座上;升降摆臂及滑轮经过几万次动作,仍能保证相应的精度要求;本装置考虑定位精度及互换性,耐磨性要求,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机构。升降摆臂旋转动作的点位,是升降位置精度的保证。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摆臂为至少三个,还包括第二升降摆臂和第三升降摆臂,所述的第二升降摆臂与第一升降摆臂相连,并与第一升降摆臂同方向布置;所述的第二升降摆臂和第三升降摆臂之间通过升降传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传动轴与传动轴同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轴和/或升降传动轴通过多个支座固定在基座上,该支座与传动轴和/或升降传动轴之间设有耐摩擦的带座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轴两侧设有支座,两支座间距为传动轴长度的90-95%;所述的升降传动轴两侧也设有支座,两支座间距为升降传动轴长度的90-95%。支座间距不能过小,否则无法支撑摆臂高负荷的偏心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升降摆臂和/或第三升降摆臂上还设有滑轮。

被动大带轮、升降摆臂与传动轴和/或升降传动轴的连接均采用平键连接,传动轴和/或升降传动轴均同一安装面固定在基座上。

此机构传动顺序先由被动大带轮带动传动轴和第一升降摆臂,然后依次带动第二升降摆臂和第三升降摆臂,升降摆臂带动滑轮,传输辊床升降动力均依靠滑轮提供。

进一步地,传输辊床上升时,各个滑轮上升的高度同步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轮通过转轴设于第一升降摆臂上。也可以通过第一升降摆臂上埋设的隐形滑轮与第一升降摆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带轮和同步带,所述的带轮设置在减速电机上,所述的同步带同时与带轮和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连接。实则上,同步带同时与带轮和被动大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车身雪橇下线的偏心升降平台,解决了极低位时雪橇的下线,做到了在尽可能小体积尺寸上,完成了精度的定位要求,定位精度达到±0.5mm,偏心升降摆臂机构及传动机构设计上考虑了外部机械操作的强度影响,以及特殊急停工况对它的强度影响,并且可更换拆卸维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紧凑、运行平稳可靠,用小体积解决了套轮固定雪橇下线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使升降摆臂上的滑轮偏心转动,又由于滑轮与传输辊床的抵接作用,这就使得传输辊床会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使得每次上升下降的定位及其精确,有助于每个周期操作时雪橇精确的放入;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升降摆臂及滑轮经过几万次试验,仍能保证相应的精度要求;本装置同时考虑定位精度及互换性,耐磨性要求,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机构;

(3)本实用新型可以增设第二升降摆臂和第三升降摆臂,且升降传动轴与传动轴同轴旋转,使得偏心转动时,各个滑轮上升的高度同步一致,有助于雪橇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偏心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偏心升降装置的低位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偏心升降装置的高位状态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偏心升降摆臂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偏心升降摆臂机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偏心升降摆臂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所示:基座1、减速电机2、带轮3、支座30、传动轴31、被动大带轮32、第二升降摆臂33、升降传动轴34、第一升降摆臂35、带座轴承36、第三升降摆臂37、滑轮38、同步带4、传输辊床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如图1-3,该装置包括一台减速电机2、传动机构和两个使传输辊床5周期性升降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传动机构同时与减速电机2和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传动连接;偏心升降摆臂机构和减速电机2均固设在基座1上;减速电机2位于传输辊床5下方外侧;传动机构包括带轮3和同步带4,带轮3设置在减速电机2上,同步带4同时与带轮3和被动大带轮32连接。滑轮38圆心与传动轴31轴心的距离为传输辊床5低位高度的75-120%。

如图4-6,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设有传动轴31和至少一个滑轮38,该滑轮38相对于传动轴31偏心安装,滑轮38与传输辊床5抵接。随着传动机构将减速电机2的动力传至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传动轴31开始转动,带动滑轮38偏心转动,由于滑轮38与传输辊床5的抵接作用,这就使得传输辊床5会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基座1是焊接后铣床加工成型,保证了各个零部件安装的位置精度。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还包括被动大带轮32,该被动大带轮32与传动轴31固定连接,并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还包括与传动轴31固定连接的第一升降摆臂35,滑轮38通过转轴设于升降摆臂上。升降摆臂起着支撑和传动的作用,强度和精度同样重要,与滑轮及传动轴配合固定在基座1上;升降摆臂及滑轮38经过几万次动作,仍能保证相应的精度要求;本装置考虑定位精度及互换性,耐磨性要求,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机构。升降摆臂旋转动作的点位,是升降位置精度的保证。还包括第二升降摆臂33和第三升降摆臂37,第二升降摆臂33与第一升降摆臂35相连,并与第一升降摆臂35同方向布置;第二升降摆臂33和第三升降摆臂37之间通过升降传动轴34相连。升降传动轴34与传动轴31同轴旋转。传动轴31和升降传动轴34通过多个支座30固定在基座1上,该支座30与传动轴31和升降传动轴34之间设有耐摩擦的带座轴承36。传动轴31两侧设有支座30,两支座30间距为传动轴31长度的90-95%;升降传动轴34两侧也设有支座30,两支座30间距为升降传动轴34长度的90-95%。支座30间距不能过小,否则无法支撑摆臂高负荷的偏心旋转。第二升降摆臂33和第三升降摆臂37上还设有滑轮38。被动大带轮32、升降摆臂与传动轴31和/或升降传动轴34的连接均采用平键连接,传动轴31和/或升降传动轴34均同一安装面固定在基座1上。传输辊床5上升时,各个滑轮38上升的高度同步一致。滑轮38通过转轴设于第一升降摆臂35上。本实施例中,升降传动轴34长度约为616mm,传动轴31长度约为241mm。

此机构传动顺序先由被动大带轮32带动传动轴31和第一升降摆臂35,然后依次带动第二升降摆臂33和第三升降摆臂37,升降摆臂带动滑轮38,传输辊床升降动力均依靠滑轮38提供。

实施例2

一种传输辊床偏心升降装置,参考图1-6,该装置包括两台减速电机2,四个用于传输辊床5周期性升降的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以及将减速电机2和两个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

偏心升降摆臂机构和减速电机2均固设在基座1上;两台减速电机2对称设置于传输辊床5投影位置外部两侧;减速电机2位于传输辊床5外侧后,传输辊床5低位的高度能够达到传输辊床5高位的高度的30-40%,使得传输辊床5的低位高度达到极低,不受其他零部件的位阻限制,操作更加灵活。各个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设有被减速电机2驱动转动的传动轴31和一个滑轮38,该滑轮38相对于传动轴31偏心安装,滑轮38承载传输辊床5,并随传动轴31转动带动传输辊床5周期性升降。滑轮38圆心与传动轴31轴心的距离为传输辊床5低位高度的75-120%。偏心升降摆臂机构还包括被动大带轮32,该被动大带轮32与传动轴31固定连接,并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仅包括一个与传动轴31固定连接的第一升降摆臂35,滑轮38通过转轴设于升降摆臂上。传动轴31通过两侧的支座30固定在基座1上,该支座30与传动轴31之间设有耐摩擦的带座轴承36;两支座30间距为传动轴31长度的90-95%。本实施例中,传动轴31长度约为241mm。

传动机构包括多个带轮3和四个同步带4,带轮3设置在减速电机2上,各个同步带4同时与带轮3和被动大带轮32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计人考虑到实施例1中较长的升降传动轴34位于远离减速电机2的一端,首先,动力由减速电机2经升降传动轴34长途跋涉至第三升降摆臂37已经损失很大了,而且升降传动轴34承受的力矩也很大,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设计人打算将毁损灭失风险较大的升降传动轴34省去,采用两台对称设置于传输辊床5两侧的减速电机2,而每个偏心升降摆臂机构仅用较短的传动轴31进行动力传输,用四个偏心升降摆臂机构对传输辊床5进行周期性的升降,更加稳健,更能避免传动轴断裂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