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PCB板收放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9853发布日期:2021-08-03 13:0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重型PCB板收放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型pcb板收放板架。



背景技术:

在pcb生产制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对pcb板进行收板和放板处理,某些过程需要将pcb板存放到放置架上,pcb表面丝印油墨后烘干至完全干,不能采用常规板与板堆叠方式进行存放,板与板之间须间隔设置,另外,5g板最大尺寸及厚度达(940mm*730mm*5mm),最大重量达8kg,对于收放板架的承重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重型pcb板收放板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垂直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且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设置,所述左侧板的右侧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右侧板的左侧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形成支撑层,所述左侧板的后侧还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垂直所述左侧板设置,所述右侧板的后侧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垂直所述右侧板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中,由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形成的支撑层从上往下逐层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收板过程为:将pcb板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端自下往上地逐层插入到支撑层上,本实用新型的放板过程为:自上往下地将pcb板朝向收放架的前端推出支撑层。其中,推板作业可以由相应的设备完成也可以人工完成。

其中,相互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形成的支撑层用于支撑单块pcb板,pcb板放置在支撑层上时,pcb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架设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可以承受较重的pcb板,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pcb板的中间部分的板面受到划伤;另外,左侧板和右侧板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因此可以通过左侧板和右侧板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的滑动而调节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pcb板的收板和放板操作;另外,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起到阻挡pcb板的作用,可以在将pcb板推入到支撑层时防止支撑板过度插入而伸出收放板架的后侧,同时,收板时使得pcb板抵靠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可以使得pcb被整齐地收纳在收放板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右侧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其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可以增加左侧板和右侧板与滑块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加左侧板和右侧板与底板的连接结构的强度,避免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对于底板发生偏转,以保证支撑层对于pcb板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同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左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同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同时与第一安装板和左侧板固定连接,可以增加第一安装板和左侧板的连接结构的强度,第二挡板同时与第二安装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可以增加第二安装板和右侧板的连接结构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且所述限位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导轨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齿条,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对应所述限位板可升降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前后两端延伸出所述限位板的上方,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齿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限位齿条,所述底板对应所述限位块设置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开窗。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到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限位块用作与其连接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锁止结构,限位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使得其上的第二限位齿条啮合在第一限位齿条中,又由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的导向杆插入在安装孔中与安装孔贴合且可滑动地配合,因此限位块能限制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移动,保证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间距的稳定性。当需要移动左侧板和右侧板时,只需要通过开窗向上顶升限位块将第二限位齿条顶离第一限位齿条即可移动左侧板和右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前后两端还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贴合所述限位板的侧面设置且与所述限位板可滑动地配合设置。

其中,支撑块用于作为限位块的受力结构,当需要移动左侧板和右侧板时,只需要向上推动支撑块即可以推动限位块向上移动,使得限位块上的第二限位齿条脱离第一限位齿条,此时即可移动左侧板和右侧板。同时,由于支撑块贴合在限位板的侧面,因此支撑块可以辅助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以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少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的磨损,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上还套设有圆柱弹簧,所述圆柱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限位块上方的第一安装板或第二安装板相抵。

其中,圆柱弹簧用于将限位块抵紧在限位板上,从而保证限位块对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锁止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固定地插设于所述左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固定地插设于所述右侧板。

其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固定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支架具有间隙,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具有较大的间距,进而可以增加支撑层对于pcb板的支撑面积,从而可以增加支撑层对于pcb板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相抵,且所述第一挂钩的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挂钩的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的水平高度。

其中,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优选为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以防止支撑杆因承重而发生形变。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pcb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架设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可以承受较重的pcb板,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pcb板的中间部分的板面受到划伤;另外,左侧板和右侧板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因此可以通过左侧板和右侧板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的滑动而调节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pcb板的收板和放板操作;另外,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起到阻挡pcb板的作用,可以在将pcb板推入到支撑层时防止支撑板过度插入而伸出收放板架的后侧,同时,收板时使得pcb板抵靠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可以使得pcb被整齐地收纳在收放板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重型pcb板收放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11-开窗,21-左侧板,211-第一支撑杆,2111-第一插杆,22-第一安装板,23-第一滑块,24-第一挡板,31-右侧板,311-第二支撑杆,312-第二挂钩,41-第一导轨,42-第二导轨,5-限位板,51-第一限位齿条,6-限位块,61-安装孔,62-支撑块,7-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一种重型pcb板收放板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垂直所述第一导轨41设置,且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设置,所述左侧板21的右侧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11,所述右侧板31的左侧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211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杆311,所述第二支撑杆311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支撑杆211形成支撑层,所述左侧板21的后侧还设置有第一挡板24,所述第一挡板24垂直所述左侧板21设置,所述右侧板31的后侧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垂直所述右侧板31设置,所述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中,由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形成的支撑层从上往下逐层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收板过程为:将pcb板从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的前端自下往上地逐层插入到支撑层上,本实用新型的放板过程为:自上往下地将pcb板朝向收放架的前端推出支撑层。其中,推板作业可以由相应的设备完成也可以人工完成。

其中,相互对应的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形成的支撑层用于支撑单块pcb板,pcb板放置在支撑层上时,pcb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架设在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上,可以承受较重的pcb板,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pcb板的中间部分的板面受到划伤;另外,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上,因此可以通过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在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上的滑动而调节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pcb板的收板和放板操作;另外,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可以起到阻挡pcb板的作用,可以在将pcb板推入到支撑层时防止支撑板过度插入而伸出收放板架的后侧,同时,收板时使得pcb板抵靠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上,可以使得pcb被整齐地收纳在收放板架上。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左侧板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2,所述第一安装板2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22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设置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安装板22通过第一滑块23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所述右侧板3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

其中,第一安装板22和第二安装板可以增加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与滑块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加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与底板1的连接结构的强度,避免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相对于底板1发生偏转,以保证支撑层对于pcb板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24同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2和左侧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同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右侧板31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24同时与第一安装板22和左侧板21固定连接,可以增加第一安装板22和左侧板21的连接结构的强度,第二挡板同时与第二安装板和右侧板31固定连接,可以增加第二安装板和右侧板31的连接结构的强度。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底板1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位于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之间且所述限位板5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导轨41设置,所述限位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齿条51,所述第一安装板22和第二安装板对应所述限位板5可升降地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的前后两端延伸出所述限位板5的上方,所述限位块6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齿条5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齿条51相啮合的第二限位齿条,所述底板1对应所述限位块6设置有贯穿所述底板1的开窗11。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限位块6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61,所述第一安装板22和第二安装板对应所述安装孔61设置有到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61内。

限位块6用作与其连接的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的锁止结构,限位块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使得其上的第二限位齿条啮合在第一限位齿条51中,又由于第一安装板22和第二安装板上的导向杆7插入在安装孔61中与安装孔61贴合且可滑动地配合,因此限位块6能限制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的移动,保证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之间的间距的稳定性。当需要移动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时,只需要通过开窗11向上顶升限位块6将第二限位齿条顶离第一限位齿条51即可移动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限位块6的前后两端还固定设置有支撑块62,所述支撑块62贴合所述限位板5的侧面设置且与所述限位板5可滑动地配合设置。

其中,支撑块62用于作为限位块6的受力结构,当需要移动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时,只需要向上推动支撑块62即可以推动限位块6向上移动,使得限位块6上的第二限位齿条脱离第一限位齿条51,此时即可移动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同时,由于支撑块62贴合在限位板5的侧面,因此支撑块62可以辅助第一导轨41、第二导轨42以及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上的第一滑块23和第二滑块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少第一导轨41、第二导轨42、第一滑块23以及第二滑块的磨损,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导向杆7上还套设有圆柱弹簧,所述圆柱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限位块6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限位块6上方的第一安装板22或第二安装板相抵。

其中,圆柱弹簧用于将限位块6抵紧在限位板5上,从而保证限位块6对于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的锁止结构的可靠性。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21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211的第一插杆2111,所述第一插杆2111固定地插设于所述左侧板21;所述第二支撑杆31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杆311的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固定地插设于所述右侧板31。

其中,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分别通过第一插杆2111和第二插杆固定设置在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上,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支架具有间隙,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能与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具有较大的间距,进而可以增加支撑层对于pcb板的支撑面积,从而可以增加支撑层对于pcb板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31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分别设置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312,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312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的下端相抵,且所述第一挂钩的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1的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挂钩312的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11的上端的水平高度。

其中,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312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优选为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11和第二支撑杆311的中部,以防止支撑杆因承重而发生形变。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