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9855发布日期:2021-08-03 13:0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堆垛机进行物料的运输越来越常见。一般情况下,对于每条巷道而言都是配备一套堆垛机,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一套堆垛机完成多巷道的物料出入库作业,因此需要通过转轨装置。

目前,常用的转轨装置包括u型转轨(图1)、道岔式转轨、转轨车转轨,各有优缺点,各有适用场景,也都有不适用的场景。对于并行的两巷道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当转弯堆垛机轮距大于等于两巷道间距,普通转弯堆垛机无法通过转弯途径,由一巷道运行至另一巷道,此时,无法发挥转弯堆垛机的优势。因此亟待找到一种用于转弯堆垛机的转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直轨道i、直轨道ii和连接两个直轨道的转弯轨道,所述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平行设置的直轨道间距。

优选地,所述转弯轨道包括过渡轨道i、过渡轨道ii、扩宽直轨道i、扩宽直轨道ii和纵向轨道,所述过渡轨道i和所述过渡轨道ii对称设置,所述过渡轨道i连接所述直轨道和扩宽直轨道i,所述过渡轨道ii连接所述直轨道ii和扩宽直轨道ii,所述纵向轨道用于连接所述扩宽直轨道i和所述扩宽直轨道ii。

优选地,所述过渡轨道i和所述过渡轨道ii呈s型,且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为1.5~2.0。

优选地,所述纵向轨道与所述扩宽直轨道i和所述扩宽直轨道ii之间分别采用扩宽过渡轨道i和扩宽过渡轨道ii相连。

优选地,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顶部限位结构、底部支撑结构和支撑杆,所述顶部限位结构和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两端。

优选地,所述顶部限位结构的下接触面与上接触面和所述底部支撑结构的上接触面与下接触面的角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顶部限位结构的下接触面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曲线连接,所述底部支撑结构的上接触面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折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该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直轨道i、直轨道ii和连接两个直轨道的转弯轨道,所述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平行设置的直轨道间距。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轨轨道结构,即使尺寸较大的堆垛机也可以使得堆垛机顺利转弯,不用额外使用转轨机,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由于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维护的成本也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u型转轨轨道结构;

图2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堆垛机通过实施例1中提供的转轨轨道结构的转弯过程模拟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转轨轨道结构的轨道截面图;

图5是堆垛机行走轮与导向轮在转轨轨道结构上的安装示意图;

1是直轨道i,2是过渡轨道i,3是扩宽直轨道i,4是扩宽过渡轨道i,5是纵向轨道,6是扩宽过渡轨道ii,7是扩宽直轨道ii,8是过渡轨道ii,9是直轨道ii,10是顶部限位结构,11是支撑杆,12是底部支撑结构,13是堆垛机行走轮,14是堆垛机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直轨道i、直轨道ii和连接两个直轨道的转弯轨道,所述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平行设置的直轨道间距。本实施例中的转弯轨道包括过渡轨道i、过渡轨道ii、扩宽直轨道i、扩宽直轨道ii和纵向轨道,所述过渡轨道i和所述过渡轨道ii对称设置,所述过渡轨道i连接所述直轨道和扩宽直轨道i,所述过渡轨道ii连接所述直轨道ii和扩宽直轨道ii,所述纵向轨道用于连接所述扩宽直轨道i和所述扩宽直轨道ii。

本实施例中的直轨道i和直轨道ii之间的间距为4700mm,扩宽直轨道i和扩宽直轨道ii之间的间距为6700mm。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过渡轨道i和所述过渡轨道ii呈s型,且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为1.5~2.0,长度一般设置为1500mm~2000mm,宽度一般设置为1000mm~1200mm,通常而言,长度和宽度设置的越大,堆垛机转弯时越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轨道与所述扩宽直轨道i和所述扩宽直轨道ii之间分别采用扩宽过渡轨道i和扩宽过渡轨道ii相连,扩宽过渡轨道i和扩宽过渡轨道ii通常设置为圆弧形结构。

结合堆垛机的行走轮和导向轮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轨道采用单轨道形式,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整体高度呈100~110mm,如图4所示,包括顶部限位结构、底部支撑结构和支撑杆,所述顶部限位结构和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两端。所述底面支撑结构的宽度为100~110mm,顶面限位结构的宽度为60~65mm。

所述顶部限位结构的上接触面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的下接触面均与地面平行设置,顶部限位结构的下接触面与上接触面呈一定角度,所述底部支撑结构的上接触面与下接触面也呈一定角度,且两个角度相同,一般为10~15度。

值得注意到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轨道的顶部限位结构的下接触面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曲线连接,所述底部支撑结构的上接触面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折线连接。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该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直轨道i、直轨道ii和连接两个直轨道的转弯轨道,所述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平行设置的直轨道间距。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轨轨道结构,即使尺寸较大的堆垛机也可以使得堆垛机顺利转弯,不用额外使用转轨机,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由于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维护的成本也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直轨道i、直轨道ii和连接两个直轨道的转弯轨道,所述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平行设置的直轨道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轨道包括过渡轨道i、过渡轨道ii、扩宽直轨道i、扩宽直轨道ii和纵向轨道,所述过渡轨道i和所述过渡轨道ii对称设置,所述过渡轨道i连接所述直轨道和扩宽直轨道i,所述过渡轨道ii连接所述直轨道ii和扩宽直轨道ii,所述纵向轨道用于连接所述扩宽直轨道i和所述扩宽直轨道i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轨道i和所述过渡轨道ii呈s型,且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为1.5~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轨道与所述扩宽直轨道i和所述扩宽直轨道ii之间分别采用扩宽过渡轨道i和扩宽过渡轨道ii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顶部限位结构、底部支撑结构和支撑杆,所述顶部限位结构和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限位结构的下接触面与上接触面和所述底部支撑结构的上接触面与下接触的角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限位结构的下接触面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曲线连接,所述底部支撑结构的上接触面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折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堆垛机转弯的转轨轨道结构,涉及轨道设计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直轨道I、直轨道II和连接两个直轨道的转弯轨道,所述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平行设置的直轨道间距。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轨轨道结构,即使尺寸较大的堆垛机也可以使得堆垛机顺利转弯,不用额外使用转轨机,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由于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维护的成本也低。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庆;曾庆志;贲东伟;李玉国;黄威;李永超;徐新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安达维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3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