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钢丝绳张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8191发布日期:2021-06-29 23:2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电梯钢丝绳张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电梯钢丝绳张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生命周期内,曳引钢丝绳由于受拉力被拉伸,且多条钢丝绳的伸长不一致,会导致各钢丝绳之间张力不均匀。其结果会导致曳引轮绳槽或钢丝绳磨损加快,增加钢丝绳脱槽风险。目前普遍做法是靠人目视观察绳头弹簧高度一致性或人在机房、轿顶利用称量装置测量张力。但若张力差异超过允许值未被发现,加快曳引轮绳槽或钢丝绳磨损加快,增加钢丝绳脱槽风险,不利于电梯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曳引钢丝绳张力检测装置,及时发现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已超过允许值,解决曳引轮绳槽或钢丝绳磨损加快和增加钢丝绳脱槽风险的技术问题,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梯钢丝绳张力检测装置,包括绳头固定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绳头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若干组绳头组件;所述绳头组件包括绳头弹簧、调节螺母和绳头杆;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板、对射式光电开关和警报器;所述绳头杆的底端与电梯钢丝绳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绳头杆螺纹配合;呈压缩状态的所述绳头弹簧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母与安装板之间;若干个所述检测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所述绳头杆;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警报器电联接;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光源发射器和光源接收器分别相对地设置在位于两侧的所述检测板,位于所述光源发射器和所述光源接收器之间的所述检测板分别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光源发射器射出的光源径直地穿过各个所述透光孔后到达所述光源接收器。

进一步,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固定架;若干个所述固定架分别可上下调节地设置在各个所述绳头杆;若干个所述检测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各个所述固定架。

进一步,所述检测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

进一步,所述绳头弹簧的底端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可拆卸的盖设在所述安装板的顶端面。

进一步,所述透光孔在竖直方向的孔径长度为3~10mm。

进一步,所述透光孔在水平方向的孔径宽度大于1cm。

进一步,所述检测板的上、下边沿对应至所述透光孔的上、下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3cm。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某一钢丝绳因拉伸张力变小而伸长时,设置在该钢丝绳的绳头组件中的绳头弹簧会释放出弹性势能顶起绳头杆,从而使检测板升起,若光源发射器射出的光源仍能穿过各个透光孔后到达光源接收器,则说明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值仍未超出允许值,对射式光电开关不发出电信号启动警报器。若光源发射器射出的光源被检测板挡住,使光源接收器接收不到光源发射器射出的光源,则说明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值已超过允许值,对射式光电开关发出电信号启动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实现及时发现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已超过允许值,利于告知维修人员进行维护调整,解决曳引轮绳槽或钢丝绳磨损加快和增加钢丝绳脱槽风险的技术问题,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其中,通过改变透光孔的孔径的大小,即可实现调节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允许值,方便调节和控制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允许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绳头组件100、绳头弹簧110、固定底座111、调节螺母120、绳头杆130、检测机构200、检测板210、透光孔211、对射式光电开关220、固定架230、光源发射器221、光源接收器222、安装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所示,电梯钢丝绳张力检测装置,包括绳头固定机构和检测机构200,绳头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300和若干组绳头组件100;绳头组件100包括绳头弹簧110、调节螺母120和绳头杆130;检测机构200包括检测板210、对射式光电开关220和警报器;具体地,检测板210为不透光的板材,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板210为钢板。此外,检测板210还可以是黑色的塑料板。警报器用于发出警报信号,以告知维修人员对钢丝绳进行维护调整。绳头杆130的底端与电梯钢丝绳连接;调节螺母120与绳头杆130螺纹配合;呈压缩状态的绳头弹簧110设置在调节螺母120与安装板300之间;其中,通过旋动调节螺母120在绳头杆130上下进退,以方便调节各个绳头杆130的顶端在同一高度。若干个检测板210相互平行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绳头杆130;对射式光电开关220与警报器电联接;具体地,对射式光电开关220通过电连接或感应耦合的方式与警报器电联接,以实现对射式光电开关220可启动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对射式光电开关220的光源发射器221和光源接收器222分别相对地设置在位于两侧的检测板210,位于光源发射器221和光源接收器222之间的检测板210分别开设有透光孔211;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孔211为方孔。此外,透光孔211还可以是腰形孔或菱形孔。光源发射器221射出的光源径直地穿过各个透光孔211后到达光源接收器222。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某一钢丝绳因拉伸张力变小而伸长时,设置在该钢丝绳的绳头组件100中的绳头弹簧110会释放出弹性势能顶起绳头杆130,从而使检测板210升起,若光源发射器221射出的光源仍能穿过各个透光孔211后到达光源接收器222,则说明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值仍未超出允许值,对射式光电开关220不发出电信号启动警报器。若光源发射器221射出的光源被检测板210挡住,使光源接收器222接收不到光源发射器221射出的光源,则说明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值已超过允许值,对射式光电开关220发出电信号启动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实现及时发现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已超过允许值,利于告知维修人员进行维护调整,解决曳引轮绳槽或钢丝绳磨损加快和增加钢丝绳脱槽风险的技术问题,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其中,通过改变透光孔211的孔径的大小,即可实现调节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允许值,方便调节和控制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允许值。

优选地,检测机构200还包括固定架230;若干个固定架230分别可上下调节地设置在各个绳头杆130;若干个检测板210相互平行且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各个固定架230。通过将检测板210设置在可上下调节的固定架230上,以方便调整检测板210中透光孔211的位置,实现改变穿过的光线与透光孔211的底端之间的高度差,以方便控制调节钢丝绳之间的张力差异的允许值。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架230套设在绳头杆130的柱体,并通过螺母实现与绳头杆130固定。通过旋动螺母即可实现上下调整固定架230,结构简单方便。

其中,检测板210可拆卸地设置在固定架230。具体地,如图2所示,检测板210通过螺钉或螺栓等螺纹固定件安装在固定架230,实现检测板210可拆卸地设置在固定架230,以方便拆卸更换。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绳头弹簧110的底端设有固定底座111;固定底座111与安装板300固定连接。通过在绳头弹簧110的底端设置固定底座111,以增大绳头弹簧110与安装板30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绳头弹簧110的底部能够稳固地固定在安装板300的顶端面,方便安装绳头弹簧110,且有效避免绳头弹簧110相对于安装板300滑动移位,提高绳头弹簧110的稳定性,以利于当钢丝绳因拉伸张力变大而伸长时,绳头弹簧110顶起绳头杆130。具体地,固定底座111与绳头弹簧110为一体件,固定底座111通过凸台定位在安装板300的顶端面。

更优地,为提高检测机构200的检测准确度,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机构200还包括罩体,罩体可拆卸的盖设在安装板300的顶端面。利用罩体围蔽检测机构200,有效避免结块的灰尘掉落、阳关或灯光照射影响对射式光电开关220工作而产生误动作,从而提高检测机构200的检测准确度。具体地,罩体通过螺钉或螺柱等螺纹固定件固定在安装板300的顶端面,实现罩体可拆卸的盖设在安装板300的顶端面,以方便拆装维护。

其中,透光孔211在竖直方向的孔径长度为3~10mm。当透光孔211在竖直方向的孔径长度小于3mm时,检测机构200会过于灵敏,该状态下,电梯运作过程中发生晃动导致检测板210发生振动,导致光源发射器221射出的光源不能穿过透光孔211到达光源接收器222,从而避免产生误报。当透光孔211在竖直方向的孔径长度大于10mm时,该状态下,当检测机构200发出警报时,钢丝绳的张力已经很小,容易断裂,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不能实现及时告知维修人员进行维护调整。

其中,透光孔211在水平方向的孔径宽度大于1cm。由于电梯运作过程中发生晃动导致检测板210发生振动时,透光孔211在水平方向也会出现位置变动。因此将透光孔211在水平方向的孔径宽度大于1cm,确保透光孔211在水平方向位置变动时,光源仍能穿过检测板210,以避免透光孔211水平方向位置变动时检测板210阻挡光源而导致光源发射器221射出的光源不能穿过透光孔211到达光源接收器222,从而避免产生误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上述两个不同方向上参数的要求,所述透光孔211的具体形状很多样,比如可以是横向条状孔也可以是菱形孔、椭圆形孔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检测板210的上、下边沿对应至透光孔211的上、下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3cm。通过限定检测板210的上、下边沿对应至透光孔211的上、下边沿之间的最小距离,有效避免检测板210阻隔光源的时间过短而导致光源接收器222认为光源是连续接收到的,利于降低光源接收器222的精度要求。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