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1848发布日期:2021-08-03 13:0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属于料卷支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口罩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料卷安装在料卷支撑结构上,料卷上的布料以一定张力持续放出用于加工成口罩。现有技术中的料卷支撑结构设计为单臂支撑,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在料卷支撑结构上,支撑臂的另一端开放设置以能方便穿过料卷中心的轴筒。这种单臂支撑结构在料卷放料过程中,稳定性较差,料卷自身重量非常重,放入单臂支撑的料卷支撑结构时,料卷支撑结构的受力点集中在一侧,有倾倒的风险。而且当料卷受到牵引力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摆动,不仅易损坏支撑轴,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导致料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左右偏移跑偏的现象,影响成品加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既保证了在第一状态放料时支撑轴得到双点支撑,又能在第二状态时方便更换料卷,整体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包括: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的支撑槽,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的支撑槽分别用于承托设置在所述支撑轴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轴的第一端端部,所述支撑轴的第一端端部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支撑套筒的内壁连接;

固定座,所述支撑套筒通过铰接件与所述固定座可翻转连接,翻转轴线与所述支撑轴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撑轴随所述支撑套筒从第一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轴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承托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的支撑槽内。

可选的,所述铰接件包括:

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均设置有铰接孔,第一铰接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套筒上;

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轴线与所述支撑轴的轴线垂直,所述铰接轴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的铰接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铰接座通过浮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座上下浮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

键块,所述键块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座上的键孔,所述键孔的竖向孔径大于所述键块的竖向厚度,所述键块插入所述固定座上的键孔内。

可选的,所述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还包括阻力调节机构,所述阻力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与支撑轴之间,用于改变所述支撑轴所受的转动阻力。

可选的,所述阻力调节机构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顶杆的第一端自外侧伸入所述支撑套筒内,所述顶杆的第一端端部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设置有摩擦块,改变所述顶杆对摩擦块的顶紧程度可调节摩擦块与支撑轴之间的摩擦力。

可选的,所述阻力调节机构还包括:

两端开放设置的筒壳,所述筒壳的前端伸入所述支撑套筒内并与所述支撑套筒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筒壳中,所述摩擦块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支撑轴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筒壳中;

依次设置在所述顶杆的第一端端部与摩擦片之间的压块和弹簧,所述弹簧挤压在压块和摩擦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摩擦块上开设有深孔,所述弹簧嵌入所述深孔内。

可选的,所述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套筒上,所述支撑杆随所述支撑套筒翻转,所述支撑轴翻转至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支撑在地面或者支撑杆托架上,用以定位所述支撑轴的第二状态。

可选的,所述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两根横梁和支撑在每根横梁底部的若干根纵梁,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分别设置在两根横梁上,所述支撑杆托架设置在所述纵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1)支撑轴可从第一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既保证了在第一状态放料时支撑轴得到双点支撑,又能在第二状态时方便更换料卷,整体结构稳定,有效的避免了生产过程中料卷摆动、架体侧倾的问题;(2)通过浮动结构保证了在第一状态放料时,支撑轴只受到两点支撑,避免出现过定位问题;(3)通过阻力调节机构可调节支撑轴受到的摩擦力,使料卷上的布料能以一定张力拉出,还能避免抱死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支撑轴翻转至第一状态时);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支撑轴翻转至第一状态时);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图3中的支撑轴翻转至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支撑轴;110、第一轴承;120、第二轴承;210、第一支撑座;220、第二支撑座;300、支撑套筒;310、第三轴承;400、固定座;510、第一铰接座;520、第二铰接座;530、铰接轴;610、键块;620、键孔;710、顶杆;711、转动手柄;720、摩擦块;721、深孔;730、筒壳;740、压块;750、弹簧;810、支撑杆;820、支撑杆托架;910、横梁;920、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包括:

支撑轴100,支撑轴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轴1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110和第二轴承120;

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的支撑槽,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上的支撑槽分别用于承托设置在支撑轴100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第一轴承110和第二轴承120;

支撑套筒300,支撑套筒300套设在支撑轴100的第一端端部,支撑轴100的第一端端部通过第三轴承310与支撑套筒300的内壁连接,通常第三轴承310设置两个,以使支撑轴100与支撑套筒300保持同心连接;

固定座400,固定座400用于安装支撑套筒300,支撑套筒300通过铰接件与固定座400可翻转连接,翻转轴线与支撑轴100的轴线垂直,支撑轴100随支撑套筒300从第一状态(如图1-图3中所示)翻转至第二状态(如图4中所示),位于第一状态时支撑轴100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第一轴承110和第二轴承120分别承托在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上的支撑槽内。

支撑轴100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110和第二轴承120与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上连接,保证支撑轴100能够随料卷一起顺利转动。支撑套筒300与支撑轴100两者配合,既能保证支撑轴100的正常转动,又能实现支撑轴100的翻转。

此外,与目前的单点支撑方式中料卷的固定方式相同,支撑轴100的中部需要设置用于定位料卷的两个锁头。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安装料卷的支撑轴100处在第一状态时,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承托在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上,实现双点支撑,提高了稳定性。

而在需要更换新的料卷时,如图4中所示,将支撑轴100向上抬起并翻转,直至达到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支撑轴100的第二端处于开放状态,将靠近第二端的锁头取下后,即可将替换新的料卷。

进一步的,实现支撑套筒300翻转动作的铰接件的结构可选择普通的铰接结构,如图5中所示,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铰接件包括:

第一铰接座510和第二铰接座520,第一铰接座510和第二铰接座520上均设置有铰接孔,第一铰接座510固定在支撑套筒300上,第二铰接座520固定在机架上;

铰接轴530,铰接轴530的轴线与支撑轴100的轴线垂直,铰接轴530同时穿过第一铰接座510和第二铰接座520上的铰接孔。

如此设置,第一铰接座510和第二铰接座520相对于铰接轴530转动连接,第一铰接座510固定在支撑套筒300上,即可实现支撑套筒300的翻转。

在第一状态时,位于支撑轴100第一端的第一轴承110和位于支撑轴100第二端的第二轴承120应当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上,如果支撑套筒300等部件还受到固定座400的支撑,将会使支撑轴100受到多余的支撑,造成过定位。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铰接座520通过浮动机构与固定座400上下浮动连接,以在转动到第一状态后,支撑轴100及支撑套筒300的高度能够整体下降,使支撑轴100仅受到两点支撑,避免出现过定位的情况。

具体的,再次参考图5,浮动机构包括:

键块610,键块610固定在固定座400上;

设置在第二铰接座520上的键孔620,键孔620的竖向孔径大于键块610的竖向厚度,键块610插入固定座400上的键孔620内。

如此设置,第二铰接座520能够带动支撑轴100及支撑套筒300一起在键孔620内整体上升或下沉。

可以理解的,浮动机构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活动连接方式,或者是在上述结构也具有多种变形形式,例如可在固定座和第二铰接座上均设置键孔,键块同时穿过固定座和第二铰接座上的键孔,也可实现第二铰接座的浮动安装。

为了能对支撑轴100的转动阻力进行调节,以防止料卷在被快速拉动时会因惯性转动较快,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还包括阻力调节机构,阻力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套筒300与支撑轴100之间,用于改变支撑轴100所受的转动阻力,使料卷不易被轻易拉动,料卷上的布料能以一定张力拉出。

具体的,如图6及图7中所示,阻力调节机构包括顶杆710,顶杆7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顶杆710的第一端自外侧伸入支撑套筒300内,顶杆710的第一端端部与支撑轴100之间设置有摩擦块720,改变顶杆710对摩擦块720的顶紧程度可调节摩擦块720与支撑轴100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再次参考图7,阻力调节机构还包括筒壳730、压块740和弹簧750,具体的,筒壳730两端开放设置,筒壳730的前端伸入支撑套筒300内并与支撑套筒300固定连接;顶杆710的第一端伸入筒壳730中,顶杆710的表面设置螺纹,顶杆710通过螺纹与筒壳730螺纹连接;摩擦块720的一端抵靠在支撑轴100上、另一端伸入筒壳730中;顶杆710的第一端端部与摩擦块720之间依次设置压块740、弹簧750,弹簧750挤压在压块740和摩擦块720之间。旋转顶杆710即可使顶杆710向筒壳730内移动,推动压块740向弹簧750移动将弹簧750压缩,增大弹簧750对摩擦块720的顶紧力度,使摩擦块720与支撑轴100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支撑轴100所受的转动阻力保持在一定范围,避免抱死现象的发生。

更进一步的,摩擦块720上开设有深孔721,弹簧750嵌入深孔721内,压块740的端部也嵌入深孔721内,如此可对摩擦块720、弹簧750及压块740位置及运动方向进行约束。

此外,顶杆710的第二端设置有转动手柄711,能方便转动顶杆710。

如图1-图4中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还包括支撑杆810,支撑杆810用于在支撑轴100翻转至第二状态时支撑在支撑轴100的底部,使支撑轴100处于水平位置,方便将料卷安装在支撑轴100上。

具体的,支撑杆8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杆810的第一端固定在支撑套筒300上,支撑杆810随支撑套筒300翻转,支撑轴100翻转至第二状态时支撑杆810的第二端支撑在地面上,用以定位支撑轴100的第二状态。

支撑杆810一旦安装好之后,其长度就固定了,如果安装上料装置的地面不平整,就难以保证支撑杆810的底部每次都处于相同的高度,导致支撑杆810的支撑高度不稳定。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机架上安装一个支撑杆托架820,支撑杆托架820与支撑杆810的距离保持稳定,便可保证支撑杆810的底部每次都处于相同的高度。

进一步的,如图1-图4中所示,用于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口罩机的双点支撑可翻转式料卷上料装置的机架,通常包括两根横梁910和支撑在每根横梁910底部的若干根纵梁920,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分别设置在两根横梁910上,两根横梁910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料卷,支撑杆托架820设置在纵梁920上。

使用时,在第二状态下将料卷安装在支撑轴100上后,将料卷和支撑轴一起翻转180°达到第一状态,使支撑轴100两端的第一轴承110和第二轴承120分别支撑在第一支撑座210和第二支撑座220上,即可进行放料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