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2937发布日期:2021-06-22 15:2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油品储运领域,主要涉及用于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的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4】177号关于印发《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对具有回收价值的工艺废气,储罐呼吸气和装卸废气应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减少了油气的排放、节约了能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有效地抑制了环境污染,因此推广油气回收具有很现实的社会效益。

在传统油罐中,通常设置呼吸阀用于在油罐中油品蒸汽过多时,压力顶开呼吸阀,将油品蒸汽释放出去一部分,从而达到泄压的效果,但是在泄压同时,这部分的油品蒸汽也被损耗掉了,这样不仅使油品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传统油罐油气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安装在顶式储罐上的阻火器、呼吸阀和防反流回收结构,所述防反流回收结构包括引流槽、导流管和回收罐,所述阻火器和呼吸阀中间层设置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安装活性炭吸附圈,所述引流槽依次连接导流管和回收罐,所述防反流回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导流管内的弹簧和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阻火器用于消除油气往上蒸发时携带的火星,并对油气进行降温,防止油气被引燃。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圈吸附油气,并将这油气重新回收凝结,回收的油滴入引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阀为上下活动阀门,当储油罐内油气达到一定压力的时候,会顶开呼吸阀,从而达到卸压效果,降低油罐内部的压力,油罐内压力正常范围内呼吸阀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包括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一端连接引流槽,另一端封闭,在第一导流管中段开口处连接第二导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管内设置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选用过滤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管内安装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被限位固定,另一端连接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在第一导流管与二导流管开口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管内还设置检测杆。

进一步的,所述挡片连接检测杆,所述检测杆伸出第一导流管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杆可上下滑动带动挡片上下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挡片横截面与第一导流管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拉动检测杆用于检测弹簧是否位置正常。

进一步的,所述向下拉动检测杆压缩弹簧可使第一导流管内回收油流入第二导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不被压缩既检测杆不位移时,挡片阻隔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防止第二导流管或回收罐内回收油反流至储油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流管连接回收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罐内呼吸阀与阻火器的中间层增设活性炭吸附圈吸附油气,再通过引流槽和引流管将回收油输送至回收罐,回收油气方法直接有效,且不影响吸阀正常打开泄压,既保障了油罐安全,还对油气进行了回收,降低了空气污染;

(2)本实用新型在回收油气的同时,还防止油气反流污染油罐;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耗材常见成本低,适合在现有技术油罐设备上进行实施改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回收装置连接顶式储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防反流结构示意图;

其中:阻火器-100、呼吸阀-200、防反流回收结构-300、引流槽310、导流管-320、第一导流管-321、第二导流管-322、回收罐-330、活性炭吸附圈-340、过滤器-350、卡片-360、检测杆-370、弹簧-3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3所示,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安装在顶式储罐上的阻火器100、呼吸阀200和防反流回收结构300,所述防反流回收结构300包括引流槽310、导流管320和回收罐330,所述引流槽210内安装活性炭吸附圈340设置在所述阻火器100和呼吸阀200中间层,引流槽310依次连接导流管320和回收罐330。所述防反流回收结构300还包括设置在导流管320内的弹簧380和挡片360。

在具体实施中,阻火器100和呼吸阀200安装在储罐的上方,众所周知,油气向上蒸腾,油罐内压力增大,阻火器100可消除油气往上蒸发时携带的火星,并对油气进行降温,防止油气被引燃。进一步的,活性炭吸附圈340吸附蒸腾的油气,并将这油气重新凝结,凝结好的回收油流入引流槽310持续流入导流管320中再流入回收罐。本实用新型回收方法简单,回收效果稳定,操作性强且成本低廉。

其中,本装置呼吸阀200为上下活动阀门,当油罐内压力在回收油气后依然过高时,油气将顶开呼吸阀200,从而达到卸压效果,降低油罐内部的压力。进一步的,以常用的zgf-i/zgf-iz型呼吸阀为例,呼吸阀内套装ptee的绝缘、防静电阻火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呼吸阀200和阻火器100中间层增设引流槽和活性炭吸附圈,对油气进行吸收,再经导流管320回收至回收罐330中,结构简单,实施便捷,且成本低廉,效果好,不仅不影响油罐安全,还有效减少油气的排出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对油气进行回收,适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实施。

参见图1、2、3所示,本装置中导流管320包括第一导流管321和第二导流管322,第一导流管321一端连接引流槽310,另一端封闭,中段开口处连接第二导流管322;第一导流管321内设置过滤器350,过滤器350可选择过滤棉,活性炭或过滤膜等材料。其中,第一导流管321内安装弹簧380,弹簧380一端被限位固定,另一端连接挡片360;弹簧380设置在第一导流管321与二导流管322开口连接处,进一步的,第一导流管321内设置检测杆370,挡片360连接检测杆370,检测杆370伸出第一导流管表面,检测杆370可以上下滑动,进而带动挡片360压缩弹簧380跟随检测杆370移动,进一步的,将挡片360的截面设置与第一导流管内径相同,其中,挡片360主要作用为两方面,其一,用于隔离第一导流管内的回收油流入第二导管,可有效防止第二导流管或回收罐中的回收油反流至油罐内对储罐内油品二次污染,其次还可以用于为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形成通路,迅速地使导流管内回收油排入回收罐。第二导流管连接回收罐,回收油被集中收集在回收罐内,等待进一步过滤去除杂质。

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在油罐内持续吸收蒸腾的油气进行回收,当油罐内油气过大时本装置不影响呼吸阀打开进行泄压,压力下降到安全阈值时,呼吸阀自动关闭。当导流管内油不足或油罐内气压较低时,回收罐内油品易倒吸回油罐内,对油品产生污染。本实用新型反流回收结构有效地防止油气反流至储油罐内,对油品造成污染,且构造简单,适合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实施改造。

具体实施中通常将检测杆设置在接近地面的位置,一方面方便工作人员检测弹簧的状态以确定挡板是否归位,另外还使工作人员操作更便捷,仅需踩下检测杆,就可以将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管导通,使第一导管内回收油流向第二导流管流入回收罐。当松开检测杆时,弹簧打开,挡片复位,有效防止油罐低压时回收油倒流。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