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2080发布日期:2021-07-13 15:2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



背景技术:

行车,是人们对吊车、航车、天车等起重机的俗称,行车和我们所称的起重机基本一样。

现有的炮泥生产厂家通常使用行车吊运打包好的炮泥,已知现有的行车通常通过自身电机转轴减速从而使得小车减速,从而实现小车停止移动,当操作人员松开手柄按钮的过程中,电机虽然断电了,但是小车总会向前滑动一点距离,在使用行车吊装制造炮泥机器模具时,通常都是一手扶住钢丝绳,减少钢丝绳的摆动,另一只手按压手柄按钮操作小车前进,由于小车总会向前或向后滑动一小步距离,而安装模具需要对准安装槽口,因此每次安装模具的过程中都需要多次调整小车的位置,使得小车位于安装槽口的正上方。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安装模具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小车的位置,很浪费安装时间,严重影响模具安装效率,拖缓了炮泥的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模具安装时间,提升模具的安装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包括沿着车间长度方向滑移在车间内的滑轨、水平滑移在龙门架上端的小车,所述小车包括滑动在滑轨上的安装架、转动在安装架内腔两侧壁上的滚轮、固定在安装架一侧外壁上的安装箱、转动在安装箱内壁上的蜗轮、转动在安装箱内壁上的蜗杆、固定在安装箱外壁上的伺服电机,所述滚轮滚动在滑轨的滑槽内,所述蜗轮同轴固定在其中一个滚轮的转轴上,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与蜗杆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使安装架移动的过程中,按压控制伺服电机启动的按钮,使得蜗杆啮合蜗轮转动,从而安装架上的其中一个滚轮与蜗轮同步转动,使得安装架沿着滑轨滑移,当将小车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松开控制按钮,蜗杆停止转动,从而使得蜗轮停止转动,即使安装架存在惯性,有继续向前移动的趋势,但是由于蜗轮与蜗杆之间具有自锁性能,从而使得蜗轮难以转动,安装架上的滚轮也难以转动,从而整个小车便难以出现滑移,移动小车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多次调整,提升了控制小车移动的便捷性,提升了模具的安装效率。

可选的,所述滑轨的上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架的内腔上表面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在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沿着滑轨长度方向滑移的过程中,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移,使得安装架在滑移的过程中难以出现偏向以及大幅度的晃动,提升了安装架滑移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滑轨的底面上固定有齿条,所述安装架的内腔内转动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安装架的内腔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蜗轮转轴与第一齿轮同步转动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两个滚轮同步转动的第二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齿牙啮合着齿条沿着齿条的长度方向滚动,提升了安装架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同轴固定在蜗轮转轴上的第二齿轮、同轴固定在第一齿轮转轴上的第三齿轮、绕卷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上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齿轮位于蜗轮与滑轨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牙均与第一同步带的齿牙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同步带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同步转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转向以及转速相同,从而使得小车移动的过程中难以出现向一侧倾斜,提升了安装架移动的稳定性,当蜗轮停止转动时,使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难以转动,从而使得伺服电机在停止转动后,安装架难以出现滑移。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同轴固定在第一齿轮转轴上的第四齿、转动在安装架远离蜗轮一侧内壁上的第五齿轮、绕卷在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的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五齿轮同轴固定在滚轮的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齿牙均与第二同步带的齿牙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在移动的过程中,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同步转动,在第二同步带的作用下,使得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同步且同向转动,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转动速度相同,使得滚轮与第一齿轮的转速相同,从而使得安装架在移动过程中难以出现倾斜,提升了安装架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滚轮的外壁上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呈波浪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状的凹槽增大了滚轮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小车停止后,滚轮难以出现较大程度的滑移,提升了小车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端面上固定有毛刷板,所述毛刷板的毛刷抵接在齿条的齿牙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在移动的过程中,毛刷板的毛刷将附着在齿条齿牙上的灰尘刮拭掉,提升了第一齿轮与齿牙之间啮合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滑轨的内腔底面上固定有一层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上表面上间隔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增大了滚轮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滚轮与滑轨之间难以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小车在停止后难以出现较大程度的滑移,凸起进步一增大了滚轮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

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移动小车的过程中,小车难以出现滑移,完全不需要多次调整,提升了控制小车移动的便捷性,提升了模具的安装效率;

2.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使得安装架在滑移的过程中难以出现偏向以及大幅度的晃动,提升了安装架滑移的稳定性;

3.通过在轮面上开设凹槽,在滑轨的滑槽内设置橡胶垫,使得滚轮与滑轨之间难以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小车在停止后难以出现较大程度的滑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安装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滑轨;2、小车;3、安装架;4、滚轮;5、安装箱;6、蜗轮;7、蜗杆;8、伺服电机;9、限位槽;10、限位块;11、齿条;12、第一齿轮;13、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第一同步带;18、第四齿;19、第五齿轮;20、第二同步带;21、凹槽;22、毛刷板;23、橡胶垫;2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

参照图1,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包括滑轨1和小车2,滑轨1沿着车间长度方向滑动,滑轨1为工字钢,小车2位于滑轨1上,小车2沿着车间的宽度方向滑动在滑轨1上,用于起吊重物的电葫芦固定在小车2的下方。

参照图2和图3,小车2包括安装架3、滚轮4、安装箱5、蜗轮6、蜗杆7和伺服电机8,安装架3为矩形框,安装架3的两侧内壁上均转动有滚轮4,滚轮4滚动在滑轨1的槽内,滚轮4的轮面上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凹槽21,凹槽21呈波浪状,安装箱5固定在安装架3的一侧外壁上,蜗轮6转动连接在安装箱5的内壁上,蜗轮6的转轴与其中一个滚轮4同轴固定连接,蜗杆7转动连接在安装箱5的内壁上,蜗杆7与蜗轮6啮合,伺服电机8固定在安装箱5的外壁上,伺服电机8的转轴与蜗杆7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3,滚轮4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垫23,橡胶垫23固定在滑轨1的内腔底面上,橡胶垫23的上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橡胶材质的凸起24,凸起24进一步增大了滚轮4与滑轨1之间的摩擦力,当停止小车2后,小车2更加沿着滑轨1的长度方向滑移。

参照图2和图4,安装架3的内腔上表面上固定有限位块10,滑轨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9,限位块10滑动在限位槽9内,限位块10提升安装架3在滑轨1上滑移的稳定性,安装架3的内腔转动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位于滑轨1的下方,滑轨1的底面上固定有齿条11,第一齿轮12与齿条11啮合,安装架3的一端端面上固定有毛刷板22,毛刷板22的毛刷与齿条11的齿牙接触,从而使得安装架3在移动过程中,毛刷板22的毛刷将齿条11齿牙上附着的灰尘刮拭掉,从而提升了第一齿轮12与齿条11之间啮合的稳定性。

参照图3和图4,安装架3的内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蜗轮6与第一齿轮12同步转动的第一连接件13,第一连接件13包括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和第一同步带17,第二齿轮15同轴固定在蜗轮6的转轴上,第三齿轮16同轴固定在第一齿轮12的转轴上,第一同步带17绕卷在第二齿轮15与第三齿轮16上,第二齿轮15和第三齿轮16的齿牙均与第一同步带17的齿牙啮合,在第一同步带17的作用下,使得安装架3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12与蜗轮6保持相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架3难以发生倾斜,提升了安装架3移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3和图4,安装架3上设置有驱使两个滚轮4同步转动的第二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4包括第四齿18轮、第五齿轮19和第二同步带20,第四齿18轮同轴固定在第一齿轮12的转轴上,第四齿18轮位于第一齿轮12远离蜗轮6的一侧,第四齿18轮与第五齿轮19位于第一齿轮12的同一侧,第四齿18轮转动连接在安装架3的内壁上,第四齿18轮同轴固定在滚轮4的转轴上,第二同步带20绕卷在第四齿18轮与第五齿轮19上,第四齿18轮与第五齿轮19的齿牙均与第二同步带20的齿牙啮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行车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松开行车控制手柄的按钮,使得伺服电机8的电回路断路,从而伺服电机8的转轴停止转动,由于蜗轮6与蜗杆7之间的自锁性能,即使整个安装架3存在惯性,安装架3也难以带动滚轮4在滑轨1上滚动,从而使得电机停止后,整个小车2也难以向前移动,更加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小车2移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