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转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8352发布日期:2021-11-15 21:5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转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机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转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出现输出功率减小、定转子间碰磨、定子线棒松动、槽契脱落、转子绕组等缺陷或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运行后,需要执行定期检查,并且每次工期受到严格控制。通过对电机进行解体并抽出电动机的转子进行检查,可以保证后续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
3.目前,对于大型电动机的转子在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由于受到电机设备现场空间等限制,管道、支架等干涉物项众多,电机运输到检修厂房进行解体检修,需要搭建运输路径、拆除干涉物项等,工作难度高,风险也较大,因而通常需要就地将电动机转子从定子一端抽出。
4.然而,现有的就地抽转子工具一般采用单个手动或者电动葫芦作为起重设备,来调整转子套筒的高度和方向。但是,现有的就地抽转子工具调节方式不够灵活,不能方便、快速地将电机转子抽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抽转子装置,该装置抽转子时调节方式更加灵活,能够便捷地将转子就地抽出,并且节约了检修空间,极大地提高了抽转子装置的实用性。
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抽转子装置,包括横梁、动力支架、平衡支架和套筒,所述动力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行走小车,所述动力支架通过所述行走小车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横梁之上,所述动力支架的两端分别悬挂有第一电动葫芦、第二电动葫芦,所述第一电动葫芦包括第一吊钩,所述第二电动葫芦包括第二吊钩;所述第一吊钩、所述第二吊钩分别位置可调的连接于所述平衡支架的两侧;所述平衡支架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套接于待抽转子的外部。
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抽转子装置,包括横梁、动力支架、平衡支架和套筒;其中,横梁和动力支架位于该装置的上半部分,动力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行走小车,由于行走小车沿横梁的侧壁行走,使得动力支架可以通过行走小车可移动的连接于横梁之上;并且动力支架的两端分别悬挂有第一电动葫芦、第二电动葫芦,第一电动葫芦包括第一吊钩,第二电动葫芦包括第二吊钩;第一吊钩、第二吊钩分别位置可调的连接于平衡支架的两侧,平衡支架和套筒位于该装置的下半部分,平衡支架与套筒固定连接,套筒固定套接于待抽转子的外部;第一吊钩、第二吊钩可以通过调节位置使二者处于转子重心的正上方,进而使得转子的重心位于一条直线上处于平衡状态,并通过行走小车带动动力支架、平衡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配合第一电动葫芦、第二电动葫芦带动平衡支架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转子处于悬空状态,之后再操作行走小车移动,从而可以将转子从电机的定子膛内缓缓抽出。
8.本技术的抽转子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相比传统的单个电动或手动葫芦操
作,调节方式更加灵活,能够便捷地将转子就地抽出,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缩短了解体工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该装置可以在不移动设备的情况下就地对电机执行解体、抽转子操作,无需将电机运输出去,也不需要拆除运输过程中的干涉物项,消除了电机运输风险,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平衡支架呈c字形,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吊钩通过一个吊框位置可调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二吊钩通过另一个吊框位置可调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上。
10.具体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可以分别对应穿入吊框内,并与吊框滑动连接,移动吊框,使得吊框处于电机转子重心的正上方,进而可以使得电机转子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吊框对应挂在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吊钩、第一吊钩上,操作第一电动葫芦、第二电动葫芦,可以调节平衡支架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动力支架包括位于所述横梁两侧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上分别可转动的设置有多个定位滑轮,所述定位滑轮的外侧开设有环槽,所述横梁两侧的侧翼对应抵接于所述环槽内。
12.通过在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上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多个定位滑轮,横梁两侧的侧翼对应抵接于定位滑轮的外侧环槽内,可以将行走小车限制在横梁的侧壁上水平滑动或滚动,避免行走小车从横梁上滑落或滚落,也能够使动力支架能够更稳定、更可靠的相对横梁移动。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套筒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梁、所述第二固定梁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
14.在这里,由于需要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进行水平和/或垂直方向的调整以及考虑到电机转子自身的重力,第一固定梁、第二固定梁与连接梁三者之间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从而可以提高套筒的承重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板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平衡杆穿入,通过所述平衡杆调节所述转子的平衡。
16.在这里,由于电机转子的起吊重心可能不稳定,转子极易晃动,造成抽转子过程出现问题,因而本技术通过在套筒上设置平衡杆来辅助调节转子的平衡,降低转子抽出过程中的晃动风险。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上均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小车本体的承重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使得所述行走小车与所述动力支架固定连接。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行走小车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沿所述横梁的侧壁行走,以将所述动力支架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横梁之上。
19.本技术中,行走轮沿横梁的侧壁行走,由于行走小车与动力支架固定连接,因而行走小车行走时可以带动动力支架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动力支架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横梁之上。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吊框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吊框通过所述紧固件对应
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上。
21.通过在吊框上设置紧固件,能够将吊框对于固定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避免在抽转子操作过程中吊框随着动力支架和/或平衡支架的移动而发生移动,影响转子抽出的准确性。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上固定设置有止动件,通过所述止动件限制所述动力支架相对所述横梁移动。
23.本技术中,电动葫芦在带动平衡支架进行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时,为了防止动力支架相对横梁水平移动,带动电动葫芦一起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影响电动葫芦进行高度的调节,因而需要通过止动件将动力支架固定在横梁上不发生水平移动,电动葫芦只进行高度调节。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固定设置有悬挂梁,所述悬挂梁上开设有悬挂口,所述第一电动葫芦、所述第二电动葫芦的挂接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悬挂口内。
25.在这里,挂接部可以为挂钩,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部件。例如螺纹杆、转轴等,本技术对于挂接部的类型不作限定。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抽转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将待抽电机转子安装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转子装置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动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平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0、横梁;11、侧翼;20、动力支架;21、行走小车;22、第一电动葫芦;23、第二电动葫芦;24、第一支撑梁;25、第二支撑梁;26、定位滑轮;27、夹板;28、止动件;29、悬挂梁;30、平衡支架;31、第一横梁; 32、第二横梁;33、连接梁;34、吊框;35、平衡杆;40、套筒;41、套筒本体;42、安装板;43、转子端部;50、第一固定梁;51、第二固定梁;211、行走轮;221、第一吊钩;222、葫芦控制盒;231、第二吊钩;271、第三通孔; 291、悬挂口;341、紧固件;342、吊环;4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 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37.本技术提供一种抽转子装置,该装置可以广泛适用于电机检修技术的各个领域,例如核电、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等;可以应用于电机的抽转子操作上,用来提高电机转子检修的工作效率,该电机可以是余热排出泵配套的电机,风机、压缩机等的电机,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本技术的抽转子装置能够实现就地、自动地抽出电机转子,并且调节方式灵活,能够便捷的抽出电机转子,并且抽转子稳定性能好,能够减少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抽转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将待抽电机转子安装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转子装置上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动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平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9.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抽转子装置包括横梁10、动力支架20、平衡支架30和套筒40。
40.其中,横梁10和动力支架20位于该装置的上半部分,动力支架20上固定安装有行走小车21。
41.具体地,如图3所示,行走小车21包括小车本体,动力支架20包括位于横梁10两侧第一支撑梁24和第二支撑梁25,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 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夹板27,两个夹板27上均开设有第三通孔271,小车本体的承重梁固定安装于第三通孔271内,使得小车本体固定安装于两个夹板27之间,进而可以使得行走小车21与动力支架20固定连接。
42.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与两个夹板27之间通过锁紧件272固定连接。
43.在这里,锁紧件272可以为螺栓、螺钉、销子、铆钉等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44.动力支架20通过行走小车21可移动的连接于横梁10之上。
45.具体地,如图2所示,行走小车21还包括行走轮211,行走轮211沿横梁 10的侧壁行走,由于行走小车21与动力支架20固定连接,因而行走小车21 行走时可以带动动力支架20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动力支架20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横梁10之上。
46.在这里,行走轮211可以为滑轮,沿横梁10的侧壁滑动。此外,行走轮 211也可以为
滚轮或者齿轮等,沿横梁10的侧壁滚动,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47.应理解,行走轮211数量至少为一个。例如,本技术实施例中,行走轮211 的个数为四个,其中横梁10的两侧壁各自设置有两个行走轮211,从而可以使得行走小车21能够更稳定的沿着横梁10的侧壁行走。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行走小车21可以为单轨行走小车或者其他类型的行走小车,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49.本技术实施例中,横梁10可以为工字钢,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轨道的梁体,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50.可选地,行走小车211包括有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控制器与驱动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可以通过控制器驱动行走轮211在横梁10的侧壁上滑动或者滚动,从而能够实现行走小车21自动化的运动。
51.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上分别可转动的设置有多个定位滑轮26,定位滑轮26的外侧开设有环槽,横梁10两侧的侧翼11 对应抵接于环槽内。
52.通过在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上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多个定位滑轮 26,横梁10两侧的侧翼11对应抵接于定位滑轮26的外侧环槽内,可以将行走小车21限制在横梁10的侧壁上水平滑动或滚动,避免行走小车21从横梁10 上滑落或滚落,也能够使动力支架20能够更稳定、更可靠的相对横梁10移动。
53.如图1、图2所示,动力支架20的两端分别悬挂有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其中第一电动葫芦22包括第一吊钩221,第二电动葫芦23包括第二吊钩231。
54.本技术中,通过在动力支架20的两端分别设置电动葫芦,相比传统的单个电动或手动葫芦操作,可以更细致、细微地调节转子在定子膛内的位置,使得抽转子的调节方式更加灵活,从而能够更加便捷、顺畅地将转子抽出。
55.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梁24和第二支撑梁25之间固定设置有悬挂梁29,悬挂梁29上开设有悬挂口291,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 的挂接部固定安装于悬挂口291内,从而可以将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悬挂于动力支架20的两端。
56.在这里,挂接部可以为挂钩,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部件。例如螺纹杆、转轴等,本技术对于挂接部的类型不作限定。
57.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分别位置可调的连接于平衡支架30的两侧。
58.在这里,当需要就地进行电机抽转子操作时,电机转子的外部固定安装于套筒40上,由于转子的重心开始时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平衡支架30会发生一定程序的倾斜,通过调节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在平衡支架30两侧的位置,可以将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调节至待抽电机转子重心的正上方,从而使得电机转子能够处于平衡状态。
59.此外,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分别连接于平衡支架30的两侧,也可以将平衡支架20与动力支架可拆卸连接,从而行走小车21沿横梁10的侧壁行走时,带动动力支架20相对横梁10移动的同时也能够通过电动葫芦带动平衡支架30的移动。
60.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平衡支架30呈c字形,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以及连接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的连接梁 33,连接梁33与套筒40固定连接,第一吊钩221通过一个吊框34位置可调的连接于第一横梁31上,第二吊钩231通过另一个吊框34位置可调的连接于第二横梁32上。
61.具体地,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可以分别对应穿入吊框34内,并与吊框34滑动连接,移动吊框34,使得吊框34处于电机转子重心的正上方,进而可以使得电机转子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吊框34对应挂在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吊钩 221、第一吊钩231上,操作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可以调节平衡支架30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62.在这里,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带动平衡支架30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时,对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3调整的高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从而可以更细微的调节转子在定子膛内的位置。
63.如图1、图2所示,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分别包括有葫芦控制盒222,通过两个葫芦控制盒222各自控制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 23启动运行和/或刹车。
64.本技术实施例中,平衡支架30端部的连接梁33与套筒40固定连接,可以使得吊框34在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上移动调节位置时,吊框34移动的空间范围更大,有益于吊框34更快捷的处于电机转子重心的正上方。
65.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40也可以连接于平衡支架30的其他位置上,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66.可选地,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分别与对应的吊框34连接,吊框34上设置有吊环342,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分别钩住对应的吊环342,可以实现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与对应的吊框34 相连接,进而可以将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连接于平衡支架30的两侧。
67.可选地,如图3所示,吊框34上设置有紧固件341,吊框34通过紧固件 341对应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上。
68.通过在吊框34上设置紧固件341,能够将吊框34对于固定于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上,避免在抽转子操作过程中吊框34随着动力支架20和/或平衡支架30的移动而发生移动,影响转子抽出的准确性。
69.在这里,紧固件341也可以为螺栓、螺钉、销子、铆钉等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70.平衡支架30与套筒40固定连接,套筒40固定套接于待抽转子的外部。
71.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待抽转子的外部可以为电机转子端部43。
72.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套筒40包括套筒本体41和安装板42,安装板4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套筒本体41固定安装于第一通孔内。
73.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套筒本体41设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套筒本体 41的内壁可以设为经过抛光打磨的光面或光滑面,这样在套接电机转子端部43 的过程中,可以使转子端部43能够更顺滑地套接于套筒本体41内,提高了抽转子的效率,也能够避免细小突刺对电机转子的划伤,对电机转子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
74.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筒本体41的内径与电机转子的外径可以相等,此时,套筒本体41的内壁与电机转子的外壁滑动连接。
75.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本体41的内径也可以略大于电机转子的外径,此时套筒本体41的内壁与电机转子的外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减少套筒本体 41与电机转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76.例如,本技术的套筒本体41的直径可以为218毫米,可适用于套接轴径不大于200
毫米的电机转子。
77.由于吊框34挂接在吊钩上,通过操作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 可以对平衡支架20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套筒本体41与电动机转子处于同一高度上,将电机转子的端部43穿入套筒本体41中。
78.本技术中,抽转子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梁50和第二固定梁51,安装板42 通过第一固定梁50、第二固定梁51与连接梁33固定连接。
79.在这里,由于需要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进行水平和/或垂直方向的调整以及考虑到电机转子自身的重力,第一固定梁50、第二固定梁51与连接梁33三者之间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从而可以提高套筒40的承重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80.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安装板42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421,第二通孔421用于供平衡杆35穿入,通过平衡杆35调节转子的平衡。
81.在这里,由于电机转子的起吊重心可能不稳定,转子极易晃动,造成抽转子过程出现问题,因而本技术通过在套筒40上设置平衡杆35来辅助调节转子的平衡,降低转子抽出过程中的晃动风险。
82.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筒40的承重能力和整体稳定性,安装板42的数量可以设为两个,并且相对设置,套筒本体41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安装于两个安装板42之间。
83.可选地,套筒本体41依据直径尺寸可以设有多种型号。通过将套筒本体 41设置不同的型号,能够满足不同型号电机检修的要求,提高本技术抽转子装置的通用性。
84.可选地,为了实现待抽转子的端部43能够固定套接于套筒本体41内,可以在套筒本体41的外周设置定位夹具(图中未示出),如锁环等。也可以在套筒本体41与转子外周之间形成的间隙设置填充物,例如泡棉等,以确保转子能够紧固地套接于套筒本体41内。
85.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上固定设置有止动件28,通过止动件28限制动力支架20相对横梁10移动。
86.具体地,在第一支撑梁24、第二支撑梁25上固定设置止动件28,通过止动件28限制定位滑轮26相对侧翼11滑动,进而可以限制动力支架20相对横梁10移动。
87.本技术中,电动葫芦在带动平衡支架30进行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时,为了防止动力支架20相对横梁10水平移动,带动电动葫芦一起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影响电动葫芦进行高度的调节,因而需要通过止动件28将动力支架20固定在横梁10上不发生水平移动,电动葫芦只进行高度调节。
88.在这里,可以分别通过手动方式或者自动方式等限制动力支架20相对横梁 10移动。
89.例如,当通过手动方式限制动力支架20相对横梁10移动时,止动件28 可以为螺栓、螺钉、销子、铆钉等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90.当通过自动方式限制动力支架20相对横梁10移动时,止动件28可以为电磁铁止动等方式,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91.本技术中,动力支架20上固定安装有行走小车21,由于行走小车21沿横梁10的侧壁行走,使得动力支架20可以通过行走小车21可移动的连接于横梁 10之上;并且动力支架20的两端分别悬挂有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 23,第一电动葫芦22包括第一吊钩221,第二电动葫芦23包括第二吊钩231;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分别位置可调的连接于
平衡支架30的两侧,平衡支架30与套筒40固定连接,套筒40固定套接于待抽转子的端部43;第一吊钩221、第二吊钩231分别通过吊框34连接于平衡支架30上,当确认转子的端部43固定安装于套筒本体41内后,移动吊框34调节位置使得吊框34处于转子重心的正上方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工作人员掌握平衡杆35的辅助下,使得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处于平衡状态,并通过行走小车21带动动力支架 20、平衡支架30沿水平方向移动,配合第一电动葫芦22、第二电动葫芦23带动平衡支架30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转子处于悬空状态,之后再操作行走小车 21移动,从而可以将转子从电机的定子膛内缓缓抽出。
92.本技术的抽转子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通过设置两个电动葫芦抽转子,相比传统的单个电动或手动葫芦操作,调节方式更加灵活,能够便捷地将转子就地抽出,也增强了抽转子的稳定性,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缩短了解体工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该装置可以在不移动设备的情况下就地对电机执行解体、抽转子操作,无需将电机运输出去,也不需要拆除运输过程中的干涉物项,消除了电机运输风险,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93.例如,对于核工厂中的核二级泵

余热排出泵(以下简称余排泵),是余热排出系统(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rra)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回路系统,功能是排除反应堆余热。在反应堆停堆过程中,余排泵使反应堆冷却剂在热交换器和反应堆压力容器之间循环以保证电厂进入冷停堆状态。
94.余排泵电动机为6.6千伏的三相鼠笼式感应电动机,供电和环境改变时,设计基准为事故4小时后电动机能启动,在所有正常运行工况下,需要保证余排电机能驱动泵起动,所以余排电机对核电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核电厂的余排电机稳定运行,正常情况下每4年需要进行一次解体大修,在输出功率减小、动静部分有摩擦、疑似定子线棒松动、槽契脱落以及怀疑转子绕组有问题时,也需要进行电机转子检查,且每次工期受到严格控制。
95.然而,由于余排电机设备位置空间狭小,电机基础距离房间顶部只有2米高度,其中电机高1.6米,顶部工字钢高0.2米,常用工具无法完成抽转子工作,管道支架等干涉物项众多,不利于解体时抽转子工作的开展,影响工作效率。如果将设备运出解体,受制于电机运输路径,需要做一些技术改造:1、现有的钢格栅主梁规格过小并且与环廊平面的连接强度不够,需拆掉原有钢格栅,并将格栅两端的环廊地面下凿扩展4

5毫米,并列铺设多条5号槽钢;2、孔洞处增加支撑钢梁,上面敷设钢板,用于承重3.5吨电机的运输重量;3、运输路径上存在的核级支架等重要部件需临时拆除,待电机回装完成后再重新焊接。
96.因而对类似余排电机这种工况等环境受限无法运出的电机解体,采用本技术的抽转子装置,可以不再需要将电机拆除运输,能够就地进行抽转子检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也提升了生产质量,减少了人员量及工作量。
97.应理解,上述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上述示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或者上述任意两种或者任意多种实施例的组合。这样的修改、变化或者组合后的方案也落入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内。
98.还应理解,上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
未提到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99.还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100.还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10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