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5508发布日期:2021-09-14 23:3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是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中,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电气技术,创造一个人性化生活环境的电气系统,统称范围建筑电气,建筑电气的作用是服务于建筑内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安全等,建筑电气包含,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自动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有线广播及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等,而这些电气中有较多设备需要安装于建筑物的高处,而在安装时就需要将其电气固定在所需安装位置的地方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安装,从而使得安装过程过于繁琐,而目前的固定装置大多通过人力进行托举,使用时较为费力。
3.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2月26日授权了一件名为“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号为;201820896272.8,该专利过通过电动升降杆带动托举座上的电气设备移动至合适高度进行安装,避免通过人力进行托举,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是该专利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通过电能进行驱动,这样该专利在使用时,需要携带电源或者在附近外接电源,而携带电源增加重量,不便于移动,且外接电源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起重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起重装置,包括:固定底座、第一限位立柱、第二限位立柱、千斤顶、顶板、升降平台、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限位立柱、所述第二限位立柱、所述千斤顶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第一限位立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立柱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限位立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底座的板面;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千斤顶的升降端,所述顶板与所述升降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立柱贯穿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一限位立柱与所述升降平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立柱贯穿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二限位立柱与所述升降平台滑动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面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转盘、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螺杆、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的顶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分别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纹、第二螺纹,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一移动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二移动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转盘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杆的端部;在所述转盘上转动设置有把手。
6.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所述升降平台焊接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立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8.进一步的,第二限位立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9.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
10.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调节千斤顶的高度至最低位置,之后,转动把手,带动与把手转动连接的齿轮转动,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螺杆同步转动,螺杆与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螺纹连接,且螺杆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一移动部螺纹连接,螺杆通过第二螺纹与第二移动部螺纹连接;由于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因此,在螺杆的转动过程中,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当需要使用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时,控制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背向移动,直至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安装箱体的宽度或长度时,停止转动把手,将待安装箱体搬动至升降平台上,放置好后,反向转动把手,使得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之间的距离缩短,直至夹紧上述待安装箱体;接着,工作人员利用千斤顶将升降平台升起,在千斤顶与升降平台之间设置有顶板,以增大千斤顶对升降平台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千斤顶与升降平台的稳定性,在升降平台上升过程中,第一限位立柱以及第二限位立柱对升降平台起到升降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升降平台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限位作用,以确保升降平台的升降稳定性。当升降平台带动待安装箱体上升至预定的安装高度时,停止对千斤顶的操作,使得升降平台保持在预定高度不便,直至工作人员完成待安装箱体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为纯机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携带电源以及无需使用外接电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
16.1固定底座、2第一限位立柱、3第二限位立柱、4千斤顶、5顶板、6升降平台、7转盘、8第一移动部、9第二移动部、10固定座, 11滑槽、12第一螺纹、13第二螺纹、14把手、15待安装箱体、16 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1
19.请参见图1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起重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第一限位立柱2、第二限位立柱3、千斤顶4、顶板5、升降平台6、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限位立柱 2、所述第二限位立柱3、所述千斤顶4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1上,所述
第一限位立柱2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立柱3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限位立柱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板面;所述顶板5固定在所述千斤顶4的升降端,所述顶板5与所述升降平台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立柱2贯穿所述升降平台6,所述第一限位立柱2与所述升降平台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立柱3贯穿所述升降平台6,所述第二限位立柱3与所述升降平台6滑动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6的顶面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转盘7、第一移动部8、第二移动部9、固定座10、在所述固定座10的顶面上开设有滑槽11,所述第一移动部8、所述第二移动部9分别与所述滑槽11 滑动连接;所述螺杆16包括第一螺纹12、第二螺纹13,所述螺杆 16通过所述第一螺纹12与所述第一移动部8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6 通过所述第二螺纹13与所述第二移动部9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 12的旋向与所述第二螺纹13的旋向相反;所述转盘7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杆16的端部;在所述转盘7上转动设置有把手14。
2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锁紧机构与上述升降平台6的安装方式如下:在升降平台6的台面上开设方槽,该方槽的尺寸与上述锁紧机构的尺寸适配,具体的,锁紧机构的长度小于方槽的长度,锁紧机构的宽度小于方槽的宽度,即可以将锁紧机构放置在上述方槽中,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以将第一移动部8的顶部的用于夹紧待安装箱体15 的部位位于升降平台6的台面之上,同理,可以将第二移动部9的顶部的用于夹紧待安装箱体15的部位位于升降平台6的台面之上,在升降平台6上两个移动部之间用于放置待安装箱体15的面为平面,便于放置待安装箱体15。
21.需要说明的是,在转盘7上设置把手14的方式如下:首先在转盘7上焊接一个轴,该轴与转盘7的盘面垂直,在该轴上套接一个可以转动的套管,并在该轴的端部设置限位环,限位环的作用是将套管限制在轴上转动。
22.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调节千斤顶4的高度至最低位置,之后,转动把手14,带动与把手14转动连接的齿轮转动,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螺杆16同步转动,螺杆16与第一移动部8、第二移动部9螺纹连接,且螺杆16通过第一螺纹12与第一移动部8螺纹连接,螺杆16通过第二螺纹13与第二移动部9螺纹连接;由于第一螺纹 12与第二螺纹13的旋向相反,因此,在螺杆16的转动过程中,第一移动部8与第二移动部9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当需要使用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时,控制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背向移动,直至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安装箱体15的宽度或长度时,停止转动把手14,将待安装箱体15搬动至升降平台6上,放置好后,反向转动把手14,使得第一移动部8与第二移动部9之间的距离缩短,直至夹紧上述待安装箱体15;接着,工作人员利用千斤顶4将升降平台6升起,在千斤顶4与升降平台6之间设置有顶板5,以增大千斤顶4对升降平台6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千斤顶4与升降平台6的稳定性,在升降平台6上升过程中,第一限位立柱2以及第二限位立柱3对升降平台6起到升降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升降平台 6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限位作用,以确保升降平台6的升降稳定性。当升降平台6带动待安装箱体15上升至预定的安装高度时,停止对千斤顶4的操作,使得升降平台6保持在预定高度不便,直至工作人员完成待安装箱体15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为纯机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携带电源以及无需使用外接电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5与所述升降平台6焊接连接。连接稳定性较好。
2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立柱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2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立柱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2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千斤顶4为液压千斤顶4。采用液压千斤顶4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维护简易,使用安全可靠、构造简单的优点。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