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吊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3407发布日期:2021-08-10 14:2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吊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起重设备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吊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吊具设备作业过程中,吊具吊取工件后,行车带动吊具在滑槽导轨上移动,由于吊具自身重量大因而惯性较大,吊具在随着行车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摇晃,甚至来回摆动,这容易给吊具和工件造成损坏,也让操作和设备处于不安全工作状态,同时影响移动吊具设备定点下放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吊具设备,解决了吊具在移动过程中会因为自身惯性而摇动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吊具设备,包括行车,用于带动吊具移动;所述吊具,用于吊取工件;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车上,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用于插入到限位部中;以及所述限位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吊具上,用于套装所述插入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设备进一步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用于引导所述插入部插入到所述限位部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在所述插入部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锥形,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插入部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一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该设备进一步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车上,用于套装所述插入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在垂直于所述插入部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二方形,所述加强部在垂直于所述插入部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三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端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插入部插入方向上截面为喇叭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吊具上安装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所述行车上安装至少两个所述插入部,所述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吊具上,所述至少两个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车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装有卷筒;所述卷筒,用于绕装钢丝绳;所述动滑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吊具上,用于传动所述钢丝绳;以及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另一端绕过所述动滑轮与所述行车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吊具设备,通过在行车上固定安装插入部,在吊具上固定安装限位部,吊具在需要移动时可将插入部插入到限位部中,实现行车和吊具之间的刚性连接,在行车带动吊具移动的过程中,防止吊具摇晃摆动造成设备的不安全作业。同时将插入部设置在行车上,限位部设置在吊具上,减轻了吊具自重,提高了吊具的防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向部和限位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套装插入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第一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部与开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第二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动吊具2设备包括行车1、吊具2、插入部3以及限位部4。行车1用于带动吊具2移动;吊具2用于吊取工件;插入部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行车1上,插入部3的另一端用于插入到限位部4中;限位部4固定安装在吊具2上,用于套装插入部3。

具体地,行车1可架设在滑槽导轨19上,行车1沿着滑槽导轨19移动,吊具2用于吊取工件。行车1沿着滑槽导轨19移动到工件放置工位后,吊具2吊取并固定好工件,将行车1上的插入部3插入到吊具2上的限位部4中,行车1和吊具2之间形成刚性连接。行车1开始带动吊具2沿滑槽导轨19移动,将吊具2上的工件运送到下个工件作业工位,以此实现行车1和吊具2的吊装作业。因为插入部3是固定安装在行车1上,插入部3相对于限位部4重量较大,将限位部4固定安装在吊具2上,减轻了吊具2的自重,同时插入部3插入到限位部4中,两者相配合实现行车1和吊具2的刚性连接,在行车1带动吊具2移动作业过程中,有效增强了吊具2的防摇性能,减少了对吊具2和工件造成的损害,提高了行车1吊装作业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吊具2可为电磁吸盘吊具,通过吸附力将工件提起,吊取简单方便。应当理解,吊具2还可以为吊钩、机械手等其他结构。吊具2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因此,只要吊具2能够吊取工件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吊具2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

应当理解,插入部3与行车1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固定连接方式。因此,只要插入部3固定安装在行车1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插入部3和行车1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

另外,限位部4与吊具2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固定连接方式。因此,只要限位部4固定安装在吊具2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限位部4和吊具2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设备进一步包括导向部10,导向部10可拆卸安装在插入部3的另一端,用于引导插入部3插入到限位部4中。在工件放置工位,吊具2吊取并固定好工件后,行车1上的插入部3开始插入到吊具2上的限位部4中。这个插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插入部3无法精确对准限位部4的问题,通过在插入部3的端部安装导向部10,导向部10可有效引导插入部3的插入方向,使行车1和吊具2之间形成刚性连接,提高了插入部3精准对位的效率。因为在行车1长期的吊装作业过程中,导向部10作为导向连接结构,容易产生磨损,因此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向部10可拆卸安装在插入部3的端部,以便导向部10损坏时便于拆卸和安装。

应当理解,导向部10与插入部3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因此,只要导向部10可拆卸安装在插入部3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导向部10和插入部3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向部和限位部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导向部10在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锥形6,限位部4在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一方形7。

在一实施例中,行车1设置在吊具2的上方,行车1上固定有插入部3,吊具2上固定有限位部4,插入部3插入到限位部4的插入方向为由上往下,导向部10固定安装在插入部3的端部,导向部10在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锥形6,限位部4在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一方形7,插入部3从上往下插入到限位部4中,导向部10通过导向对准方形的限位部4,插入部3顺着导向部10逐渐进入到限位部4中,实现行车1和吊具2的刚性连接。将导向部10在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锥形6,提高了导向部10的导向作用,将限位部4在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一方形7,便于插入部3从上往下插入到限位部4中。

应当理解,导向部10可以为钢板锥,也可以为橡胶锥。因此,导向部10只要能实现导向功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导向部10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进一步包括加强部5,加强部5固定安装在行车1上,用于套装插入部3。具体地,移动吊具2设备长期运动作业,行车1带动吊具2在滑槽轨道上往复移动,插入部3本身重量很大,而且插入部3需要跟随行车1来回移动,长期作业容易造成插入部3的磨损,插入部3的破损使设备的作业处于不安全状态,所以在行车1上固定安装加强部5,插入部3也是固定在行车1上,使加强部5套装在插入部3上,在插入部3和行车1的连接处加强保护,增加连接处的强度,提高移动吊具2设备的安全性能。

应当理解,加强部5与行车1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固定连接方式。因此,只要加强部5固定安装在行车1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导向部10和行车1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套装插入部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插入部3在垂直于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二方形9,加强部5在垂直于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三方形8。

在一实施例中,行车1设置在吊具2的上方,行车1上固定有插入部3和加强部5,加强部5套装在插入部3上,限位部4设置在吊具2上,插入部3插入到限位部4的插入方向为由上往下,插入部3在垂直于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二方形9,加强部5在垂直于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三方形8,加强部5配合并套装插入部3,插入部3连接行车1的端部容纳在加强部5中,增强插入部3与行车1连接处的强度,避免插入部3在作业过程中造成磨损。同时插入部3和加强部5为方形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结构,能防止吊具2的转动,减少因吊具2转动造成的工件损坏。

应当理解,插入部3和加强部5可以为实心管,也可以为空心管。因此,只要插入部3和加强部5在垂直于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能够相互适配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插入部3和加强部5的结构不做限定。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第一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加强部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11。因为插入部3自重较大,行车1与加强部5连接的第一连接面a承受的负荷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强部5的侧壁上增加第一加强筋板11,第一加强筋板11构造为一端固定在行车1和加强部5的第一连接面a上,然后贴合着加强部5的侧壁延伸至加强部5的另一端部,第一加强筋板11的另一端略短于加强部5的端部,以增加行车1与加强部5连接的第一连接面a的强度,防止吊具2在运行作业过程中摇晃摆动,避免加强部5被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部5是方形管结构,在加强部5的四个侧壁上都固定安装第一加强筋板11,对加强部5形成多方位的保护,在移动吊具2设备行驶作业过程中,插入部3跟随行车1移动,插入部3需要插入到限位部4中,使行车1和吊具2刚性连接,通过在插入部3连接行车1的端部设置加强部5,加强部5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加强筋板11,使连接在行车1上的吊具2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因为摇晃摆动造成插入部3的损坏,防止设备处于不安全作业的状态。

应当理解,第一加强筋板11可以焊接在加强部5的侧壁上,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因此,只要第一加强筋板11和加强部5固定连接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加强筋板11和加强部5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部与开口的截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限位部4的端部设置有开口15,开口15在插入部3插入方向上截面为喇叭形,开口15在入口处的直径要大于限位部4的直径,开口15直径较小的一端与限位部4的直径相同,开口15固定安装在限位部4上,对插入部3起引导作用,便于插入部3插入限位部4。喇叭开口15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合适尺寸,方便插入部3与限位部4的刚性连接。

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中第二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限位部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18。因为限位部4自重较大,限位部4与吊具2连接的第二连接面b承受的负荷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在限位部4的侧壁上增加第二加强筋板18,第二加强筋板18构造为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面b上,然后贴合着限位部4的侧壁延伸至限位部4的另一端部,第二加强筋板18的另一端部不高于限位部4的开口15,以增加限位部4和吊具2连接面的强度,避免限位部4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磨损,有效地提高了吊具2的防摇。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部4是方形管结构,在限位部4的四个侧壁上都固定安装第二加强筋板18,对限位部4形成一个保护,在移动吊具2设备行驶作业过程中,插入部3跟随行车1移动,插入部3需要插入到限位部4中,使行车1和吊具2刚性连接,通过在限位部4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加强筋板18,避免了插入部3插入过程中对限位部4的损坏,同时增加了限位部4和吊具2连接面的强度,提高了吊具2的防摇性能。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吊具2上安装至少两个限位部4,行车1上安装至少两个插入部3,至少两个限位部4对称设置在吊具2上,至少两个插入部3与至少两个限位部4一一对应设置,能够保持吊具2的两端平衡,增强吊具2的稳定性,提高吊具2在移动过程中的防摇性能。

图9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吊具2上安装有两个限位部4,行车1上安装两个插入部3,两个限位部4对称固定安装在吊具2上的两个端部上,两个插入部3固定安装在行车1上,两个插入部3与两个限位部4一一对应设置,插入部3的中心与限位部4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方便插入部3与限位部4的对准对齐,在吊具2与行车1刚性连接后,能够保持吊具2的平衡,同时也增大了吊具2在跟随行车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吊具2的防摇防转的性能,减少了对吊具2和工件的损坏。

在移动吊具2设备作业的过程中,吊具2需要升高一定的高度,才能将插入部3插入到限位部4中,同时插入部3与限位部4脱离,吊具2需要下降一定的高度将工件放到对应位置。因此,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该移动吊具2设备进一步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行车1上的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13套装有卷筒14,卷筒14绕装有钢丝绳17;动滑轮16固定安装在吊具2上,用于传动钢丝绳17;以及钢丝绳17的一端与卷筒14固定,另一端绕过动滑轮16与行车1固定。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吊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移动吊具2设备实际作业中,吊具2固定好工件后,电机12开始运行,电机12的输出轴13驱动卷筒14正向或反向旋转,卷筒14用于放卷或收卷钢丝绳17。钢丝绳17的一端与卷筒14固定,当钢丝绳17在随着卷筒14的转动下卷回到卷筒14时,因为钢丝绳17的另一端是绕过动滑轮16固定在行车1上,动滑轮16是固定在吊具2上,所以钢丝绳17的牵引力带动着吊具2开始起升吊具2,当插入部3完全插入到限位部4后,行车1开始在滑槽导轨19中行驶作业,插入部3和限位部4开始起到防摇和防转的功能,带着工件的行车1到达下个工件作业工位后,电机12驱动卷筒14放卷钢丝绳17,吊具2在钢丝绳17的带动下下降一定的高度,直到插入部3与限位部4分离,将吊具2上的工件下放到对应位置,此时可以开始下一轮吊装作业。通过电机12驱动卷筒14对钢丝绳17放卷和收卷,实现了吊具2的上升和下降,从而使插入部3能够和限位部4连接以实现吊具2防摇防转,插入部3与限位部4分离以实现下放工件,完成移动吊具设备的吊装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