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0317发布日期:2021-10-09 17:2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纱布垫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


背景技术:

2.纱布垫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卷料经过对折处理后再输送至折叠机处进行折叠。而在现有技术中,对折后的卷料需要再进行一次无效率的上卷及下卷后,再输送至折叠机处,这降低了纱布垫的工作效率和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包括机架、卷料辊、对折装置、第一折叠辊、第一送料辊、送料辊组件和第二送料辊,所述机架为竖直设置的框架结构,所述卷料辊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侧,其后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对折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内,其用于将卷料进行对折,所述对折装置的进料端与所述卷料辊的外周连通,所述第一折叠辊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对折装置的下方,其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折叠单元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折叠辊的外周连通,所述第一送料辊和所述第二送料辊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送料辊、送料辊组件和第二送料辊分别沿卷料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送料辊与折叠机的进料端连通。
5.进一步地,所述对折装置包括对折板、调节杆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对折板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其底边与所述机架右侧侧边的上端滑动连接,其顶端朝下设置,且所述对折板与所述机架的右侧侧边之间形成锐角,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对折板的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驱动端与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可驱动所述调节杆带动所述对折板沿所述机架前后移动,所述机架的下端设有滑动架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滑动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叠辊沿左右方式设置在所述滑动架上,其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架的对应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滑动架的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滑动架带动所述第一折叠辊沿所述机架前后移动。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设有关节轴承,所述对折板的右侧侧壁中部设有第一轴承座,两个所述关节轴承分别对应的与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端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丝杆、第二滑杆和第一手轮,所述第二滑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侧侧边,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同轴设有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靠近所述调节杆的一侧设有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对折板的一端的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其前端延伸至与所述机架的右侧侧边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的上端设有螺母,所述第一丝杆的后端延伸至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
第一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丝杆、两条条形滑轨和第二手轮,两条所述条形滑轨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左右间隔分布在所述机架下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动架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其水平设置在两条所述条形滑轨的上方,并与所述条形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滑动架的前方,其后端与所述滑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手轮与所述第二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料辊、所述送料辊组件和所述第二送料辊沿卷料的输送方向依次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送料辊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后侧边的上端。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辊的后侧上方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的对应侧转动连接,其任一端上设有第三手轮,所述第一送料辊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三丝杆外。
11.进一步地,所述送料辊组件包括两个第五送料辊和第三驱动单元,所述机架的后侧侧边上部设有两个竖直设置并沿所述机架左右方向间隔分别的驱动板,两个所述第五送料辊上下间隔的设置在两块所述驱动板之间,并均与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五送料辊之间具有用于卷料通过的通道,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侧侧边上,其驱动端与其中任一所述第五送料辊传动连接,并可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五送料辊转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料辊设有两个,所述机架后侧侧边的上端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架,两个所述第二送料辊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上端,所述第二送料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对应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送料辊之间的下方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第三送料辊,所述第三送料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的对应侧转动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二送料辊与折叠机的进料端连通。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折系统,可将对折后的卷料直接输送至折叠机处,无需进行额外的上卷和下卷操作,显著提高了卷料的对折和折叠效率,以及提高了纱布垫的生产效率,此外,还能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程度,减小人工成本,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实施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18.请参考图1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纱布垫的对折系统,包括机架10、卷料辊20、对折装置、第一折叠辊40、第一送料辊50、送料辊组件和第二送料辊70,所述机架10为竖直设置的框架结构,所述卷料辊20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架10的右侧,其后端与所述机架10固定连接,所述对折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10内,其用于将卷料进行对折,所述对折装置的进料端与所述卷料辊20的外周连通,所述第一折叠辊40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对折
装置的下方,其与所述机架10转动连接,所述折叠单元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折叠辊40的外周连通,所述第一送料辊50和所述第二送料辊70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送料辊50、送料辊组件和第二送料辊70分别沿卷料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机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送料辊70与折叠机的进料端连通。
19.在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结构的机架10可减轻对折系统的重量,还能达到降低对折系统制造成本的目的。此外,为了延长卷料的输送路径,卷料辊20设置在机架10右侧的中部位置,并通过第一连接架11与机架10固定连接,而对折装置设置在机架10右侧侧边的上端。卷料同轴套设在卷料辊20上,将卷料从对折装置的进料端输入对折装置后,由对折装置将卷料进行对折处理后,从对折装置的出料端输出至第一折叠辊40处,对折后的卷料依次绕过第一折叠辊40、第一送料辊50、送料辊组件和第二送料辊70后,输送至折叠机的进料端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折叠机的结构不进行限制,现有技术中,用于对纱布垫进行折叠处理的设备均可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折系统,可将对折后的卷料直接输送至折叠机处,无需进行额外的上卷和下卷操作,显著提高了卷料的对折和折叠效率,以及提高了纱布垫的生产效率,此外,还能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程度,减小人工成本,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实施成本低等优点。
2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对折装置包括对折板30、调节杆31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对折板30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其底边与所述机架10右侧侧边的上端滑动连接,其顶端朝下设置,且所述对折板30与所述机架10的右侧侧边之间形成锐角,所述调节杆31的一端与所述对折板30的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其驱动端与所述调节杆31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可驱动所述调节杆31带动所述对折板30沿所述机架10前后移动,所述机架10的下端设有滑动架42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滑动架42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叠辊40沿左右方式设置在所述滑动架42上,其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架42的对应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滑动架42的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滑动架42带动所述第一折叠辊40沿所述机架10前后移动。
21.在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右侧侧边的上端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导料辊43,所述导料辊43通过轴承与所述机架10的右侧侧边的上端转动连接。机架10的右侧侧边的上部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直线轴承45,第一滑杆44同轴设置在多个第一直线轴承45内,对折板30的右侧侧壁设有两个竖直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连接板46,第一滑杆44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板46,并与对应的连接板46滑动连接。卷料经过导料辊43后平铺在对折板30上,通过对折板30的两条侧边对折后,输送至第一折叠辊40处。而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调节杆31带动对折板30前后移动和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滑动架42带动第一折叠辊40前后移动,来达到调整卷料对折面积的目的。为了方便固定第一折叠辊40,滑动架42的上端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板421,第一折叠辊40安装在两个安装板421之间,并与安装板421转动连接。
2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31的两端均设有关节轴承47,所述对折板30的右侧侧壁中部设有第一轴承座48,两个所述关节轴承47分别对应的与第一轴承座48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端转动连接。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关节轴承47可达到调节对折板30角度的目的,进而实现调节卷料对折面积的目的。
24.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丝杆90、第二滑杆91和第一手轮92,所述第二滑杆91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架10的右侧侧边,并与所述机架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91上同轴设有第二直线轴承93,所述第二直线轴承93靠近所述调节杆31的一侧设有第二轴承座94,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1远离所述对折板30的一端的所述关节轴承47与所述第二轴承座9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90沿前后方向设置,其前端延伸至与所述机架10的右侧侧边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94的上端设有螺母95,所述第一丝杆90的后端延伸至与所述螺母9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手轮92与所述第一丝杆90的前端固定连接。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第一手轮92,可驱动第一丝杆90带动的第二轴承座94和第二直线轴承93沿第二滑杆91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操作简单和实施成本低等优点,且还无需耗费能源,环保性强。其中,第二滑杆91通过第三轴承座与机架10固定连接。
2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丝杆96、两条条形滑轨97和第二手轮98,两条所述条形滑轨97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左右间隔分布在所述机架10下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动架42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其水平设置在两条所述条形滑轨97的上方,并与所述条形滑轨9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96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滑动架42的前方,其后端与所述滑动架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手轮98与所述第二丝杆96的前端固定连接。
27.在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架42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滑动块99,所述条形滑轨97的上端嵌入对应的滑动块99的下端,并与对一个的滑动块99滑动连接。滑动架42的上端沿前后方向竖直设有两个第三连接板46,其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46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折叠辊40设置在两个第三连接板46之间,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连接板46转动连接。滑动架42的前侧设有倒“l”形结构的第四连接板46,第二丝杆96的后端穿过第四连接板46的前侧并与第四连接板46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二手轮98,可驱动第二丝杆96带动的滑动架42沿条形滑轨97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操作简单和实施成本低等优点,且还无需耗费能源,环保性强。其中,第二滑杆91通过第三轴承座与机架10固定连接。
28.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料辊50、所述送料辊组件和所述第二送料辊70沿卷料的输送方向依次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送料辊70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0后侧边的上端。
29.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送料辊50位于第一折叠辊40的后侧上方。
3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辊40的后侧上方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第三丝杆100,所述第三丝杆1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10的对应侧转动连接,其任一端上设有第三手轮101,所述第一送料辊50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三丝杆100外。
3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丝杆100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机架10对应侧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三手轮101固定安装在第三丝杆100的左端,通过转动第三手轮101,达到驱动第三丝杆100带动第一送料辊50左右移动的目的。同理,通过调整第三丝杆100达到调整卷料对折面积的目的。
3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送料辊组件包括两个第五送料辊60和第三驱动单元62,所述机架10的后侧侧边上部设有两个竖直设置并沿所述机架10左右方向间隔分别的驱动板61,两个所述第五送料辊60上下间隔的设置在两块所述驱动板61之间,并均与所述驱动板
6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五送料辊60之间具有用于卷料通过的通道,所述第三驱动单元62设置在所述机架10的后侧侧边上,其驱动端与其中任一所述第五送料辊60传动连接,并可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五送料辊60转动。
33.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驱动单元62为减速电机,其固定在机架10的后侧侧边上,其驱动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五送料辊60传动连接,以驱动位于下方的第五送料辊60转动。折叠后的卷料由第一送料辊50输送至通道内,并在转动的第五送料辊60的作用下,继续输送至第二送料辊70处。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五送料辊60可加快折叠后卷料的输送速度。
34.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料辊70设有两个,所述机架10后侧侧边的上端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架12,两个所述第二送料辊70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连接架12的上端,所述第二送料辊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架12的对应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送料辊70之间的下方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第三送料辊80,所述第三送料辊8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10的对应侧转动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二送料辊70与折叠机的进料端连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架12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架10后侧侧边的上端,其上端面与机架10后侧侧边的上端面平齐。第三送料辊80通过第三连接架与机架10转动连接。折叠后的卷料依次通过位于前方的第二送料辊70、第三送料辊80和位于后方的第二送料辊70后,输送至折叠机的进料端处进行折叠。
36.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37.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