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挂式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0049发布日期:2021-08-10 14:1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吊挂式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仓储行业,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仓储行业中四向车与多层立体货架之间运移的吊挂式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特别是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仓储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大型仓储环境中,通常会设置运输工具以取放货物,例如四向车等,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货物的自动取放,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

cn210064224u公开了一种四向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母轮组和子轮组,母轮组可带动车体在母道上沿第一方向行走,子轮组可带动车体在子道上沿第二方向行走,子道的上表面高于母道的上表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同一平面内的不同方向;子轮组上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可带动子轮组沿车体的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使子轮组与母轮组交替接触车体的行走平面。货架架设在子道上表面处,货物存储在货架上。四向车可在母道和子道上往复行驶,以运输货物,进而完成取出货物或存储货物的动作。

四向车运行时需要配合专用的货架进行使用,四向车的专用货架通常含有多层,换层作业时,四向车依据系统指令驶入提升机,由提升机运载四向车,在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转换作业层。急需一种与其相适配的提升机,使得四向车从提升机内驶出时既可以选择沿着子道的方向行走,也可以选择沿着母道的方向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四向车从提升机内驶出时既可以选择沿着子道的方向行走,也可以选择沿着母道的方向行走的吊挂式提升系统。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吊挂式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框架和承载平台,承载平台设在提升框架内并沿提升框架上下运动;

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承载框架、设在承载框架顶部的平台,平台上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且第一轨道高于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包括中部的顶升段以及位于顶升段两端的固定段,第二轨道设在第一轨道顶升段的两端;

所述承载框架内设有驱动单元、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有盘形凸轮,盘形凸轮的外轮缘与顶升段顶触配合,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盘形凸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顶升段升降,当盘形凸轮的外轮缘转动至最高点时,顶升段与固定段齐平,当盘形凸轮的外轮缘转动至最低点时,顶升段与第二轨道齐平。

优选的,所述顶升段的底部设有轴承,轴承与顶升段转动连接,轴承的圆周面与盘形凸轮的外轮缘顶触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远离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挡板,挡板位于顶升段的两端处设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顶升段的底部垂直连接两个导柱,承载框架上对应设有两个导向套,导柱可竖直往复移动地穿设在该导向套内。

优选的,所述提升框架包括四个立柱,设在四个立柱顶部并且与其垂直连接的上框架,上框架上设有用于带动承载平台上下运动的链轮链条组件;所述四个立柱上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承载平台的四周设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导轮组,导轮组包括三个导轮,三个导轮分别设在导轨的两侧并与该导轨侧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链轮链条组件包含配重块、驱动机构、转动轴、从动轴、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第一链条组和第二链条组,所述转动轴和从动轴相互平行并且均与上框架连接,转动轴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主动链轮套设在转动轴的两端,从动链轮套设在从动轴的两端,第一链条组的一端与配重块连接,其另一端穿过主动链轮后与承载平台的一侧连接,第二链条组的一端与配重块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后与承载平台的另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两端设有导轮,该导轮与竖直设置的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提升框架相邻两个立柱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

本发明中盘形凸轮的外轮缘与顶升段顶触配合,驱动单元驱动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盘形凸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顶升段升降,当盘形凸轮的外轮缘转动至最高点时,顶升段与固定段齐平,当盘形凸轮的外轮缘转动至最低点时,顶升段与第二轨道齐平;从而实现四向车从提升系统内驶出时既可以选择沿着子道的方向行走,也可以选择沿着母道的方向行走。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提升系统轻便简洁,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吊挂式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承载平台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四向车驶入母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四向车驶入子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本发明未提及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吊挂式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框架1a和承载平台2,承载平台2设在提升框架1a内并沿提升框架1a上下运动。承载平台2包括承载框架2-1、设在承载框架2-1顶部的平台2-2,平台2-2上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轨道2-8和第二轨道2-6,且第一轨道2-8高于第二轨道2-6;所述第一轨道2-8包括中部的顶升段2-3以及位于顶升段2-3两端的固定段2-5,第二轨道2-6设在第一轨道2-8顶升段2-3的两端。承载框架2-1内设有驱动单元2-10、与驱动单元2-10传动连接的转轴2-15,转轴2-15的两端分别穿设有盘形凸轮2-14,盘形凸轮2-14的外轮缘与顶升段2-3顶触配合,所述驱动单元2-10优选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2-10驱动转轴2-15旋转,带动所述盘形凸轮2-1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顶升段2-3升降,当盘形凸轮2-14的外轮缘转动至最高点时,顶升段2-3与固定段2-5齐平,当盘形凸轮2-14的外轮缘转动至最低点时,顶升段2-3与第二轨道2-6齐平。上述的第二轨道2-6与货架中的母道相配合,第一轨道2-8与货架中的子道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段2-3的底部设有轴承(图中未画出),轴承(图中未画出)与顶升段2-3转动连接,轴承的圆周面与盘形凸轮2-14的外轮缘顶触配合。减少了盘形凸轮2-14与顶升段2-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顶升段2-3升降更加平顺;另外由于盘形凸轮2-14不与顶升段2-3直接接触,减少了顶升段2-3底部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2-8和第二轨道2-6远离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挡板2-4,挡板2-4位于顶升段2-3的两端处设有缺口2-7。

进一步,所述顶升段2-3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两个导柱2-13,承载框架2-1上对应设有两个导向套2-12,导柱2-13可竖直往复移动地穿设在该导向套2-12内;对顶升段2-3的升降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参见图1,所述提升框架1a包括四个立柱3,设在四个立柱3顶部并且与其垂直连接的上框架8,上框架8上设有用于带动承载平台2上下运动的链轮链条组件;所述四个立柱3上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4,承载平台2的四周设有与导轨4滑动配合的导轮组2-9,导轮组2-9包括三个导轮,三个导轮分别设在导轨4的两侧并与该导轨4侧面接触。导轮组2-9不仅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承载平台2上下运动时发生晃动的现象,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而且链轮链条组件带动承载平台2上下运动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参见图1和图2,所述链轮链条组件包含配重块12、驱动机构9、转动轴10、从动轴7、主动链轮11、从动链轮6、第一链条组13和第二链条组5,所述转动轴10和从动轴7相互平行并且均与上框架8连接,转动轴10与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主动链轮11套设在转动轴10的两端,从动链轮6套设在从动轴7的两端,第一链条组13的一端与配重块12连接,其另一端穿过主动链轮11后与承载平台2的一侧连接,第二链条组5的一端与配重块12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主动链轮11、从动链轮6后与承载平台2的另一侧连接。驱动机构9优选为减速电机,工作时,减速电机9驱动转动轴10转动,带动第一链条组13和第二链条组5工作,从而带动承载平台2上下运动。采用配重块12配合提升后,能够减轻减速电机9的负载。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12的两端设有导轮14,该导轮14与竖直设置的滑轨15滑动配合。导轮14不仅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使得配重块12上下运动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框架1a相邻两个立柱4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13a,用于增强提升框架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参见图5和图6,当四向车需要从本发明所述的吊挂式提升系统驶入母道时,控制子轮组上的升降组件带动子轮组沿车体的竖直方向上升,使母轮组与第二轨道2-6接触;同时控制减速电机2-10驱动转轴2-15旋转,带动所述盘形凸轮2-1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顶升段2-3升降,直至顶升段2-3与第二轨道2-6齐平,四向车从顶升段2-3两端处的缺口2-7处驶入货架的母道中。当四向车需要从本发明所述的吊挂式提升系统驶入子道时,控制减速电机2-10驱动转轴2-15旋转,带动所述盘形凸轮2-1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顶升段2-3升降,直至顶升段2-3与固定段2-5齐平;同时控制子轮组上的升降组件带动子轮组沿车体的竖直方向下降,使子轮组与第一轨道2-8接触,四向车从第一轨道2-8驶入子道中。同理,四向车也可以从母道或者子道中驶入本发明所述的吊挂式提升系统内。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