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2566发布日期:2021-09-15 08:0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2.正压关风器广泛适用于碾米,制粉,饲料,机械和化工,医药,烟草,冶金,水泥及除尘等行业设备的气力运输与管网压力状态的卸料,对于在正压,负压状态下的粉状颗粒状,片状,正压关风器由链轮结构带动零部件工作,已经成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结构,因需要保证链条的正常工作,链条不宜过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松弛的链条会出现跳链现象,而且在启、停或过载时,链条将冲击力传递至齿轮上,作用在传动轴上,损伤传动机构,降低设备的结构强度,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调节链条长度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张紧链条,防止跳链,在启、停或过载情况时转轴挤压弹簧,起缓冲作用,防止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转轴上,保护传动机构,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传动正常运行,通过杠杆原理,使调节杆转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调节过程简单快捷。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表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嵌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延伸至调节槽的内部,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转轴,所述调节杆靠近下方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壁表面套设于调节杆的外表面,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转轴的下表面,所述受力板的内壁表面滑动套设于调节杆的外表面,所述调节槽的左右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框,两个所述滑框远离调节杆的一端分别滑动嵌设于两个滑槽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前端外表面套设有并肩式双滚动轴承,所述并肩式双滚动轴承的前后两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
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滑框的内部均设置有滚珠,两个滚珠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壁相贴合。
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槽的内壁底部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外表面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嵌设于卡槽的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润滑圈,所述润滑圈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转轴的上表面。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上表面开设有六角调节孔。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上表面与主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将并肩式双滚动轴承前后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齿轮,与链条卡合,转动调节杆,使支撑板向上移动,弹簧推动受力板,使转轴向上移动,张紧链条,防止跳链,在启、停或过载情况时转轴挤压弹簧,起缓冲作用,防止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转轴上,保护传动机构,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传动正常运行,两个滑框防止支撑板偏转,保证调节效果。
12.(2)、该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润滑圈在转轴的作用下沿着调节杆上下移动,在调节杆的外表面涂抹润滑油,减少调节杆与转轴的之间的摩擦力,保障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将六角扳手的一端嵌入六角调节孔,转动六角扳手,通过杠杆原理,使调节杆转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调节过程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中:1、主体;2、六角调节孔;3、调节杆;4、调节槽;5、润滑圈;6、转轴;7、受力板;8、滚珠;9、卡槽;10、轴承;11、支撑板;12、滑框;13、弹簧;14、滑槽;15、齿轮;16、并肩式双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正压关风器的改进型张紧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正表面开设有调节槽4,主体1的上表面嵌设有调节杆3,调节杆3的下端延伸至调节槽4的内部,调节杆3的外表面套设有转轴6,调节杆3靠近下方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内壁表面套设于调节杆3的外表面,弹簧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板7,受力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转轴6的下表面,受力板7的内壁表面滑动套设于调节杆3的外表面,调节槽4的左右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4,支撑板11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框12,两个滑框12远离调节杆3的一端分别滑动嵌设于两个滑槽14的内部,转轴6的前端外表面套设有并肩式双滚动轴承16,并肩式双滚动轴承16的前后两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15。
20.本实施方案中:将并肩式双滚动轴承16前后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齿轮15,
与链条卡合,转动调节杆3,使支撑板11向上移动,弹簧13推动受力板7,使转轴6向上移动,张紧链条,防止跳链,在启、停或过载情况时转轴6挤压弹簧13,起缓冲作用,防止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转轴6上,保护传动机构,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传动正常运行,两个滑框12防止支撑板11偏转,保证调节效果。
21.具体的,两个滑框12的内部均设置有滚珠8,两个滚珠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14的内壁相贴合。
22.本实施例中:两个滚珠8在滑框12的内部转动,减少滑框12和滑槽14之间的摩擦力。
23.具体的,调节槽4的内壁底部表面开设有卡槽9,调节杆3的下端外表面套设有轴承10,轴承10的外表面嵌设于卡槽9的内部。
24.本实施例中:调节杆3受力时,轴承10通过卡槽9将调节杆3固定,防止调节杆3晃动,保障调节杆3的结构强度。
25.具体的,调节杆3的外表面套设有润滑圈5,润滑圈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转轴6的上表面。
26.本实施例中:润滑圈5在转轴6的作用下沿着调节杆3上下移动,在调节杆3的外表面涂抹润滑油,减少调节杆3与转轴6的之间的摩擦力,保障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27.具体的,调节杆3的上表面开设有六角调节孔2。
28.本实施例中:将六角扳手的一端嵌入六角调节孔2,转动六角扳手,通过杠杆原理,使调节杆3转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29.具体的,调节杆3的上表面与主体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
30.本实施例中:调节杆3的上表面和主体1的上表面,位于同于水平直线上,减少突起,避免工作人员使用时剐蹭受伤,安全性更高。
31.使用时,将并肩式双滚动轴承16前后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齿轮15,与链条卡合,转动调节杆3,使支撑板11向上移动,弹簧13推动受力板7,使转轴6向上移动,张紧链条,防止跳链,在启、停或过载情况时转轴6挤压弹簧13,起缓冲作用,防止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转轴6上,保护传动机构,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传动正常运行,两个滑框12防止支撑板11偏转,保证调节效果,两个滚珠8在滑框12的内部转动,减少滑框12和滑槽14之间的摩擦力,调节杆3受力时,轴承10通过卡槽9将调节杆3固定,防止调节杆3晃动,保障调节杆3的结构强度,润滑圈5在转轴6的作用下沿着调节杆3上下移动,在调节杆3的外表面涂抹润滑油,减少调节杆3与转轴6的之间的摩擦力,保障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将六角扳手的一端嵌入六角调节孔2,转动六角扳手,通过杠杆原理,使调节杆3转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调节杆3的上表面和主体1的上表面,位于同于水平直线上,减少突起,避免工作人员使用时剐蹭受伤,安全性更高,调节过程简单快捷。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