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升标定系统及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5838发布日期:2021-07-23 14:2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升标定系统及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平台操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起升标定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起升标定系统的搬运车。



背景技术:

通常货物运输高度为一固定高度,平时操作时需要长按手柄或开关达到目标高度,且需要人为精细调节,操作时间长、耗费人员精力、效率低。人工操作时误差大,需精准对位时操作难度大。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货物运输高度的精度、提高操作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升升降平台高度的精度高、操作效率高的起升标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起升标定系统的搬运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升标定系统,包括:一键起升装置和用于检测升降平台下方的剪叉机构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一键起升装置信号连接,所述一键起升装置用于对比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角度与所述一键起升装置内预设的预设角度;

当所述实时角度大于或小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一键起升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剪叉机构起升;

当所述实时角度等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一键起升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剪叉机构停止起升。

优选地,所述一键起升装置包括起升器,所述起升器内设有主控制器,所述起升器上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一键起升开关。

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为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剪叉机构起升至预设位置时,所述角度传感器反馈的所述实时角度。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当所述主控制器内预设所述预设角度时发出报警的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器。

一种搬运车,包括车体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下方设有剪叉机构,所述剪叉机构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起升标定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体上设有与所述升降平台信号连接的操控系统,所述操控系统与所述起升标定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操控系统发出信号时,所述起升标定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剪叉机构停止起升。

本申请所提供的起升标定系统在对剪叉机构进行一键起升时,通过内置与升降平台高度对应的剪叉机构的预设角度,与角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角度进行对比,使实时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停止剪叉机构的起升,从而可以使升降平台到达预设高度。无需反复进行高度调节,减少了操作时间,降低了人员耗费的精力,提高了效率。此外,通过实时角度与预设角度的对比对升降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相对人工调节精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升标定系统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键起升开关、角度传感器及剪叉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角度传感器和蜂鸣器的示意图。

图1~3中:

1-一键起升开关、2-角度传感器、3-主控制器、4-剪叉机构、5-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起升升降平台高度的精度高、操作效率高的起升标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起升标定系统的搬运车。

请参考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升标定系统的信号传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键起升开关、角度传感器及剪叉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角度传感器和蜂鸣器的示意图。

一种起升标定系统,包括:一键起升装置和用于检测升降平台下方的剪叉机构4实时角度的角度传感器2,角度传感器2与一键起升装置信号连接,一键起升装置用于对比角度传感器2检测的实时角度与一键起升装置内预设的预设角度;

当实时角度大于或小于预设角度时,一键起升装置用于控制剪叉机构4起升;

当实时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一键起升装置用于控制剪叉机构4停止起升。

需要说明的是,剪叉机构4包括多根相互铰接的连杆,在升降平台起升时,相邻两根连杆之间的角度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可以根据角度传感器2设置的位置及检测的角度而定,当检测的实时角度逐渐变大时,预设角度大于实时角度,当剪叉机构4一键起升时,角度传感器2检测的实时角度会逐渐变大,当实时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一键起升装置控制剪叉机构4停止起升。当检测的实时角度逐渐变小时,预设角度小于实时角度,当剪叉机构4一键起升时,角度传感器2检测的实时角度会逐渐变小,当实时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一键起升装置控制剪叉机构4停止起升。

一键起升装置可以为遥控装置,与角度传感器2通过无线通讯信号连接,无需通讯线连接,这样可以简化结构,可以方便转移,降低安全隐患。

剪叉机构4的预设角度与升降平台的预设高度相对应,剪叉机构4的实时角度与升降平台的实时高度相对应,当剪叉机构4到达预设角度时,升降平台到达预设高度。

本申请所提供的起升标定系统在对剪叉机构4进行一键起升时,通过内置与升降平台高度对应的剪叉机构4的预设角度,与角度传感器2检测的实时角度进行对比,使实时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停止剪叉机构4的起升,从而可以使升降平台到达预设高度。无需反复进行高度调节,减少了操作时间,降低了人员耗费的精力,提高了效率。此外,通过实时角度与预设角度的对比对升降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相对人工调节精度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一键起升装置包括起升器,起升器内设有主控制器3,起升器上设有与主控制器3连接的一键起升开关1。需要说明的是,起升器可以为遥控器,与角度传感器2通过无线通讯信号连接,起升器包括外壳体及设置于外壳体上的一键起升开关1,主控制器3设置于外壳体内,一键起升开关1可以通过机械或者信号与主控制器3连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键起升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预设角度为主控制器3根据剪叉机构4起升至预设位置时,角度传感器2反馈的实时角度。需要说明的是,主控制器3内置标定模式,可以通过连续按下一键起升开关1的次数及连续按下的时间来进入标定模式。例如,连续按下三次一键起升开关1,且连续按下三次的时长为1秒,即进入标定模式。标定模式用于向主控制器3内输入预设角度,在进入标定模式之前需要先将剪叉机构4起升至预设位置,对应的,升降平台处于预设位置,此时使主控制器3进入标定模式,角度传感器2会反馈实时角度至主控制器3内,主控制器3记录此时的实时角度并将此时的实时角度设置为预设角度。之后可通过等待时长或通过连续按下一键起升开关1的次数及连续按下的时间来退出标定模式,例如等待10s无操作,即退出标定模式。连续按下一键起升开关1的次数及连续按下的时间可以参考进入标定模式的操作,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预设角度可以使用角度传感器2进行反馈,无需连接其他终端进行设置,操作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用于当主控制器3内预设角度时发出报警的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主控制器3信号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时,工作人员可以立刻得知预设角度设置成功,并且退出标定模式即可。设置预设角度成功时发出信号,可以更直观的接收到预设角度设置成功时的信息,以便于进行后续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报警装置为蜂鸣器5。

需要说明的是,蜂鸣器5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耗电省、可靠性好、造价低廉的特点和良好的频率特性,使蜂鸣器5可以在设置预设角度成功时及时发出报警,且成本较低。

除了上述起升标定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搬运车,包括车体及设置于车体上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下方设有剪叉机构4,剪叉机构4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起升标定系统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搬运车在对升降平台进行一键起升时,通过在起升标定系统内置与升降平台高度对应的剪叉机构4的预设角度,与角度传感器2检测的实时角度进行对比,使实时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停止剪叉机构4的起升,从而可以使升降平台到达预设高度。无需反复进行高度调节,减少了操作时间,降低了人员耗费的精力,提高了效率。此外,通过实时角度与预设角度的对比对升降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相对人工调节精度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车体上设有与升降平台信号连接的操控系统,操控系统与起升标定系统信号连接,操控系统发出信号时,起升标定系统用于控制剪叉机构4停止起升。

需要说明的是,操控系统对应车辆上预设的开关,动作车辆任一开关时,操控系统都会向起升标定系统发出信号,当起升标定系统接收到任意操控系统发出的信号时,随即解除一键起升功能,停止剪叉机构4的起升,保证运行安全。

该搬运车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升标定系统和搬运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