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9047发布日期:2021-08-17 13:4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称重装置,属于电梯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平衡系数测试方法大都采用轿厢有载电流平衡测试法和无载功率测试法。采用轿厢有载电流平衡测试法时,向轿厢加载0、30%、40%、45%、50%、60%、100%额定载荷上下各运行一次,当达到轿厢与对重处于同一高度位置且速度稳定时,以轿厢载荷百分比为横坐标轴,以电流大小为纵坐标轴绘制上行和下行运行曲线,两曲线交点处的横坐标值即为平衡系数大小。采用此方法需反复向轿厢搬运砝码,费时费力。无载功率法是利用机械功率和电机功率相等测试出的平衡系数,轿厢无需加载,但电梯运行系统的中间传动机构多,每个环节都有功率损耗且电梯运行速度大时风阻也非常大,从而导致测试精度不够。

公开号为cn10421091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梯空载平衡系数检测装置,包括上夹具、液压缸组件、下夹具和拉力传感器;所述上夹具安装在所述液压缸组件的上方,用于夹紧所选取的曳引绳段的上部;所述液压缸组件用于实现对所述下夹具的提升;所述下夹具安装在所述液压缸组件的下方,用于夹紧所选取的曳引绳段的下部;所述拉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液压缸组件的拉力。通过液压缸组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绳索组件的滑轮出现的不可靠性,并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滑轮容易产生偏载的问题。使用时,先在地面完成左半部分检测装置和右半部分检测装置的组装工作,然后使左半部分检测装置和右半部分检测装置抱合夹住曳引绳,最后分别通过四组紧固组件完成左半部分检测装置和右半部分检测装置上部、下部的连接工作。

但由于左半部分检测装置或右半部分检测装置加上液压油管及管内油液后重量较大,导致在将左半部分检测装置和右半部分检测装置装配在一起时,存在装配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称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电梯称重装置,包括上夹持机构和下夹持机构,所述下夹持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称重部件与上夹持机构的两端连接,所述称重部件包括拉紧称重组件,所述拉紧称重组件的一端通过铰座与上夹持机构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座与下夹持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拉紧称重组件包括连接螺杆和调节螺杆,调节螺杆通过拉式称重传感器与连接螺杆连接。

所述电梯称重装置还包括数据显示器,数据显示器与拉式称重传感器有线或无线连接。

所述铰座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承载板的两端均设有铰轴。

所述下夹持机构的结构与上夹持机构一致,且下夹持机构倒置布置在上夹持机构的下方。

所述上夹持机构包括夹座和夹绳组件,夹座的中部设有楔形槽,夹座的前后侧可拆卸连接有挂板,挂板的两端设有铰耳槽,夹绳组件为楔子结构,并插装在楔形槽的内侧。

所述夹座包括两座板,其中一座板上设有槽口a,另一座板上在与槽口a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槽口b,所述槽口b与槽口a抱合形成楔形槽,其中一座板上并排设有两燕尾榫,另一座板上在与两燕尾榫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两燕尾槽,该座板的一端设有用于封堵两燕尾槽的限位板,两座板通过燕尾榫和燕尾槽滑动连接。

所述座板的一端设有止口,挂板上在与止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条。

所述夹绳组件包括两夹板,两夹板上对应设有多个绳槽,绳槽的内侧设有防滑层。

所述绳槽为弧形槽,防滑层为涂刷在绳槽内表面上的橡胶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装置的装配和拆卸工作分为多步进行,且可以快速完成各部件的组装工作,有助于提高装配操作便利性,降低劳动强度。

2、用于连接挂板和座板的螺栓不受剪切力,挂板与座板连接可靠,承载能力强。

3、通过拉式称重传感器直接称量轿厢或对重的重量,操作便捷,测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持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铰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夹持机构和下夹持机构之间曳引绳完全松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夹持机构,10-座板,100-止口,11-挂板,12-限位板,13-夹板,2-铰座,3-调节螺杆,4-拉式称重传感器,5-连接螺杆,6-下夹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梯称重装置,包括上夹持机构1和下夹持机构6,所述下夹持机构6的两端分别通过称重部件与上夹持机构1的两端连接,所述称重部件包括拉紧称重组件,所述拉紧称重组件的一端通过铰座2与上夹持机构1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座2与下夹持机构6活动连接。在使用时,先将上夹持机构1安装在曳引绳上,然后通过铰座2将拉紧称重组件安装在上夹持机构1上,最后通过铰座2将下夹持机构6安装在拉紧称重组件上,并完成下夹持机构6与曳引绳的连接工作。将整个电梯称重装置的装配工作总体上分为三步进行,有助于提高装配操作便利性,降低劳动强度。

所述拉紧称重组件包括连接螺杆5和调节螺杆3,调节螺杆3通过拉式称重传感器4与连接螺杆5连接。

所述电梯称重装置还包括数据显示器,数据显示器与拉式称重传感器4有线或无线连接。数据显示器用于显示拉式称重传感器4的数值。

所述铰座2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中部加工有通孔,承载板的两端均焊接有铰轴。

所述下夹持机构6的结构与上夹持机构1一致,且下夹持机构6倒置布置在上夹持机构1的下方。

所述上夹持机构1包括夹座和夹绳组件,夹座的中部加工有楔形槽,夹座的前后侧可拆卸连接有挂板11,挂板11的两端加工有铰耳槽,夹绳组件为楔子结构,并插装在楔形槽的内侧。在使用时,通过夹绳组件夹住曳引绳,利用楔子相对楔形槽的滑动作用,使夹绳组件牢固地夹住曳引绳。铰耳槽的形状和尺寸与铰轴相匹配。

所述夹座包括两座板10,其中一座板10上加工有槽口a,另一座板10上在与槽口a相对应的位置加工有槽口b,所述槽口b与槽口a抱合形成楔形槽,其中一座板10上并排设有两燕尾榫,另一座板10上在与两燕尾榫相对应的位置加工有两燕尾槽,该座板10的一端焊接有用于封堵两燕尾槽的限位板12,两座板10通过燕尾榫和燕尾槽滑动连接。通过限位板12封堵燕尾槽,避免带燕尾榫的座板10从另一座板10的下端滑出。

所述座板10的一端加工有止口100,挂板11上在与止口10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条。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挂板11通过螺栓组件与座板10连接,设置止口100和卡条,避免螺栓在称重过程中受剪切力作用。

所述夹绳组件包括两夹板13,两夹板13上对应加工有多个绳槽,绳槽的内侧设有防滑层。在使用时,加工多个绳槽,使两夹板13能够同时夹持多根曳引绳。

所述绳槽为弧形槽,防滑层为涂刷在绳槽内表面上的橡胶涂层。通过橡胶涂层增大绳槽与曳引绳之间的摩擦,避免夹持曳引绳时夹板13相对曳引绳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称重装置,其工作原理或使用过程如下:

(1)将电梯停在对重与轿厢处于同一高度的位置,打开对应楼层的们进入轿顶;

(2)初次使用时,完成上夹持机构1和下夹持机构6中挂板11与座板10的组装工作;

(3)将上夹持机构1中的两夹板13夹住轿厢上方的曳引绳,且两夹板13的小端朝上,在两夹板13的上方完成两座板10的组装,下移两座板10,使楔形槽套在两夹板13上,即可完成上夹持机构1的安装工作;

(4)将两个铰座2分别放到上夹持机构1两端的铰耳槽中,分别将两组拉紧称重组件中调节螺杆3的上端穿过两铰座2上的通孔,然后在调节螺杆3的上端套装螺母,即可完成拉紧称重组件与上夹持机构1的连接工作;

(5)在上夹持机构1的下方完成下夹持机构6中两座板10的倒置组装工作,下移两座板10,通过铰耳槽使挂板11挂到连接螺杆5下端的铰座2上,即可完成拉紧称重组件与下夹持机构6的连接工作;

(6)将下夹持机构6中的两夹板13夹住上夹持机构1和下夹持机构6之间的曳引绳,夹板13的小端朝下,下移两夹板13使它们卡入下夹持机构6中两座板10形成的楔形槽内,即可完成整个电梯称重装置的装配工作;

(7)旋转调节螺杆3上端的螺母,使下夹持机构6向上移动,直至上夹持机构1和下夹持机构6之间的曳引绳完全松弛,此时通过两拉紧称重组件承载整个轿厢的重量,然后从数据显示器上读取轿厢的重量。

同理,可以采用该方法得到电梯对重的重量,以便计算电梯的平衡系数。

电梯称重装置的拆卸过程与安装过程相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称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装置的装配和拆卸工作分为多步进行,且可以快速完成各部件的组装工作,有助于提高装配操作便利性,降低劳动强度。

2、用于连接挂板11和座板10的螺栓不受剪切力,挂板11与座板10连接可靠,承载能力强。

3、通过拉式称重传感器4直接称量轿厢或对重的重量,操作便捷,测量精度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