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1625发布日期:2021-09-25 09:2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纳袋,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软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家居被服等物品的保存有了更高的卫生要求和空间节约、美观等要求,因此用于被服保存的真空吸纳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家庭和生活中,普通的真空吸纳袋可以通过抽真空方式,实现真空保存性能,但一般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出现包装破损或阻隔性能不佳等漏气现象,想要真空吸纳袋的真空保存时间更长同时兼具更多的功能,成本也会相应有很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真空吸纳袋保存时间短,容易出现包装破损或阻隔性能不佳等漏气现象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所述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包括吸纳袋本体,吸纳袋本体的上端设有迷宫式封条,吸纳袋本体的下端为袋口,袋口处设有封边组件。
6.进一步地,所述吸纳袋本体包括光油涂层、水性油墨层、第一共挤聚酰胺层、乙烯
‑ꢀ
乙烯醇共聚物层、第二共挤聚酰胺层、高强粘合树脂层和功能聚乙稀热封层,所述光油涂层、水性油墨层、第一共挤聚酰胺层、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第二共挤聚酰胺层、高强粘合树脂层和功能聚乙稀热封层由内至外依次叠加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还包括左纵封和右纵封,左纵封和右纵封相对设置在吸纳袋本体的两侧内壁。
8.进一步地,所述封边组件包括第一顶封条、第一拉链、第二拉链和第二顶封条,第一顶封条、第一拉链、第二拉链和第二顶封条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左纵封和右纵封之间,且第一顶封条、第一拉链、第二拉链和第二顶封条的一端均与左纵封的内侧壁连接,第一顶封条、第一拉链、第二拉链和第二顶封条的另一端均与右纵封的内侧壁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的间距为5

15mm。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封条和第二顶封条的宽度均为3

5mm。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封条距离吸纳袋本体的底端5

15mm余量。
12.进一步地,所述迷宫式封条为至少两条以上的间断式横向热封条,每个横向热封条设有一个间断口,两个相邻横向热封条的间断口分别位于吸纳袋本体的纵向两侧。
13.进一步地,所述间断口的宽度为10

60mm。
14.进一步地,所述位于最上部的横向热封条距离吸纳袋本体上端3

10mm余量。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吸纳袋袋体采用共挤聚酰胺薄膜生产高阻隔抗菌防蛀防霉迷宫式
真空吸纳袋,代替pa/pe复合袋,同时性能优于pet/pe复合袋,节约复合工艺的同时,共挤薄膜的综合性能更高,成本也更低廉,市场前景更广阔;
17.2、本实用新型结合迷宫式热封方式制袋,生产的真空吸纳袋具备高阻隔、自然真空,且可实现抗菌、防蛀、防霉等效果,真空保存时间长,更加节省空间,最重要成本低,更节能和环保。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b

b剖视图;
20.图3图1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包括吸纳袋本体,吸纳袋本体的上端设有迷宫式封条,吸纳袋本体的下端为袋口,袋口处设有封边组件。
22.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吸纳袋本体包括光油涂层1、水性油墨层2、第一共挤聚酰胺层3、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4、第二共挤聚酰胺层5、高强粘合树脂层6和功能聚乙稀热封层7,所述光油涂层1、水性油墨层2、第一共挤聚酰胺层3、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4、第二共挤聚酰胺层5、高强粘合树脂层6和功能聚乙稀热封层7由内至外依次叠加设置。
23.所述光油涂层1涂布于水性油墨表层2,根据客户外观效果要求,还可以采用水性聚氨酯磨砂光油代替光油,以实现哑光效果或局部哑光效果,光油涂布厚度为1

3μm,增加表层涂布光洁度或哑光效果的同时,保护印刷油墨不被氧化和增加耐磨性;
24.所述水性油墨层2为水性聚氨酯改性表印油墨,通过凹印设备将油墨转移到共挤薄膜的pa表层,根据不同图案设计在pa表层可进行多色叠印和套印,呈现各色各样的印刷图案和效果,且经改性的水性油墨在pa表层的附着力更强,耐磨度更高,水性油墨层2厚度为1

3微米;
25.所述第一共挤聚酰胺pa层3、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evoh)层4、第二共挤聚酰胺pa层5,高强粘合树脂层6、功能聚乙烯热封层7为五层共挤薄膜。
26.所述第一共挤聚酰胺pa层层3,为共挤薄膜的表层高阻隔材料,材料柔软,耐穿刺性能好,共挤吹塑厚度为5

7μm,第一共挤聚酰胺pa层层3和第二共挤聚酰胺pa层层5 中间夹层为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evoh)层4的对称结构,更高程度的改善共挤薄膜的阻隔性能和成膜平整度。
27.所述高强粘合树脂层6为酸酐改性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极大程度提高第二共挤聚酰胺pa层5与功能聚乙烯热封层7的强度,从而提高共挤薄膜的综合性能。
28.所述功能聚乙烯热封层7添加纳米抗菌、防霉、耐低温热封等母粒,包括抗静电母粒,以实现抗菌、防蛀、防霉的目的,同时低温抗静电母粒的添加,更是提高了吸纳袋的使用性能,使吸纳袋内层聚乙烯和双层拉链之间以及吸纳袋自封效果更好,且使功能聚乙烯热封层更柔软,抽真空效果更佳。
29.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30.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抗菌防蛀防霉真空吸纳袋还包括左纵封8和右纵封9,左纵封8和右纵封9相对设置在吸纳袋本体的两侧内壁。
31.其它组成以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32.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封边组件包括第一顶封条10、第一拉链11、第二拉链12和第二顶封条13,第一顶封条10、第一拉链11、第二拉链12 和第二顶封条1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左纵封8和右纵封9之间,且第一顶封条10、第一拉链11、第二拉链12和第二顶封条13的一端均与左纵封8的内侧壁连接,第一顶封条10、第一拉链11、第二拉链12和第二顶封条13的另一端均与右纵封9的内侧壁连接。第一拉链11和第二拉链12上下两边通过制袋机横向热合使其外表面与功能聚乙稀热封层7热合形成第一顶封条10和第二顶封条13。
33.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34.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拉链11和第二拉链 12的间距为5

15mm。
35.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36.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所述第一顶封条10和第二顶封条13的宽度均为3

5mm。
37.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38.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顶封条10距离吸纳袋本体的底端5

15mm余量。以方便拉链的打开。
39.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40.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迷宫式封条为至少两条以上的间断式横向热封条14,每个横向热封条14设有一个间断口14

1,两个相邻横向热封条14的间断口14

1分别位于吸纳袋本体的纵向两侧。
41.如此设置,方便装入被服后吸纳袋排气更彻底,且外部空气不容易进入袋中。
42.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43.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所述间断口14

1的宽度为10

60mm。每条间断式横向热封条14的间断口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4.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45.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位于最上部的横向热封条14距离吸纳袋本体上端3

10mm余量。
46.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相同。
47.工作原理:
48.使用时,先将被服等物叠整齐后从吸纳袋的袋口处装入,将袋口双层拉链拉严后,袋体平放,用手将袋内空气自袋口开始逐步通过各迷宫式排气口排出,也可将被服自拉链袋口开始卷起,直至空气从迷宫式排气口全部排空,此时袋内为真空状态,压力小于袋外的大气压,因此迷宫式封条的各排气口也因外界大气压差处于密封状态,同时,内层的功能聚乙烯热封层较好的贴体效果,使袋内气体只可向袋外排出,而外界空气不会进入袋内,密封
效果更好。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