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1618发布日期:2021-08-31 13:5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废物露天堆放或收集不当时,会散发出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所以需要对垃圾进行集中存放进垃圾分类箱中,其中的湿垃圾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的话,极易腐烂,滋生病菌,现有的大多数垃圾分类箱采用手动闭合的箱门,手动闭合的箱门虽然有结构简单,维护容易的优点,但是手动闭合的箱门极易受到垃圾的污染,容易弄脏人们双手。因此,现需要一种能够将湿垃圾简单处理,且能够自动开合箱门的智能垃圾分类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用性高、操作简单的智能垃圾分类箱。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包括太阳能板、遮雨板、分类箱箱体、分类箱箱门、干垃圾桶、湿垃圾桶、废水桶、电机、人体接近传感器和滑轨,所述分类箱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分类箱箱体内部分割成腔体一和腔体二,所述腔体一底部设有滑轨,所述废水桶滑动设于滑轨上,所述废水桶上部呈内凹圆弧状,所述废水桶上部设有多个通孔一,所述废水桶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管帽,所述腔体一内设有多个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位于废水桶的上方,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减震器一,所述湿垃圾桶接触设于减震器一上,所述湿垃圾桶底部设有多个通孔二,所述腔体二底部设有减震器二,所述干垃圾桶接触设于减震器二上,所述电机设于分类箱箱体一侧,所述电机轴端连接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连接设有锥齿轮一,所述分类箱箱门铰接设于分类箱箱体上部,所述分类箱箱门与分类箱箱体连接端设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啮合,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设于分类箱箱体前部,所述分类箱箱体上部设有多根支撑杆,所述遮雨板设于支撑杆上部,所述太阳能板设于遮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类箱箱门包括门板一和门板二,所述门板一一侧铰接设于分类箱箱体上部,所述锥齿轮二设于门板一上,所述门板一另一侧和门板二一侧铰接,所述门板二另一侧两端均设有轮子,所述轮子滑动设于分类箱箱体顶部开口端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一包括第一缓冲垫一、第二缓冲垫一、支撑板一、复位弹簧一和基座一,所述基座一设于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一缓冲垫一设于基座一上,所述支撑板一设于第一缓冲垫一上,所述第二缓冲垫一设于支撑板一上,所述复位弹簧一设于基座一上,所述复位弹簧一位于第一缓冲垫一外侧,所述湿垃圾桶接触设于第二缓冲垫一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二包括第一缓冲垫二、第二缓冲垫二、支撑板二、复位弹簧二和基座二,所述基座二设于腔体二底部,所述第一缓冲垫二设于基座二上,所述支撑板二设于第一缓冲垫二上,所述第二缓冲垫二设于支撑板二上,所述复位弹簧二设于基座二上,所述复位弹簧二位于第一缓冲垫二外侧,所述干垃圾桶接触设于第二缓冲垫二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垫一为弹性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一为弹性垫,所述支撑板一为硬质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垫二为弹性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二为弹性垫,所述支撑板二为硬质板。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分类箱箱门能够自动开合,避免手与分类箱箱门直接接触;2、湿垃圾桶底部设有通孔二,能够将湿垃圾桶中的废液排到废水桶中,以免湿垃圾桶中的垃圾浸泡腐烂;3、废水桶上表面呈内凹圆弧状,能够更有效地收集废液;4、湿垃圾桶与废水桶分离,能够更方便地倾倒垃圾和废水;5、湿垃圾桶底部设有减震器一,干垃圾桶底部设有减震器二,能够有效降低丢垃圾时,垃圾对干垃圾桶和湿垃圾桶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中减震器一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中减震器二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太阳能板,2、遮雨板,3、分类箱箱体,4、分类箱箱门,5、干垃圾桶,6、湿垃圾桶,7、废水桶,8、电机,9、人体接近传感器,10、滑轨,11、隔板,12、腔体一,13、腔体二,14、复位弹簧二,15、通孔一,16、排水管,17、管帽,18、支撑平台,19、减震器一,20、通孔二,21、减震器二,22、支撑板二,23、联轴器,24、锥齿轮一,25、锥齿轮二,26、基座二,27、支撑杆,28、第二缓冲垫二,29、第一缓冲垫二,30、门板一,31、门板二,32、轮子,33、第一缓冲垫一,34、第二缓冲垫一,35、支撑板一,36、复位弹簧一,37、基座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说明书附图1-5,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包括太阳能板1、遮雨板2、分类箱箱体3、分类箱箱门4、干垃圾桶5、湿垃圾桶6、废水桶7、电机8、人体接近传感器9、滑轨10,所述分类箱箱体内3设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分类箱箱体3内部分割成腔体一12和腔体二13,所述腔体一12底部设有滑轨10,所述废水桶7滑动设于滑轨10上,所述废水桶7上部呈内凹圆弧状,所述废水桶7上部设有多个通孔一15,所述废水桶7底部设有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上设有管帽17,所述腔体一12内设有多个支撑平台18,所述支撑平台18位于废水桶7的上方,所述支撑平台18上设有减震器一19,所述湿垃圾桶6接触设于减震器一19上,所述湿垃圾桶6底部设有多个通孔二20,所述腔体二13底部设有减震器二21,所述干垃圾桶5接触设于减震器二21上,所述电机8设于分类箱箱体3一侧,所述电机8轴端连接设有联轴器23,所述联轴器23连接设有锥齿轮一24,所述分类箱箱门4铰接设于分类箱箱体3上部,所述分类箱箱门4与分类箱箱体3连接端设有锥齿轮二25,所述锥齿轮一24和锥齿轮二25啮合,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9设于分类箱箱体3前部,所述分类箱箱体3上部设有多根支撑杆27,所述遮雨板2设于支撑杆27上部,所述太阳能板1设于遮雨板2上。

所述分类箱箱门4包括门板一30和门板二31,所述门板一30一侧铰接设于分类箱箱体3上部,所述锥齿轮二25设于门板一30上,所述门板一30另一侧和门板二31一侧铰接,所述门板二31另一侧两端均设有轮子32,所述轮子32滑动设于分类箱箱体3顶部开口端两侧。

所述减震器一19包含第一缓冲垫一33、第二缓冲垫一34、支撑板一35、复位弹簧一36和基座一37,所述基座一37设于支撑平台上18,所述第一缓冲垫一33设于基座一37上,所述支撑板一35设于第一缓冲垫一33上,所述第二缓冲垫一34设于支撑板一35上,所述复位弹簧一36设于基座一37上,所述复位弹簧一36位于第一缓冲垫一33外侧,所述湿垃圾桶6接触设于第二缓冲垫一34上。

所述减震器二21包含第一缓冲垫二29、第二缓冲垫二28、支撑板二22、复位弹簧二14和基座二26,所述基座二26设于腔体二13底部,所述第一缓冲垫二29设于基座二26上,所述支撑板二22设于第一缓冲垫二29上,所述第二缓冲垫二28设于支撑板二22上,所述复位弹簧二14设于基座42二上,所述复位弹簧二14位于第一缓冲垫二29外侧,所述干垃圾桶5接触设于第二缓冲垫二28上。

所述第一缓冲垫一33为弹性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一34为弹性垫,所述支撑板一35为硬质元件。

所述第一缓冲垫二29为弹性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二28为弹性垫,所述支撑板二22为硬质元件。

具体使用时,当居民携带垃圾靠近智能垃圾分类箱时,人体接近传感器9感受到居民的靠近,传递信号给电机8,电机8带动锥齿轮一24转动,进而带动锥齿轮二25转动,使门板一30发生转动,从而带动门板二31转动,并使门板二31向后移动,最终两门板间呈倒v状,从而露出干垃圾桶5和湿垃圾桶6,居民将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别放入干垃圾桶5和湿垃圾桶6中,居民倾倒完垃圾离开后,人体接近传感器9感受到居民的离开,传递信号给电机8,电机8反向转动,进而带动锥齿轮一24转动,进而带动锥齿轮二25转动,使门板一30发生反向转动,从而带动门板二31反向转动,并使门板二31向前移动,最终使分类箱箱门4恢复至开启前的状态,湿垃圾中的水分通过重力的作用,逐渐下渗,最终通过湿垃圾桶6底部的通孔二20,经废水桶7上部的通孔一15,汇集至废水桶7中,当环保人员清理垃圾时,抽出干垃圾桶5,湿垃圾桶6,倾倒干垃圾桶5和湿垃圾桶6中的垃圾,抽出废水桶7拧开排水管16上的管帽17,排出废水,即可完成清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