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3086发布日期:2021-08-27 10:5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胎侧压出生产是子午线轮胎生产的重要工序,也是保证轮胎质量的重要工序,胎侧的质量优劣对轮胎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白胎的市场开发,在整个生产计划中占有比例逐渐升高。

目前,白胎的胎片是由胶片和白胶贴压合而成,生产时将胶片放置在辊床上,然后通过人工对白胶贴进行裁剪,然后贴在胶片上方,通过拖动胶片穿过转动安装在辊床上方的压合辊,使胶片和白胶贴进行贴合;

在生产中发现,人工放置白胶贴存在的误差非常大,这直接导致生产的白胎不合格,同时现有的生产辊床无法进行连续的生产,只能是通过人工一段一段的进行贴合,因此发明人想设计一种纠偏调节装置,来提高胶片和白胶贴对其的效果,并实现连续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其结构合理,能够提高胶片和白胶贴对其的效果,并实现连续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辊床上的压合辊,还包括纠偏机构;

所述纠偏机构包括框架、移动底板、滑轨和调节杆,所述框架垂直安装在辊床上,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相对垂直布置的横向臂组和纵向臂组,所述横向臂组和纵向臂组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递辊和第二传递辊;

所述滑轨水平固定在框架的中部,所述滑轨的两端对称设有轴座,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轴座上,并且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手柄,所述调节杆位于两个轴座之间的部分设有外螺纹;

所述移动底板横向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移动底板的前端设有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螺纹孔,并且与调节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底板的前端还转动连接有呈纵向排列的第一变向辊和第二变向辊,所述第一变向辊、第二变向辊以及压合辊位于第一传递辊的正下方。

优选的,还包括驱泡机构,所述驱泡机构包括气缸、辊架和压泡辊,所述气缸垂直连接在框架的顶部,并且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框架后与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泡辊转动连接在辊架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压泡辊和压合辊相对平行布置。

优选的,所述压泡辊的外周上包裹有千层片。

优选的,所述千层片为橡胶片或泡沫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递辊的中点与第一变向辊和第二变向辊的中点上下对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传递辊与变向辊配合以及变向辊与贴合辊的配合,实现对白胶贴的换向,不仅能够使白胶贴绷的更紧,而且胶片和白胶贴在拖动下能够连续的贴合,从而实现连续的生产作业,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转动调节杆将移动底板沿着滑轨横向的移动微调位置,从而能够将胶片和白胶贴进行对齐,不仅能够减小误差,提高了生产质量,而且相对于人工对齐的方式,缩短了工作时间。

通过气缸支撑压泡辊下压,能够将胶片和白胶贴之间残留的气泡进行去除,从而进一步提高贴合的效果。

通过压泡辊的外周上包裹的千层片,能够使压泡辊与胶片之间形成弹性支撑,一方面避免压力过大时对胶片产生损坏,另一方面通过弹性支撑更加便于将胶片和白胶贴之间残留的气泡挤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底板和滑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床,2、压合辊,3、辊架,4、滑轨,5、移动底板,6、第一传递辊,7、第二传递辊,8、横向臂组,9、纵向臂组,10、气缸,11、活塞杆,12、框架,13、调节杆,14、手柄,15、压泡辊,16、轴座,17、第一变向辊,18、第二变向辊,19、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辊床1上的压合辊2,辊床1上还安装有纠偏机构。

纠偏机构包括框架12、移动底板5、滑轨4和调节杆14,框架12呈门型结构,框架12的底部两端垂直安装在辊床1上,框架12的顶部设有相对垂直布置的横向臂组8和纵向臂组9,横向臂组8和纵向臂组9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递辊6和第二传递辊7。

滑轨4水平固定在框架12的中部,滑轨4的两端对称设有轴座16,调节杆13转动连接轴座16上,并且调节杆13的一端安装有手柄14,调节杆13位于两个轴座16之间的部分设有外螺纹。

移动底板5横向滑动连接在滑轨4上,移动底板5的前端设有耳板19,耳板19上设有螺纹孔,并且与调节杆14的中部螺纹连接,移动底板5的前端还转动连接有呈纵向排列的第一变向辊17和第二变向辊18,第一变向辊17、第二变向辊18以及压合辊2位于第一传递辊6的正下方。

工作原理:

先将胶片放置在辊床1上,然后白胶贴依次搭在第一传递辊6、第二传递辊7、第一变向辊17和第二变向辊18上,最后将白胶贴端部穿入压合辊2下方,并贴合在胶片上方,同时向后拖动胶片和白胶贴,利用压合辊2将胶片和白胶贴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通过传递辊与变向辊配合以及变向辊与贴合辊的配合,实现对白胶贴的换向,不仅能够使白胶贴绷的更紧,而且还能够使胶片和白胶贴在拖动下连续的贴合,从而实现连续的生产作业,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转动调节杆14将移动底板5沿着滑轨4横向的移动微调位置,从而能够将胶片和白胶贴进行对齐,不仅能够减小误差,提高了生产质量,而且相对于人工对齐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泡机构,驱泡机构包括气缸10、辊架3和压泡辊15。

气缸10垂直连接在框架12的顶部,并且气缸10的活塞杆11穿过框架12后与辊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辊架3呈门型结构,辊架3的底部两端分别与压泡辊15的两端转动连接,压泡辊15和压合辊2相对平行布置。

通过气缸10支撑压泡辊15下压,能够将胶片和白胶贴之间残留的气泡进行挤压去除,从而进一步提高贴合的效果。

另外,压泡辊15的外周上包裹有千层片,千层片为橡胶片或泡沫片,通过增加千层片能够使压泡辊15与胶片之间形成弹性支撑,一方面避免压力过大时对胶片产生的损坏,另一方面通过弹性支撑更加容易将胶片和白胶贴之间残留的气泡挤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第一传递辊6的中点与第一变向辊17和第二变向辊18的中点上下对正。

通过上下对正的位置设计,更加便于将白胶贴的传递至胶片的上方对其,进一步提高对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辊床上的压合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纠偏机构;

所述纠偏机构包括框架、移动底板、滑轨和调节杆,所述框架垂直安装在辊床上,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相对垂直布置的横向臂组和纵向臂组,所述横向臂组和纵向臂组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递辊和第二传递辊;

所述滑轨水平固定在框架的中部,所述滑轨的两端对称设有轴座,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轴座上,并且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手柄,所述调节杆位于两个轴座之间的部分设有外螺纹;

所述移动底板横向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移动底板的前端设有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螺纹孔,并且与调节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底板的前端还转动连接有呈纵向排列的第一变向辊和第二变向辊,所述第一变向辊、第二变向辊以及压合辊位于第一传递辊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泡机构,所述驱泡机构包括气缸、辊架和压泡辊,所述气缸垂直连接在框架的顶部,并且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框架后与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泡辊转动连接在辊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泡辊和压合辊相对平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泡辊的外周上包裹有千层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层片为橡胶片或泡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辊的中点与第一变向辊和第二变向辊的中点上下对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白胎侧贴胶片纠偏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辊床上的压合辊和纠偏机构;纠偏机构包括框架、移动底板、滑轨和调节杆,框架垂直安装在辊床上,框架的顶部设有相对垂直布置的横向臂组和纵向臂组,横向臂组和纵向臂组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递辊和第二传递辊;滑轨水平固定在框架的中部,调节杆转动连接滑轨前端,调节杆位中部设有外螺纹;移动底板横向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移动底板的前端设有与调节杆螺纹连接的耳板,移动底板的前端还转动连接有呈纵向排列的第一变向辊和第二变向辊,第一变向辊、第二变向辊以及压合辊位于第一传递辊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胶片和白胶贴进行对其,并在拖动下连续的贴合,实现连续的生产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杨体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