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旋转体内应用的恒张力放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0046发布日期:2021-09-22 21:36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旋转体内应用的恒张力放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8.而且“所述运算单元包括用于输入机械运动控制目标值和控制指令的i/o端口或上位机、用于根据机械运动控制目标值计算感应电的电流控制目标值”可见,如果将该专利中的方法应用于控制对象位于高速旋转的管或弓的内部的情况下,发电机必需设置于高速旋转管或弓的内部,功率控制单元与之电连接;同时,运算单元计和功率控制单元存在电信号的连接;
9.而且,运算单元又需要接收控制目标值等等指令,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高速旋转的管或弓的外部,可见运算单元又必须和置于高速旋转的管或弓的外部的设备存在电信号的连接。
10.而如何合理分配各单元之间的空间设置,并建立高速旋转的管或弓内外之间的电的连接,使其适应于对高速旋转的管或弓内部控制对象的控制是一个难题。
11.另外,在实用新型专利2013103306404中,发电机发出的感应电能,其电压是变化的,随着控制对象的转速变化而不同,而如何处理好感应电能,并以此作为系统工作的控制电源,从而适应于对高速旋转的管或弓内部控制对象的控制,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高速旋转的钢丝绳的捻股捻绳设备中,适合成股、成绳设备旋转体内平台(小船)中,原材料从工字轮导开时的放卷时控制系统的取电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应旋转体内应用的恒张力放卷控制系统。
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4.一种适应旋转体内应用的恒张力放卷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旋转体内的机内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旋转体外的机外控制模块;
15.所述机内控制模块包括发电机、功率控制单元、机内运算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蓄电池;
16.所述发电机为电磁发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缠绕有电磁感应线圈,转子设有电磁铁或励磁线圈;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旋转体内的运动端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功率控制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电连接;
17.所述机内运算单元与功率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功率控制单元并获取发电机的参数,如发电机电压、转速等相关信息。
18.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用于将发电机的感应电调制成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为机内运算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供电,并为蓄电池充电;
19.所述机外控制模块包括机外运算单元、i/o端口和hmi模块;所述机外运算单元用于获取设备运行信息,如管绞机或者框篮成绳机设备运行的启动停止、运行线速度,单元张力设定等信息,所述机外运算单元和所述机内运算单元通过无线通讯交换数据,数据共享,各司其职,实现对高速旋转的管或弓内部张力控制的控制和监视;所述机外运算单元与i/o端口和hmi模块通信连接,所述i/o端口与互联网或安装设备连接,所述安装设备用于输入钢丝的运行状态、张力控制要求和控制信号。
20.机外运算单元将运行信号和参数传输至机内运算单元,功率控制单元根据机内运算单元的指令调节消耗感应电时的电流大小,改变发电机的输出的转矩,再通过传动机构或机械连接方式,调节与放线方向相反的力,从而实现放线恒张力控制。
21.当检测到发电机转速过低或停止运行后一段时间内,蓄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电源管理单元调制成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供给各单元。
22.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有自动升降压稳压模块,可以在较宽的输入范围内,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设备正常运行时,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电源管理器向蓄电池充电,同时为设置在高速旋转的管或弓内部的机内运算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提供控制电源。设备运行速度极慢或者设备停机后一定的时间内,电源管理器控制下,通过蓄电池为设置在高速旋转的管或弓内部的机内运算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提供控制电源。
23.所述旋转体内的运动端为放线工字轮的转动轴,转动轴与发电机的转子直接机械连接或通过机械传动机构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旋转体内应用的恒张力放卷控制系统对各单元的空间设置进行了合理分配,并建立了高速旋转的管或弓内外之间的无线信息传输连接,对感应电能进行管理分配,使其可以为各单元进行供电。从而解决了高速旋转旋转体内部缺乏可靠控制张力方法的行业难题,实现在高速旋转旋转体内部恒张力放线控制,张力控制的波动在设定值的
±
5%以内。
25.本实用新型中在利用电源管理单元将发电机的电能升降稳压后为蓄电池充电,这样在发电机不发电时,恒张力放卷控制系统就可以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从而根本上解决了当控制对象位于高速旋转的管或弓的内部,控制系统取电困难,无法布线或者因电源传递结构无法封闭造成故障频发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转体内设置与发电机相连的电源管理单元和蓄电池作为旋转体内控制系统的供电系统,实现能量的合理利用,彻底解决设备启动初期或停止前,张力控制及电源电压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28.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9.图3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0.图4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实施例
33.如图1所示,一种适应旋转体内应用的恒张力放卷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旋转体内的机内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旋转体外的机外控制模块;
34.所述机内控制模块包括发电机、功率控制单元、机内运算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蓄电池;
35.所述发电机为电磁发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缠绕有电磁感应线圈,转子设有电磁铁或励磁线圈;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旋转体内的运动端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分别
与功率控制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电连接;
36.所述机内运算单元与功率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功率控制单元并获取发电机的参数;
37.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用于将发电机的感应电调制成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为机内运算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供电,并为蓄电池充电;
38.所述机外控制模块包括机外运算单元,所述机外运算单元用于获取设备运行信息,所述机外运算单元和所述机内运算单元通过无线通讯交换数据;
39.机外运算单元将运行信号和参数传输至机内运算单元,功率控制单元根据机内运算单元的指令调节消耗感应电时的电流大小,改变发电机的输出的转矩,再通过传动机构或机械连接方式,调节与放线方向相反的力,从而实现放线恒张力控制。
40.当检测到发电机转速过低或停止运行后一段时间内,蓄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电源管理单元调制成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供给各单元。
41.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有自动升降压稳压模块。
42.所述旋转体内的运动端为放线工字轮的转动轴,转动轴与发电机的转子直接机械连接或通过机械传动机构连接。
43.所述机外运算单元与i/o端口和hmi模块通信连接,所述i/o端口与互联网或安装设备连接,所述安装设备用于输入钢丝的运行状态、张力控制要求和控制信号。
44.图2为再高速旋转的旋转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恒张力放线系统的具体布置情况,在图2中,在高速旋转的旋转体6内设置有固定小船7,旋转体6外设置有机外控制模块5,机内控制模块中的机内运算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集成在一起组成张力控制装置10;张力控制装置10与蓄电池9一起固定在固定小船上。机外控制模块5通过无线通讯与张力控制装置10中的机内运算单元联通。
45.机内控制模块的发电机1通过传动机构8与放线工字轮3的旋转轴连接。
46.当设备启动时,机外控制模块5通过无线传输,将机外运算单元的运行信号、运行参数等信息传输至张力控制装置10,牵引轮拉动钢丝2,钢丝2从放线工字轮3上导开,放线工字轮3也开始被动地旋转,从而通过传动机构8带动发电机1旋转,发电机1旋转产生感应电。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将感应电调制成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为各单元提供电源或给蓄电池充电。同时还有一部分感应电通过功率控制单元消耗,功率控制单元根据张力控制装置10的指令调节消耗感应电时的电流大小,改变发电机(即张力控制系统执行器)输出的转矩,再通过传动机构/机械连接方式,调节与放线方向相反的力,从而实现放线恒张力控制。
47.消耗感应电时的电流大小,根据功率控制单元反馈给机内运算单元的发电机转速、电压,以及在机外运算单元预先设定,后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机内运算单元的设备运行参数、张力设定值计算得出。
48.当检测到发电机转速过低或停止运行后一段时间内,蓄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电源管理单元调制成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供给各单元。
49.机内安装部分:
50.由于实际运行过程中,旋转旋转体高速旋转,本系统机内部分各部件只能安装在固定小船上。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将发电机和放线工字轮的轴连接在一起,张力控制装置及蓄电池固定在发电机附近且不易被断丝打到的位置。机内各部分通过电线连接。
51.机外安装部分:
52.机外控制模块安装在机外,与设备主机相连,负责接收、传输安装设备运行状态、张力控制要求、控制信号等。
53.图3为高速旋转的旋转体内恒张力放线系统的实施例之一,在图3中,发电机1与工字轮转动轴心4以同步带的方式进行连接,机内张力控制装置
54.为机内控制模块中的机内运算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集成在一起,与蓄电池9一起固定在固定小船上。
55.图4为高速旋转的旋转体内恒张力放线系统的实施例之一,在图4中,发电机1与工字轮转动轴心4通过机械方式直接连接,张力控制装置10为机内控制模块中的机内运算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集成在一起,与蓄电池9一起固定在固定小船上。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