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4865发布日期:2021-04-16 15:4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载电子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的长途司机都是日夜兼程的将货物送往一个又一个目的地,有时候行驶到偏远的山区,荒芜人烟,没有一种食物能一连好几天都不坏,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车载加温装置能随时加热食品,能解决长途司机的吃饭问题,长途司机的饮食得到巨大的改善后,对于工作的状态和工作效率也为之提高,提高了长途汽车车内的舒适度,现有的车载加热装置能耗高,为了考虑到长途汽车电池的用量使用情况,车载加热装置不能随时使用,本发明阐述的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本例的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包括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内设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下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保温腔左侧内壁滑动连接且延伸至所述保温腔外侧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上固定设有钢制齿条,所述钢制齿条右侧设有与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的铁制齿条,所述钢制齿条左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上固定设有能与所述钢制齿条啮合连接的烧结齿轮,所述第一蜗杆左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前侧内壁转动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连接的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后侧设有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的圆柱齿轮,所述保温腔前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固定壁,所述固定壁上滑动设有与所述圆柱齿轮啮合连接的竖直齿条,所述竖直齿条根据所述烧结齿轮与所述钢制齿条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升降工作,所述保温腔内右侧设有送料并发电装置,所述送料并发电装置包括与所述保温腔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下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左侧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空间圆柱,所述空间圆柱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壁上滑动设有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上固定设有复位齿条,所述保温腔前侧内壁上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复位齿条啮合连接的铸造齿轮,所述铸造齿轮后侧设有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的尖嘴块,所述保温腔后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前侧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固定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固定设有u型块,所述u型块上滑动设有与所述尖嘴块相抵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u型块之间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所述发电机根据所述复位齿条与所述铸造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提供部分电力的工作,所述保温腔内左侧设有自动封闭装置。
4.其中,所述保温腔上侧内壁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设有与所述保温腔上侧内壁相抵连接的封闭门,所述保温腔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玻璃板,能通过所述玻璃板观察所述保温腔内情况,所述保温腔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拿取通道。
5.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竖直齿条固定连接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固定
设有沿所述放置板路径排列的三个第一轨道,所述铁制齿条右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上固定设有能与所述铁制齿条啮合连接的锻造齿轮,所述保温腔右侧内壁上转动设有传递轴,所述传递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连接的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左侧设有与所述传递轴固定连接的旋转杆,所述保温腔前侧内壁上滑动设有矩形板,所述旋转杆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矩形板滑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矩形板上固定设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上固定设有沿所述放置台路径排列的三个第二轨道。
6.其中,所述送料并发电装置包括与所述保温腔后侧内壁延伸壁上滑动连接的斜齿条,所述空间圆柱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斜齿条啮合连接的斜齿轮,所述斜齿条上固定设有能插入所述第一轨道内的拿取板,所述拿取板也能插入所述第二轨道内,所述拿取板上固定设有关于所述拿取板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板。
7.其中,所述自动封闭装置包括有位于所述保温腔左侧内壁内的封闭腔,所述封闭腔内滑动设有关于所述拿取板前后对称的两个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与所述封闭腔内壁之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所述封闭腔右侧内壁滑动设有延伸至所述保温腔内且与所述封闭板相抵连接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相抵连接。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用于长途汽车上车载保温食品的装置,该装置通过蜗轮蜗杆结构来实现动力的传递进而控制着放置食品的平板升降工作,方便使用者拿取食品,也减少内部热量的流失,间接降低了设备的能耗,并且在使用者拿取食品的过程中,利用齿轮齿条的动力传递来实现小型的发电机发电,合理分配用电情况,以及解决不时之需,该设备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a

a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2中b

b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1中c

c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图1中d

d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图1中e

e的结构示意图。
17.图7是图1中f

f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图1

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1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包括保温箱体11,所述保温
箱体11内设有保温腔12,所述保温腔12内下侧设有升降装置901,所述升降装置901包括与所述保温腔12左侧内壁滑动连接且延伸至所述保温腔12外侧的移动杆23,所述移动杆23上固定设有钢制齿条32,所述钢制齿条32右侧设有与所述移动杆23固定连接的铁制齿条31,所述钢制齿条32左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12下侧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26,所述第一蜗杆26上固定设有能与所述钢制齿条32啮合连接的烧结齿轮27,所述第一蜗杆26左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12前侧内壁转动连接的旋转轴25,所述旋转轴25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蜗杆26啮合连接的第一蜗轮24,所述第一蜗轮24后侧设有与所述旋转轴25固定连接的圆柱齿轮22,所述保温腔12前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固定壁20,所述固定壁20上滑动设有与所述圆柱齿轮22啮合连接的竖直齿条21,所述竖直齿条21根据所述烧结齿轮27与所述钢制齿条32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升降工作,所述保温腔12内右侧设有送料并发电装置902,所述送料并发电装置902包括与所述保温腔12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壁46,所述支撑壁46下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12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电机44,所述电机44左侧设有输出轴43,所述输出轴43上固定设有空间圆柱42,所述空间圆柱42上设有限位槽41,所述支撑壁46上滑动设有插入所述限位槽41内的固定销45,所述固定销45上固定设有复位齿条51,所述保温腔12前侧内壁上转动设有转动轴50,所述转动轴50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复位齿条51啮合连接的铸造齿轮49,所述铸造齿轮49后侧设有与所述转动轴50固定连接的尖嘴块60,所述保温腔12后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发电机54,所述发电机54前侧设有传动轴55,所述传动轴55上固定环形板56,所述环形板56上固定设有u型块57,所述u型块57上滑动设有与所述尖嘴块60相抵连接的移动块59,所述移动块59与所述u型块57之间通过拉伸弹簧58连接,所述发电机54根据所述复位齿条51与所述铸造齿轮49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提供部分电力的工作,所述保温腔12内左侧设有自动封闭装置903。
20.有益地,所述保温腔12上侧内壁转动设有转动杆53,所述转动杆53上固定设有与所述保温腔12上侧内壁相抵连接的封闭门52,所述保温腔12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玻璃板17,能通过所述玻璃板17观察所述保温腔12内情况,所述保温腔12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拿取通道14。
21.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升降装置9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升降装置901包括与所述竖直齿条21固定连接的放置板19,所述放置板19上固定设有沿所述放置板19路径排列的三个第一轨道18,所述铁制齿条31右侧设有与所述保温腔12下侧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二蜗杆34,所述第二蜗杆34上固定设有能与所述铁制齿条31啮合连接的锻造齿轮33,所述保温腔12右侧内壁上转动设有传递轴38,所述传递轴38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蜗杆34啮合连接的第二蜗轮39,所述第二蜗轮39左侧设有与所述传递轴38固定连接的旋转杆37,所述保温腔12前侧内壁上滑动设有矩形板35,所述旋转杆37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矩形板35滑动连接的固定杆36,所述矩形板35上固定设有放置台29,所述放置台29上固定设有沿所述放置台29路径排列的三个第二轨道28,所述放置台29根据所述铁制齿条31与所述锻造齿轮33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升降工作。
22.根据实施例,以下对送料并发电装置9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送料并发电装置902包括与所述保温腔12后侧内壁延伸壁上滑动连接的斜齿条40,所述空间圆柱42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斜齿条40啮合连接的斜齿轮47,所述斜齿条40上固定设有能插入所述第一轨道18内的拿取板16,所述拿取板16也能插入所述第二轨道28内,所述拿取板16上固定设有关于所
述拿取板16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板48,所述拿取板16根据所述斜齿条40与所述斜齿轮47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送料工作。
23.根据实施例,以下对自动封闭装置9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自动封闭装置903包括有位于所述保温腔12左侧内壁内的封闭腔62,所述封闭腔62内滑动设有关于所述拿取板16前后对称的两个封闭板13,所述封闭板13与所述封闭腔62内壁之间通过压缩弹簧61连接,所述封闭腔62右侧内壁滑动设有延伸至所述保温腔12内且与所述封闭板13相抵连接的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与所述支撑板48之间相抵连接,所述封闭板13根据所述移动板15与所述支撑板48之间的相抵连接实现开启与封闭工作。
24.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文中的一种车载加热可降低能耗的电子装置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时,放置板19、放置台29上不放置任何物品,烧结齿轮27不与钢制齿条32啮合连接,铁制齿条31不与锻造齿轮33啮合连接,放置板19、放置台29位于保温腔12的最低位置,斜齿轮47与斜齿条40的最左侧位置啮合连接,电机44停止工作,压缩弹簧61存在弹性势能。
25.工作时,使用者打开封闭门52,将食品分别放置在放置板19与放置台29上侧,之后,将封闭门52复位,当使用者需要食品时,拉动移动杆23,移动杆23左移带动钢制齿条32左移,钢制齿条32左移将与烧结齿轮27发生啮合连接,烧结齿轮27自转带动第一蜗杆26自转,第一蜗杆26自转带动第一蜗轮24自转,第一蜗轮24自转带动旋转轴25自转,旋转轴25自转带动圆柱齿轮22自转,圆柱齿轮22自转带动竖直齿条21上移,竖直齿条21上移带动放置板19上移,放置板19上移到与拿取板16等高的位置时,停止移动杆23的移动,并且移动杆23不复位初始状态,打开电机44,电机44旋转带动输出轴43旋转,输出轴43旋转带动空间圆柱42旋转,空间圆柱42旋转带动斜齿轮47旋转,斜齿轮47旋转带动斜齿条40左移,斜齿条40左移带动拿取板16左移,拿取板16左移将插入第一轨道18内,此时,使用者通过玻璃板17来观察保温腔12内情况,当使用者观察到拿取板16完成插入第一轨道18内,之后将移动杆23右移将其复位到初始状态,钢制齿条32复位到初始状态,烧结齿轮27反转,烧结齿轮27反转带动放置板19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放置板19上的食品已经在拿取板16上,斜齿条40接着带动拿取板16左移,拿取板16左移带动支撑板48左移,支撑板48左移带动移动板15左移,移动板15左移带动封闭板13往远离拿取通道14的方向移动,封闭板13不再挡住拿取通道14的通道,这样使用者能通过拿取通道14来拿取拿取板16上的食品,拿取食品后,将控制电机44反转,电机44反转将带动拿取板16恢复到初始状态,封闭板13根据压缩弹簧61的弹性势能恢复到初始状态,当使用者需要拿放置台29上的食品时,将移动杆23右移,移动杆23右移带动铁制齿条31右移,铁制齿条31右移与锻造齿轮33发生啮合连接,锻造齿轮33自转带动第二蜗杆34自转,第二蜗杆34自转带动第二蜗轮39旋转,第二蜗轮39旋转带动传递轴38旋转,传递轴38旋转带动旋转杆37旋转,旋转杆37旋转通过固定杆36带动矩形板35上移,矩形板35上移带动放置台29上移,放置台29上移到与拿取板16等高的位置时,控制电机44正转,电机44正转将放置台29上的食品运输到拿取通道14附近,使用者拿取拿取板16上的食品,使用者拿取食品后,控制电机44反转,电机44反转带动拿取板16复位,封闭板13又重新封闭拿取通道14的通道,在使用者拿取食品的过程中,空间圆柱42旋转通过限位槽41带动固定销45的左右来回移动,固定销45左右往复运动带动复位齿条51左右往复运动,复位齿条51左移
时带动铸造齿轮49正视顺时针旋转,铸造齿轮49旋转带动转动轴50旋转,转动轴50旋转带动尖嘴块60旋转,尖嘴块60旋转带动移动块59正视顺时针旋转,移动块59旋转带动u型块57旋转,u型块57旋转带动环形板56旋转,环形板56旋转带动传动轴55旋转,传动轴55旋转带动发电机54旋转,发电机54旋转能产生电能,提供给设备自身的发电,也可以提供设备备用的蓄电池充电,以防不时之需,当复位齿条51右移时,复位齿条51右移带动铸造齿轮49正视逆时针旋转,铸造齿轮49旋转带动转动轴50旋转,转动轴50旋转带动尖嘴块60旋转,因为尖嘴块60与移动块59之间的相抵连接关系,尖嘴块60正视逆时针旋转时无法带动移动块59旋转,这样,当复位齿条51左移时,发电机54无法实现发电工作。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用于长途汽车上车载保温食品的装置,该装置通过蜗轮蜗杆结构来实现动力的传递进而控制着放置食品的平板升降工作,方便使用者拿取食品,也减少内部热量的流失,间接降低了设备的能耗,并且在使用者拿取食品的过程中,利用齿轮齿条的动力传递来实现小型的发电机发电,合理分配用电情况,以及解决不时之需,该设备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2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