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2257发布日期:2021-06-18 20:3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109665426a公开了一种电梯配重对置曳引机构,旨在解决电梯曳引机构制动可靠性不佳,安全性不高,曳引轮和曳引绳之间存在打滑的风险的不足。该发明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安装在电梯井道顶部安装平台上用于控制电梯升降的曳引机、蜗轮蜗杆装置、同步装置,曳引机连接曳引轮,曳引轮上绕设两组曳引绳,曳引绳绕设在曳引轮上形成超过180度的包角,曳引绳一端连接轿厢,另一端连接长条状竖直设置的轿厢对重,两轿厢对重对角设置,两组曳引绳与轿厢的连接位置对角设置,曳引轮同轴连接蜗轮,蜗轮与蜗杆相啮合构成曳引轮锁止装置,同步装置包括与蜗杆连接的保护电机、可控制曳引机和电机转速的同步控制器,

现有技术中,电梯曳引机构制动可靠性不佳,安全性不高,曳引轮和曳引绳之间存在打滑的风险,因此,极有该电梯的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发生事故的概率高,不利于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乘坐电梯人员自救,因此本发明在此提出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包括控制系统、安装平台、轿厢,所述安装平台的顶壁上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通过曳引轴安装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轴远离曳引机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所述第一蜗轮的两端分别与保护电机和救援电机的驱动端安装,所述安装平台的顶壁上还安装有左上转向轮、左下转向轮、右上转向轮、右下转向轮,所述轿厢的顶部对角均安装有曳引绳,所述曳引绳包括左曳引绳和右曳引绳,所述左曳引绳的一端安装有轿厢对重,所述左曳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左上转向轮、曳引轮和左下转向轮,并固定在轿厢的顶壁上,所述右曳引绳的一端安装有轿厢对重,所述右曳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右上转向轮、曳引轮和右下转向轮,并固定在轿厢上;

所述安装平台的顶壁上还安装有左支撑轮、左换向轮、左导轮、右支撑轮、右换向轮和右导轮,所述左支撑轮、左换向轮和左导轮之间共同绕设有左绳索,所述左绳索的一端与轿厢的顶壁固定,另一端安装有平衡配重,所述右支撑轮、右换向轮和右导轮之间共同绕设有右绳索,所述右绳索的一端与轿厢的顶壁固定,另一端安装有平衡配重;

所述曳引轴上且位于曳引轮的前后两侧处均安装有双面伞齿轮,位于曳引轮前侧的所述双面伞齿轮的前后两侧均与一个从动伞齿轮啮合,每个所述从动伞齿轮均与一个传动杆固定,每个所述传动杆远离从动伞齿轮以及双面伞齿轮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蜗杆,每个所述第二蜗杆的下侧均与一个第二蜗轮啮合,每个所述第二蜗轮均与一个转轴安装,每个所述转轴上均安装有一个夹紧齿轮,位于曳引轮左侧的两个所述夹紧齿轮对称分布在左曳引绳的上下两侧,且两个夹紧齿轮分别与左曳引绳的上下表面挤压接触;

位于曳引轮后侧的所述双面伞齿轮的前后两侧均与一个从动伞齿轮啮合,每个所述从动伞齿轮均与一个传动杆固定,每个所述传动杆远离从动伞齿轮以及双面伞齿轮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蜗杆,每个所述第二蜗杆的下侧均与一个第二蜗轮啮合,每个所述第二蜗轮均与一个转轴安装,每个所述转轴上均安装有一个夹紧齿轮,位于曳引轮左侧的两个所述夹紧齿轮对称分布在右曳引绳的上下两侧,且两个夹紧齿轮分别与右曳引绳的上下表面挤压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转向轮和左下转向轮位于曳引轮的左侧,且左上转向轮的安装高度大于左下转向轮的安装高度,所述右上转向轮和右下转向轮位于曳引轮的右侧,且右上转向轮的安装高度大于右下转向轮的安装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轮、左换向轮和左导轮均位于曳引轮的左侧,所述左绳索的一端与平衡配重固定,另一端与轿厢的顶壁固定,且其固定点靠近左曳引绳与轿厢的固定点处,所述右支撑轮、右换向轮和右导轮均位于曳引轮的右侧,所述右绳索的一端与平衡配重固定,另一端与轿厢的顶壁固定,且其固定点靠近右曳引绳与轿厢的固定点处。

进一步地,位于曳引轮左侧的两个所述夹紧齿轮对称设置在左曳引绳的上下两侧,所述夹紧齿轮分别固定在一个转轴上,位于左曳引绳上侧的所述转轴的长度小于左曳引绳下侧的转轴的长度,位于曳引轮右侧的两个所述夹紧齿轮对称设置在左曳引绳的上下两侧,所述夹紧齿轮分别固定在一个转轴上,位于左曳引绳上侧的所述转轴的长度小于左曳引绳下侧的转轴的长度。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双面伞齿轮的正面均设有正面斜齿,每个所述双面伞齿轮的反面均设有反面斜齿,位于曳引轮左侧的两个所述传动杆靠近曳引轮的一端均安装有从动伞齿轮,两个所述从动伞齿轮对称设置在曳引轮前侧的双面伞齿轮的上下两侧,位于双面伞齿轮上侧的所述从动伞齿轮与反面斜齿啮合,位于双面伞齿轮下侧的所述从动伞齿轮与正面斜齿啮合,位于曳引轮右侧的两个所述传动杆靠近曳引轮的一端均安装有从动伞齿轮,两个所述从动伞齿轮对称设置在曳引轮后侧的双面伞齿轮的上下两侧,位于双面伞齿轮上侧的所述从动伞齿轮与反面斜齿啮合,位于双面伞齿轮下侧的所述从动伞齿轮与正面斜齿啮合。

进一步地,位于曳引轮左侧的两个所述转轴共同通过两个双位支撑安装在安装平台的顶壁上,位于曳引轮右侧的两个所述转轴共同通过两个双位支撑安装在安装平台的顶壁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轿厢对重位于轿厢的其中两个对角处,两个所述平衡配重位于轿厢的另外两个对角处。

进一步地,位于曳引轮左侧的两个所述夹紧齿轮对称设置在左下转向轮和曳引轮之间的左曳引绳的上下两侧,位于曳引轮右侧的两个所述夹紧齿轮对称设置在右上转向轮和曳引轮之间的右曳引绳的上下两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曳引机的曳引轴一端通过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且第一蜗杆同时与保护电机和救援电机的驱动安装,在电梯的曳引机运行时,保护电机可驱动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同步运行,因此不存在运行的的障碍,在曳引机因故障而低速或高度运转时,均可以通过保护电机进行辅助驱动,从而确保电机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

2、本发明中通过在曳引轴上设置双面伞齿轮,可在曳引轴驱动时,同时控制曳引轮左右两侧的两对夹紧齿轮对同侧的曳引绳进行辅助驱动,从而降低因轿厢载重较大而造成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从而避免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打滑,同时在电梯停止时,也可利用夹紧齿轮对曳引绳进行夹紧,保证电梯不会出现下移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曳引机构一方面通过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以及保护电机和救援电机的设置,可避免因曳引机故障而造成的电梯运行故障,另一方面通过夹紧齿轮增加对曳引绳的夹持力,增大摩擦,从而可在曳引机运行时进行辅助驱动,避免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打滑,另外在曳引机停止时,也可以借助摩擦力,增加对轿厢的制动力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中安装平台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轿厢、轿厢对重、曳引轮以及各个转向轮通过曳引绳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轿厢、平衡配重、导轮以及换向轮通过绳索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中夹紧机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双面伞齿轮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双面伞齿轮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双面伞齿轮的反面示意图。

图中:1安装平台、2曳引机、3曳引轴、4曳引轮、5曳引绳、6左曳引绳、7右曳引绳、8保护电机、9救援电机、10第一蜗轮、11第一蜗杆、12左上转向轮、13左下转向轮、14右上转向轮、15右下转向轮、16左支撑轮、17左换向轮、18左导轮、19右支撑轮、20右换向轮、21右导轮、22左绳索、23右绳索、24轿厢对重、25轿厢、26平衡配重、27双面伞齿轮、28转轴、29夹紧齿轮、30第二蜗轮、31第二蜗杆、32传动杆、33从动伞齿轮、34双位支撑、35正面斜齿、36反面斜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9,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包括控制系统、安装平台1、轿厢25,安装平台1的顶壁上安装有曳引机2,曳引机2通过曳引轴3安装有曳引轮4,曳引轴3远离曳引机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蜗轮10,第一蜗轮10与第一蜗杆11啮合,第一蜗轮10的两端分别与保护电机8和救援电机9的驱动端安装,安装平台1的顶壁上还安装有左上转向轮12、左下转向轮13、右上转向轮14、右下转向轮15,轿厢25的顶部对角均安装有曳引绳5,曳引绳5包括左曳引绳6和右曳引绳7,左曳引绳6的一端安装有轿厢对重24,左曳引绳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左上转向轮12、曳引轮4和左下转向轮13,并固定在轿厢25的顶壁上,右曳引绳7的一端安装有轿厢对重24,右曳引绳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右上转向轮14、曳引轮4和右下转向轮15,并固定在轿厢25上;

曳引机2正常转动时,保护电机8同时转动,第一蜗轮10和第一蜗杆11相互啮合,但两者之间不存在阻力;曳引轮4将左曳引绳6和右曳引绳7驱动,实现轿厢25的升降。

安装平台1的顶壁上还安装有左支撑轮16、左换向轮17、左导轮18、右支撑轮19、右换向轮20和右导轮21,左支撑轮16、左换向轮17和左导轮18之间共同绕设有左绳索22,左绳索22的一端与轿厢25的顶壁固定,另一端安装有平衡配重26,右支撑轮19、右换向轮20和右导轮21之间共同绕设有右绳索23,右绳索23的一端与轿厢25的顶壁固定,另一端安装有平衡配重26;

在轿厢25升降时,平衡配重26也跟随着升降,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曳引机2的负载,轿厢25的升降也更加平稳。

曳引轴3上且位于曳引轮4的前后两侧处均安装有双面伞齿轮27,位于曳引轮4前侧的双面伞齿轮27的前后两侧均与一个从动伞齿轮33啮合,每个从动伞齿轮33均与一个传动杆32固定,每个传动杆32远离从动伞齿轮33以及双面伞齿轮27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蜗杆31,每个第二蜗杆31的下侧均与一个第二蜗轮30啮合,每个第二蜗轮30均与一个转轴28安装,每个转轴28上均安装有一个夹紧齿轮29,位于曳引轮4左侧的两个夹紧齿轮29对称分布在左曳引绳6的上下两侧,且两个夹紧齿轮29分别与左曳引绳6的上下表面挤压接触;

位于曳引轮4后侧的双面伞齿轮27的前后两侧均与一个从动伞齿轮33啮合,每个从动伞齿轮33均与一个传动杆32固定,每个传动杆32远离从动伞齿轮33以及双面伞齿轮27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蜗杆31,每个第二蜗杆31的下侧均与一个第二蜗轮30啮合,每个第二蜗轮30均与一个转轴28安装,每个转轴28上均安装有一个夹紧齿轮29,位于曳引轮4左侧的两个夹紧齿轮29对称分布在右曳引绳7的上下两侧,且两个夹紧齿轮29分别与右曳引绳7的上下表面挤压接触。

在曳引轴3被驱动时,可通过其安装的双面伞齿轮27分别与两个伞齿轮33啮合,从而通过每个双面伞齿轮均可以带动两个传动杆32和第二蜗杆31转动,第二蜗杆31分别带动一个第二蜗轮30转动,此时左曳引绳6上下两侧的夹紧齿轮29可同时反向转动,从而配合着曳引轮4的转动拉动左曳引绳6移动,实现轿厢25的辅助升降,同理,右曳引绳7在曳引轮4以及其右侧的夹紧齿轮29的配合下移动,实现轿厢25的辅助升降。

左上转向轮12和左下转向轮13位于曳引轮4的左侧,且左上转向轮12的安装高度大于左下转向轮13的安装高度,右上转向轮14和右下转向轮15位于曳引轮4的右侧,且右上转向轮14的安装高度大于右下转向轮15的安装高度。

左支撑轮16、左换向轮17和左导轮18均位于曳引轮4的左侧,左绳索22的一端与平衡配重26固定,另一端与轿厢25的顶壁固定,且其固定点靠近左曳引绳6与轿厢25的固定点处,右支撑轮19、右换向轮20和右导轮21均位于曳引轮4的右侧,右绳索23的一端与平衡配重26固定,另一端与轿厢25的顶壁固定,且其固定点靠近右曳引绳7与轿厢25的固定点处。

位于曳引轮4左侧的两个夹紧齿轮29对称设置在左曳引绳6的上下两侧,夹紧齿轮29分别固定在一个转轴28上,位于左曳引绳6上侧的转轴28的长度小于左曳引绳6下侧的转轴28的长度,位于曳引轮4右侧的两个夹紧齿轮29对称设置在左曳引绳6的上下两侧,夹紧齿轮29分别固定在一个转轴28上,位于左曳引绳6上侧的转轴28的长度小于左曳引绳6下侧的转轴28的长度。

每个双面伞齿轮27的正面均设有正面斜齿35,每个双面伞齿轮27的反面均设有反面斜齿36,位于曳引轮4左侧的两个传动杆32靠近曳引轮4的一端均安装有从动伞齿轮33,两个从动伞齿轮33对称设置在曳引轮4前侧的双面伞齿轮27的上下两侧,位于双面伞齿轮27上侧的从动伞齿轮33与反面斜齿36啮合,位于双面伞齿轮27下侧的从动伞齿轮33与正面斜齿35啮合,位于曳引轮4右侧的两个传动杆32靠近曳引轮4的一端均安装有从动伞齿轮33,两个从动伞齿轮33对称设置在曳引轮4后侧的双面伞齿轮27的上下两侧,位于双面伞齿轮27上侧的从动伞齿轮33与反面斜齿36啮合,位于双面伞齿轮27下侧的从动伞齿轮33与正面斜齿35啮合。

位于曳引轮4左侧的两个转轴28共同通过两个双位支撑34安装在安装平台1的顶壁上,位于曳引轮4右侧的两个转轴28共同通过两个双位支撑34安装在安装平台1的顶壁上。

两个轿厢对重24位于轿厢25的其中两个对角处,两个平衡配重26位于轿厢25的另外两个对角处。

位于曳引轮4左侧的两个夹紧齿轮29对称设置在左下转向轮13和曳引轮4之间的左曳引绳6的上下两侧,位于曳引轮4右侧的两个夹紧齿轮29对称设置在右上转向轮14和曳引轮4之间的右曳引绳7的上下两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曳引机2驱动曳引轴3转动,此时第一蜗轮10跟随着曳引轴3转动,保护电机7驱动第一蜗杆11转不动,曳引机2正常运行时,保护电机7与其保持同步,因此第一蜗杆11在此时并没有对第一蜗轮10施加驱动力。

曳引轮4拉动着曳引绳5,即通过左曳引绳6和右曳引绳7拉动轿厢25升降,在轿厢25上升时,轿厢对重24和平衡配重26均下降,相反的,在轿厢25下降时,轿厢对重24和平衡配重26均上升,通过轿厢对重24和平衡配重26的配合降低曳引机2的负载。

同时在曳引轴3转动时,可同时驱动两个双面伞齿轮27转动,每个双面伞齿轮27均又与上下两个伞齿轮33啮合,从而可驱动上下两个传动杆32转动,位于曳引轮4左侧或者右侧的两个第二蜗杆31分别驱动一个第二蜗轮30转动,每个第二蜗轮30均通过一个转轴28驱动一个夹紧齿轮29主动,且曳引绳5上下各一个夹紧齿轮29,且两个夹紧齿轮29的转向相反,但均可以对左曳引绳6或者右曳引绳7进行拉动,从而在升降轿厢25时给与辅助,可降低曳引轮4与其与曳引绳5接触点摩擦力的依赖,避免因轿厢25载重较大时,出现曳引绳4和曳引绳5打滑。

另外在曳引机2停止时,有与第二蜗杆31和第二蜗轮30的配合,又可以对曳引绳5进行锁死,增加轿厢25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