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8717发布日期:2021-07-13 16:2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垂直提升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类生产场合中,将块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铝材从较低的一处移动到较高的一处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人力搬运,第二种为使用滚轮式垂直提升机。采取人力搬运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受到人工干预而造成不稳定,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而使用滚轮式垂直提升机的方式,因滚轮式垂直提升机具有较强的输送能力与适应能力,所以使用滚轮式垂直提升机能有效解决工作不稳定的问题,能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但是基于目前的多样的生产环境,铝材来料运输的传送带高度并不统一,而现有的滚轮式垂直提升机只能将某一固定高度的位置的物件传递至另一固定高度的位置,且提升的高度不能随意调节,甚至不能有效抓取不同形状的铝材,容易发生因运输过程中抓取不稳而导致铝材掉落的情况,所以目前的滚轮式垂直提升机不能应对目前多样的生产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了解决因铝材来料运输的传送带高度并不统一和抓取铝材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来料传送模块、提升模块和送料传送模块;

所述主体还包括上板、下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依次设置在所述下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板的下端面;

所述来料传送模块包括第一辊子传送机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棍子传送机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作垂直往复运动的第一传动机构;

所述提升模块包括用于抓取不同形状铝材的支撑架和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架运动的第三传动机构;

所述送料传送模块包括第二辊子传送机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棍子传送机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作垂直往复运动的第二传动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来料传送模块和送料传送模块,使得装置可以单独调节来料运送高度或者送料运送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高度的传送带之间的运输问题;通过设置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从而解决铝材提升运输高度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撑架,有效解决了对不同形状的铝材的抓取,以免铝材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掉落的情况,以满足目前多样的生产运输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

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板的下表面;

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和第一滑块;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上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杆内;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啮合,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辊子传送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轴和第二滑块;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上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杆内;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啮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辊子传送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板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所述支撑板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链环;

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处且远离所述第一辊子传送机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处;

所述链环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链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基于此,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

所述限位板还设置有通槽,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通槽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子传送机与所述下板的最小夹角为10-30°;

和/或,所述第二辊子传送机与所述下板的最小夹角为10-3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部整体呈宽度大于高度的长条矩形结构,其用于固定或者支撑所述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两个下转动杆和第三齿轮组,所述第三齿轮组设置在本体内,两个所述下转动杆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下转动杆的一端露出于所述本体外边缘,所述下转动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本体内且与所述第三齿轮组啮合;

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两个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与所述下转动杆一对一相应设置,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同侧的所述下转动杆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设有下支撑爪,所述下转动杆和所述下连杆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侧下夹抓爪,所述下支撑爪受铝材重力作用向下移动时,两侧的侧下夹抓爪向内相向移动以夹紧铝材。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红外感应检测模块和红外感应分析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红外感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物件所处的位置;

所述红外感应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感应检测模块所得信息得收集并进行判断分析,得知物件具体处于所述第一辊子传送机或所述第二辊子传送机或所述支撑架,并对应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进行运动。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提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提升模块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支撑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11-来料传送模块;12-送料传送模块;13-提升模块;14-上板;15-下板;16-第一支撑杆;17-第二支撑杆;18-第一限位杆;19-第二限位杆;111-第一电机;112-第一传动轴;113-第一滑块;114-第一辊子传送机;121-第二电机;122-第二传动轴;123-第二滑块;124-第二辊子传送机;131-第三电机;132-第一转动杆;133-第一齿轮;134-第二齿轮;135-链环;136-支撑架;137-本体;138-下转动杆;139-下连杆;140-下支撑爪;141-侧下夹抓爪;142-第三齿轮组;143-上转动杆。20-支撑板;21-限位板;211-第三通孔;212-第四通孔;213-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其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来料传送模块11、提升模块13和送料传送模块12;

所述主体1还包括上板14、下板15、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所述第一支撑杆16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的底端依次设置在所述下板1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杆16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的顶端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板14的下表面;

所述来料传送模块11包括第一辊子传送机114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棍子传送机114在所述上板14和所述下板15之间作垂直往复运动的第一传动机构;

所述提升模块13包括用于抓取不同形状铝材的支撑架136和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架136运动的第三传动机构;

所述送料传送模块12包括第二辊子传送机124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棍子传送机在所述上板14和所述下板15之间作垂直往复运动的第二传动机构。

现有的铝材来料运输的传送带高度并不统一,而现有的滚轮式垂直提升机只能将某一固定高度的位置的物件传递至另一固定高度的位置,通过设置来料传送模块11和送料传送模块12,使得装置可以单独调节来料运送高度或者送料运送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高度的传送带之间的运输问题;

在运送铝材提升的时候会遇到铝材掉落的问题,而通过设置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从而解决铝材提升运输高度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撑架136,有效解决了对不同形状的铝材的抓取,以免铝材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掉落的情况,以满足目前多样的生产运输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1还包括第一限位杆18和第二限位杆19;所述第一限位杆18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板1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杆18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板14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杆19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板15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杆19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板14的下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11、第一传动轴112和第一滑块113;所述第一电机111设置在所述上板14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11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14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杆18内;所述第一滑块113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12啮合,所述第一滑块113与所述第一辊子传送机114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电机111带动第一传动轴112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轴112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块113在第一限位杆18上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第一辊子传送机114和第一滑块113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辊子传送机114在第一限位杆18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运动,实现了单独对铝材来料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来料高度的生产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21、第二传动轴122和第二滑块123;

所述第二电机121设置在所述上板14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机12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12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14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杆19内;所述第二滑块123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2啮合,所述第二滑块123与所述第二辊子传送机124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电机121带动第二传动轴122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轴122的转动带动第二滑块123在第二限位杆19上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第二辊子传送机124和第二滑块123连接,从而实现第二辊子传送机124在第二限位杆19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运动,实现了单独对铝材送料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来料高度的生产环境。

通过设置来料传送模块11和送料传送模块12,操作者可以通过对第一电机111和第二电机121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单独调节来料运送高度或者送料运送高度,从而解决对不同高度的传送带之间的运输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还设置有支撑板20;

所述支撑板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板14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板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板15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20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杆18和所述第二限位杆19之间,所述支撑板20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131、第一转动杆132、第一齿轮133、第二齿轮134和链环135;所述第三电机13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132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3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齿轮133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34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处;所述链环135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133和所述第二齿轮134啮合;所述链环135与所述支撑架136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齿轮133和第二齿轮134,使得链环135受限于第一齿轮133和第二齿轮134在第一齿轮133和第二齿轮134之间进行运动,且链环135的运动的速度及其方向受限于第三电机131输出于第一转动杆132的大小及方向。

工作原理:第三电机131工作带动第一转动杆132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132带动第一齿轮133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33带动链环135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链环135带动第二齿轮134转动,同时链环135和支撑架136固定,支撑架136随链环135的转动而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主体1还包括限位板21;

所述限位板21设有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12;

所述第一支撑杆16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11,所述第二支撑杆17穿过所述第四通孔212,基于此,所述限位板2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6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之间;

所述限位板21还设置有通槽213,所述支撑架136设置在所述通槽213处。

通过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1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6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处,使得限位板21只能沿着第一支撑杆16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的轴线方向上进行运动,通过设置通槽213,支撑架136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范围即位通槽213的长度范围,可以有效的保证支撑架136在第一棍子传送机和第二棍子传送机之间进行运动,保证其有效运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辊子传送机114与所述下板15的最小夹角为10-30°;和/或,所述第二辊子传送机124与所述下板15的最小夹角为10-30°。

进一步的,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一端远离支撑板20,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另一端靠近支撑板20,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一端高于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另一端;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靠近支撑板20,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另一端远离支撑板20,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高于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另一端。

上述设计有利于铝材在第一辊子传送机114和第二辊子传送机124上的时候可以因自身重力的影响而从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一端滑至另一端,或者从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滑至于另一端,降低了对动力装置的需求,大大降低了该装置的成本,有利于装置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的,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支撑架136可以通过第一缺口在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另一端上下运行;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支撑架136可以通过第二缺口在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上下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架136包括本体137,所述本体137部整体呈宽度大于高度的长条矩形结构,其用于固定或者支撑所述支撑架136;

所述支撑架136还包括两个下转动杆138和第三齿轮组142,所述第三齿轮组142设置在本体137内,两个所述下转动杆138分别位于所述本体137的两端,所述下转动杆138的一端露出于所述本体137外边缘,所述下转动杆138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本体137内且与所述第三齿轮组142啮合;

所述支撑架136还包括两个下连杆139,所述下连杆139与所述下转动杆138一对一相应设置,所述下连杆139的一端与同侧的所述下转动杆138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下连杆139的另一端设有下支撑爪140,所述下转动杆138和所述下连杆139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侧下夹抓爪141,所述下支撑爪140受铝材重力作用向下移动时,两侧的侧下夹抓爪141向内相向移动以夹紧铝材。

进一步的,本体137还包括两个上转动杆143,两个所述上转动杆143分别位于所述本体137的两侧且位于下转动杆138的上方;所述上转动杆143的一端露出于所述本体137外边缘,所述上转动杆143的另一端位于本体137内且与本体137转动连接;所述上转动杆143的另一端与同侧的下转动杆13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齿轮组142啮合传动连接。以满足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固定,以防止铝材的掉落。

工作原理:当铝材盛放在支撑架136处,在铝材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下连杆139和下转动杆138向下运动,带动第三齿轮组142进行转动,由于上转动杆143亦与第三齿轮组142啮合传动连接,所以在第三齿轮组142的带动下,上转动杆143向上转动,当上转动杆143或者下支撑爪140转动至接触铝材时,第三齿轮组142停止转动,同时下连杆139和下转动杆138停止运动,两侧的侧下夹抓爪141夹紧铝材。

为了提高该可调节提升高度的铝材垂直提升装置的智能化水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还包括红外感应检测模块和红外感应分析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红外感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物件所处的位置;

所述红外感应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感应检测模块所得信息得收集并进行判断分析,得知物件具体处于所述第一辊子传送机114或所述第二辊子传送机124或所述支撑架136,并对应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进行运动。

通过设置红外感应检测模块和红外感应分析处理模块,装置能自动识别铝材是否到达第一辊子传送机114,进而控制第三传动机构的运行,从而自动将铝材运送到第二棍子传送机,免去了人工对机械的控制,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因人疏忽而导致问题产生的机率。

综上所述,工作流程为:运输之前,操作人员通过调节第一电机111和第二电机121,使第一辊子传送机114和第二辊子传送机124达到预期位置。铝板被传递到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一端,铝板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另一端,同时红外感应检测模块检测到铝板到达第一辊子传送机114的另一端,红外感应分析处理模块将信息传递到第三电机131,第三电机131开始运作,带动链环135进行顺时针转动,带动支撑架136进行运动,支撑架136从第一辊子传送机114另一端的第一缺口下方往上运动,在支撑架136往上运动的同时,铝板逐渐被支撑架136所承接,当铝板完全离开第一辊子传送机114时,在铝材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支撑架136的下连杆139和下转动杆138向下运动,带动第三齿轮组142进行转动,由于上转动杆143亦与第三齿轮组142啮合传动连接,所以在第三齿轮组142的带动下,上转动杆143向上转动,当上转动杆143或者下支撑爪140转动至接触铝材时,第三齿轮组142停止转动,同时下连杆139和下转动杆138停止运动,两侧的侧下夹抓爪141夹紧铝材,当支撑架136从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的上方移动至第二辊子传送机124一端的下方的时候,支撑架136通过第二缺口顺利通过,但是铝板因不能从第二缺口处通过所以留在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铝板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运动至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另一端,从而实现将铝板进行提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支撑架136从第一辊子传送机114下方往上方运动的时候才能运送铝材,反之则不能达到运送铝材的目的;支撑架136从第二辊子传送机124上方往下方运动的时候才能将铝材传递至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处,反之则不能传动铝材至第二辊子传送机124的一端处。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来料传送模块11和送料传送模块12,使得装置可以单独调节来料运送高度或者送料运送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高度的传送带之间的运输问题;通过设置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从而解决铝材提升运输高度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撑架136,有效解决了对不同形状的铝材的抓取,以免铝材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掉落的情况,以满足目前多样的生产运输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