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锁盒结构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4166发布日期:2021-08-17 13:4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锁盒结构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盒的锁盒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纸模之前多被运用在内托包装上,近来,随着纸模的模具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运用逐渐被扩展到包装的外盒,但纸模本身结构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纸模的使用有利于资源的二次回收,但纸模由于其自身强度不够,导致纸模盒体不能承载较重的物品,使得纸模盒体的使用范围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盒的锁盒结构及其制备工艺,用以解决技术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盒的锁盒结构,包括纸膜盒体、提手和五金锁件,所述纸膜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提手包括上提手和下提手,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开口处外侧均设置阶梯凸出的环状边沿,所述边沿上均设有滑轨,所述上提手和所述下提手内侧均设有滑槽,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开口贴合后,所述上提手和所述下提手均可: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五金锁件用于将所述上提手和下提手锁紧,所述纸膜盒体为纸浆和塑料的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均包括外壳体、中间壳体和置放盖;

所述外壳体和所述中间壳体均为矩形内凹壳体机构,所述中间壳体套设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置放盖安装在所述中间壳体上,组装形成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优选的,所述置放盖上设有若干形状不同的置放槽,且所述盒体和所述下盒体的所述置放槽镜像重合后可形成一个完整置放腔,所述置放腔用于存放置放物。

优选的,所述五金锁件包括第一锁件主体和第二锁件主体,所述第一锁件主体和所述第二锁件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件主体与所述上提手固定连接,所述下提手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锁件主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安装时将所述下提手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锁件主体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并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下提手和所述第二锁件主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提手和所述下提手上均设有辅助插合机构;

所述辅助插合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台、第二连接台和调节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台和所述第二连接台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台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上提手和所述下提手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辅助插合机构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台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辅助轮和两对称布置的第二辅助轮,所述第一辅助轮和所述第二辅助轮均通过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台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两对称布置的调节主体和位于两所述调节主体中间的辅助调节结构,所述辅助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活塞和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包括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所述第二活塞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筒和所述第二活塞筒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筒和所述第二活塞筒之间形成活塞腔,所述调节活塞滑动连接在所述活塞腔内,所述调节活塞远离所述活塞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台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

所述调节主体包括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上开设有第一深孔和第二深孔,所述第一深孔和所述第二深孔相通,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深孔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若干排列均匀的锁定孔,所述第二深孔内套设有锁定栓,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锁定栓之间设有栓盖,所述栓盖与所述调节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锁定栓包括栓头、栓主体和锁定叉,所述栓主体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锁定叉可与所述锁定孔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台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连接深孔,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第一深孔的一端套设有第三弹性件,且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深孔内,所述连接深孔出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连接台螺栓连接;

所述调节柱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辅助小轮。

优选的,所述下提手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机构安装孔,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构件和移动机构主体,所述移动机构主体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构件与所述下提手底部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垫片和若干缓冲弹性件,所述可拆卸连接构件包括拆卸杆,所述拆卸杆套设在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内,所述拆卸杆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内的一端端部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台阶,所述拆卸杆周向从上到下依次套设有台阶定位垫、安装定位圈和压紧件,所述台阶定位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台阶形状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台阶,所述安装定位圈设置在所述台阶定位垫底部,所述安装定位圈包括定位筒和定位芯,所述定位筒周向上开设有倒钩台,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与所述倒钩台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倒钩槽,安装时所述倒钩台与所述倒钩槽相互配合,所述定位筒上设有定位芯安装槽,所述定位芯通过所述定位芯安装槽与所述定位筒插合连接,所述定位芯位于所述定位芯安装槽外的一端设有压紧件安装凹槽,所述压紧件一端安装在所述定位芯安装槽内,所述压紧件外套设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一部分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内一部分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外,所述密封筒上设有筒体定位台,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内与所述筒体定位台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筒体定位台相互配合的定位凸台,所述拆卸杆贯穿所述密封筒,所述拆卸杆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下表面与所述密封筒底部接触,所述台阶上表面与所述压紧件远离所述压紧件安装凹槽的一端接触,所述筒体定位台底部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密封筒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外的一端套设有安装盖,所述安装盖与所述下提手底部螺栓连接;

所述拆卸杆远离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的一端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移动机构主体包括螺纹连接盖,所述螺纹连接盖通过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拆卸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连接盖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连接杆,所述移动轮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移动轮连接杆远离所述螺纹连接盖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

优选的,还包括:

报警提示系统,所述报警提示系统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更换所述锁盒结构,所述报警提示系统包括:

计数器,所述计数器设置在所述提手上,用于检测所述提手插合的次数;

弯矩传感器,所述弯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用于检测所述提手在插合时所述滑轨所受的实际弯矩;

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提手上用于检测所述提手的插合速度;

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计数器、所述弯矩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计数器、所述弯矩传感器和所述速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所述计数器、所述弯矩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滑轨的实际纵向累计磨损深度:

其中,为所述滑轨的实际纵向累计磨损深度,m为所述计数器的检测值,α为所述滑轨材料的粘聚力,β为所述提手的重度,ω为所述提手所受摩擦力的预设摩擦角,sinω为ω的正弦,ψ为所述提手的抗弯截面系数,tanω为ω的正切,ii为第i次插合所述提手时所述弯矩传感器的检测值;

步骤二:基于所述计数器、所述速度传感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滑轨的实际可用系数:

其中,ε为所述滑轨的实际可用系数,b为所述滑轨的高度,bα为所述滑轨的宽度,为所述滑轨的实际纵向累计磨损深度,为所述滑轨的抗剪切强度,θi为第i次插合所述提手时,所述速度传感器的检测值,θ0为所述提手的预设插合速度,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滑轨的实际可用系数与所述滑轨的预设可用系数,若所述滑轨的实际可用系数小于所述滑轨的预设可用系数,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一种包装盒的锁盒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湿压工艺将纸浆和塑料两层复合形成所述纸膜盒体,湿压过程中将所述滑轨压合成型;

步骤二:选用木头材质制作所述提手,并在所述提手上车出所述滑槽,对所述提手进行抛光;

步骤三:将所述五金锁件一端与所述上提手通过喷胶粘合,在所述下提手上打孔,之后将所述上提手和所述下提手通过所述滑轨和所述滑槽与所述纸膜盒体相互插合,最后通过所述下提手上的孔将所述下提手与所述五金锁件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锁盒组装成型。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五金锁件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局部放大图a。

图4为本发明的辅助插合机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辅助插合机构俯视图。

图6本发明辅助插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局部放大图b。

图8为本发明移动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8局部放大图c。

图中:1、纸膜盒体;100、上盒体;101、下盒体;102、滑轨;103、外壳体;104、中间壳体;105、置放盖;1050、置放槽;2、提手;200、上提手;201、下提手;202、滑槽;203、第二安装孔;204、第一安装孔;3、五金锁件;300、第一锁件主体;301、第二锁件主体;4、辅助插合机构;400、螺栓孔;401、第一连接台;4010、第二弹性件;4011、连接深孔;4012、第三弹性件;4013、密封盖;4014、第一连接杆;4015、第二连接杆;4016、第三弹性件;4017、辅助小轮;402、第二连接台;4020、第一辅助轮;4021、第二辅助轮;4022、转动轴;403、调节结构;404、调节主体;4040、调节柱;4041、第一深孔;4042、第二深孔;4043、调节杆;4044、锁定孔;4045、锁定栓;4046、栓头;4047、栓主体;4048、锁定叉;4049、栓盖;405、辅助调节结构;4050、调节活塞;4051、活塞筒;4052、第一活塞筒;4053、第二活塞筒;4054、第一螺栓;4055、活塞腔;4056、第一弹性件;5、可拆卸连接构件;500、拆卸杆;5000、第一定位台阶;5001、台阶;501、台阶定位垫;5010、第二定位台阶;502、安装定位圈;5020、定位筒;5021、定位芯;5022、定位芯安装槽;5023、倒钩台;5024、倒钩槽;5025、压紧件安装凹槽;503、压紧件;504、密封筒;5040、筒体定位台;5041、定位凸台;505、弹性垫圈;506、安装盖;6、移动机构安装孔;600、移动机构;601、移动机构主体;6010、螺纹连接盖;6011、移动轮连接杆;6012、弹簧;6013、移动轮;602、定位垫片;603、缓冲弹性件;604、连接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的锁盒结构及其制备工艺,如图1-10所示,包括纸膜盒体1、提手2和五金锁件3,所述纸膜盒体1包括上盒体100和下盒体101,所述提手2包括上提手200和下提手201,所述上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开口处外侧均设置阶梯凸出的环状边沿,所述边沿上均设有滑轨102,所述上提手200和所述下提手201内侧均设有滑槽202,所述上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开口贴合后,所述上提手200和所述下提手201均可:通过所述滑槽202与所述上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的滑轨102滑动连接,所述五金锁件3用于将所述上提手200和下提手201锁紧,所述纸膜盒体1为纸浆和塑料的复合材料。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湿压工艺将纸浆和塑料两层复合形成所述纸膜盒体1,湿压过程中将所述滑轨102压合成型;

步骤二:选用木头材质制作所述提手2,并在所述提手2上车出所述滑槽202,对所述提手2进行抛光;

步骤三:将所述五金锁件3一端与所述上提手200通过喷胶粘合,在所述下提手201上打孔,之后将所述上提手200和所述下提手201通过所述滑轨102和所述滑槽202与所述纸膜盒体1相互插合,最后通过所述下提手201上的孔将所述下提手201与所述五金锁件3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锁盒组装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纸膜盒体1为纸浆和塑料的复合材料,纸浆和塑料的复合材料,使得所述纸膜盒体1在可以二次回收的情况下,同时兼顾了强度和韧性,使得所述纸膜盒体1可以承载较重的物品,同时所述上提手200和所述下提手201和所述五金锁件3的配合,增加了所述纸膜盒体1的承载可靠性。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均包括外壳体103、中间壳体104和置放盖105;

所述外壳体103和所述中间壳体104均为矩形内凹壳体机构,所述中间壳体104套设在所述外壳体103内,所述置放盖105安装在所述中间壳体104上,组装形成所述上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

所述置放盖105上设有若干形状不同的置放槽1050,且所述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的所述置放槽1050镜像重合后可形成一个完整置放腔,所述置放腔用于存放置放物;

所述五金锁件3包括第一锁件主体300和第二锁件主体301,所述第一锁件主体300和所述第二锁件主体3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件主体300与所述上提手200固定连接,所述下提手2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04,所述第二锁件主体30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03,安装时将所述下提手201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04与所述第二锁件主体301的所述第二安装孔203同轴,并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下提手201和所述第二锁件主体301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安装时上盒体100和下盒体101左部的滑轨均连接在上提手200的滑槽内;上盒体100和下盒体101右部的滑轨均连接在下提手201的滑槽内,所述上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均包括外壳体103、中间壳体104和置放盖105,所述上盒体100和所述下盒体101三层的设计,增加了所述锁盒结构的承载能力,所述五金锁件3的设计避免了所述上提手200和所述下提手201发生脱扣现象。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上提手200和所述下提手201上均设有辅助插合机构4;

所述辅助插合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台401、第二连接台402和调节结构403,所述第一连接台401和所述第二连接台402通过所述调节结构403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台401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400,所述上提手200和所述下提手201通过所述螺栓孔400与所述辅助插合机构4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台402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辅助轮4020和两对称布置的第二辅助轮4021,所述第一辅助轮4020和所述第二辅助轮4021均通过转动轴4022与所述第二连接台402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403包括两对称布置的调节主体404和位于两所述调节主体404中间的辅助调节结构405,所述辅助调节结构405包括调节活塞4050和活塞筒4051,所述活塞筒4051包括第一活塞筒4052和第二活塞筒4053,所述第二活塞筒4053与所述第二连接台4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筒4052和所述第二活塞筒4053通过第一螺栓4054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筒4052和所述第二活塞筒4053之间形成活塞腔4055,所述调节活塞4050滑动连接在所述活塞腔4055内,所述调节活塞4050远离所述活塞腔405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台401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腔4055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056;

所述调节主体404包括调节柱4040,所述调节柱4040上开设有第一深孔4041和第二深孔4042,所述第一深孔4041和所述第二深孔4042相通,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深孔4041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杆4043,所述调节杆4043上开设有若干排列均匀的锁定孔4044,所述第二深孔4042内套设有锁定栓4045,所述调节柱4040与所述锁定栓4045之间设有栓盖4049,所述栓盖4049与所述调节柱4040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锁定栓4045包括栓头4046、栓主体4047和锁定叉4048,所述栓主体4047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4010,所述锁定叉4048可与所述锁定孔4044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台402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连接深孔4011,所述调节杆4043远离所述第一深孔4041的一端套设有第三弹性件4012,且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深孔4011内,所述连接深孔4011出口处设有密封盖4013,所述密封盖4013与所述第二连接台402螺栓连接;

所述调节柱4040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014,所述第一连接杆401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015,所述第一连接杆4014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015,所述第一连接杆4014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4016,所述第二连接杆4015上转动连接有辅助小轮401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所述辅助插合机构4时,用螺栓将所述第一连接台401与所述提手2通过所述螺栓孔400连接,此时所述第一辅助轮4020、所述第二辅助轮4021和所述辅助小轮4017均与所述提手2表面接触,当需要调节所述辅助小轮4017与所述第一辅助轮4020和所述第二辅助轮4021之间的距离时,将所述锁定栓4045向外拔出,使得所述锁定叉4048从所述锁定孔4044内脱出,之后手动调节所述第一连接台401和所述第二连接台402之间的距离即使得所述调节杆4043沿所述第一深孔4041移动,当距离调节到位时将所述锁定叉4048插入所述锁定孔4044内,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台401和所述第二连接台402之间的距离被锁定,在所述述调节杆4043沿所述第一深孔4041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调节活塞4050被动沿所述活塞筒4051滑动;

当所述提手2沿所述滑轨102与所述纸膜盒体1配合时,所述第一辅助轮4020、所述第二辅助轮4021和所述辅助小轮4017可将所述提手2的所述滑槽202与所述纸膜盒体1的所述滑轨102之间的摩擦减弱,变为所述第一辅助轮4020、所述第二辅助轮4021和所述辅助小轮4017沿所述纸膜盒体1的滚动;

所述辅助调节结构405的设计使得左右两侧的所述调节主体404运动可以同步,不易造成运动卡顿的同时起到了导向和缓冲的作用,所述第一弹性件4056、所述第二弹性件4010和所述第三弹性件4012的设计,使得各个部件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可以被缓冲和振动可以被消减,减少了所述提手2与所述纸膜盒体1配合时产生的噪音和相互间的冲击伤害,所述第一辅助轮4020、所述第二辅助轮4021和所述辅助小轮4017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延长了所述纸膜盒体1和所述提手2使用寿命的同时,使得两者之间的插合更加省力,所述辅助插合机构4的设计可以减轻所述滑轨102和所述滑槽202之间的滑动摩擦。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下提手201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机构安装孔6,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设有移动机构600,所述移动机构600包括可拆卸连接构件5和移动机构主体601,所述移动机构主体601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构件5与所述下提手201底部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垫片602和若干缓冲弹性件603,所述可拆卸连接构件5包括拆卸杆500,所述拆卸杆500套设在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所述拆卸杆500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的一端端部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台阶5000,所述拆卸杆500周向从上到下依次套设有台阶定位垫501、安装定位圈502和压紧件503,所述台阶定位垫50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台阶5000形状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台阶5010,所述安装定位圈502设置在所述台阶定位垫501底部,所述安装定位圈502包括定位筒5020和定位芯5021,所述定位筒5020周向上开设有倒钩台5023,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与所述倒钩台502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倒钩槽5024,安装时所述倒钩台5023与所述倒钩槽5024相互配合,所述定位筒5020上设有定位芯安装槽5022,所述定位芯5021通过所述定位芯安装槽5022与所述定位筒5020插合连接,所述定位芯5021位于所述定位芯安装槽5022外的一端设有压紧件安装凹槽5025,所述压紧件503一端安装在所述定位芯安装槽5022内,所述压紧件503外套设有密封筒504,所述密封筒504一部分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一部分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外,所述密封筒504上设有筒体定位台5040,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与所述筒体定位台5040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筒体定位台5040相互配合的定位凸台5041,所述拆卸杆500贯穿所述密封筒504,所述拆卸杆500上设有台阶5001,所述台阶5001下表面与所述密封筒504底部接触,所述台阶5001上表面与所述压紧件503远离所述压紧件安装凹槽5025的一端接触,所述筒体定位台5040底部设有弹性垫圈505,所述密封筒504位于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外的一端套设有安装盖506,所述安装盖506与所述下提手201底部螺栓连接;

所述拆卸杆500远离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的一端设有连接螺纹604所述移动机构主体601包括螺纹连接盖6010,所述螺纹连接盖6010通过所述连接螺纹604与所述拆卸杆500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连接盖6010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连接杆6011,所述移动轮连接杆6011上套设有弹簧6012,所述移动轮连接杆6011远离所述螺纹连接盖6010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601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所述纸膜盒体1内装有较重的物品时,将所述移动机构600安装到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安装时,先将所述台阶定位垫501放入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之后将所述拆卸杆500放入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使得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的端部与所述定位垫片602上的凹槽相配合,同时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台阶5000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5010相互配合,之后将所述定位筒5020安装进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内,使得所述倒钩台5023与所述倒钩槽5024相互配合,之后将所述定位芯5021安装进所述定位芯安装槽5022内,之后将所述压紧件503套设到所述拆卸杆500上,使得所述压紧件503一端安装在所述定位芯安装槽5022内,之后将所述密封筒504套设在所述拆卸杆500上,使得所述筒体定位台5040与所述定位凸台5041相互配合,之后放入所述弹性垫圈505,再将所述安装盖506盖在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孔6上,用螺栓将所述下提手201与所述安装盖506连接为一个整体;

安装所述移动机构主体601时,将所述螺纹连接盖6010与所述拆卸杆500通过所述连接螺纹604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台阶5000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5010的配合,所述倒钩台5023与所述倒钩槽5024的配合、所述压紧件安装凹槽5025的设计、所述筒体定位台5040和所述定位凸台5041的配合,使得所述拆卸杆500的轴向方向上的运动可以被锁定,所述拆卸杆500轴向上的锁定减少了所述移动轮6013在运动过程中上下方向上的零件间的相互磕碰,保证了所述纸膜盒体1内较重的物品的运输安全,所述压紧件503的设计可以对所述可拆卸连接构件5内的部件进行纵向上的位移补偿使其相邻部件一直处于相互压紧的状态,所述移动机构600的设计使得所述锁盒结构运输较重物体成为可能,同时所述移动轮6013的设计相较于人工搬运省时省力,提高了运输效率。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报警提示系统,所述报警提示系统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更换所述锁盒结构,所述报警提示系统包括:

计数器,所述计数器设置在所述提手2上,用于检测所述提手2插合的次数;

弯矩传感器,所述弯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滑轨102上,用于检测所述提手2在插合时所述滑轨102所受的实际弯矩;

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提手2上用于检测所述提手2的插合速度;

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计数器、所述弯矩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计数器、所述弯矩传感器和所述速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所述计数器、所述弯矩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滑轨102的实际纵向累计磨损深度:

其中,为所述滑轨102的实际纵向累计磨损深度,m为所述计数器的检测值,α为所述滑轨102材料的粘聚力,β为所述提手2的重度,ω为所述提手2所受摩擦力的预设摩擦角,sinω为ω的正弦,ψ为所述提手2的抗弯截面系数,tanω为ω的正切,ii为第i次插合所述提手2时所述弯矩传感器的检测值;

步骤二:基于所述计数器、所述速度传感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滑轨102的实际可用系数:

其中,ε为所述滑轨102的实际可用系数,b为所述滑轨102的高度,bα为所述滑轨102的宽度,为所述滑轨102的实际纵向累计磨损深度,为所述滑轨102的抗剪切强度,θi为第i次插合所述提手2时,所述速度传感器的检测值,θ0为所述提手2的预设插合速度,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滑轨102的实际可用系数与所述滑轨102的预设可用系数,若所述滑轨102的实际可用系数小于所述滑轨102的预设可用系数,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报警提示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醒用户及时更换所述锁盒结构,避免因所述滑轨102长期磨损所述锁盒结构锁紧失效造成的用户经济损失情况的发生,计算所述滑轨102的实际纵向累计磨损深度时将用户每次使用所述提手2对所述滑轨102的磨损进行叠加,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精确,且更具参考价值,计算所述滑轨102的实际可用系数时引入b(所述滑轨102的高度)和bα(所述滑轨102的宽度)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具有指向性,所述θi的引入,累加进去速度对所述滑轨102的实际可用系数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