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收集设备及垃圾收集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6077发布日期:2021-07-23 21:2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收集设备及垃圾收集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垃圾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设备及垃圾收集站。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若随意丢弃,将会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美观。因而,通常在小区等场所建立垃圾收集站以集中收集垃圾,进而统一处理。垃圾可以分为多种,例如湿垃圾、干垃圾等,随着垃圾分类的进行,对不同种类的垃圾设置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站予以收集。

对于湿垃圾而言,其具有易腐烂、热值低、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特点,常规的填埋和焚烧难以妥善处理,因此需要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理,例如作为肥料、制成燃料油等。现有的湿垃圾收集站通常仅包括房体以及设置于房体内的若干垃圾桶,房体上开设有投放垃圾的窗口,垃圾通过窗口投放至垃圾桶内。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湿垃圾在收集时通常连同垃圾袋一起丢入垃圾桶内,垃圾袋的存在对后期统一处理湿垃圾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湿垃圾再利用时,例如作为肥料时,需要将垃圾袋从湿垃圾中分离出来,增加了处理成本,降低了处理效率,而且湿垃圾容易发出异味,分离垃圾袋时卫生条件差。

另外,在将垃圾丢入垃圾收集站时,通常直接将装有垃圾的垃圾袋通过垃圾站的窗口丢入站内的垃圾桶内,可能会发生丢入不准的问题,导致垃圾散落至垃圾桶外部,同时这也使得垃圾收集站内的垃圾桶必须靠近窗口设置,限制了站内垃圾桶的数量,导致垃圾收集站的容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垃圾收集设备及垃圾收集站,能够自动分离垃圾和空垃圾袋,自动化程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垃圾收集设备,包括:

垃圾放置框,用于放置垃圾袋,其下方设有垃圾桶,所述垃圾桶包括用于收容垃圾的第一垃圾桶和用于收容空垃圾袋的第二垃圾桶;所述垃圾放置框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垃圾桶正上方;

夹取装置,用于夹取位于所述垃圾放置框内的垃圾袋,并可在所述第一垃圾桶和所述第二垃圾桶正上方移动;以及

破袋组件,用于刺破由所述夹取装置夹持的垃圾袋。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垃圾桶上方的安装架,所述垃圾放置框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驱动所述垃圾放置框相对所述安装架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的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垃圾放置框同步运动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所述垃圾放置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位于由所述夹取装置夹持的垃圾袋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垃圾桶上方的安装架,所述夹取装置与所述安装架可移动连接,所述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驱动所述夹取装置相对所述安装架移动的第二直线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夹取装置相连的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可驱动所述夹取装置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破袋组件包括第三直线驱动装置以及扎袋件,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扎袋件向着由所述夹取装置夹持的垃圾袋移动,以刺破所述垃圾袋。

进一步地,所述扎袋件包括用于穿刺所述垃圾袋的尖锐部。

进一步地,所述破袋组件还包括第四直线驱动装置和由所述第四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和所述扎袋件分别位于所述垃圾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放置框包括框体和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的袋口限位件,所述袋口限位件设置有用于限位垃圾袋袋口的限位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二升降装置和由所述第二升降装置驱动升降的隔板,在所述垃圾放置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隔板隔开所述垃圾放置框和由所述夹取装置夹持的垃圾袋。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设备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其与所述第一垃圾桶内的垃圾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垃圾收集站,包括房体、垃圾桶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收集设备,所述垃圾桶及所述垃圾收集设备均设置于所述房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房体设置有用于投放垃圾袋的窗口,在所述垃圾放置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垃圾放置框与所述窗口对应。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放置垃圾袋的垃圾放置框、可夹取垃圾放置框内的垃圾袋的夹取装置以及能够刺破垃圾袋的破袋组件,垃圾放置框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夹取装置能够在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上方移动,使得在夹取装置夹取垃圾放置框内的垃圾袋后,垃圾放置框能够移走,由破袋机构刺破垃圾袋,使垃圾掉入第一垃圾桶内,之后空垃圾袋被夹取装置放置到第二垃圾桶内,实现了垃圾与空垃圾袋的分开放置,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的防止垃圾袋混入湿垃圾中,对湿垃圾后续的回收、处理造成影响,有利于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中垃圾收集站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垃圾收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移动机构连接于机架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垃圾桶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移动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移动架组件与横梁相连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i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3中ii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3中iii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中垃圾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中放置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iv部的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中袋口限位件设置有毛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中第一滚轮组件与第一导杆相连的剖视图。

图15是本申请中夹取移动组件与垃圾放置框的位置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中夹取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和垃圾放置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中破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中隔板组件、挡板组件与垃圾放置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中隔板与引导件配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中垃圾收集设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所示,对应于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垃圾收集站,其包括房体1以及均设置在房体1内的垃圾收集设备2和垃圾桶。房体1上开设有用于投放垃圾的窗口10,垃圾收集设备2用于接收投放的垃圾,然后将垃圾放置到垃圾桶内。

垃圾桶包括用于收集湿垃圾的第一垃圾桶30以及用于收集空垃圾袋的第二垃圾桶31,垃圾收集设备2能够将湿垃圾和垃圾袋分离,将湿垃圾放置在第一垃圾桶30内,将空垃圾袋放置在第二垃圾桶31内。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申请的垃圾收集站和垃圾收集设备2收集湿垃圾时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其并不局限于收集湿垃圾,对其他垃圾也可以进行收集。

如图2所示,垃圾收集设备2包括机架4、设置在机架4上的移动机构5以及与移动机构5相连的垃圾转移机构6。

机架4作为安装其他机构的安装载体,其优选采用方管焊接而成。参考图3,机架4包括连接于地面的立柱40、连接在立柱40上端的顶架41以及连接在顶架41内部的横梁42。垃圾桶位于横梁42下方,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垃圾桶包括排成一排的五个第一垃圾桶30和一个位于第一垃圾桶30后方的第二垃圾桶31,其中五个第一垃圾桶30位于横梁42的正下方,且沿着横梁42的长度方向排布。本实施例中,以人们投放垃圾时面朝的方向为后方,与之相反的方向即为前方,因而,第一垃圾桶30相较于第二垃圾桶31更靠近窗口10。移动机构5安装于横梁42上,能够沿着横梁42移动,进而带动垃圾转移机构6在各垃圾桶的上方移动,以将湿垃圾放置在第一垃圾桶30内,将垃圾袋放置在第二垃圾桶31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5包括可移动的连接在横梁42上的移动架组件50以及驱动移动架组件50沿着横梁42移动的驱动组件51。

横梁42可以包括一根或者多根连接在顶架41上的杆体420,本实施例中,横梁4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杆体420,杆体420优选为方管。

如图5和图6所示,移动架组件50包括移动架500以及可旋转连接于移动架500上的上滚轮501、下滚轮502、左滚轮503和右滚轮504,各滚轮均通过转轴505连接在移动架500上,且滚轮和转轴之间通过轴承相连,以实现可旋转连接。其中,上滚轮501与横梁42的上表面421相抵,下滚轮502可与横梁42的下表面422相抵,两者配合限制移动架500在高度方向的位置,防止移动过程中上下跳动,考虑到方管的直线度和精度较差,下滚轮502和下表面422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以防止卡死;左滚轮503和右滚轮504分别与横梁42的左侧面423和右侧面424抵接,两者配合限制移动架500在横梁42左右方向的位置,这样,移动架500仅能够沿着横梁42的长度方向(本申请将其定义为x向,另外,横梁42左右向定义为y向,高度方向定义为z向)移动,通过多个方向的限位,其移动时更为平稳,不会出现偏移、出轨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滚轮501和下滚轮502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并与横梁42长度方向上的不同部分接触,可提高承载能力,并防止移动架500因受力不平衡而翘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根杆件420上均具有与之对应的上滚轮501和下滚轮502。

显然的,移动架组件50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还可以在移动架500和横梁42之间设置滑轨来实现两者的可移动连接。

如图7至图9所示,驱动组件51用于驱动移动架组件50移动,本实施例中,其包括分别安装在顶架41两端的第一底座511和第二底座516,每个底座上均可旋转连接有同步带轮512,两个同步带轮512之间连接有同步带513,在其中一个底座上连接有电机514(本实施例中,电机514连接于第一底座511上),电机514驱动同步带轮512转动,从而带动同步带513运动,同时,同步带513通过压板515固定连接在移动架500上,从而能够通过同步带513驱动移动架500沿着x向移动。

如图10所示,垃圾转移机构6包括安装架60以及均连接在安装架60上的放置框组件63、夹取移动组件64和破袋组件65。

如图11所示,放置框组件63能够与相应的窗口10对准,用于接收使用者投入的装有垃圾的垃圾袋,其包括与安装架60可移动连接的垃圾放置框61以及用于驱动垃圾放置框61沿着y轴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

如图11至图13所示,垃圾放置框61包括大致呈矩形的框体610,框体610内设置有用以限位垃圾袋袋口的袋口限位件611,袋口限位件611包括连接在框体610左侧壁6100上的第一限位板6110和连接在框体610右侧壁6101上的第二限位板6111,第一限位板6110和第二限位板6111不相接触,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垃圾袋袋口的狭长的限位口6112。使用者放置垃圾袋时,将垃圾袋的袋口收拢后卡入限位口6112内,使得垃圾袋主体由框体610底板6102支撑,袋口则被限位于限位口6112内。

显然的,相较于使用者将垃圾袋投入垃圾桶内,将垃圾袋放入垃圾放置框61更为方便且可靠,不易出现投掷不准垃圾掉出垃圾桶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袋口限位件611被设置为两个,且布置的高度不同,由于垃圾袋的大小不同,对于尺寸较小的垃圾袋,可以通过下方的袋口限位件611限位,以使得垃圾袋能够被底板6102可靠支撑;显然的,对于尺寸较大的垃圾袋,可以通过相对靠上的袋口限位件611限位,此时,其袋口可以由两个限位口6112限位,更便于夹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袋口限位件611的高度可调,如图12所示,第一限位板6110和第二限位板6111均开设有长孔6113,通过螺栓穿过长孔6113与框体610相连,可通过长孔6113来调节袋口限位件611的高度,使得其高度更为合理。

为了更方便地限位垃圾袋的袋口,如图13所示,在第一限位板6110和第二限位板6111上均设置有毛刷6114,毛刷6114的刷毛6115延伸至限位口6112内,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毛刷6114的刷毛6115来限位垃圾袋的袋口。这样,由于限位口6112的宽度可以被设置得更大,且固定袋口的刷毛6115是软质的材料,因此使用者可以更为方便的将袋口卡入限位口6112内,不易刮破垃圾袋,且由于刷毛6115的弹性作用,其限位更为稳定。

如图11和图14所示,垃圾放置框61与安装架60之间的可移动连接方式如下:安装架60包括沿着y轴设置的第一导杆600,在垃圾放置框61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杆600相连的第一滚轮组件612。该第一滚轮组件612包括连接在垃圾放置框61上的第一架体6120以及均与第一架体6120可旋转连接的第一滚轮6121、第二滚轮6122和第二滚轮6123,各滚轮与第一架体6120之间亦通过转轴及轴承实现可旋转连接。其中,第一滚轮6121与第一导杆600的顶面6000相抵,第二滚轮6122与第一导杆600的底面6001相抵,而第三滚轮6123与第一导杆600的侧表面(左侧表面6002或者右侧表面6003)相抵,形成半包围于第一导杆600上的限位结构。

这样,垃圾放置框61能够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的驱动下沿着y轴移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例如可以是直线模组、电缸、气缸等具有直线驱动功能的装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为气缸,其安装于安装架60上,其气缸轴与第一架体6120相连,在气缸轴伸缩动作时,即可驱动垃圾放置框61沿着y轴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架6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杆600,且对称设置在垃圾放置框61两侧,同样的,第一滚轮组件612和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也具有两组,分别设置于垃圾放置框61的两侧。优选的,左侧的第三滚轮6123与左侧第一导杆600的右侧表面6003抵接,而右侧的第三滚轮6123与右侧第一导杆600的左侧表面6002抵接,以便于安装。通过将垃圾放置框61两侧均设置成与安装架60可移动连接的形式,可以使垃圾放置框61移动更稳定。

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用于驱动垃圾放置框6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指的是垃圾放置框61靠近窗口10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时,垃圾放置框61与窗口10对接,本文中,垃圾放置框61与窗口10对接指的是垃圾放置框61移动至靠近窗口10的位置,以便于使用者通过窗口10将垃圾袋放入至垃圾放置框61内,优选的,窗口10与垃圾放置框61对准;第二位置指的是垃圾放置框61位于第一垃圾桶30正上方时的位置,当垃圾袋在垃圾放置框61上放置完毕后,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缩回,垃圾放置框61即被移动至第二位置。

夹取移动组件64用于夹取位于垃圾放置框61内的垃圾袋,并在将垃圾袋内的垃圾丢入第一垃圾桶30内后,将空垃圾袋丢入第二垃圾桶31内。显然的,由于夹取移动组件64能够由移动机构驱动在多个第一垃圾桶30的上方移动,因此其能够将垃圾丢入多个第一垃圾桶30内,第一垃圾桶30无需设置在靠近窗口10的位置,其数量能够得以增加,从而增加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容量。

如图15所示,夹取移动组件64包括与安装架60可移动连接的第一升降装置640、连接于第一升降装置640上的夹持装置641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升降装置640沿着y轴做直线运动的第二直线驱动装置642。

如图10和图15所示,安装架60包括位于第一导杆600上方的第二导杆601,第二导杆601与第一导杆600均沿着y轴布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642和第二导杆601之间设置有第二滚轮组件643。第二滚轮组件643的结构可参考第一滚轮组件612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升降装置640通过安装板6400连接在第二滚轮组件643上,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第一升降装置640的连接更为稳固,可以设置两组分别位于垃圾放置框61两侧的第二导杆601和与之配接的第二滚轮组件643,安装板6400两侧分别连接在两组第二滚轮组件643上,其两侧受到支撑力,运行更为平稳。此种实施例中,第二直线驱动装置642也可以设置成两个,分别驱动两侧的第二滚轮组件643移动。

如图16所示,第一升降装置640下端连接有夹取装置641,其用于驱动夹取装置641做升降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640为气缸。

夹取装置641用于夹持垃圾袋的袋口,其通过两个可以开合的夹抓6410来夹持或者松开袋口。优选的,在夹抓6410上设置有橡胶夹块6411,橡胶夹块6411具有更大的摩擦力,因而,通过橡胶夹块6411接触、夹持袋口,能够更牢固的夹持住垃圾袋。优选的,夹取装置641中用于驱动两个夹抓6410开合的装置为夹抓气缸,夹抓气缸具有能够气动开合的两个手指,夹抓6410连接在其手指上,由手指驱动开合。

进一步地,夹取装置641夹持在袋口上的位置不限,其可以夹持袋口位于限位口6112上方的部分,也可以夹持袋口位于限位口6112下方的部分。本实施例中,袋口限位件611的数量为两个,对于尺寸较大的垃圾袋,由于其袋口被两个限位口6112限位,因此夹取装置641用于夹持袋口位于两个限位口6112之间的部分。对于尺寸较小的垃圾袋,由于袋口被限制在下方的限位口6112内,因此夹取装置641夹取袋口位于下方限位口6112上侧的部分即可。

在夹取装置641夹持袋口后,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驱动垃圾放置框61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得装有垃圾的垃圾袋悬空于第一垃圾桶30上方。之后,破袋组件65动作,将垃圾袋刺破,使得垃圾能够流出至第一垃圾桶30内。

具体的,如图10和图17所示,破袋组件65包括连接于安装架60上的第三直线驱动装置650以及与第三直线驱动装置650相连的扎袋件651,扎袋件651具有用于扎破垃圾袋的尖锐部652。第三直线驱动装置650能够驱动扎袋件651向着垃圾袋移动(本实施例中,移动方向为x向),当尖锐部652与垃圾袋接触时,能够刺破垃圾袋,使垃圾流出。

进一步地,破袋组件65还包括固定在安装架60上的导向件653,导向件653开设有导向孔6530,扎袋件651包括与第三直线驱动装置650相连的本体部654,本体部654呈板状且配接于导向孔6530内,导向孔6530能够引导本体部654做直线运动,且有利于加强本体部654的刚度,防止其变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破袋组件65还包括连接于安装架60上的第四直线驱动装置655以及与第四直线驱动装置655相连的推板656,第四直线驱动装置655用于驱动推板656向着垃圾袋移动。推板656和扎袋件651分别位于垃圾袋两侧,在扎袋件651伸出时,推板656同时伸出,两者分别与垃圾袋两侧接触,推板656能够防止垃圾袋在与扎袋件651接触时被推离,能够使垃圾袋更好的承受扎袋件651的穿刺力,更可靠的被刺破。

本实施例中,第三直线驱动装置650和第四直线驱动装置655为气缸,具体为双杆气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还可以是电缸或者电动推杆等具有直线驱动功能的装置。

垃圾袋被刺破之后,垃圾将在重力作用下掉入位于下方的第一垃圾桶30内,为了使垃圾能够更彻底、更快速的与垃圾袋分离,在垃圾袋被刺破之后,第一升降装置640做升降运动,带动垃圾袋上下抖动,从而将垃圾袋内的垃圾抖落至第一垃圾桶30内。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抖动过程中垃圾飞溅至垃圾桶外部,如图18所示,垃圾转移机构6还包括用于阻挡垃圾飞溅的挡板组件66,挡板组件66与安装架60可移动连接,且与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相连,能够由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驱动沿着y向移动。挡板组件6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660和第二挡板661,第一挡板660和第二挡板661通过第三滚轮组件662与垃圾放置框61两侧的第一导杆600相连,能够通过第三滚轮组件662沿着第一导杆600滑动,第三滚轮组件66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滚轮组件612,此处不再赘述。

挡板组件66位于垃圾放置框61的后方,能够随着垃圾放置框61一同移动。当垃圾放置框61位于第二位置时,挡板组件66位于第一垃圾桶30后方,当垃圾放置框6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挡板660和第二挡板661位于夹取装置641两侧,亦即位于被夹取的垃圾袋两侧。在破袋以及抖动的过程中,垃圾放置框61位于第一位置,因此在破袋及抖动的过程中,第一挡板660和第二档板661始终位于垃圾袋两侧,能够有效的防止垃圾飞溅,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飞溅至垃圾收集站的地面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垃圾飞溅至滚轮组件及直线驱动装置等部件处,防止垃圾影响这些部件的正常工作。

为了防止垃圾从窗口10溅出,垃圾转移机构6还包括用于隔开夹取装置641与窗口10的隔板组件67,如图18和图19所示,隔板组件67包括连接于安装架60上的第二升降装置670以及与第二升降装置670相连的隔板671,第二升降装置670驱动隔板671升降,在隔板671位于上端时,其底部高于垃圾放置框61,从而不影响垃圾放置框61移动。当垃圾放置框61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隔板671下降,其位于夹取装置641和垃圾放置框61之间,从而在抖动垃圾袋时,向着窗口10和垃圾放置框61飞溅的垃圾能够由隔板671阻挡,进而防止垃圾飞溅至垃圾放置框61和窗口10。隔板671除了能够防止垃圾飞溅外,还能够挡住内部的垃圾桶,在使用者投放垃圾袋时,只能够看到垃圾放置框61和隔板671,而无法看到内部的垃圾,防止因为看到内部垃圾而引起不适感,使用更为舒适和人性化。

隔板组件67还包括位于隔板671两侧的两个引导件672,引导件672上开设有导向槽673,隔板671两侧分别配接在两个导向槽673内,从而能够更为稳定的做升降运动,可靠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670为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其还能够采用其他具有直线驱动功能的装置。

在垃圾抖落完成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642驱动夹持有空垃圾袋的夹取装置641向着第二垃圾桶31所在侧移动,之后,移动机构5驱动夹取装置641移动至第二垃圾桶31正上方,在夹取装置641松开空垃圾袋后,空垃圾袋即掉入至第二垃圾桶31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垃圾转移机构6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以安装于安装架60上,用以检测其与第一垃圾桶30内的垃圾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第一垃圾桶30是否已经装满,当某一第一垃圾桶30装满后,移动机构5将垃圾转移机构6移动至另一第一垃圾桶30正上方,以将垃圾丢入未装满的第一垃圾桶30内。当所有的第一垃圾桶30均装满后,垃圾收集站则不再接收垃圾,其可以发送垃圾满载的信息提示工作人员前来回收湿垃圾,更换垃圾桶。如图1所示,房体1具有门11,可以在打开门后方便的将内部的垃圾桶移出房体1。

可以理解的是,垃圾转移机构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图20所示,图中示出的垃圾转移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移动架组件50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移动架组件50下方均连接有一套垃圾转移机构6,两套垃圾转移机构6能够与两个第一垃圾桶30对准,从而能够同时处理两袋垃圾,效率更高。两个移动架组件5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柱52相连,两个垃圾转移机构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柱68相连,使得两者在移动时能够同步运动,并保持相同的距离。优选的,两套垃圾转移机构6之间隔开一个第一垃圾桶30,即在其中一套垃圾转移机构6与中间的第一垃圾桶30对准时,另一套垃圾转移机构6与位于端部的第一垃圾桶30对准,这样,可以减少横梁42受力的集中程度,并能够提高垃圾收集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垃圾收集设备在使用时,通常具有如下过程,初始时,垃圾放置框61位于与窗口10对应的位置,使用者在窗口10处将装有垃圾的垃圾袋放置在垃圾放置框61内,并将袋口卡入限位口6112内。之后,隔板671由第二升降装置670驱动上升,以避让垃圾放置框61,使垃圾放置框61能够顺利移动至第一垃圾桶30正上方。在夹取装置641夹取袋口后,垃圾放置框61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2的驱动下回到窗口10的位置,等待使用者放入垃圾袋,同时隔板671下降,挡在夹取装置641和垃圾放置框61之间。之后破袋组件65将垃圾袋刺破,第一升降装置640做快速的升降运动,以将垃圾袋内的垃圾充分抖落。抖落完成后,夹取装置641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642的驱动下移动至第二垃圾桶31上方,将空垃圾袋丢入第二垃圾桶31内。丢弃完成后,夹取装置641回到第一垃圾桶30正上方,等待下次夹取垃圾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垃圾收集设备及垃圾收集站尤其适用于收集湿垃圾,对于湿垃圾而言,湿垃圾被收容在第一垃圾桶30内,而垃圾袋被收容于第二垃圾桶31内,可以作为干垃圾回收处理,从而自动完成了干湿垃圾的分类。

本申请至少包括如下优点:

1.本申请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放置垃圾袋的垃圾放置框、可夹取垃圾放置框内的垃圾袋的夹取装置以及能够刺破垃圾袋的破袋组件,垃圾放置框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夹取装置能够在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上方移动,使得在夹取装置夹取垃圾放置框内的垃圾袋后,垃圾放置框能够移走,由破袋机构刺破垃圾袋,使垃圾掉入第一垃圾桶内,之后空垃圾袋被夹取装置放置到第二垃圾桶内,实现了垃圾与空垃圾袋的分开放置,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的防止垃圾袋混入湿垃圾中,对湿垃圾后续的回收、处理造成影响,有利于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且垃圾和空垃圾袋均在垃圾桶正上方丢入垃圾桶内,丢入更为准确,不易散落至垃圾桶外部。

2.本申请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取装置做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装置,能够在垃圾袋被刺破后抖动垃圾袋,使垃圾袋内的垃圾更为充分、彻底的与垃圾袋分离,从而更有利于将分离的垃圾袋作为干垃圾进行处理。

3.本申请设置有挡板组件,能够在第一升降装置抖动垃圾袋时遮挡垃圾袋,从而防止垃圾飞溅至垃圾桶外部,并能够防止垃圾污染设备,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4.本申请设置有隔板组件,能够在垃圾放置框位于窗口位置时阻挡在垃圾放置框和夹取装置之间,一方面能够防止抖动时飞溅的垃圾污染放置框,甚至飞溅出窗口,更为卫生;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使用者看到内部的垃圾,使用体验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