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植株运输用手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05797发布日期:2021-08-24 16:2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植株运输用手提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提箱,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植株运输用手提箱。



背景技术:

土壤是苗木生存的根本,种植前对土壤的处理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应确保苗木种植土层有足够的厚度,保证土质肥沃疏松,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其次,我们要在种植或播种前对该地区的土壤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园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低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装、运和卸树木时均要保证树木根系和土球的完好,不得折断树木主尖和枝条,不要擦伤树皮,卸下后要立即栽植,如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应埋土假植保护好根系。

本发明研发了一种保护植物运输,提高移植的成功率,保证树木根系和土球的完好的植物植株运输用手提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移植成功率低,植物运输不方便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保护植物运输,提高移植的成功率,保证树木根系和土球的完好的植物植株运输用手提箱。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植物植株运输用手提箱,包括:

箱体;

盖子,箱体两侧内均转动式连接有盖子;

锁紧组件,箱体内滑动式连接有锁紧组件;

手提组件,盖子内均转动式连接有手提组件。

进一步说明,锁紧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块,箱体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第一支撑块;

第一导向杆,第一支撑块两侧内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向杆;

卡块,两侧两个第一导向杆一侧之间均连接有卡块;

第一弹簧,卡块一侧与第一支撑块一侧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

拉杆,箱体内滑动式连接有拉杆,拉杆与卡块相配合。

进一步说明,手提组件包括:

握把,盖子内均转动式连接有握把;

扭力弹簧,盖子两侧与握把内侧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

第二导向杆,盖子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第二导向杆;

卡杆,第二导向杆上均滑动式连接有卡杆,卡杆与握把相配合;

第二弹簧,盖子内壁与卡杆外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放置组件,放置组件包括:

第二支撑块,箱体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第二支撑块;

放置板,第二支撑块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放置板;

第三弹簧,放置板底部两侧与第二支撑块底壁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下拉组件,下拉组件包括:

推杆,盖子上均连接有推杆;

第一支撑杆,箱体一侧内壁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

第一滑杆,第一支撑杆内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杆;

第四弹簧,第一滑杆外侧与第一支撑杆内壁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四弹簧;

齿条,第一滑杆末端均连接有齿条;

第三支撑块,箱体底壁两侧均连接有第三支撑块;

全齿轮,第三支撑块内均转动式连接有全齿轮,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第四支撑块,箱体底壁两侧均连接有第四支撑块;

锥齿轮组,第四支撑块与全齿轮之间均连接有锥齿轮组,锥齿轮组与第四支撑块转动式连接;

安装座,箱体底壁两侧均连接有安装座;

绕线轮,一方锥齿轮组上均连接有绕线轮,安装座内均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

拉绳,一方绕线轮上均绕有拉绳,拉绳绕过前方绕线轮与放置板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

第五支撑块,放置板两侧均连接有两个第五支撑块;

套筒,第五支撑块内侧均连接有套筒;

夹块,两侧两个套筒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夹块;

第五弹簧,夹块与套筒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

滚轮,夹块内均转动式连接有滚轮;

楔形块,箱体两侧内壁均连接有楔形块,楔形块与滚轮相配合。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

第二支撑杆,箱体一侧内壁连接有第二支撑杆;

限位杆,第二支撑杆内侧连接有限位杆;

第二滑杆,盖子顶壁均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与限位杆滑动式相连接;

第六弹簧,第二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

进一步说明,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

有益效果为:1、通过卡块、第一导向杆、第一弹簧和拉杆的配合,以达到控制盖子开合的目的。

2、通过握把、扭力弹簧、卡杆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以达到保护植株,对植株进行运输的目的。

3、通过第二支撑块、放置板和第三弹簧的配合,以达到缓解震动,防止植株运输过程中受损的目的。

4、通过推杆、齿条、锥齿轮组和拉绳的配合,以达到自动化控制放置板升降,便于放置植株的目的。

5、通过套筒、夹块、滚轮和楔形块的配合,以达到自动化夹紧和松开植株的目的。

6、通过第二支撑杆、限位杆、第二滑杆和第六弹簧的配合,以达到对盖子转动进行限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a部分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箱体,2、盖子,3、锁紧组件,301、第一支撑块,302、卡块,303、第一导向杆,304、第一弹簧,305、拉杆,4、手提组件,401、握把,402、扭力弹簧,403、卡杆,404、第二导向杆,405、第二弹簧,5、放置组件,501、第二支撑块,502、放置板,503、第三弹簧,6、下拉组件,601、推杆,602、第一支撑杆,603、第一滑杆,604、第四弹簧,605、齿条,606、第三支撑块,607、全齿轮,608、锥齿轮组,609、第四支撑块,610、绕线轮,611、安装座,612、拉绳,7、夹紧组件,701、第五支撑块,702、套筒,703、夹块,704、第五弹簧,705、滚轮,706、楔形块,8、限位组件,801、第二支撑杆,802、限位杆,803、第二滑杆,804、第六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植物植株运输用手提箱,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箱体1、盖子2、锁紧组件3和手提组件4,箱体1左右两侧内均转动式连接有盖子2,箱体1内滑动式连接有锁紧组件3,盖子2内均转动式连接有手提组件4。

当需要使用本设备时,使用人员可向前拉动锁紧组件3,转动盖子2打开,将植株放置于箱体1内,转动盖子2关闭,松开锁紧组件3,使得锁紧组件3复位,随后转动手提组件4,手提装置运输至下一个位置,以达到保护植株,对植株进行运输的目的,运输完毕后,使用人员可松开手提组件4,使得手提组件4复位,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锁紧组件3包括有第一支撑块301、卡块302、第一导向杆303、第一弹簧304和拉杆305,箱体1左右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第一支撑块301,第一支撑块301左右两侧内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向杆303,左右两侧两个第一导向杆303后侧之间均连接有卡块302,卡块302前侧与第一支撑块301后侧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304,箱体1内滑动式连接有拉杆305,拉杆305与卡块302相配合。

当需要使用本设备时,使用人员可向前拉动拉杆305,拉杆305向前运动推动卡块302向前运动,卡块302向前运动带动第一导向杆303在第一支撑块301内向前滑动,此时第一弹簧304被压缩,卡块302不再挡住盖子2,接着转动盖子2,将植株放置于箱体1内,转动盖子2关闭,松开拉杆305,在第一弹簧304的复位作用下,带动第一导向杆303向后滑动,第一导向杆303向后滑动带动卡块302向后运动,卡块302向后运动推动拉杆305向后运动至原位,进而卡住盖子2,以达到控制盖子2开合的目的,随后转动手提组件4,手提装置运输至下一个位置,运输完毕后,使用人员可松开手提组件4,使得手提组件4复位,重复运动,取出植株,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如图5所示,手提组件4包括有握把401、扭力弹簧402、卡杆403、第二导向杆404和第二弹簧405,盖子2内均转动式连接有握把401,盖子2两侧与握把401内侧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402,盖子2前后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第二导向杆404,第二导向杆404上均滑动式连接有卡杆403,卡杆403与握把401相配合,盖子2内壁与卡杆403外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405。

当拉杆305向后运动至原位时,使用人员转动握把401,此时扭力弹簧402发生形变,握把401转动推动卡杆403向外侧运动,卡杆403向外侧滑动,此时第二弹簧405被压缩,随后使用人员可手提装置运输至下一个位置,在第二弹簧405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杆403向内侧滑动,以达到保护植株,对植株进行运输的目的,运输完毕后,使用人员可松开握把401,在扭力弹簧402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握把401转动至原位,握把401转动至原位推动卡杆403向外侧运动,卡杆403向外侧滑动,此时第二弹簧405被压缩,随后在第二弹簧405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杆403向内侧滑动,重复运动,取出植株,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如图6所示,还包括有放置组件5,放置组件5包括有第二支撑块501、放置板502和第三弹簧503,箱体1前后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第二支撑块501,第二支撑块501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放置板502,放置板502下部前后两侧与第二支撑块501底壁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503。

当转动盖子2时,使用人员可将植株放置于放置板502上,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放置板502在第二支撑块501内向下滑动,此时第三弹簧503被压缩,当再次转动盖子2时,使用人员可取出植株,在第三弹簧503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放置板502向上滑动,以达到缓解震动,防止植株运输过程中受损的目的,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下拉组件6,下拉组件6包括有推杆601、第一支撑杆602、第一滑杆603、第四弹簧604、齿条605、第三支撑块606、全齿轮607、锥齿轮组608、第四支撑块609、绕线轮610、安装座611和拉绳612,盖子2下部上均连接有推杆601,箱体1后侧内壁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02,第一支撑杆602内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杆603,第一滑杆603外侧与第一支撑杆602内壁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四弹簧604,第一滑杆603下端均连接有齿条605,箱体1底壁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三支撑块606,第三支撑块606内均转动式连接有全齿轮607,全齿轮607与齿条605相啮合,箱体1底壁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四支撑块609,第四支撑块609与全齿轮607之间均连接有锥齿轮组608,锥齿轮组608与第四支撑块609转动式连接,箱体1底壁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安装座611,前方锥齿轮组608上均连接有绕线轮610,安装座611内均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610,后方绕线轮610上均绕有拉绳612,拉绳612绕过前方绕线轮610与放置板502相连接。

当盖子2转动时,带动推杆601转动,推杆601转动推动第一滑杆603在第一支撑杆602内向外侧滑动,此时第四弹簧604被压缩,第一滑杆603向外侧滑动带动齿条605向外侧运动,齿条605向外侧运动带动全齿轮607在第三支撑块606内转动,全齿轮607转动带动后方锥齿轮组608转动,继而带动前方锥齿轮组608在第四支撑块609内转动,前方锥齿轮组608转动带动后方绕线轮610转动,后方绕线轮610转动带动拉绳612运动,拉绳612运动带动前方绕线轮610转动,继而带动放置板502向下滑动,此时第三弹簧503被压缩,继续进行后续操作,当盖子2转动至原位时,带动推杆601转动,在第四弹簧604的复位作用下,带动第一滑杆603向内侧滑动,第一滑杆603向内侧滑动带动齿条605向内侧运动,齿条605向内侧运动带动全齿轮607转动,全齿轮607转动带动后方锥齿轮组608转动,继而带动前方锥齿轮组608转动,前方锥齿轮组608转动带动后方绕线轮610转动,后方绕线轮610转动进而松开拉绳612运动,继而使第三弹簧503带动放置板502向上滑动,以达到自动化控制放置板502升降,便于放置植株的目的,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如图9所示,还包括有夹紧组件7,夹紧组件7包括有第五支撑块701、套筒702、夹块703、第五弹簧704、滚轮705和楔形块706,放置板502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两个第五支撑块701,第五支撑块701内侧均连接有套筒702,左右两侧两个套筒702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夹块703,夹块703与套筒702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704,夹块703内均转动式连接有滚轮705,箱体1左右两侧内壁均连接有楔形块706,楔形块706与滚轮705相配合。

当放置板502向下滑动时,带动第五支撑块701和套筒702向下运动,继而带动夹块703和第五弹簧704向下运动,夹块703向下运动带动滚轮705向下运动,滚轮705沿楔形块706滚动,此时滚轮705转动,继而带动夹块703在套筒702内向内侧滑动,此时第五弹簧704被压缩,夹紧放置板502上的植株,继续进行后续操作,当放置板502向上滑动时,带动第五支撑块701和套筒702向上运动,继而带动夹块703和第五弹簧704向上运动,夹块703向上运动带动滚轮705向上运动,滚轮705沿楔形块706滚动,当滚轮705不与楔形块706接触时,此时第五弹簧704复位,继而带动夹块703在套筒702内向外侧滑动,松开放置板502上的植株,以达到自动化夹紧和松开植株的目的,继续进行后续操作,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如图10所示,还包括有限位组件8,限位组件8包括有第二支撑杆801、限位杆802、第二滑杆803和第六弹簧804,箱体1后侧内壁连接有第二支撑杆801,第二支撑杆801内侧连接有限位杆802,盖子2顶壁均连接有第二滑杆803,第二滑杆803与限位杆802滑动式相连接,第二滑杆803与第二支撑杆801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804。

当盖子2转动时,第六弹簧804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带动第二滑杆803在限位杆802上向外侧滑动,此时第六弹簧804复位,限位杆802对盖子2转动起限位作用,当盖子2转动至原位时,带动第二滑杆803向内侧滑动,此时第六弹簧804被压缩,以达到对盖子2转动进行限位的目的,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