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54509发布日期:2021-09-25 03:3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软包产品产品在出厂前需要进行装箱码垛等后道包装处理,传统的人工装箱和码垛方式是通过工作人员从流水线上抓取软包产品产品并将其从空纸箱顶部的开口逐层进行装箱,此方式由于工作繁琐且需要随时管控流水线速度、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等缺点而正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产品装箱机,其利用可编程等控制技术来实现产品自动装箱。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应用,技术人员通过在产品装箱机上配备合适的夹持式机械手并控制其按照规定速率来反复抓取软包产品产品且按照规定形式进行装箱,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传统装箱方式所带来的人工成本、流水线管控等问题,但是采用夹持式机械手在稳定夹取软包产品产品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影响产品表面外观,也是需要技术人员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及系统,可在不破坏产品表面外观的情况下实现多层软包产品产品的智能化码垛与装箱,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底部封装好的空纸箱被放置在运箱传送带上时,控制所述运箱传送带启动并基于所述运箱传送带上所设置的若干个滚筒将所述空纸箱运输至翻转装置的特定位置处;控制所述翻转装置将所述空纸箱进行侧翻,使得所述空纸箱的开口朝向码垛装置的输出端;按照预设规则控制产品传送带启动并将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分批次传送至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入端,期间控制第一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上的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上;基于所述产品摆放平台上已装载有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控制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旋转平台按照预设角度进行旋转,使得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所形成的摆放平面与所述空纸箱的开口平面相互平行;控制所述码垛装置上所设置的第二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二位移将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朝着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出端推送至所述空纸箱内;控制所述翻转装置将装满软包产品的纸箱扶正,随后控制所述运箱传送带启动并将扶正后的纸箱运输至下一个包装工位。
5.可选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l型支撑架,用于在将所述空纸箱进行侧翻之后,固定所述空纸箱在所述运箱传送带上的横向移动范围。
6.可选的,在控制所述翻转装置将所述空纸箱进行侧翻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可张合的箱口支撑结构,控制所述箱口支撑结构将所述空纸箱的开口进行撑开,与此同时固定所述空纸箱在所述运箱传送带上的纵向移动范围。
7.可选的,所述预设规则包括:预先定义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在所述空纸箱内的摆放位置为m行
×
n列;控制产品传送带启动并将n个软包产品传送至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入端,再控制第一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上的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上;通过循环执行上述步骤m次,使得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规整放置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上。
8.可选的,所述产品传送带上设置有卡位板,用于在所述产品传送带的运行过程中限定n个软包产品紧密排列在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入端。
9.可选的,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产品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一推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产品传送带的另一侧。
10.可选的,所述控制第一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上的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上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推送装置上设置有视觉传感器,当所述视觉传感器识别到当前视线范围内已有n个软包产品紧密排列时,触发所述第一推送装置按照所述第一位移将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产品摆放平台上。
11.可选的,在控制第一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上的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上之后,还包括:基于所述产品摆放平台内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及其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当所述称重传感器识别到所述产品摆放平台的当前承重状态发生变化时,判断所述升降机构的当前下降距离是否达到极限距离;若否,则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按照特定距离进行整体下移,同时触发所述第一推送装置原路返回至初始位置;若是,则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按照所述极限距离进行整体上移,同时触发所述第一推送装置原路返回至初始位置。
12.可选的,所述极限距离为m

1行软包产品所达到的总行高,所述特定距离为任意一行软包产品的行高。
13.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运箱传送带、产品传送带、翻转装置、码垛装置和第一推送装置,所述系统被配置用于执行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
1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运箱传送带和产品传送带作为基本工具,将最大程度地把控产品上料和纸箱传输的有序性;通过第一推送装置和产品摆放平台及其相关配置器件的配合运行可实现多层软包产品产品的智能化码垛操作,再通过第二推送装置、旋转平台和翻转装置的配合运行可实现多层软包产品产品的智能化装箱操作,不仅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企业管理和用人成本;在上述提及到的产品码垛与产品装箱这两个过程中均可确保不破坏产品表面外观,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在无产品状态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在有产品状态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9.如图1所示,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当底部封装好的空纸箱被放置在运箱传送带上时,控制所述运箱传送带启动并基于所述运箱传送带上所设置的若干个滚筒将所述空纸箱运输至翻转装置的特定位置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2所示出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在无产品状态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可知,所述运箱传送带1上设置有若干个滚筒且每两个相邻滚筒之间具备一定间距,通过所述若干个滚筒的同时滚动能力可实现对所述空纸箱的稳定运输,且所述运箱传送带1采用有间距的滚筒设计可满足所述翻转装置2交叉设置在所述运箱传送带1上,便于进一步实现对所述空纸箱的就地翻转。
20.s102、控制所述翻转装置将所述空纸箱进行侧翻,使得所述空纸箱的开口朝向码垛装置的输出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出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可知,所述翻转装置2包括l型支撑架,用于在将所述空纸箱进行侧翻之后,固定所述空纸箱在所述运箱传送带1上的横向移动范围;接着,基于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出端设置有可张合的箱口支撑结构31,控制所述箱口支撑结构31将所述空纸箱的开口进行撑开(所述箱口支撑结构31的张开状态见图3所示),与此同时固定所述空纸箱在所述运箱传送带1上的纵向移动范围(纵向指的是所述空纸箱顺着所述运箱传送带1移动的方向),此处通过限定所述空纸箱的横向移动范围和纵向移动范围以保证后续在所有软包产品正常装箱过程中,所述空纸箱可保持位置不变的状态。
21.s103、按照预设规则控制产品传送带启动并将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分批次传送至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入端,期间控制第一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上
的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预先定义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在所述空纸箱内的摆放位置为m行
×
n列,且这一定义标准是根据所述空纸箱的内部空间大小以及单个软包产品的体积大小而设定的;其次控制产品传送带4启动并将n个软包产品传送至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入端,再控制第一推送装置5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4上的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3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32上;通过循环执行上述步骤m次,使得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规整放置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
22.具体的,针对控制产品传送带4启动并将n个软包产品传送至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入端这一步骤,所述产品传送带4上设置有卡位板41,用于在所述产品传送带4的运行过程中限定n个软包产品紧密排列在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入端,且其中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产品传送带4的一侧,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设置在所述产品传送带4的另一侧,即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相对设置。
23.具体的,针对控制第一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上的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上这一步骤,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上设置有视觉传感器,当所述视觉传感器识别到当前视线范围内已有n个软包产品紧密排列时,触发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按照所述第一位移将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其中所述第一位移为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的初始位置到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边缘线之间的距离。
24.具体的,在控制第一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一位移将所述产品传送带上的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产品摆放平台上之后,还包括:基于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内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及其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当所述称重传感器识别到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的当前承重状态发生变化时,判断所述升降机构的当前下降距离是否达到极限距离,其中所述极限距离为m

1行软包产品所达到的总行高;当所述升降机构的当前下降距离未达到极限距离时,说明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仍容许装载更多的软包产品,则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按照特定距离进行整体下移,同时触发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原路返回至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特定距离为任意一行软包产品的行高;相反的,当所述升降机构的当前下降距离达到极限距离时,说明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仅容许装载最后一行软包产品,则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按照所述极限距离进行整体上移(此处的上移状态说明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已装载有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同时触发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原路返回至初始位置。
25.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识别到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的当前承重状态发生变化,表现为:控制所述称重传感器实时记录与存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的软包产品总重量,且当所述第一推送装置5将n个软包产品推送至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时,所述称重传感器获取到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上当前所装载的软包产品总重量,继而调用上一时刻所记录到的软包产品总重量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出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的当前承重状态发生变化。
26.s104、基于所述产品摆放平台上已装载有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控制所述码垛装置内部的旋转平台按照预设角度进行旋转,使得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所形成的摆放平面与所述空纸箱的开口平面相互平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3所示出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在有产品状态下的
结构组成示意图可知,所述运箱传送带1和所述产品传送带4之间相互垂直,说明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入端和所述码垛装置3的输出端之间也存在相互垂直关系,此时控制所述旋转平台33带动所述产品摆放平台32进行90度旋转,使得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所形成的摆放平面(所述摆放平面指的是可直观看出软包产品叠放总数量的平面)与所述空纸箱的开口平面相互平行,以符合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在实际装箱时的前提条件。
27.s105、控制所述码垛装置上所设置的第二推送装置按照预设的第二位移将所述固定数量的软包产品朝着所述码垛装置的输出端推送至所述空纸箱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2所示出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在无产品状态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可知,基于所述码垛装置3上设置有支撑杆35,所述第二位移为所述第二推送装置34被限制在所述支撑杆35上进行横向平移时的最大移动距离。
28.s106、控制所述翻转装置将装满软包产品的纸箱扶正,随后控制所述运箱传送带启动并将扶正后的纸箱运输至下一个包装工位。
2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翻转装置2将装满软包产品的纸箱扶正的同时,或者在所述翻转装置2将装满软包产品的纸箱扶正之前,需要控制所述第二推送装置34原路返回至初始位置,随后触发所述旋转平台33原路返回至初始位置,以等待执行下一个装箱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当所述旋转平台33原路返回至初始位置时,需要控制所述称重传感器对自身的历史数据存储记录进行清零处理,以免影响下一个装箱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在所述翻转装置2将装满软包产品的纸箱扶正之后,还需要触发所述箱口支撑结构31返回至初始闭合状态,表示结束一个完整的装箱操作。
3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运箱传送带和产品传送带作为基本工具,将最大程度地把控产品上料和纸箱传输的有序性;通过第一推送装置和产品摆放平台及其相关配置器件的配合运行可实现多层软包产品产品的智能化码垛操作,再通过第二推送装置、旋转平台和翻转装置的配合运行可实现多层软包产品产品的智能化装箱操作,不仅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企业管理和用人成本;在上述提及到的产品码垛与产品装箱这两个过程中均可确保不破坏产品表面外观,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3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运箱传送带、产品传送带、翻转装置、码垛装置和第一推送装置,所述系统被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的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针对所述系统中的各个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上述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3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33.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软包产品装箱控制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