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件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7703发布日期:2021-10-24 05:3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件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件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2.现代电商和物流业务量巨大,订单包裹分拣强度越来越大,自动分拣设备相应发展迅速,交叉带分拣机是常见分拣设备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在控制系统的协调控制下,实现物料由供件设备准确送入分拣小车,分拣小车承载着货物在轨道上运行,当该分拣小车移动到所规定的落货格口时,分拣小车的皮带或翻板等动作机构开始动作,使得物品向轨道的两侧运动,物品落入规定的落货格口中,从而完成物品分拣送出的任务。
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物品在落入落货格口后,由人工对落件进行收集,人力成本较高;而且当收集落件的收集袋满后,需要暂停该格口的落件,影响分拣的连续性;若需要在该格口落下的包裹件错过该格口后,需要循环至下次到达该格口后再落下,占用分拣小车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件收集系统,能够实现落件的自动收集,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够实现分拣的连续性。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落件收集系统,用于对分拣设备的落货格口落下的货物进行自动收集,包括:
7.落件收集装置,具有收集袋放置工位和落件收集工位,所述收集袋放置工位用于放置空的收集袋,所述落件收集工位用于与所述落货格口对接,空的所述收集袋在被转移至所述落件收集工位后能够接收由所述落货格口落下的货物;
8.落件暂存装置,用于在所述落件收集工位的所述收集袋收集满货物时对所述落货格口落下的货物进行暂存;
9.自动导引车,用于对所述收集袋放置工位的空的所述收集袋进行自动补充。
10.作为优选,所述落件收集装置还包括自动更换装置,所述自动更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收集袋放置工位的空的所述收集袋转移至所述落件收集工位,并用于将所述落件收集工位装满货物后的所述收集袋封口并移出
11.作为优选,所述自动更换装置包括:
12.第一转移组件,用于将所述收集袋放置工位的空的所述收集袋转移至所述落件收集工位;
13.封口组件,用于对所述落件收集工位上装满落件后的所述收集袋的袋口进行封闭;
14.第二转移组件,用于将封口后的所述收集袋从所述落件收集工位移出。
15.作为优选,所述收集袋包括:
16.收集袋本体,于袋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收集袋本体周向分布的穿绳孔;
17.两组定位块,分置于收集袋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卡肩;
18.封口绳,穿设于所述穿绳孔;
19.绳头固定块,设置于所述收集袋本体,所述封口绳的第一绳头固定于所述绳头固定块;
20.松紧扣,设置于所述收集袋本体,所述封口绳的第二绳头穿设于所述松紧扣,所述松紧扣能够夹紧或松开所述封口绳。
2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移组件包括:
22.横向滑轨,设置于框架,且由所述收集袋放置工位向所述落件收集工位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横向滑块;
23.纵向滑轨,设置于所述横向滑块,且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滑轨的方向设置,所述纵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纵向滑块;
24.取放组件,设置于所述纵向滑块上,用于取放所述收集袋。
25.作为优选,所述取放组件包括两个取放臂,所述纵向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取放臂分别与两个所述纵向滑轨上滑动设置的所述纵向滑块连接,每个所述取放臂上均设置有一组卡口,两个所述取放臂上的两组所述卡口分别与两组所述定位块上的两组所述卡肩一一对应,所述卡口能够与所述卡肩卡接。
26.作为优选,所述封口组件包括:
27.夹紧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松紧扣在夹紧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切换;
28.抽绳组件,用于在所述夹紧组件驱动所述松紧扣处于松开状态时抽拉所述封口绳的所述第二绳头。
29.作为优选,所述夹紧组件包括:
30.电机减速机,设置于框架;
31.双向螺杆,与所述电机减速机驱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具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且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的旋向相反;
32.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
33.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当所述收集袋位于所述落件收集工位时,所述松紧扣位于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
34.作为优选,所述抽绳组件包括:
35.移动导轨,设置于框架,并向远离所述落件收集工位的方向延伸分布;
36.移动卡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移动导轨,所述封口绳的所述第二绳头能够在穿过所述松紧扣之后卡入所述移动卡板。
37.作为优选,所述抽绳组件还包括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设置于所述框架,所述封口绳的所述第一绳头在穿过所述绳头固定块之后能够卡入所述固定卡板。
3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移组件包括托板,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落件收集工位,所述托板具有承托状态和敞开状态,当所述托板处于承托状态时,能够承托位于所述落件收集工位的所述收集袋,当所述托板位于敞开状态时,位于所述落件收集工位上的所述收集袋能够经所述托板掉落。
39.作为优选,所述托板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相背离的一端均与框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能够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
动至水平位置或竖直位置,当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均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托板为承托状态,当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均位于竖直位置时,所述托板为敞开状态。
40.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卷扬机、固定环以及从动滑轮,所述固定环和所述从动滑轮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板,所述卷扬机的钢丝绳的自由端绕过所述从动滑轮并固定于所述固定环。
41.作为优选,所述落件收集装置还包括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设置于所述收集袋放置工位,用于放置空的所述收集袋。
42.作为优选,所述放置组件包括:
43.座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架体;
44.放置架,设置于两个所述架体的上端,所述放置架和所述架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另一个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一销孔插接配合,所述放置架用于放置空的收集袋。
45.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架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多个立杆,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定位孔,多个立杆与多个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所述立杆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46.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立板,每个所述立板上均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横板,且两个所述立板上的所述横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横板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销,所述绳头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三销孔,所述第三定位销和所述第三销孔能够插接配合。
47.作为优选,所述自动导引车包括:
48.车体,能够行驶至两个所述架体之间;
49.升降板,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且能够作升降运动,所述升降板能够将所述放置架顶升,以使所述放置架与所述架体脱离;所述升降板还能够使所述放置架下降,以将所述放置架放置于所述架体上。
50.作为优选,所述落件暂存装置包括:
51.挡板,所述挡板具有遮挡落货格口的遮挡状态和敞开落货格口的打开状态;
52.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挡板在所述遮挡状态与所述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5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54.本发明提供一种落件收集系统,通过设置落件收集装置,能够实现落件的自动收集,节省了人力成本;通过设置落件暂存装置,能够实现分拣的连续性;通过设置自动导引车,能够实现收集袋的自动补充,进一步节省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55.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分拣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6.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落件收集系统应用于分拣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57.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落件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58.图4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放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9.图5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6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61.图7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62.图8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自动导引车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85.交叉带分拣机是常见分拣设备的一种,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00以及分拣小车(图中未示出),机架100上设置有传送轨道,机架100上于传送轨道的两侧设置有落货格口102,分拣小车携带货物在传送轨道上运行,当分拣小车移动到所规定的落货格口102时,分拣小车的皮带或翻板等动作机构开始动作,使得货物向传送轨道的两侧运动,货物落入规定的落货格口102中。在现有技术中,货物在落入落货格口102后,由人工对货物进行收集,人力成本较高;而且当收集货物的收集袋12装满后,需要暂停该落货格口102的落件,影响分拣的连续性;若在该落货格口102落下的货物错过该落货格口102后,需要循环至下次到达该落货格口102后再落下,占用分拣小车的资源。
86.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落件收集系统,能够实现落件的连续下落及自动收集。如图2和图3所示,该落件收集系统包括落件收集装置10、落件暂存装置20和自动导引车30,其中落件收集装置10包括收集袋12、框架11和自动更换装置,框架11具有收集袋放置工位111和落件收集工位112,收集袋放置工位111用于放置空的收集袋12,落件收集工位112用于与落货格口102对接,自动更换装置用于将收集袋放置工位111的空的收集袋12转移至落件收集工位112,并用于将落件收集工位112装满货物后的收集袋12封口并移出;落件暂存装置20用于在自动更换装置更换收集袋12时对落货格口102落下的货物进行暂存;自动导引车30用于对收集袋放置工位111的空的收集袋12进行自动补充。通过设置落件收集装置10,能够实现落件的自动收集,节省了人力成本;通过设置落件暂存装置20,能够实现分拣的连续性;通过设置自动导引车30,能够实现收集袋12的自动补充,进一步节省了人力成本。
87.继续参见图3,并结合图4所示,在收集袋放置工位111设置有放置组件13,该放置组件13用于放置收集袋12。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该放置组件13包括座架131和放置架132,座架13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架体1311,放置架132设置于两个架体1311的上端,放置架132和架体1311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1321a,另一个设置有第一销孔1311a,第一定位销1321a和第一销孔1311a插接配合,放置架132用于放置空的收集袋12。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便于采用自动导引车30对收集袋12进行补充。具体地,如图8所示,自动导引车30一般包括车体31和升降板32,结合图4所示,当放置架132上的收集袋12使用完时,自动导引车30能够行驶至两个架体1311之间,并使升降板32顶升放置架132,以使放置架132与座架131脱离,然后自动导引车30载着空的放置架132到收集袋12存储点进行收集袋12补充,在放置架132放满收集袋12后,自动导引车30再载着放置架132返回两个架体1311之间,并使升降板32下降,以将放置架132放置到架体1311上。优选地,参见图7和图8,放置架132和升降板
32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33,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销孔1322a,第二定位销33与第二销孔1322a插接配合,以避免自动导引车30在对放置架132进行运输过程中移位。
88.下面结合收集袋12的结构来具体介绍放置架132的结构。如图9至图12所示,收集袋12包括收集袋本体121、定位块122、封口绳123、绳头固定块124以及松紧扣125,其中多个定位块122绕收集袋本体121的周向间隔设置,定位块122上开设有定位孔1223,收集袋本体121的袋口处设置有环绕收集袋本体121的周向分布的穿绳孔,封口绳123穿设于穿绳孔,绳头固定块124和松紧扣125均设置于收集袋本体121,封口绳123的第一绳头1231固定于绳头固定块124,封口绳123的第二绳头1232穿设于松紧扣125,松紧扣125能够夹紧或松开封口绳123。参见图6和图7,放置架132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多个立杆1323,多个立杆1323与多个定位块122一一对应,立杆1323穿设于定位孔1223,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收集袋12的放置更加稳定。进一步地,在底板上还相对设置有两个立板1324,每个立板1324上均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横板1325,且两个立板1324上的横板1325一一对应设置,横板1325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销1325a,参见图11和图12,收集袋12的绳头固定块124上设置有第三销孔1241,第三定位销1325a和第三销孔1241能够插接配合,以使收集袋12的放置位置更加精准。于本实施例中,底板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32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1322拼接而成,以减少材料用料。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还可以是一个整板。
89.自动更换装置包括第一转移组件、封口组件以及第二转移组件,其中第一转移组件能够将收集袋放置工位111的空的收集袋12转移至落件收集工位112,被转移至落件收集工位112的收集袋12能够接收由落货格口102落下的货物;封口组件用于对落件收集工位112上装满货物后的收集袋12的袋口进行封闭;第二转移组件用于将封口后的收集袋12从落件收集工位112移出。
90.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转移组件包括横向滑轨141、纵向滑轨142以及取放组件,其中横向滑轨141设置于框架11,且由收集袋放置工位111向落件收集工位112的方向延伸设置,横向滑轨141上滑动设置有横向滑块;纵向滑轨142设置于横向滑块,且沿垂直于横向滑轨141的方向设置,纵向滑轨142上滑动设置有纵向滑块;取放组件设置于纵向滑块上,用于取放收集袋12。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调节取放组件的横向位置和竖向位置,以便于取放收集袋12。
91.下面结合收集袋12的结构来介绍取放组件的结构。参见图9,多个定位块122被分为两组,两组定位块122分置于收集袋本体121相对的两侧,定位块122上设置有卡肩。于本实施例中,定位块122呈倒置的凸字形,包括第一定位部1221和第二定位部1222,第一定位部1221的尺寸小于第二定位部1222的尺寸,第一定位部1221和第二定位部1222的连接面形成上述卡肩。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定位块122上凸设一圈凸起,凸起的下端面形成上述卡肩。参见图13和图14,取放组件包括两个取放臂143,纵向滑轨1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取放臂143分别与两个纵向滑轨142上滑动设置的纵向滑块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横向滑轨141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横向滑轨141上均设置有一个横向滑块,两个纵向滑轨142分别与两个横向滑轨141上的横向滑块一一对应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向滑轨14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该横向滑轨141上可以设置两个横向滑块,两个纵向滑轨142分别与该横向滑轨141上的两个横向滑块一一对应连接。每个取放臂143上均设置有一组卡口1431,两个取放臂143上的两组卡口1431分别与两组定位块122上的两组卡肩一一对应,卡口1431能
够与卡肩卡接。在拿取收集袋12时,两个取放臂143先沿纵向滑轨142滑动至卡口1431与卡肩正对的位置,然后再沿横向滑轨14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以使卡口1431与卡肩卡接,从而实现对收集袋12的拿取;在放下收集袋12时,两个取放臂143先沿横向滑轨141沿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使卡口1431与卡肩脱离,然后再沿纵向滑轨142滑动至下一目标收集袋12的位置。收集袋12在收集袋放置工位111为叠放状态,在转移至落件收集工位112后呈自然散开状态,以接收由落货格口102落下的货物。进一步地,参见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个取放臂143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销144,在绳头固定块124上设置有第四销孔1242,当取放臂143取放收集袋12时,第四定位销144能够与第四销孔1242插接。
92.如图14和图15所示,封口组件包括夹紧组件和抽绳组件,夹紧组件用于驱动松紧扣125在夹紧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切换,抽绳组件用于在夹紧组件驱动松紧扣125处于松开状态时抽拉封口绳123的第二绳头1232。
93.下面结合松紧扣125的结构来介绍夹紧组件和抽绳组件的结构。如图16和图17所示,松紧扣125包括座体1251、两个夹紧块1252、两个第一弹性件1253、两个第一压块1254、两个第二压块1255以及两个第二弹性件1256,其中座体1251具有呈十字形分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座体1251上还开设有穿过孔1251a,穿过孔1251a的轴线与第一容纳腔的轴线和第二容纳腔的轴线均垂直,穿过孔1251a用于使封口绳123的第二绳头1232穿过;两个夹紧块1252均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两个夹紧块1252分置于第二容纳腔的轴线的两侧,两个夹紧块125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呈楔形,且两个夹紧块1252的楔形端均开设有夹紧槽1252a,夹紧槽1252a的轴线与穿过孔1251a的轴线相平行,封口绳123能够穿设于两个夹紧槽1252a之间;两个第一弹性件1253分别以压缩状态设置于两个夹紧块1252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第一压块1254均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且两个第一压块1254分置于第一容纳腔的轴线的两侧,两个第一压块125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呈楔形,第一压块1254的楔形端位于两个夹紧块1252之间,且两个第一压块1254的楔形端分置于夹紧槽1252a的轴线的两侧,第一压块1254的楔形端能够与夹紧块1252的楔形端滑动配合;两个第二压块1255也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且分置于两个第一压块1254相互远离的一侧,第二压块1255通过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伸出,以与夹紧组件驱动配合;第二弹性件1256连接于第一压块1254和第二压块1255之间。
94.如图18所示,夹紧组件包括电机减速机151、双向螺杆152、第一螺母154、第二螺母155、第一夹板156以及第二夹板157,其中电机减速机151设置于框架11上的安装座113,双向螺杆152与电机减速机151驱动连接,双向螺杆152通过轴承153支撑于安装座113,双向螺杆152具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且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旋向相反,第一螺母154和第二螺母155分别与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夹板156和第二夹板157分别连接于第一螺母154和第二螺母155,当收集袋12位于落件收集工位112时,松紧扣125位于第一夹板156和第二夹板157之间。电机减速机151能够通过双向螺杆152、第一螺母154和第二螺母155驱动第一夹板156和第二夹板157相互靠近和远离,松紧扣125位于第一夹板156和第二夹板157之间,当第一夹板156和第二夹板157相互靠近时,能给第二压块1255施加压紧力,两个第二压块1255能够推动两个第一压块1254相互靠近,从而驱动两个夹紧块1252相互远离,以松开位于两个夹紧槽1252a之间的封口绳123;当第一夹板156和第二夹板157相互远离时,施加于第二压块1255的压紧力消失,第一压块1254和第二压块1255在第二
弹性件1256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夹紧块1252在第一弹性件1253的作用下复位,两个夹紧块1252将位于两个夹紧槽1252a之间的封口绳123压紧。
95.参见图14和图15,抽绳组件包括移动卡板162和移动导轨163,移动导轨163设置于框架11,且移动导轨163向远离落件收集工位112的方向延伸分布,移动卡板162滑动设置于移动导轨163,封口绳123的第二绳头1232能够在穿过松紧扣125之后卡入移动卡板162。当松紧扣125放松封口绳123时,使移动卡板162带着第二绳头1232沿移动导轨163向远离收集袋12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收集袋本体121的袋口封闭,当袋口封闭后,使松紧扣125夹紧封口绳123,从而能够使袋口保持封闭状态,避免货物漏出。优选地,抽绳组件还包括固定卡板161,封口绳123的第一绳头1231在穿过绳头固定块124之后能够卡于固定卡板161,以避免移动卡板162在抽拉第二绳头1232时,第一绳头1231从绳头固定块124上脱离。
96.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二转移组件包括托板171,托板171设置于落件收集工位112,托板171具有承托状态和敞开状态,当托板171处于承托状态时,能够承托位于落件收集工位112的收集袋12,当托板171位于敞开状态时,位于落件收集工位112上的收集袋12能够从托板171上掉落。于本实施例中,托板171包括第一托板1711和第二托板1712,第一托板1711和第二托板1712相背离的一端均与框架11转动连接,第一托板1711和第二托板1712能够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至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当第一托板1711和第二托板1712均位于水平位置时,托板171为承托状态,当第一托板1711和第二托板1712均位于竖直位置时,托板171为敞开状态。驱动组件包括卷扬机172、固定环173以及从动滑轮174,固定环173和从动滑轮174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托板1711,另一个设置于第二托板1712,卷扬机172的钢丝绳1721的自由端绕过从动滑轮174并固定于固定环173。通过卷扬机172对钢丝绳1721的收卷和放卷能够使第一托板1711和第二托板1712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切换。
97.如图21所示,落件暂存装置20包括挡板21和驱动件22,挡板21与机架100转动连接,挡板21具有遮挡落货格口102的遮挡状态和打开落货格口102的打开状态,驱动件22能驱动挡板21在遮挡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当挡板21位于遮挡状态时,货物能够被挡板21封挡在落货格口102内,当挡板21位于打开状态时,暂存在落货格口102内的货物能够由落货格口102掉落。于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机架100铰接,伸缩端与挡板21铰接。
98.本发明提供的落件收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99.两个取放臂143在收集袋放置工位111拿取收集袋12,并将收集袋12移动至落件收集工位112,收集袋12自然散开,接收由落货格口102落下的货物,此时托板171处于承托状态,收集袋12承托于托板171上;
100.当落件收集工位112上的收集袋12装满货物后,驱动件22驱动挡板21切换为遮挡状态,货物被挡板21挡在落货格口102内进行暂存;同时两个取放臂143放开收集袋12,夹紧组件夹紧松紧扣125的第二压块1255,两个第二压块1255推动两个第一压块1254相互靠近,从而驱动两个夹紧块1252相互远离,以松开位于两个夹紧槽1252a之间的封口绳123;
101.移动卡板162带着封口绳123的第二绳头1232沿着移动导轨163向远离收集袋12的方向移动,以对收集袋12进行封口;
102.卷扬机172进行放卷,托板171由承托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封口后的收集袋12从第一托板1711和第二托板1712之间的开口落至线体上,由线体将收集袋12运输至统一存放
点;同时取放臂143沿横向滑轨141滑动至收集袋放置工位111拿取下一收集袋12;
103.取放臂143将下一收集袋12移动至落件收集工位112时,驱动件22驱动挡板21切换为打开状态,暂存在落货格口102内的货物落至收集袋12内,并接收新的由落货格口102落下的货物。
104.另外,当收集袋放置工位111的收集袋12使用完毕时,自动导引车30行驶至两个架体1311之间,并使升降板32顶升放置架132,以使放置架132与座架131脱离,然后自动导引车30载着空的放置架132到收集袋12存储点进行收集袋12补充,在放置架132放满收集袋12后,自动导引车30再载着放置架132返回两个座体1251之间,并使升降板32下降,以将放置架132放置到座体1251上。
105.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