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5648发布日期:2021-10-29 23:0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创造属于食品灌装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进行食品灌装的过程中,灌装质量精度是衡量灌装设备的重要参数,为提升灌装质量精度,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称量计重方式,即先计量再灌装和边灌装边计量。由于先计量再灌装的方式会严重影响食品灌装的效率,因此常见的灌装设备通常会选择边灌装边计量的方式进行工作。
3.为进一步提升灌装质量的精确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灌装设备内部设置两个灌装工位,两个工位的下方均设有称重计量装置。在进行工作时,第一个灌装工位负责进行粗略装填,第二个罐装工位负责精确装填,通过两个工位和两个称重计量装置的配合能提升瓶体内部的灌装质量精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控制。
4.但是,现有灌装设备在针对两个灌装工位进行交替供料的过程中会导致物料发生多次跌落,还可能会利用拨料板等设备对物料进行拨动,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受到损伤,从而严重影响灌装成品的质量。当针对易破碎物料(如去除囊衣的橘瓣和去除外皮的葡萄)进行灌装时,上述现象尤为明显。物料在进入瓶体前会因受损而发生破碎,从而导致灌装成品不符合销售标准,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以实现提升灌装效率,避免灌装物发生破损的目的。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包括:供料单元、料斗和瓶体输送单元,所述供料单元设置在料斗上方,瓶体输送单元设置在料斗下方;在料斗内部设有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所述第一供料通道设置在第二供料通道远离供料单元的一侧,在瓶体输送单元上设有第一称重组件和第二称重组件,所述第一称重组件位于第一供料通道正下方,第二称重组件位于第二供料通道正下方;
8.所述供料单元包括:供料组件、给料组件和补料组件,所述给料组件固定设置在供料组件的出料侧,通过给料组件能向第一供料通道输送物料,所述补料组件姿态可调的设置在供料组件的出料侧,通过补料组件的姿态调整能使补料组件选择性的向第一供料通道或第二供料通道输送物料;
9.所述供料组件包括:第一承载辊、动力辊、支撑框架和相互平行的多根供料输送条,所述第一承载辊和动力辊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支撑框架内部,所述供料输送条缠绕在第一承载辊和动力辊外部;
10.所述给料组件包括第二承载辊和相互平行的多根给料输送条,所述第二承载辊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给料输送条缠绕在第二承载辊和动力辊外部,且给料输送条与供料
输送条交替布置;
11.所述补料组件包括第三承载辊、连接臂和相互平行的多根补料输送条,所述第三承载辊设置在连接臂第一端的侧壁上,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补料输送条缠绕在第三承载辊和动力辊外部,且补料输送条与供料输送条交替布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辊上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在第一承载辊上设有第四容纳槽,所述第四容纳槽与第一容纳槽相对正,且供料输送条置于第四容纳槽和第一容纳槽内部;在第二承载辊上设有第五容纳槽,所述第五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相对正,且给料输送条置于第五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部;在第三承载辊上设有第六容纳槽,所述第六容纳槽与第三容纳槽相对正,且补料输送条置于第六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内部。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四容纳槽和第五容纳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三容纳槽和第六容纳槽的深度相等,且第三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
14.进一步的,所述补料组件包括两根限位输送条,两根所述限位输送条分别设置在多根补料输送条的两侧,且限位输送条的顶面高度大于补料输送条的顶面高度。
15.进一步的,所述灌装设备包括计数模块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所述计数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且计数模块位于布料组件上方。
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座,在第二安装座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与动力辊的轴线相重合;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可转动的套设在连接轴上,在连接臂第二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传动齿牙,且所述传动齿牙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17.进一步的,所述供料单元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容纳动力辊的容纳孔,所述第二承载辊与连接板的一侧相连,在连接板的另一侧设有导向切槽,所述第三承载辊远离连接臂的端部滑动设置在导向切槽内部。
1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切槽为弧形,且弧形导向切槽的弧心位于动力辊的轴线上。
19.进一步的,所述瓶体输送单元包括承载台和拨料块,所述第一称重组件和第二称重组件均设置在承载台上,所述拨料块滑动设置在承载台上方,且在拨料块上设有用于拨动待灌装瓶体的拨料齿。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料通道顶部远离供料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坡面,所述第二供料通道顶部远离供料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坡面,且所述第二导向坡面与第一导向坡面相平行。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22.(1)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其补料组件的工作姿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选择性的向第一供料通道或第二供料通道输送物料。当针对第一灌装工位进行粗略装填时,补料组件会和给料组件同时向第一供料通道输送物料,从而提升粗略装填的效率。当需要在第二灌装工位进行精确装填时,补料组件能通过转动的方式调整工作姿态,以使得物料进入第二供料通道内部,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控制第二灌装工位下的瓶体灌装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补料组件能通过姿态调节来调整物料的输送方向,因此能降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跌落次数,从而避免物料发生损伤。此外,由于给料组件能持续向第一供料通道输送物料,因此能使第一灌装工位获得稳定的物料供给,从而保障粗略装填的效率。
23.(2)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其供料单元内部通过供料输送条、给料输送条和补料输送条的配合实现物料的输送。与传统的带状输送装置相比,本设备仅通过一根动力辊即可同时驱使三种输送条进行运动,因此能将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其次,通过输送条对物料进行输送的方式还具有沥水效果,在进行工作时,物料携带的水分会沿相邻两输送条之间的缝隙流下,从而避免物料灌装时含有过多的水分。此外,由于供料输送条与布料输送条交替布置,因此当补料组件进行姿态调整时不会对供料组件上的物料造成影响,同时还能确保物料顺利移动至补料组件上方。
24.(3)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其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深度相等,且第三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由于输送条的物料输送速度与动力辊的线速度成正比,因此在进行工作时,补料组件的物料输送速度会小于供料组件和给料组件的输送速度。通过供料组件和给料组件的高速输送能提升第一灌装工位的物料装填速度,通过补料组件的低速输送能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二灌装工位的装填量进行控制,从而提升灌装精度。
25.(4)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能通过计数模块对进入补料组件的物料个数进行检测,在进行工作前,工作人员可对单个物料的平均质量进行估算,在进行精确装填时,结合装填个数和第二称重组件的示数对补料组件的姿态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灌装精度。
26.(5)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在补料组件上设有限位输送条,且限位输送条的顶面高度大于补料输送条的顶面高度。在进行工作时,限位输送条能对补料输送条顶面上的物料进行限位阻挡,从而避免物料在补料组件的姿态调整过程中发生掉落。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灌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补料组件向第一供料通道送料状态);
29.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灌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补料组件向第二供料通道送料状态);
30.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供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供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供料输送条、给料输送条和补料输送条);
32.图5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料斗的剖视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
料斗;11

第一供料通道;111

第一导向坡面;12

第二供料通道;121

第二导向
坡面;21

承载台;211

第一称重组件;212

第二称重组件;22

拨料块;221

拨料齿;31

第一承载辊;311

第四容纳槽;32

动力辊;321

第一容纳槽;322

第二容纳槽;323

第三容纳槽;33

支撑框架;331

连接轴;34

供料输送条;41

第二承载辊;411

第五容纳槽;42

给料输送条;51

第三承载辊;511

第六容纳槽;52

连接臂;521

传动齿牙;53

补料输送条;54

限位输送条;61

第一安装座;611

计数模块;62

第二安装座;71

驱动电机;711

驱动齿轮;8

连接板;81

容纳孔;82

导向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0]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0041]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0042]
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用于对去除囊衣的橘瓣或去除果皮的葡萄等易破碎物料执行灌装工作,其结构可由图1和图2进行示意。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灌装设备包括:供料单元、料斗1和瓶体输送单元。其中供料单元设置在料斗1的上方,用于向料斗1提供待灌装的物料,瓶体输送单元设置在料斗1的下方,通过瓶体输送单元能对待灌装的瓶体进行移动,并使瓶体在预设的灌装工位下方停留,从而满足自动化灌装的需要。
[0043]
为提升灌装精度,如图8所示,料斗1内部设有第一供料通道11和第二供料通道12,所述第一供料通道11设置在第二供料通道12远离供料单元的一侧。相应的,在瓶体输送单元上设有第一称重组件211和第二称重组件212,所述第一称重组件211位于第一供料通道11正下方,第二称重组件212位于第二供料通道12正下方。
[0044]
在进行工作时,第一供料通道11和第一称重组件211之间将形成第一灌装工位,用于实现物料的粗略装填工作,第二供料通道12和第二称重组件212之间将形成第二灌装工位,用于实现物料的精确装填工作。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向第一称重组件211和第二称重组件212内部录入预设质量参数,当第一灌装工位内部瓶体的实际质量与第一称重组件211内部的预设质量参数相匹配时,即可判定该瓶体完成粗略装填工作,此时可通过瓶体输送单元将该瓶体移动至第二灌装工位内部。当第二灌装工位内部瓶体的实际质量与第二称
重组件212内部的预设质量参数相匹配时,即可判定该瓶体完成精确装填工作,此时可将该瓶体送往后续处理设备当中,以便完成后续包装工作。
[0045]
可选的,为方便待灌装瓶体在本设备内部进行移动,所述瓶体输送单元可包括承载台21和拨料块22。所述第一称重组件211和第二称重组件212均设置在承载台21上,所述拨料块22滑动设置在承载台21上方,且在拨料块22上设有用于拨动待灌装瓶体的拨料齿221。在进行工作时,拨料块22会在承载台21上方进行往复运动,通过拨料齿221能对承载台21上的瓶体进行拨动,从而使瓶体进行运动。相应的,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单片机、plc或其他现有控制终端对本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以使得拨料块22的运动频率与实际灌装速度相匹配,从而降低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46]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送料装置会导致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多次跌落,与此同时,由于两个灌装工位均需要获得可靠的物料供给,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会选择用拨料板对物料进行拨动,从而交替的向两灌装工位进行供料。但是,跌落和拨动的过程均会导致物料发生损伤,当针对易破碎物料进行灌装时,物料在进入瓶体前会因受损而发生破碎,从而导致灌装成品不符合销售标准。
[0047]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所述的供料单元可包括:供料组件、给料组件和补料组件。如图3所示,所述给料组件固定设置在供料组件的出料侧,通过给料组件能向第一供料通道11输送物料,所述补料组件姿态可调的设置在供料组件的出料侧,通过补料组件的姿态调整能使补料组件选择性的向第一供料通道11或第二供料通道12输送物料。
[0048]
在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可将待灌装的物料放置在供料组件上方,此时供料组件会将物料向给料组件和补料组件进行输送。进入给料组件的物料将会进入第一供料通道11内部,从而对第一灌装工位内部的瓶体进行粗略装填。如图1所示,此时补料组件处于向第一供料通道11输送物料的姿态,在这一姿态下,补料组件内部的物料也会进入第一灌装工位的瓶体内部,从而加快粗略装填的工作效率。如图2所示,此时补料组件处于向第二供料通道12输送物料的姿态,在这一姿态下,补料组件内部的物料将会进入第二灌装工位内部的瓶体当中,从而实现物料的精确装填工作。
[0049]
具体的,所述供料组件可包括:第一承载辊31、动力辊32、支撑框架33和相互平行的多根供料输送条34。在进行安装时,第一承载辊31和动力辊32应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支撑框架33内部,工作人员可通过电动机或其他动力输出设备箱动力辊32输入动能,从而使动力辊32进行转动。所述供料输送条34应缠绕在第一承载辊31和动力辊32外部,当动力辊32进行转动时,供料输送条34将会进行运动,从而带动物料向出料侧移动。
[0050]
所述给料组件可包括第二承载辊41和相互平行的多根给料输送条42。其中第二承载辊41设置在支撑框架33上,所述给料输送条42缠绕在第二承载辊41和动力辊32外部,且给料输送条42与供料输送条34交替布置。当动力辊32进行转动时,给料输送条42也会开始运动,由于给料输送条42与供料输送条34交替布置,因此部分离开供料组件的物料将会移动至给料输送条42上方。通过给料输送条42的运动能赋予物料动能,当物料离开给料组件后将会以近似抛物线的运动轨迹落入第一供料通道11内部,从而实现向第一灌装工位的供料过程。
[0051]
所述补料组件可包括第三承载辊51、连接臂52和相互平行的多根补料输送条53。在进行安装时,第三承载辊51应设置在连接臂52第一端的侧壁上,连接臂52的第二端应与
支撑框架33转动连接。所述补料输送条缠绕在第三承载辊51和动力辊32外部,且补料输送条53与供料输送条34交替布置。当动力辊32进行转动时,补料输送条53也会开始运动,此时离开供料组件且未进入给料组件的物料将会移动至补料输送条53上方。通过补料输送条53的运动能赋予物料动能,以使得物料在离开补料组件后以近似抛物线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相应的,由于补料组件的姿态可以进行调整,因此工作人员可通过补料组件的姿态调节来对物料的抛落轨迹进行调整,从而使物料根据需求进入第一供料通道11或第二供料通道12内部。
[0052]
由于本设备能通过补料组件的姿态调整对物料的输送方向进行调节,因此能够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跌落或遭受拨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显著降低物料的破损程度,从而保障灌装成品的质量。此外,由于本设备中的给料组件能够持续向第一供料通道11内部送料,因此在进行工作时,第一灌装工位不会因供料装置的交替供料而出现物料断供现象。通过给料组件的持续供料能够提升罐装设备对第一灌装工位的装填效率,进而提升食品灌装的加工速度。
[0053]
可选的,为实现补料组件的姿态调节动作,本实施例在支撑框架33上设有第二安装座62,并在第二安装座62上设有用于驱使补料组件进行动作的驱动电机71。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711,在支撑框架33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轴331,所述连接轴331的轴线与动力辊32的轴线相重合,且连接臂52的第二端可转动的套设在连接轴331上。此外,在连接臂52第二端的侧壁上还设有多个传动齿牙521,在进行安装时,所述传动齿牙521与驱动齿轮711相啮合。
[0054]
当驱动电机71启动后,驱动齿轮711会通过传动齿牙521将扭矩传递至连接臂52上,以使得连接臂52以连接轴331为轴进行转动。此时设置在连接臂52第一端的第三承载辊51将会根据连接臂52的转动方向而进行运动,从而使补料输送条53的出料端朝向不同的位置,进而调整补料组件的物料输送方向。
[0055]
相应的,为提升补料组件在姿态调节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料单元还可包括连接板8。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连接板8上设有用于容纳动力辊32的容纳孔81,在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可将容纳孔81套设在动力辊32外部,并在容纳孔81内部加装轴承或其他转动连接部件,从而避免动力辊32的转动对连接板8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所述第二承载辊41与连接板8的一侧相连,在连接板8的另一侧设有导向切槽82,示例性的,所述导向切槽82应加工为弧形,且弧形导向切槽82的弧心应位于动力辊32的轴线上。在进行安装时,第三承载辊51远离连接臂52的端部应滑动设置在导向切槽82内部,当补料组件进行姿态调整时,导向切槽82会对第三承载辊51的运动路径进行引导,从而避免补料组件在姿态调节过程中发生抖动或错位。
[0056]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由于补料组件的姿态调整过程可能会导致物料发生滑落,因此补料组件还可包括两根限位输送条54。具体的,两根限位输送条54分别设置在多根补料输送条53的两侧,且限位输送条54的顶面高度大于补料输送条53的顶面高度。当补料组件因姿态调整而发生运动时,限位输送条54会在两侧对物料进行限位阻挡,从而避免物料沿两侧与补料组件脱离。
[0057]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进一步的提升精确装填的准确性,工作人员还可在本设备中增设计数模块611。具体的,为方便计数模块611的安装,所述支撑框架33上可设有第一安
装座61,所述计数模块611设置在第一安装座61上,且计数模块611位于布料组件上方。
[0058]
在进行上料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使待灌装的物料在供料组件上均匀的排成两列,其中一列物料向给料组件方向输送,另一列物料向补料组件方向输送。当瓶体移动至第二灌装工位内部后,第二称重组件212将对瓶体的质量进行检测,计数模块611将会对进入补料组件的物料个数进行检测。工作人员可预先对单个物料的平均质量进行估算,在进行精确装填时,利用装填物料的个数和已装填物料的质量等两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对第二灌装工位的物料装填进度进行判断,进而方便对补料组件的姿态进行调整。
[0059]
示例性的,在进行容量为500g的橘子罐头灌装工作时,第一称重组件211内部的预设质量参数可拟定为450g,第二称重组件212内部的预设质量参数可拟定为500g。由于橘瓣物料只能以个数为单位进行装填,且不同物料个体的质量存在差异,因此瓶体离开第一灌装工位时的质量通常会大于第一称重组件211内部的预设质量参数。当瓶体移动至第二灌装工位内部后,第二称重组件212将会对瓶体质量进行检测,控制终端会根据第二称重组件212的实际质量与预设质量参数的差值求得精确装填所需的橘瓣个数。随后,计数模块611将会对进入补料组件的橘瓣数量进行检测。假设一个橘瓣物料的质量为3g,第二称重组件212的检测的实际质量与预设质量参数的差值为48g,因此在第二灌装工位内部应向瓶体内部装填16个左右的橘瓣。当计数模块611检测到16个橘瓣进入补料组件后,第二称重组件212会再次对瓶体进行称重,若称重质量大于预设质量参数则判定精确装填完毕,若称重质量小于预设质量参数,则可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称重质量大于预设质量参数为止。
[0060]
与传统的双工位称重计量方式相比,本设备所采用的计数、称重双参数计量方式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能确保瓶体在完成灌装后满足预设的灌装质量要求,从而提高灌装成品的品质。
[0061]
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供料单元在隐藏供料输送条34、给料输送条42和补料输送条53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避免输送条在供料单元内部发生异常滑动,所述动力辊32上设有第一容纳槽321、第二容纳槽322和第三容纳槽323,相应的,在第一承载辊31上设有第四容纳槽311,第二承载辊41上设有第五容纳槽411,第三承载辊51上设有第六容纳槽511。所述第四容纳槽311与第一容纳槽321相对正,且供料输送条34置于第四容纳槽311和第一容纳槽321内部。所述第五容纳槽411与第二容纳槽322相对正,且给料输送条42置于第五容纳槽411和第二容纳槽322内部。所述第六容纳槽511与第三容纳槽323相对正,且补料输送条53置于第六容纳槽511和第三容纳槽323内部。
[0062]
此外,由于供料输送条34、给料输送条42和补料输送条53均由动力辊32进行驱动,且各输送条的物料输送速度与动力辊32的线速度成正比,因此为控制不同输送条的物料输送速度,所述第一容纳槽321、第二容纳槽322、第四容纳槽311和第五容纳槽411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三容纳槽323和第六容纳槽511的深度相等,且第三容纳槽323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321的深度。
[0063]
由于第一容纳槽321和第二容纳槽322的深度相等,因此供料输送条34和给料输送条42的物料输送速度相等。同时,由于第三容纳槽323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321的深度,因此补料输送条53的物料输送速度小于供料输送条34和给料输送条42的物料输送速度。
[0064]
在进行工作时,给料组件42的物料输送速度较高能使第一灌装工位快速完成瓶体的粗略装填任务,补料输送条53的物料输送速度较低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从而
方便提升精确装填的灌装精度。
[0065]
此外,除上述物料输送速度的调整方式外,本实施例所述的灌装设备还能对物料供给量进行调整,从而使第一供料通道11和第二供料通道12内部获得不同的物料输送情况。具体的,工作人员可采用水送物料的方式将待灌装的物料投放至供料输送条34上,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物料在供料组件上的分布情况。示例性的,由于粗略装填任务所需的物料量较多,精确装填所需的物料量较少,因此可在供料组件靠近给料组件一侧的区域投放较多的物料,靠近补料组件一侧的区域投放较少的物料。此时,第一供料通道11和第二供料通道12的物料输送量将会存在差异,因此能更好的满足粗略装填和精确装填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供料组件靠近补料组件一侧区域投放的物料较少,因此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精确控制进入第二供料通道12的物料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料精确装填精确程度。
[0066]
相应的,工作人员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调整第一供料通道11和第二供料通道12的物料输送情况。示例性的,在本设备进行加工时,设计人员可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需求调整补料组件和给料组件的宽度,从而借助补料组件和给料组件宽度的差异调整物料的供给输送情况。具体的,在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水送物料的方式将待灌装的物料均匀的投放在供料组件上,当给料组件的宽度大于补料组件的宽度时,进入给料组件的物料数量将会大于进入补料组件的物料数量。通过这一方式也可满足粗略装填和精确装填的不同需求,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灌装。
[006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送物料方式可参考《水送单体物料单列间隔输送方法》(公开号cn109941759a)中记载的方法,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其他水送物料方式。
[0068]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为确保物料准确进入料斗1内部,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供料通道11顶部远离供料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坡面111,第二供料通道12顶部远离供料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坡面121,且第二导向坡面121与第一导向坡面111相平行。在进行工作时,第一导向坡面111和第二导向坡面121会对离开供料单元的物料进行阻挡,通过阻挡的过程能使物料准确进入第一供料通道11和第二供料通道12内部,从而避免灌装过程中出现物料的浪费。
[0069]
下面对上述方案的效果进行说明:
[007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破碎果肉灌装设备,能通过补料组件的姿态调整选择部分物料的输送方向,从而避免灌装设备在两灌装工位之间供料造成的物料损伤。同时,给料组件能持续向第一灌装工位输送物料,因此能使灌装工作获得较高的效率。其次,本设备中不同种类的输送条具有不同的物料输送速度,因此物料输送的速度与不同灌装工位的需求相匹配。此外,本设备能通过计数、称重双参数计量方式对灌装量进行控制,因此具有更高的灌装精度。
[0071]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称重组件211和第二称重组件212均可选用现有的称重计量设备,且计数模块611可选用现有的光电计数设备。上述现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为大众所熟知,故不在本技术中赘述。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